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加拿大粵籍印支華人口述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52776
- 條形碼:9787218152776 ; 978-7-218-1527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加拿大粵籍印支華人口述歷史 內容簡介
口述歷史(Oral History)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海外華僑華人研究中,口述歷史資料更是學術研究的重要資料來源之一。自2012年啟動《廣東華僑史》編修工程以來,我們一直十分重視口述歷史工作。在每一次赴海外的資料收集和僑情調研活動中,我們都將口述歷史訪問當做重要的工作內容,在各國華僑華人的有力配合下,的口述歷史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喿x這些口述歷史,我們為粵籍華僑華人的成就感到自豪驕傲,也為他們所受到的磨難感到痛心難過。通過這些口述歷史,盡管他們的語言簡樸,但我們還是真切地感觸到粵籍華僑華人敢為人先的精神,有容乃大的胸懷,勤勞刻苦的毅力和念祖愛鄉的實踐。解讀這些口述歷史,我們從中可以獲得新的認知,產生新的想法,觸發新的研究。我們相信,粵籍華僑華人口述歷史資料將會在海外華僑華人研究上放出異彩。
加拿大粵籍印支華人口述歷史 目錄
陳桂松
陳志遠
黃明亮
何元華
李鴻基
李勛榮
梁仲云
林燦鐘
林大松
林典
林恭財
馬桂安
王速飛
許長坤
……
加拿大粵籍印支華人口述歷史 節選
《加拿大粵籍印支華人口述歷史》: 在慕尼黑自開餐館 1985年我在德國結婚。我太太也是和我同一條船一起出來的,也是柬埔寨潮州人。1988年那一年可以說是雙喜臨門,我**次做老板,五月份在慕尼黑自己開餐館,六月份大女兒出世。我們開餐館也挺辛苦,因為德國沒有像加拿大或者中國那樣食品都比較普遍,我們那邊連發芽菜、春卷皮什么都要自己做,而且很多食品罐頭類本地都比較少,買那碗碟,廚房用具,各方面我都要跑到荷蘭那邊去買。餐館早上五點多要起身去批發市場買菜,來到餐館大約九點多,然后切菜,作準備,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我們請了一位香港師傅做大廚。岳父家是在法蘭克福,他們都失業,我們就去把他們拉下來一起合股,我們合在一起錢也不夠,我向銀行貸款,向這個啤酒公司貸款,湊了之后才勉勉強強可以開那餐館,差不多花了三十幾萬。沒想到,一開業,因為我收集了所有多倫多好的餐館的菜式,全部都集中在自己的餐牌里面,再加上每個星期都有每個星期新的餐牌介紹,每個季節也有季節性的新菜介紹,而且特別菜的介紹又不同。西人比較注重用餐環境的裝飾,我們就擺些花,擺一些青菜。我們用芽菜做成沙拉,我們餐館的芽菜沙拉比較特別。芽菜沙拉是熟的,但是你看上去像生的一樣,你吃下去是熟而且比較脆,而且比較爽口,德國人比較喜歡,而且我們用大碟裝,其實菜是一樣,另外一半就擺那些花花草草,有些特別貴的菜,我們還可以加一些雕花,上面就是挖空后,裝上電池,還可以開燈。西人比較欣賞這些藝術,所以餐館時常爆滿。沒想到,餐館開張的**個月就做了十幾萬。除了付那些欠的賬目之外,我們每一個股份每一個月都大概有三萬塊馬克。當時人家在工廠打工,一個月也只不過是兩千五百塊,我們一個月賺的相當于人家一年的薪水。不過我也是很辛苦,早上我五點多就出去,晚上要十二點多,有時候要一點多我才回來。睡幾個小時,有時候小女兒哭,就睡不了。早上鬧鐘一響,就又要出去。到了十月,我第三個弟弟在加拿大那邊結婚,我就帶了女兒跟我太太一起去參加婚禮。雖然短短兩個星期,但是兩夫妻大概用了三四萬塊,我太太初次來見我家人,她買了禮物,每個兄弟都有一只幾千塊的筆。幾萬塊錢無所謂,很陜就賺回來! 】吹讲宛^生意很好,原本是很開心,很愜意,可是沒想到,岳父岳母他們先是要逼我將餐館的合股名義轉給我老婆,后來又生生拆散我的家庭。他們提出把餐館股份作價二十八萬出售,我本來得到加拿大我父親兄弟的支持想買下的,但他們不肯賣給我,還派人威脅我,我只好把餐館股份賣給他們,而老婆孩子也離開了我。 當時自己的餐館沒有了,我在朋友一家餐館幫手,講是幫手,其實是在那里打工。后來那段時間,我再也沒有工作,就來北美洲這里旅行。當時父母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我父母和弟弟都已經過來了。我父親1985年來,1989年在蒙特利爾開中國餐館。我在北美呆了六個月,當時一想起,就沒心情再工作,但還有一點積蓄! ‘敃r我來到美洲這里,幾乎想不開,那時我也是到處飛,經常坐飛機,從這里到美國,到很多城市,后來到第五個月左右,我想通了,就是說,也許是我上一世欠他們的,那個結好像解開了,就回去德國繼續找錢,找工。在德國,因為我是政府收留的,是永久居留,所以隨時都可以回去。當時市長都有叫他秘書讓我入籍,他秘書幫我填寫申請德國籍,當時認為在德國好像很自由,去哪里都沒有什么分別,人不入籍也罷,就沒有人德國籍。后期回去工作后,東西德合并了,我又跑去原東德那邊開餐館,下面是餐館,樓上是開夜總會,可是家人又說,一個人在那里孤零零的,*好還是過來。當時我*小的弟弟在加拿大這里結婚,我過來參加他婚禮后,他們叫我過來。還沒過來時,我見兩個弟弟都在打工,我說你們為什么不自己當老板,自己開餐館好過給人家打工,他們說,大哥,只要你過來,我們幾兄弟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就為他那句話,德國那物業就放棄掉!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