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精)興亡的世界史8: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大地-8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35329
- 條形碼:9787547735329 ; 978-7-5477-3532-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興亡的世界史8: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大地-8品 本書特色
★ 《興亡的世界史》第8冊,葛兆光、白巖松、高曉松、羅振宇鄭重推薦
★ 小小的俄羅斯大公國,如何一步步跨越歐亞,成為世界上疆域*大的帝國——羅曼諾夫王朝時期,俄國以幾乎每天增加400公里的速度擴張,向東到達太平洋,向南抵達黑海沿岸,與奧斯曼帝國爭鋒。
★ 沙皇、羅曼諾夫王朝300年——伊凡雷帝、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尼古拉二世,俄國歷史上的風云君主,上演真實的權力游戲。
★ 自稱“第三羅馬”的龐大帝國,搖擺于亞歐之間——擁有兩百多信仰、宗教不盡相同的民族的俄羅斯帝國,到底屬于東方還是西方?從東方角度看待俄羅斯帝國的發展,其“大俄羅斯化”之下掩蓋的是東方民族的反抗。
★ 搭配近100幅圖表,生動易讀。
(精)興亡的世界史8: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大地-8品 內容簡介
從1613年米哈伊爾·羅曼諾夫被選為沙皇開始,到1917年尼古拉二世在“二月革命”后退位,這三百年的時間里,俄羅斯處在羅曼諾夫王朝時期,從一個小邦國成為世界上疆域*大、民族*多的國家,雄踞世界的北方。歷代沙皇就像俄羅斯國徽上的雙頭鷹一樣,同時注視著東方和西方:繼承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傳統,積極參與歐洲事務;在擺脫“韃靼的桎梏”之后,不斷向東方拓展領土,一直到太平洋。日本著名的俄國史學者土肥恒之,以羅曼諾夫家族三百年的統治為中心,嘗試對俄羅斯社會史做一個整體性描繪。
(精)興亡的世界史8: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大地-8品 目錄
前 言 歐洲與亞洲之間
**章 中世紀的俄羅斯
基輔國家與“受洗”
韃靼人的桎梏
莫斯科俄羅斯的形成
第二章 羅曼諾夫王朝的誕生
全俄羅斯縉紳會議時期
教會的分裂
“大變革”的前夜
第三章 彼得大帝的“革命”
被西歐吸引的年輕皇帝
戰爭與“俄羅斯帝國”的誕生
新的都城圣彼得堡
第四章 女皇的時代
“宮廷革命”的時代
啟蒙君主葉卡捷琳娜二世
女皇與寵臣波將金
第五章 沙皇的考驗
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之間
皇帝與十二月黨人
專制君主尼古拉與“國民性”
尼古拉時代的內政外交
第六章 進退維谷的近代困境
“解放皇帝”亞歷山大二世
專制與知識階層
工業發展的背后
第七章 擴大中的“殖民帝國”
帝政俄羅斯與高加索
中亞的俄羅斯化
東西伯利亞與遠東開發
第八章 戰爭、革命與王朝末日
尼古拉二世與其家族
日俄戰爭與1905年革命
**次世界大戰與王朝末日
“妖僧”拉斯普京與皇后亞歷山德拉
結語 俄羅斯社會史的嘗試
主要人物小傳
參考文獻
歷史年表
(精)興亡的世界史8: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大地-8品 節選
蘇聯解體后的莫斯科:歐洲與亞洲之間(前言節選) 1993年3月底,雖然已經進入早春,但莫斯科仍然頗為寒冷。融化的積雪卷雜著塵土,讓城市的道路顯得泥濘不堪。沾滿泥淖的老爺車噴著尾氣,在特維爾大街上高速行駛。戈爾巴喬夫時期,我曾經在莫斯科短暫地住過一段時間。除了那次短期之行外,1993年的這次訪學是我**回在俄羅斯長住。我這次來已是蘇聯解體之后,在新建立的國家“俄羅斯聯邦”的首都,我生活了十個月。初來乍到的一段時間里,一方面由于天氣寒冷,也因生活的不習慣,幾乎每天都比較疲勞困憊。不過,進入4月下旬,仿佛呼吸之間,天氣變得暖和起來。樹木也都幾乎整齊劃一地開始萌發新芽。街道也變得明媚、繁華起來。我也終于開始了有節奏的、步入正軌的日常生活,工作也得以順利開展。這一次我是在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歷史研究所訪問、研究和學習,平時會往來于城里不同處所的檔案館與圖書館。閱讀史料十分枯燥單調,也很乏味,但這些俄國史料在日本卻是難得一見的,俄方教授也熱心地指導著我的研究。每逢周六、周日,我和妻子白天會流連于莫斯科城里郊外的博物館、老教堂、修道院,晚上則會觀賞演唱會或芭蕾舞劇。老實說,我本來對芭蕾舞劇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在日本時只看過一兩次。但是在莫斯科,芭蕾舞劇的票價并不貴,每天總有劇場上演著芭蕾舞劇。