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包郵 福建耕地(精)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6-01
開本: 16開 頁數: 401
本類榜單:農業/林業銷量榜
中 圖 價:¥314.4(7.9折) 定價  ¥39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福建耕地(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98063
  • 條形碼:9787030698063 ; 978-7-03-06980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福建耕地(精) 內容簡介

本書是利用福建省耕地資源大數據開展省域耕地質量評價及系列專題應用研究的成果匯編。本書在介紹福建省自然資源與農業生產背景資料的基礎上,系統介紹了福建省耕地地力等級狀況、耕地質量變化與驅動因素、中低產耕地及其主要障礙因素、耕地土壤礦質養分與豐缺分區、糧食作物生產的主要因素等,全面揭示了福建省耕地資源質量狀況、動態變化及存在的問題;詳細介紹了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潛性酸分布、碳源/匯演變和氮磷富集狀況,闡明了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及其驅動因素、潛性酸空間分異與動態變化、碳源/匯動態變化、碳匯價值、氮磷富集程度與生態風險等;介紹了福建省耕地化肥資源優化配置、耕地土壤酸性調控信息管理系統及耕地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福建省耕地質量提升的具體對策與措施。 本書可供自然資源、農業和環境保護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以及相關科研單位研究人員與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福建耕地(精) 目錄

目錄
**章 自然環境條件概況 1
**節 氣候條件 1
一、季風 1
二、熱量 1
三、降水 2
四、日照 2
五、氣象災害 2
第二節 地質地貌與成土母質 3
一、地質 3
二、地貌 5_1
三、成土母質 7
第三節 水文條件 8
一、地表水 8
二、地下水 9
第四節 土壤條件 10
一、土壤類型 10
二、土壤分布規律 10
第二章 農業生產概況 13
**節 耕作制度與農作物生產 13
一、主要耕作制度 13
二、農作物播種面積及產量 14
第二節 種植業結構調整概況 23
一、確保糧食穩定發展 23
二、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 24
第三節 農田基礎設施與農作物灌溉情況 25
一、農田基礎設施情況 25
二、農作物灌溉情況 26
第四節 農業機械化應用與農田施肥情況 28
一、農業機械化應用情況 28
二、農田肥料投入情況 31
第三章 耕地資源利用現狀 35
**節 耕地資源利用情況與分布 35
一、耕地資源數量及其分布 35
二、不同坡度耕地數量及其分布 36
三、耕地利用結構與分布 37
第二節 耕地資源利用動態變化分析 37
一、耕地數量動態變化總體分析 37
二、耕地數量動態變化空間差異分析 38
第三節 耕地資源利用方式、程度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42
一、耕地資源利用方式 42
二、耕地資源利用程度 43
三、耕地資源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45
第四章 耕地土壤類型 47
**節 耕地土壤類型變化的鑒別與修正 47
一、技術路線 47
二、方法步驟 48
第二節 耕地土壤類型概述 49
一、耕地土壤分類系統 49
二、耕地土壤類型 51
第三節 耕地土壤類型及其分布 60
一、耕地土壤類型數量分析 60
二、耕地土壤類型空間分布 62
第五章 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 70
**節 資料收集與整理 70
一、軟硬件準備 70
二、基礎與專題圖件資料 70
三、數據文本資料 71
第二節 數據甄別遴選與補充調查 71
一、數據甄別遴選 71
二、數據審核 73
三、野外補充調查 76
第三節 數據庫與評價單元的建立 76
一、空間數據庫的建立 76
二、屬性數據庫的建立 77
三、評價單元的建立 77
