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去吧,摩西(福克納經典作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1063
- 條形碼:9787521741063 ; 978-7-5217-410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去吧,摩西(福克納經典作品)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福克納粉絲,外國文學愛好者,大、中學生。▲馬爾克斯、帕慕克、莫言、余華的文學導師。 ▲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福克納代表作,李文俊經典譯本。 ▲福克納“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重要構成部分。 ▲福克納把《去吧,摩西》與《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并提,認為是他*好的作品之一。 ▲《牛津美國人》評選為“有史以來*佳美國南方小說”之一。 ▲七個關于美國南方種族沖突的悲劇故事。 ▲受到壓迫的人,背負罪孽的人,無不在追尋自由。 ▲書后附有福克納年表,幫你五分鐘了解文學大師的一生。
去吧,摩西(福克納經典作品) 內容簡介
《去吧,摩西》是福克納“約克納帕塔法世系”的重要構成部分,由兩個中篇、五個短篇合成,篇篇獨立卻互相勾連,共同組成一部長篇小說。其中,《古老的家族》、《熊》和《三角洲之秋》三篇側重于描寫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故又被稱為“大森林三部曲”。書名來自一首有名的黑人靈歌《去吧,摩西》。 本書圍繞著美國南方的種族問題,講述了約克納帕塔法縣麥卡斯林家族兩個支系幾代人的命運,探討了白人和黑人之間的愛與恨、暴力與沖突,由此再現了南方發展和變遷的歷史。
去吧,摩西(福克納經典作品) 目錄
1 話說當年
33 灶火與爐床
139 大黑傻子
167 古老的部落
197 熊
359 三角洲之秋
395 去吧,摩西
415 威廉·福克納年表
去吧,摩西(福克納經典作品) 節選
這一回,故事里也是有一個人和一條狗。有兩只野獸,包括老班那只熊,有兩個人,包括布恩·霍根貝克,他身上有一部分血液是和山姆·法澤斯的一樣的,雖則布恩的血是平民的血,而這里面,只有山姆、老班和那雜種狗“獅子”是未受玷污而不可敗壞的。 他十六歲了。他成為正式的獵人已經有六年了。六年來,獵人們所講的精彩的話,他都聽在耳里。他們講的是關于荒野、大森林的事,它們之大,之古老,是不見諸任何文件契約的——文件記錄了白人自以為買下了哪片土地的狂妄行為,也記錄了印第安人的膽大妄為,竟僭稱土地是自己的,有權可以出售;荒野與森林可比德·斯班少校與他僭稱為自己私產的那小塊土地大,雖然他明知道并不是自己的;荒野與森林也比老托馬斯·薩德本老,德·斯班少校的地就是從他手里搞來的,雖然薩德本明知道不是這么回事;荒野與森林甚至比老伊凱摩塔勃都要老,他是契卡索族的酋長,老薩德本的地正是從他那里弄來的,其實他也明知道不是這么回事。獵人們還講關于人的事,不是白人、黑人或紅種人,而是關于人,獵人,他們有毅力,不怕吃苦,因而能夠忍耐,他們能屈能伸,掌握訣竅,因而能夠生存,獵人們還講關于狗、熊和鹿的事,這些動物混雜在一起,像浮雕似的出現在荒野的背景之前,它們生活在荒野里,受到荒野的驅策與支配,按照古老的毫不通融的規則(這些規則不知道什么叫惋惜也不懂得寬容),進行著一場古老的永不止息的競爭;—是*了不起的活動,當時的那種吐露是妙不可言的,傾聽時的全神貫注更是美妙無比,講的人壓低了聲音,但很有分量,存心讓人回味,讓人追憶,并精確地講到那些具體的戰利品是怎么得來的 —那些折斷的槍啦,獸頭啦,獸皮啦 —它們有的掛在鎮上公館的書房里,有的張在種植園宅第的賬房間,還有的就掛在營地里(那才是*精彩的),這些獸肉還原封未動、熱氣騰騰的呢,殺死野獸的那些人就坐在壁爐中熊熊燃燒的圓木前,如果那里正巧有房子和壁爐的話,否則就是坐在帳篷前冒煙的篝火旁。人群中少不了有一瓶酒,因此,在艾薩克看來,心、腦、勇氣、計謀與速度的*緊張、*美好的一瞬間,都集中、凝聚在這棕色的液體里,那是不讓婦女、孩子與娃娃喝而只有獵人能喝的,他們喝的并非他們打死的野獸的血液,而是某種從狂野的不朽精神里提煉出來的濃縮物,他們有節制地甚至是畢恭畢敬地喝著,并不懷著異教徒飲酒時的那種卑劣的、毫無根據的希望:一杯酒下肚便能在計謀、膂力、速度上勝人一籌,而倒是通過干杯向這些本領表示敬意。