慢慢地我開始享受起莫斯科的生活,芭蕾舞劇的確引人入勝,劇場的舞臺華麗炫彩,演員的裝束也很漂亮。以前常常聽說的俄國人對日本人的“危險的目光”,也從未遭遇過。有時我也會遇到政治上的緊張場面。在被莫斯科人稱贊為“黃金般的秋日”的10 月份的**個星期天,我們去了頓河修道院。聽說帝政時期著名歷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的墳墓就在這座修道院里,這里也埋葬著日本以前的女演員岡田嘉子。我們探訪了克柳切夫斯基的墓跡,拍了紀念照片后回到附近的地鐵站。可是地鐵站周圍卻讓人覺得有一種異樣的騷動。回到住宿的賓館后,電視里,美國電視頻道正播放著*高議會大樓遭大炮轟擊的鏡頭,這次事件也就是“十月事件”。日本大使館數次打來電話,要我們盡量不要外出。后來,拿著手槍的民兵對我的住處進行了“搜查”。因為此時車臣問題日益嚴峻,他們需要反復審查那些不具備莫斯科居住身份的人。有一次,電視里正播放的克里姆林宮上演的“民族舞蹈節目”突然中止,并沒有任何說明和告知。我這些體驗也許有些瑣碎和敏感,但對莫斯科人來說可能是*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我的研究領域是稍早時期的俄羅斯,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對于正在發生的時事問題,我與門外漢幾乎沒有什么兩樣。報紙媒體上常常用歷史上的事例來解釋說明當前的政治經濟事件,我也從中得到了很多啟發,但我并不能僅僅以自己的見聞就簡單地對眼前在俄羅斯所發生的變革做整體上的概括,因為我的所見所聞幾乎僅限于莫斯科,而莫斯科是個“特別的城市”。新俄羅斯的誕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過去對俄羅斯史的固有看法。對俄羅斯史應做怎樣的重新思考,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新問題。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自己不足以給出答案,但一味地逃避也是不可取的,畢竟我也還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一言以概之:蘇聯解體后十幾年間,我對俄羅斯歷史“原像”的看法與我一直持有的看法幾乎沒有什么大的改變。在日本,英國史(近代)、德國史(中世紀)的研究在二戰前就有著深厚傳統與積淀,但真正意義上的俄國史研究卻開始得很晚,日本的俄國史研究與英國史、德國史研究幾乎無法相提并論。雖然日本對“紅色的鄰國”十分關注,但本質上真正稱得上是學術的研究很晚才出現。日本俄國史研究的開拓者,*近剛去世的鳥山成人在1959 年曾寫道:“日本的俄國史研究至今仍未達到可謂有研究史的程度。” *近二三十年,日本學術界對俄國近現代史的研究有了長足進步。日本學者在俄國史研究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部分日本歷史學者對蘇維埃史觀下的俄國史結論與觀點并不輕易地表示贊同,他們在很多領域進行了新的評判。還有一部分日本歷史學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帝政時期俄羅斯歷史學家的著作以及歐美歷史學家關于俄國史的著作,并對此進行研究。此外,還有一些日本歷史學者重視俄國與其他西洋國家的比較研究。我也在這樣的大背景和潮流中進行著自己的研究工作。的確,蘇聯解體后,由于新史料的出現,很多學者致力于對具體史實的修正,有的學者使用以前未能得見的史料在新研究領域里有所開拓,特別是宗教史等以往被視為禁忌的領域,成為俄國史研究的熱門領域。即便如此,我仍覺得俄羅斯歷史的基本脈絡并不會因這些新史料、新研究而被顛覆。所謂“*新見解”,其中有不少是帝俄時期歷史學者或俄國革命后流亡的歷史學者曾講述、討論過的。蘇聯解體后,他們的著作得以重新出版,很多歐美學者的著作也被翻譯出版,這些著作里所呈現出來的“見解”不正可以證明很多“*新見解”并不是新的嗎?因此,本書并不是一本提供給讀者“新的俄羅斯史”的書。但如果僅僅老生常談地重復過去的歷史講述,也是絲毫沒有意義的。本書的論述不可能不參考學術界的*新成果,但本書有著明確的論述前提:俄國是一個介于歐亞之間的國家。本書將從這一歷史地理的基點對俄國史進行整體性考察。下面我將對與本書關聯的幾個問題做簡要闡述。……
(精)興亡的世界史8: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大地-8品 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土肥恒之,1947年出生于北海道,小樽商科大學畢業,一橋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研究專業博士課程修畢。一橋大學博士、一橋大學名譽教授。主要研究前近代俄國農村社會史、史學史,著有《俄羅斯近世農村社會史》《彼得大帝及其時代》《斯捷潘·拉辛》《立于歧路的歷史學家們》《復蘇的羅曼諾夫家族》《圖說帝政俄羅斯》等。 ◎ 譯者簡介
李文明,日本京都大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