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帕杜夫人(精裝)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08176058
- 條形碼:9787208176058 ; 978-7-208-1760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蓬帕杜夫人(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南希??米特福德生動地講述了蓬帕杜夫人如何在殘酷的階級攀援、勾心斗角下,成長為18世紀(jì)法國宮廷中*有權(quán)勢的女人,用華麗的細節(jié)描述了絢爛宮廷的日常生活,以生動的筆墨再現(xiàn)了18世紀(jì)路易十五時代。
蓬帕杜夫人(精裝) 內(nèi)容簡介
20世紀(jì)40年代,移居巴黎的南希·米特福德對法國歷史產(chǎn)生濃厚興趣,開始將創(chuàng)作重心轉(zhuǎn)向為“大人物”作傳。《蓬帕杜夫人》是她傳記文學(xué)事業(yè)的開端。米特福德十分仰慕在法國宮廷呼風(fēng)喚雨的蓬帕杜夫人,并對她傾注了全部的同情和贊美。1954年,該書橫空出世,聚焦于這位深刻影響法國歷史的傳奇女性,嘗試從史料中推演和再現(xiàn)其思想與動機,并力求由個人際遇折射時代背景。 米特福德以溫柔多情的女性視角展現(xiàn)了對蓬帕杜夫人典雅風(fēng)范的激賞,剝離了傳統(tǒng)史觀對這位“禍國妖姬”的刻板印象,成功還原了其美貌與才華兼具的原初面貌,再現(xiàn)了其充沛的情感與有趣的靈魂。 1764年,蓬帕杜夫人逝世。自此以后,凡爾賽宮陷入了無邊的沉寂。
蓬帕杜夫人(精裝) 目錄
總序(楊靖)i
致謝i
1凡爾賽與路易十五001
2巴黎與埃蒂奧勒夫人018
3紫杉樹舞會035
4豐特努瓦045
5進宮058
6哀悼074
7樓梯080
8尋歡作樂091
9王室與普瓦松家族106
10權(quán)力120
11朋友與餐桌閑聊132
12品位與興趣148
13從愛到友誼161
14舒瓦瑟爾-羅馬內(nèi)案173
15國內(nèi)政治184
16國外政治201
17達米安212
18七年戰(zhàn)爭229
19舒瓦瑟爾250
20美夢盡頭264
索引275
蓬帕杜夫人(精裝) 節(jié)選
偉大的國王駕崩之后,對法蘭西至關(guān)重要的美麗的凡爾賽宮,空了整整七年,新鮮的空氣吹進它金色的房間,吹散了四壁瘴氣一般的巫術(shù)和偏執(zhí),吹走了舊世紀(jì),吹來了新世紀(jì)。路易十四駕崩于1715年。他在位七十二年,他的兒子、孫子以及曾孫在這期間都先后去世了,這對他的國家來說,太長了。但即使這個時候,他的生命力依然強大,以至于壞疽吃掉了他一半的身體,他才死去,君主們的“殺手”法貢醫(yī)生,曾用驢奶作為藥方為他治療。*終,頭戴一根黑羽毛的布永公爵走到陽臺上,向那些等候著的(充滿好奇而非悲傷的)人群宣布道:“國王駕崩。”隨后,他退回宮內(nèi),戴上一根白羽毛,返回陽臺,喊道:“國王萬歲。” 于是路易十五的統(tǒng)治開始了,與曾祖父一樣,他在5歲時繼承法國王位。沒有父母親,沒有兄弟姐妹,他們都被卑鄙的法貢“謀殺”了。如果不是他的奶媽旺塔杜爾公爵夫人在那可怕的兩個星期內(nèi)把他藏起來,他自己無疑也會跟著他們?nèi)災(zāi)估锏摹T谀莾芍軆?nèi),他的家人都在麻疹、出血、清洗和嘔吐的折磨中奄奄一息。他父親的弟弟雖然還活著,但這個小男孩的王叔毫無用處,作為西班牙國王,身陷宮廷繁文縟節(jié),說是法國人,其實更像西班牙人。他們從未謀面。路易十五在缺乏家庭親情的環(huán)境中長大成人,沒有得到過作為一個孩子該享有的擁抱、親吻和安撫。“首先,他必須活下去。”旺塔杜爾夫人過去常這樣說,她從不惹他生氣。7歲時,他從她身邊被帶走,交給了一位總管,他當(dāng)時哭得很厲害。他逐漸隱退到自己的世界里,對周圍的人封閉他所有的想法和感受,總帶有一種神秘感,在其余生,沒有人真正了解他。 法國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菲利普是下一任王位繼承人,因為安茹公爵在成為西班牙國王之后,正式放棄了王位繼承權(quán)。人們不希望聽到有人說奧爾良公爵毒害了路易十四的繼承人們,若此,他對這位幸存者的所作所為是非常引人矚目的。王叔剛斷氣,他就帶著那位橫在他和王位之間的小男孩離開凡爾賽,在樊尚待了幾個月之后,將他安置于杜伊勒里宮內(nèi),就在他自己的王室宮殿對面。他用余生一直忠實地侍奉這個孩子。