-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金代儒學思想探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7706
- 條形碼:9787100207706 ; 978-7-100-20770-6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代儒學思想探析 本書特色
一本以金代儒學特征和儒學理論成果為研究對象的著作。 本書對金代文人作品進行了全面研讀,收集了大量隱含在文學作品中的儒學思想,并對這些作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力求為中國儒學發展史補充一些不該遺失的內容。
金代儒學思想探析 內容簡介
金代是北方草原民族建立的政權,也是與宋代對峙的時代,在民族融合過程中,其思想文化的構建受宋儒影響頗深,形成了金代的儒學思想。 《金代儒學思想探析》全面考察金代的儒學成果,對金代著名的儒士及其作品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力求為中國儒學發展史補充一些不該遺失的內容。
金代儒學思想探析 目錄
**章 金代儒學地位的確立
**節 宋儒傳播儒學的努力
第二節 科舉制度引領儒學的傳播
第二章 金代儒學發展的特殊原因
**節 “蘇學盛于北”的影響
第二節 耶律倍“讓國”事件
第三章 趙秉文弘揚儒學的決心
**節 艱難探索
第二節 黃河悟道
第三節 《中庸》在趙秉文儒學思想中的地位
第四章 趙秉文儒學思想分析
**節 趙秉文儒學作品分析
第二節 趙秉文儒學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 趙秉文史論中的儒學觀
**節 對儒家理論的堅持和固守
第二節 趙秉文儒家思想的靈活性
第三節 趙秉文儒學思想的實用性
第四節 極力贊美趙秉文的楊云翼
第六章 趙秉文儒學思想影響下的文壇思考
**節 對文士命運的思考
第二節 儒學思想影響下的文學觀
第七章 李純甫儒學思想探析
**節 李純甫儒學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二節 《鳴道集說》的主要思想
第八章 《鳴道集說》的影響及李純甫的文學觀
**節 《鳴道集說》的影響
第二節 儒學思想影響下李純甫的文學觀
……
第九章 王若虛儒學思想的特征
第十章 王若虛儒學思想的踐行
第十一章 元好問的儒學思想
第十二章 元好問對儒道的變通
結語
參考文獻
金代儒學思想探析 節選
《金代儒學思想探析》: 其次,趙秉文并沒有把禮樂教化看作國家治理中*重要的事情。趙秉文對禮樂的態度和看法,在下面的文字中也可以看到:“善乎!文中子曰:‘諸葛亮而無死,禮樂其有興乎?’仆固不足以知禮樂之本,若安上治民,移風易俗之實,孔明任之有余矣。不然,周旋鏗鏘之末,區區叔孫通、大樂令夔之事,何待于亮哉!”他并未把禮樂看得多么神圣,雖然直言自己“不足以知禮樂之本”,卻認為“周旋鏗鏘之末,區區叔孫通、大樂令夔之事,何待于亮哉”,在他看來,禮樂之事并不是非常神圣和重要的事情,也不需要諸葛亮這樣的賢人來施行,這只是叔孫通、大樂令夔這類人的事情。 在金代后期,國家內憂外患,尋找解決眼前問題的治國良策是當務之急,而禮樂教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很快得到實際效果。所以面對當時的現實,趙秉文沒有把禮樂教化作為治國之策,他一方面承認禮樂教化的重要性,一方面又把禮樂教化的問題擱置和淡化,這里可見趙秉文儒學思想的現實性。 趙秉文的儒學思想對當時的文人產生了重要影響。元好問是趙秉文之后的文壇盟主,他走向文壇并逐漸受到重視的過程中,得到了趙秉文的引導和提攜,他的思想也受到了趙秉文的影響。 元好問在趙秉文的墓志銘中也高度贊揚了趙秉文在儒學思想方面的探索和堅守。“蓋自宋以后百年,遼以來三百年,若黨承旨世杰、王內翰子端、周三司德卿、楊禮部之美、王延州從之、李右司之純、雷御史希顏,不可不謂之豪杰之士。若夫不溺于時俗,不汩于利祿,慨然以道德仁義、性命禍福之學自任,沉潛乎‘六經’,從容乎百家,幼而壯,壯而老,怡然渙然,之死而后已者,惟我閑閑公一人。”元好問把趙秉文放在“宋以后百年,遼以來三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來評價,認為他是這一時段中潛心研究“六經”的**人。元好問在銘文中寫道:“道統中絕,力任權御。一判藩籬,倒置冠屨。公起河朔,天以經付。挺身頹波,為世砥柱。”元好問認為當時天下“道統中絕”,秩序混亂,天降大任于趙秉文,所以他挺身而出,接續道統,成為思想狂瀾中的砥柱,是接續中原道統的重要人物。 從前面的論述可以看到,趙秉文一方面堅持儒學的傳統思想,另一方面把傳統的理論與現實的需要相結合,用儒家思想影響當時的思想和政治,從而擴大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力。元好問的儒學思想與趙秉文如出一轍。在評價趙秉文時,他強調趙秉文潛心六經,在儒學地位受到沖擊,倒置冠屨之時,他承繼道統,發揮儒學。我們看元好問在金亡之際的所作所為,可以知道他是以趙秉文為榜樣的。在汴梁城被圍數月,面臨屠城之時,他冒昧給從未謀面的耶律楚材寫信,請求保護中原54人,希望中原文化可以延續。在元初,為了儒道能夠得到蒙古統治集團的重視,他尊忽必烈為“儒教大宗師”。可見元好問以曲求直,靈活對待現實問題,期望達到重振儒學的目的。在他的詩歌中也明確地表明自己以曲求直的策略。從這些可以知道,元好問對趙秉文的儒學思想是極力推崇的,在現實中他也吸收了趙秉文儒學思想的精髓,既堅持儒學思想的核心,又對儒學進行靈活的闡釋和運用,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爭取儒學在思想和政治上的統治地位,為中原道統的承繼和儒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趙秉文是金代儒學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一方面堅持儒學的理論基礎,承繼儒學的精神血脈;另一方面,他又希望用儒學為當時的政治服務,發揮儒學的治國治世功能。金國當時的現實是內憂外患,情況復雜,為了適合當時的現實情況,必須對儒學靈活運用。趙秉文以他對儒家理論的潛心研究,深刻地領悟了儒家理論的精神實質,根據當時的社會形勢,對儒家理論進行了適合當時形勢的新闡釋。作為當時儒學思想的旗幟,他對儒學理論的理解與闡釋直接影響了整個金代后期儒學思想的發展,所以說,金代的儒學既有儒學理論的純粹性,又有服務現實的靈活性。楊云翼、元好問看到的是趙秉文對儒家道統的承繼,而劉祁看到的是趙秉文對儒學的靈活運用。 ……
金代儒學思想探析 作者簡介
賈秀云,1964年12月生,山西萬榮人。現任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遼金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元好問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遼金元文學。主持項目有“金代儒學思想研究”“耶律楚材研究”等,著有《遼金詩歌與詩人的心靈世界》(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發表論文《金代士人的遭遇與元好問的悲劇意識》《宇文虛中事件與南宋社會的道德期許》《略論契丹族女性之參政心態》等20多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