第四節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78
一、評價指標的選取 78
二、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79
三、隸屬函數的建立與屬性數據的標準化 81
第五節 耕地地力等級劃分 83
一、計算耕地地力綜合指數 83
二、確定耕地地力等級 84
三、耕地地力評價結果驗證 84
四、耕地地力評價圖件的繪制 85
第六節 耕地地力等級分析 85
一、耕地地力等級面積與分布 85
二、各等級耕地主要屬性對比 92
三、糧食增產潛力分析 96
第七節 耕地地力等級特征分析 97
一、一等地地力特征 97
二、二等地地力特征 99
三、三等地地力特征 100
四、四等地地力特征 101
五、五等地地力特征 101
六、六等地地力特征 102
七、七等地地力特征 103
八、八等地地力特征 104
九、九等地地力特征 105
十、十等地地力特征 106
第六章 耕地質量動態變化與驅動因素 108
**節 技術路線與方法步驟 109
一、技術路線 109
二、方法步驟 109
第二節 耕地質量及其空間分異分析 116
一、2009年耕地質量及其空間分異分析 116
二、2017年耕地質量及其空間分異分析 120
第三節 耕地質量動態變化及空間分異分析 123
一、耕地質量動態變化總體空間分異 123
二、不同耕地利用類型耕地質量動態變化 125
三、不同海拔分區耕地質量動態變化 126
四、隨距居民點距離變化的耕地質量動態變化 127
五、隨距道路距離變化的耕地質量動態變化 128
第四節 耕地質量動態變化驅動因素分析 128
一、耕地質量動態變化驅動因素灰色關聯分析 128
二、耕地質量動態變化主要驅動因素分析 129
第七章 耕地土壤理化性質與空間分布 131
**節 技術路線與方法步驟 131
一、技術路線 131
二、方法步驟 131
第二節 土壤有機質 133
一、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其變化 133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級土壤有機質豐缺狀況 152
第三節 土壤氮素 152
一、土壤氮素含量及其變化 152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級土壤氮素豐缺狀況 157
第四節 土壤磷素 158
一、土壤磷素含量及其變化 158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級土壤磷素豐缺狀況 160
第五節 土壤鉀素 161
一、土壤鉀素含量及其變化 161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級土壤鉀素豐缺狀況 164
第六節 土壤中量元素 164
一、土壤鈣、鎂和硫素含量及其豐缺狀況 164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級土壤鈣、鎂和硫素豐缺狀況 170
第七節 土壤微量元素 172
一、土壤鋅、硼素含量及其變化 172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級土壤鋅、硼豐缺狀況 176
第八節 土壤酸堿性 177
一、土壤酸堿性及其變化 177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級土壤酸堿性狀況 185
第九節 土壤陽離子交換性能 186
一、土壤陽離子交換性能及其變化 186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級土壤陽離子交換性能狀況 188
第十節 土壤質地 188
一、土壤質地狀況 188
二、不同耕地地力等級土壤質地狀況 194
第八章 耕地糧食作物的主要限制因素 195
**節 技術路線與方法步驟 195
一、技術路線 195
二、方法步驟 196
三、耕地糧食生產主要限制因素空間數據庫的建立 200
四、耕地糧食生產主要限制因素空間分異分析 200
五、耕地糧食生產主要限制因素的限制程度分區及其數據庫的建立 200
六、數據統計分析 201
七、圖件編制 201
第二節 耕地糧食作物主要影響因子分析 201
一、基于通徑分析和灰色關聯分析的耕地糧食作物主要影響因子 201
二、基于模糊Board模型的耕地糧食作物主要影響因子的主次分析 203
第三節 耕地糧食生產主要限制因素空間分異分析 205
一、水平空間分異分析 205
二、垂直空間分異分析 214
第四節 耕地糧食生產主要限制因素的限制程度分區 215
