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國家社科基金叢書:公共倫理與城市幸福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46680
- 條形碼:9787010246680 ; 978-7-01-024668-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社科基金叢書:公共倫理與城市幸福生活 內容簡介
城市是人的創造性的體現,而人創建城市的活動具有合目的性即“去追求一種比生存更高的目的”“美好生活”。城市能夠使人更幸福地生活,同其自身所具有的“公共性”有關。公共性指重視個人利益、尊重個人權利,但又引導人們超越自我、關心公共利益目標旨在破除“零和博弈”實現共贏而提出的價值選擇,是城市發展從而使人在城市生活幸福的價值支持。人類社會進入城市化以來,城市的發展同資本主義的發展相互促進,個人主義成了城市社會主導的價值觀念,人的利己的本性戰勝了公共性,為了個人利益損害公共利益的現象嚴重存在,導致社會矛盾越來越突出,影響了人們的幸福感。中國在城市化過程中也出現了讓人們“感覺變糟”、所謂“幸福悖論”的情況,一些使人不幸的問題同公共性、公共倫理意識的缺失有關。公共倫理精神的失落,使人失去了“追求實現‘更好的城市’的理想”的觀念支持,而無法承擔起為自己建造幸福生活家園的責任。所以人的不幸是人的觀念、價值、倫理道德遭到自己背棄的結果,人是人的不幸的原因。公共性要更好地發揮其價值引導的作用需要向公共倫理轉變,具體化為公共倫理規范。為了人自身的幸福,人們需要重塑自己的公共性、培育自己的公共倫理人格。
國家社科基金叢書:公共倫理與城市幸福生活 目錄
國家社科基金叢書:公共倫理與城市幸福生活 作者簡介
楊秀香,遼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大學哲學學士、碩士。出版專著:《當代中國城市倫理研究》(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和諧之境——城市文化建設的價值追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在《哲學動態》《道德與文明》《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哲學研究》《倫理學研究》等報刊發表文章,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倫理學》轉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