因此,在他看來,在這個十二月的早晨,事情由威士忌開始便不僅是自然的,而實際上是恰當的了。 他后來才明白,整個事情早在這次打獵之前就開始了。它在那一天就已經開始了,他在那一天**次用兩位數寫自己的年齡,他的表外甥麥卡斯林**次帶他到打獵營地來,到大森林里來,讓他向荒野為自己爭取獵人的稱號與資格,假如他這方面有足夠的謙遜與毅力的話。當時,他雖然還未見到那只巨大的老熊,但已經繼承了熊的精神,這只熊被捕獸夾傷過一只腳,方圓百里之內無人不知,像個活人似的享有具體的稱呼 —有許許多多傳說,說它如何經常搗毀谷倉,把儲藏的玉米棒子偷走,說它如何把一整只一整只的豬娃、大豬,甚至牛犢拖到森林里去吞吃掉,如何搗毀陷阱,掀翻捕獸夾,把獵狗撕咬得血肉模糊,死于非命,還說獵槍和甚至步槍近距離照直了對它放,也如同小孩從竹筒里吹出來的豌豆,一點也不起作用 —這是一連串在小艾克出生前即已開始的破壞與毀滅行動。在這些行動里,這毛茸茸、碩大無比的身形像一臺火車頭,速度雖然不算快,卻是無情地、不可抗拒地、不慌不忙地徑自往前推進。在孩子見到大熊之前,腦海里就常常出現它的形象。大熊在他的夢里朦朦朧朧地出現,高高地聳立著,當時,孩子甚至都沒見過這片未經斧鉞的森林,在那里,大熊留下了它歪扭的腳印,這頭毛糝糝、碩大無朋、眼睛血紅的大熊并不邪惡,僅僅是龐大而已,對于想用一通吠叫把它嚇住的獵犬來說,它是太大了,對于想用奔馳把它拖垮的馬兒來說,它是太大了,對于人類和他們朝它打去的子彈來說,它是太大了;甚至對限制它的活動范圍的那一帶地方來說,它也是太大了。孩子似乎已經憑直覺領悟他的感官與理智還沒有掌握的情況:這荒野是注定要滅亡的,其邊緣正一小口一小口地不斷被人們用犁頭和斧子蠶食,他們害怕荒野,因為它是荒野,他們多得不可勝數,彼此間連名字都不知道,可是在那片土地上,這只老熊卻享有盛名,在這荒野里飛跑的甚至都不是一只會死的野獸,而是一個從已逝的古老年代里殘留下來的頑強不屈、無法征服的時代錯誤的產物,是舊時蠻荒生活的一個幻影、一個縮影與神化的典型。孱弱瘦小的人類對這古老的蠻荒生活又怕又恨,他們憤怒地圍上去對著森林又砍又刨,活像對著打瞌睡的大象的腳踝刺刺戳戳的小矮人;—這只老熊,孤獨,頑強,形單影只;沒有配偶,沒有兒女,也無所謂死亡 —簡直就是喪失了老妻并比所有的兒子都活得長的老普里阿摩斯。 他還是個小小孩那陣,當他還要等上三年然后是兩年*后還有一年才能成為一個正式獵人時,每年十一月,他總要瞧著大車裝載著獵狗、被褥、食物、獵槍和他表外甥麥卡斯林、譚尼的吉姆還有山姆·法澤斯(后來山姆干脆搬到營地去長住了),出發到大洼地也就是大森林里去。在他看來,他們并不是去獵熊和鹿,而是去向那頭他們甚至無意射殺的大熊作一年一度的拜訪的。兩星期后他們便會回來,不帶回任何戰利品與獸皮。他也不指望他們會帶著這些東西回來。他甚至并不擔心哪一次大熊會和別的獸皮、獸頭一起讓大車帶回來。他甚至都不幻想在三年、兩年、一年后他參加打獵時打中大熊的說不定正好是他的那支槍。他相信只有當他在森林里學藝期滿、證明自己有資格當獵人時,才能獲準去辨認扭曲的趾印,而即使到了那時,在每年十一月的那兩個星期里,他也只能作為又一個第二流的獵人,和他的表外甥、德·斯班少校、康普生將軍、華爾特·艾威爾、布恩一起,和那些不敢對著大熊吠叫的獵狗與無法使大熊流血的步槍一起,去參加一年一度向這頑強的、不死的老熊表示敬意的莊嚴儀式。
去吧,摩西(福克納經典作品) 作者簡介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1897—1962) 美國著名小說家。一生共創作了19部長篇小說和7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被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代表作品有《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去吧,摩西》等。因“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而獲得194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李文俊,著名翻譯家,美國文學、福克納研究專家。譯有《喧嘩與騷動》等作品,另著有《福克納評傳》《天涼好個秋》等。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