一、灌溉限制程度分區 215
二、耕層限制程度分區 228
三、鉀素限制程度分區 228
四、硼素限制程度分區 229
五、熱量限制程度分區 230
六、坡度限制程度分區 230
七、酸堿性限制程度分區 231
八、鎂素限制程度分區 231
九、氮素限制程度分區 232
十、磷素限制程度分區 232
第五節 耕地糧食生產主要限制因素調控對策 233
一、灌溉、坡度、耕層和熱量限制調控對策 233
二、酸性、氮、磷、鉀、鎂和硼素限制調控對策 235
第九章 耕地土壤酸化與驅動因素 237
**節 技術路線與方法步驟 238
一、技術路線 238
二、方法步驟 238
第二節 耕地土壤酸堿性時空分異分析 243
一、耕地土壤酸堿性及其空間分異 243
二、耕地土壤酸堿性動態變化特征 245
第三節 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區分析 256
一、不同行政區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區分析 256
二、耕地不同土壤類型酸化程度分區分析 260
三、不同土地利用類型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區分析 263
四、不同氣候帶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區分析 264
五、不同熟制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區分析 265
六、不同地貌類型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區分析 265
七、不同海拔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區分析 266
八、距道路不同距離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區分析 267
九、距居民點不同距離耕地土壤酸化程度分區分析 267
第四節 耕地土壤酸化的主要驅動因子 268
一、主要驅動因子分析 268
二、主要驅動因子影響路徑與程度分析 269
第十章 耕地土壤潛性酸空間分異與動態變化 273
**節 研究內容、技術路線與方法步驟 274
一、研究內容 274
二、技術路線 274
三、方法步驟 275
第二節 耕地土壤潛性酸時空變化差異分析 277
一、耕地土壤潛性酸時空變化總體特征分析 277
二、不同利用類型耕地土壤潛性酸時空變化差異分析 279
三、不同亞類耕地土壤潛性酸時空變化差異分析 280
四、不同海拔耕地土壤潛性酸時空變化差異分析 282
第三節 耕地土壤潛性酸變化分區與驅動因素分析 283
一、耕地土壤潛性酸變化分區分析 283
二、耕地土壤潛性酸動態變化驅動因素分析 284
第十一章 耕地土壤碳源 / 匯與碳匯價值 287
**節 技術路線與方法步驟 287
一、技術路線 287
二、方法步驟 288
第二節 耕地表層土壤碳源/匯空間差異 293
一、耕地表層土壤碳源/匯總體空間差異 293
二、耕地表層土壤碳源/匯水平空間分異 295
三、耕地表層土壤碳源/匯垂直空間分異 301
四、耕地表層土壤碳匯量的空間分異 302
第三節 耕地表層土壤碳匯價值分析 302
一、耕地表層土壤碳匯價值空間分異 302
二、耕地表層土壤碳匯價值分區 303
第十二章 耕地土壤氮素富集與生態風險 305
**節 技術路線與方法步驟 305
一、技術路線 305
二、方法步驟 305
第二節 耕地土壤氮密度、氮儲量的空間分異與動態變化 309
一、耕地土壤氮密度、氮儲量空間分異 309
二、不同利用類型耕地氮密度、氮儲量的差異與動態變化 311
三、不同土壤類型耕地氮密度、氮儲量的差異與動態變化 313
第三節 耕地土壤氮素富集程度分析 314
一、耕地土壤氮素富集程度總體特征 314
二、不同利用類型耕地氮素富集程度 315
三、不同土壤類型耕地氮素富集程度 315
第四節 耕地土壤氮素富集生態風險分析 316
一、耕地土壤氮素富集生態風險總體特征分析 316
二、不同利用類型耕地氮素富集生態風險分析 317
三、不同土壤類型耕地氮素富集生態風險分析 318
第十三章 耕地土壤磷素富集與生態風險 321
**節 技術路線與方法步驟 322
一、技術路線 322
二、方法步驟 322
第二節 耕地土壤磷素富集時空變化分析 324
一、不同區域耕地土壤磷素富集時空變化分析 324
二、不同土壤類型耕地土壤磷素富集時空變化分析 328
第三節 耕地土壤磷素富集的主要影響因子分析 333
一、耕地土壤全磷富集影響因子灰色關聯分析 333
二、耕地土壤有效磷富集影響因子灰色關聯分析 334
三、耕地土壤磷素富
展開全部

福建耕地(精) 節選

**章 自然環境條件概況 福建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位于北緯23°30′~28°22′,東經115°50′~120°40′,背山面海,東與臺灣省隔海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接壤,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出?,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及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陸地平面形狀似一斜長方形,東西*大間距約480km,南北*大間距約530km,陸地面積12.4萬 km2(未統計金門和馬祖等島嶼,下同),海域面積13.6萬 km2,海岸線長達3751.5km。福建省素有“東南山國”之稱,境內群峰聳峙,山嶺蜿蜒,丘陵起伏。2009年全省劃分為9個地級市(分別為福州市、廈門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龍巖市和寧德市)85個縣(市、區)[包括26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和45個縣(含金門縣)]1102個鄉鎮。2009年末福建省常住人口為3627萬人,其中城鎮和農村人口分別為1864萬人和1763萬人,分別約占全省總人口的51.39%和48.61%。 **節 氣候條件 福建省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大致以閩中山帶為界,續分為閩東南沿海地區南亞熱帶和閩東北、西北與西南地區中亞熱帶氣候帶,但由于福建省境內山巒起伏、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受地形、地貌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水熱條件的區域差異及垂直分異較為明顯,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局部小氣候,為耕地土壤發育及其開發利用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傮w而言,福建省氣候表現為季風氣候顯著、濕熱同季、熱量豐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氣象災害頻繁等特點。 一、季風 福建省屬于亞熱帶季風盛行區,氣候的回暖和轉涼、雨季的開始和結束,均隨季風的進退而更替。夏季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盛吹來自東南海洋的偏南風,濕潤多雨,臺風頻繁,南北地區普遍高溫;冬季受冷高壓的控制,勁吹來自陸地的偏北風,干燥少雨,氣溫南高北低,南北地區溫差較大;春夏之交,冷暖氣流相互交錯,氣候濕熱,春雨綿綿;夏秋之際,晴熱少雨。這種干濕交替、溫濕同季的季風氣候造就了福建省季節分明,冬季冷涼干燥、夏季溫暖濕潤的氣候特征,具體表現為中亞熱帶氣候帶四季分明,南亞熱帶氣候帶熱涼兩季,冬季不甚明顯。總之,福建省的上述季風氣候對全省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產生了顯著影響。 二、熱量 福建省年平均太陽輻射量為427~532kJ/cm2,隨著地勢從西北向東南下降,太陽輻射量呈遞增趨勢。全省太陽輻射量的季節性變化與氣溫變化基本一致,7~8月為氣溫*高、太陽輻射能*強的月份,月平均氣溫為27.20℃,月平均太陽輻射量為54.5~67kJ/cm2;11月至翌年2月為氣溫*低、太陽輻射能相對較弱的月份,月平均氣溫為11.65℃,月平均太陽輻射量為20.9~29.3kJ/cm2(邢世和,2003)。 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4.6~21.3℃,*熱月平均氣溫為28.0℃,*冷月平均氣溫為9.6℃;全省極端*低氣溫為–9.6~4.4℃,且呈從沿海向內陸、南部向北部、低海拔地區向高海拔地區降低的變化規律,是我國年平均氣溫較高的省份之一;全省≥10℃年活動積溫為4500~7800℃;無霜期為235~365天。全省熱量條件區域性差異明顯,南亞熱帶氣候帶年平均氣溫達19.5~21.2℃,*冷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日平均氣溫大部分在0℃以上,基本無冬季,≥10℃年活動積溫為6500~7800℃,無霜期為350天以上,這不僅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多熟制種植,有利于耕地復種指數的提高,而且適宜于發展喜溫經濟作物生產。中亞熱帶氣候帶年平均氣溫為17.5~20.3℃,*熱月平均氣溫為27~29℃,*冷月平均氣溫為6~10℃,四季分明,≥10℃年活動積溫為4500~6500℃,無霜期為260~300天,不適宜喜溫經濟作物生長。此外,受多山地貌的影響,形成許多中小地形,全省熱量垂直分異十分明顯,局部氣候更是千姿百態。全省隨海拔的增加熱量遞減,海拔每上升100m,冬季和夏季的氣溫分別下降0.4~0.5℃和0.6~0.7℃,≥10℃年活動積溫減少220~250℃,因此常常在中亞熱帶氣候帶山區的一個縣甚至一個鄉鎮的小范圍內,由于海拔落差大而存在著水稻布局和熟制的明顯差異,如中亞熱帶氣候帶南部地區海拔600m以下為雙季稻區,海拔600~800m為單雙季稻混種區,海拔800m以上為單季稻區;而中亞熱帶氣候帶北部地區海拔300m或400m以下為雙季稻區(因地形不同而異),海拔300~500m或400~500m為單雙季稻混種區,海拔500m以上為單季稻區(邢世和,2003)。 總之,福建省熱量資源豐富,氣候溫暖,且熱量垂直分異明顯,這為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多熟制種植及發展山地立體農業和多種經營提供了優越的熱量條件。 三、降水 福建省地處低緯度地區且濱海,由于受季風氣候的明顯影響,全省雨水十分充沛,系我國多雨地區之一。全省年均降水量為1000~2100mm,年平均雨日(日降水量≥0.1mm)110~200天,其中全省有4/5的區域年降水量在1500~2100mm。受地形起伏造成的局地環流的影響,全省降水量隨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降水量和雨日分布均由東南向西北遞增,閩東南沿海地區年降水量為1000~1700mm,全年雨日為110~150天,而閩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則高達1700~2000mm,全年雨日為150~200天,其中武夷山區和鷲峰山區為福建省的多雨中心,年降水量高達1900~2100mm,戴云山區和博平嶺山區為次多雨中心,年降水量達1700~1900mm(邢世和,2003)。 全省降雨季分布不均,干濕季分明。通常,3~6月是雨季,時段降水量為550~1100mm,占年降水量的50%~60%,該期降雨呈現雨區廣、雨量多、雨期長、強度大、年際變幅小等特點,其間常因久雨而導致土壤漬澇,并影響春收作物后期生產及春播作物的正常生長。7~9月降水量達350~750mm,占年降水量的20%~40%,該期降水量呈現因臺風影響而年際變幅大的特點,有臺風年份,常出現臺風襲擊下的狂風暴雨天氣,雨區廣、雨勢猛、雨量大、雨期短,常發生洪澇災害,從而導致水土流失;無臺風年份,常出現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晴熱干旱和輻合區制約下的局地雷陣雨天氣,沿海地區常持續晴旱少雨,若與秋旱相接,則旱情較為嚴重,而內陸地區常因熱雷雨的調節,旱情相對不明顯。10月至翌年2月是全省的干季,時段降水量僅160~380mm,占年降水量的15%~20%,常出現秋旱,但對作物生長的影響不大(邢世和,2003)。 四、日照 全省年日照時數為1700~2300h,與全國其他省區相比,日照時數屬中下水平。日照時數的空間分布呈現從東南向西北遞減、隨海拔增加而遞減的總體特點。東南沿海地區年日照時數為2000~2300h,西北內陸地區為1800~2060h,山區農業區為1700~1800h。在季節分配上,有69%~75%的日照時數集中在3~10月,與喜溫作物旺盛生長的季節一致,其中3~6月日照時數為520~560h,占全年日照時數的26%~28%;7~10月日照時數為860~940h,占全年日照時數的43%~47%;11月至翌年2月日照時數為500~600h,占全年日照時數的25%~30%(邢世和,2003)。 五、氣象災害 福建省災害天氣頻繁,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風、寒和雹等,其中以干旱和洪澇尤為突出。 全省干旱的時空分布呈現以下特點。①東南沿海干旱多且旱情重,干旱頻次由東南向西北降低且旱情也減輕。福州-南安-平和一線以東為全年的重旱區,平均每年1.5次干旱;柘榮-德化-武平一線以西、以北為輕旱區,平均每年1次干旱;兩線的中間地帶為次旱區。②以夏旱為主,其次是秋冬旱。全省平均夏旱占40%,秋冬旱占38%,而春旱僅占22%。③大規模的干旱約每11年為1個周期,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一致(邢世和,2003)。 全省洪澇主要有梅雨型洪澇和臺風型洪澇。梅雨型洪澇常發生于閩江、汀江等沿河各地和下游平原地區;臺風型洪澇常發生于沿海地區,尤以晉江、九龍江下游為常見。閩江洪水多出現于5~6月的梅雨季節,占該流域全部洪水的86.6%;晉江和九龍江洪水主要發生于7~9月,占該流域全部洪水的55%左右;閩東北交溪的洪水情況與晉江、九龍江相似;閩西汀江的洪水情況則與閩江相仿(邢世和,2003)。全省風害主要有臺風、大風、冷空氣活動造成的沿海大風和局地強對流天氣下的大風,其中以臺風、大風的破壞性*強。全省寒害主要有倒春寒、梅雨寒和秋寒,其中以秋寒對農業生產的危害*大,是影響福建省晚稻產量的一個重要氣候因素,且以北部的秋寒*為嚴重。 第二節地質地貌與成土母質 福建省地質構造屬全球地質構造的亞歐大陸型板塊東南沿,其大地構造單元屬華南加里東褶皺系的東南部、燕山期新華夏系構造。由于在燕山期沿政和-大埔、邵武-河源等斷裂構造有強烈的火山噴發和花崗巖侵入,形成了閩西和閩中兩大山帶,奠定了福建省自西向東兩高兩低馬鞍形地貌的基本輪廓。在燕山運動之后,由于受不同方向和不同外營力活動的斷裂制約,造就了福建省境內地貌的區域差異,以政和-大埔斷裂為界,東半部因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的侵蝕狀態而無陸相盆地沉積;西半部則經歷了準平原化階段,因構造運動而產生許多山間盆地,堆積了沙縣組和赤石群的紅色巖層。至古近紀和新近紀的喜山運動,以斷塊活動和差異性升降運動為主要形式,形成共軛兩組( ZE和 ZW方向)的斷裂帶,塑造了內陸山區斷陷紅巖盆地和沿海曲折港灣的格局,使長期剝蝕的準平原化古地面大幅度抬升,由于斷塊垂直升降運動的升幅大致自西而東遞減,從而形成了福建省西北高東南低的總地勢。第四紀時,由于氣溫明顯回升,福建省產生冰后期*大一次海侵(即“長樂海侵”),導致福州和漳州盆地淪為淺海港灣,泉州平原和興化平原也被海水淹沒;全新世中后期,由于地殼上升和河流入海的物質不斷增加,福州、莆仙、泉州和漳州四大平原相繼形成,成為福建省農業集約經營的高產地區。 一、地質 福建省歸屬華南地層區,自下而上可劃分為元古界的震旦系,古生界的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中生界的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以及新生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共12個系地層單位,次級的地方性巖石單位多達44個以上;地層的平面出露和分布極具特色,閩北地區主要為前寒武系變質巖地層,閩東地區為陸相侏羅系、白堊系火山巖地層,閩西南地區為古生界至中生界下侏羅系的沉積地層,主要巖類有火山巖、侵入巖、變質巖、沉積巖和第四系沉積物。 (一)火山巖 火山巖是福建省地表和近地表極常見的一類巖漿巖,按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可分為超基性火山巖、基性火山巖、中性火山巖和酸性火山巖四大類,其中以酸性火山巖(流紋巖、英安流紋巖)為主,約占85%;中性火山巖(英安巖、安山巖)約占10%;基性火山巖(玄武巖)小于5%;超基性火山巖較為罕見。全省火山巖出露面積大,僅侏羅系和白堊系火山巖在陸地上的分布面積即達3.80萬 km2,約占全省陸地面積的31%,構成了福建省東部地區地層和巖石的主體。 (二)侵入巖 侵入巖在福建省的分布也十分廣泛,居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其他省區之冠。福建省已知大小不等的侵入巖巖體達2200余個,各縣(市、區)均有出露,全省侵入巖出露地表的面積為4.03萬 km2,占全省陸地面積的32.5%。按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侵入巖也可分為超基性侵入巖( SiO2含量<45%)、基性侵入巖( SiO2含量45%~52%)、中性侵入巖( SiO2含量52%~65%)、酸性侵入巖( SiO2含量>65%),按出露面積計算,全省酸性侵入巖(主要是花崗巖、花崗閃長巖和堿性花崗侵入巖)占97.42%,中性侵入巖(閃長巖等)占2.44%,基性侵入巖和超基性侵入巖(輝長巖和橄欖巖)占0.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早报网| 搪瓷反应釜厂家,淄博搪瓷反应釜-淄博卓耀 | 成人纸尿裤,成人尿不湿,成人护理垫-山东康舜日用品有限公司 | 鹤壁创新仪器公司-全自动量热仪,定硫仪,煤炭测硫仪,灰熔点测定仪,快速自动测氢仪,工业分析仪,煤质化验仪器 | 粘度计NDJ-5S,粘度计NDJ-8S,越平水分测定仪-上海右一仪器有限公司 | 聚合氯化铝价格_聚合氯化铝厂家_pac絮凝剂-唐达净水官网 | 盘古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青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水质检测 | NMRV减速机|铝合金减速机|蜗轮蜗杆减速机|NMRV减速机厂家-东莞市台机减速机有限公司 | 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_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软文推广发布平台_新闻稿件自助发布_媒体邀约-澜媒宝 | 压缩空气冷冻式干燥机_吸附式干燥机_吸干机_沪盛冷干机 | 电动手术床,医用护理床,led手术无影灯-曲阜明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硅胶制品-硅橡胶制品-东莞硅胶制品厂家-广东帝博科技有限公司 | 济南宣传册设计-画册设计_济南莫都品牌设计公司 | Boden齿轮油泵-ketai齿轮泵-yuken油研-无锡新立液压有限公司 | 蚂蚁分类信息系统 - PHP同城分类信息系统 - MayiCMS | 过跨车_过跨电瓶车_过跨转运车_横移电动平车_厂区转运车_无轨转运车 | 字典-新华字典-在线字典查字-字典趣 | 酒店品牌设计-酒店vi设计-酒店标识设计【国际级】VI策划公司 | 3d可视化建模_三维展示_产品3d互动数字营销_三维动画制作_3D虚拟商城 【商迪3D】三维展示服务商 广东健伦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体育工程配套及销售运动器材的体育用品服务商 | 泰来华顿液氮罐,美国MVE液氮罐,自增压液氮罐,定制液氮生物容器,进口杜瓦瓶-上海京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啤酒设备-小型啤酒设备-啤酒厂设备-济南中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高压负荷开关-苏州雷尔沃电器有限公司 | RTO换向阀_VOC高温阀门_加热炉切断阀_双偏心软密封蝶阀_煤气蝶阀_提升阀-湖北霍科德阀门有限公司 | 底部填充胶_电子封装胶_芯片封装胶_芯片底部填充胶厂家-东莞汉思新材料 | 企业微信营销_企业微信服务商_私域流量运营_艾客SCRM官网 | 低压载波电能表-单相导轨式电能表-华邦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 南京展台搭建-南京展会设计-南京展览设计公司-南京展厅展示设计-南京汇雅展览工程有限公司 | 防爆正压柜厂家_防爆配电箱_防爆控制箱_防爆空调_-盛通防爆 | 浩方智通 - 防关联浏览器 - 跨境电商浏览器 - 云雀浏览器 | 大型果蔬切片机-水果冬瓜削皮机-洗菜机切菜机-肇庆市凤翔餐饮设备有限公司 | 喷砂机厂家_自动除锈抛丸机价格-成都泰盛吉自动化喷砂设备 | 碳化硅,氮化硅,冰晶石,绢云母,氟化铝,白刚玉,棕刚玉,石墨,铝粉,铁粉,金属硅粉,金属铝粉,氧化铝粉,硅微粉,蓝晶石,红柱石,莫来石,粉煤灰,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硫酸镁-皓泉新材料 | 切铝机-数控切割机-型材切割机-铝型材切割机-【昆山邓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实木家具_实木家具定制_全屋定制_美式家具_圣蒂斯堡官网 | 上海办公室装修公司_办公室设计_直营办公装修-羚志悦装 | 预制直埋蒸汽保温管-直埋管道-聚氨酯发泡保温管厂家 - 唐山市吉祥保温工贸有限公司 | 爱佩恒温恒湿测试箱|高低温实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您身边的模拟环境试验设备技术专家-合作热线:400-6727-800-广东爱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吊篮式|移动式冷热冲击试验箱-二槽冷热冲击试验箱-广东科宝 | 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_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