當(dāng)時,法國處于和平狀態(tài),上個世紀(jì)的宗教紛爭遺害已經(jīng)散去,疆界已確立,沒有敵人企圖越過疆界,國王對王位的繼承確鑿無疑,空氣中充滿了新思潮。如果攝政王有足夠的精力來執(zhí)行憲法的某些修正條款,可能已經(jīng)開啟了一個比“大世紀(jì)”更偉大的世紀(jì)。 奧爾良公爵年輕時既聰明又雄心勃勃,但路易十四鮮少讓他參與公眾生活,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他下定決心要讓貴族階層在政治上軟弱無力,但他卻更嚴格地把親王們留在了他們的位置上。他完全被自己的理論蒙蔽了雙眼,看不出他的侄子是一個多么忠誠、多么值得尊敬之人,對法國又有多大作用。因此,奧爾良公爵把注意力轉(zhuǎn)向今生的享樂上,而歷史上很少有過像他這么完美的浪子。40歲了,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法國的統(tǒng)治者,他依然很聰明,但是精力和野心已經(jīng)被多年的溫文爾雅和放蕩不羈的生活消磨殆盡。他確實設(shè)想過徹底改革政治體制,試圖讓偉大的貴族重新回到法國政府,并通過議會而非幕僚來統(tǒng)治,但是這些貴族已經(jīng)不習(xí)慣擔(dān)當(dāng)重責(zé)。路易十四把他們訓(xùn)練得很好,甚至已經(jīng)不那么令人生厭了。議會落入官員之手,*后一次讓貴族政府回歸法國的嘗試也失敗了。于是攝政王安下心來,按照老國王的方法統(tǒng)治,并盡可能地把新國王培養(yǎng)得和他祖先一樣。 他對他的態(tài)度也和以前一樣,對他同樣尊敬,不過,他的臉上沒有仇恨和恐懼,而是帶著愛和幽默。他愛這個孩子,勝過愛他自己那沉郁的兒子。他向他解釋每一項政治程序,說:“您是主人,我只是告訴您具體事務(wù),提出建議,執(zhí)行您的命令。”小男孩完全沉迷了,他參加議會會議,輕拍著懷里的一只寵物貓,大臣們戲稱這只貓為他的同僚,他太驕傲,太害羞,以至于一言不發(fā)。這種驕傲和羞怯伴隨了他一生。他唯一一次試圖反抗,發(fā)生在攝政王宣布他和一位西班牙的小堂妹(一個2歲的幼兒)訂婚之時。當(dāng)時國王在整個會議期間都在哭泣,但沒有發(fā)表任何意見。 一場名為投石黨運動的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后,路易十四決定將那些大貴族置于他的眼皮之下,剝奪他們的權(quán)力。他巧妙地利用了法國人對時尚和娛樂的熱愛,將所有時尚和娛樂都聚集在凡爾賽宮。巴黎社會,雖然非常中產(chǎn)化,但充滿了生活氣息,可以不時地從宮廷的變化中得到享受,而到了下面各省,則不堪設(shè)想。對一個人來說,*大的打擊就是被放逐到他的莊園,這不僅意味著失去地位和影響力,而且被放逐到鄉(xiāng)下的那個人,在朋友看來,變得可笑起來。任他怎么裝飾房子和花園,舉辦昂貴的聚會,為整個社區(qū)建立一個社交與文化中心,這個可憐人仍舊是一個寒酸的鄉(xiāng)下人,不再具備任何價值。那個時代的回憶錄把這些所謂的放逐和屈辱,戲劇化地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得知自己失寵了,這位信教的公爵表現(xiàn)得像個虔誠的基督徒,當(dāng)他們?nèi)ジ嬖V公爵夫人時,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公爵夫人就已明白她的兒子肯定已死。”這些被流放的貴族住在法國美麗鄉(xiāng)村的漂亮房子里,管理著大量的地產(chǎn),但是別人卻認為(而且他們自己也認為)他們已經(jīng)死去。他們通常變得要么很胖,要么很瘦,而且很快就會離開人世。 這一政策將一些名門望族變成宮廷貴族,被圈在凡爾賽宮無休止的別墅派對中,遠離了本土省份的公共輿論,同時也被切斷了財富來源,這對法國經(jīng)濟來說是災(zāi)難性的。法蘭西島就像一個巨大的花園,里面有成千上萬的漂亮房子,而法國的鄉(xiāng)村則是一片荒漠。成千上萬的貴族家庭因為無法進入宮廷而住在各省的莊園內(nèi),但他們幾乎窮困潦倒,沒有任何政治影響力。在巴黎和凡爾賽宮之間的道路上,是一輛輛永遠在全速行駛的四輪馬車(當(dāng)時的英國來訪者和現(xiàn)在一樣,都說法國貴族喜歡開得飛快),而在巴黎和奧爾良之間卻空空如也,只是偶爾出現(xiàn)幾輛郵車。農(nóng)業(yè)被嚴重忽視了,即使是那些在履行宮廷事務(wù)的間歇期去視察自己莊園的地主,對農(nóng)業(yè)也絲毫不感興趣,他們唯一的戶外活動就是打獵和園藝。野生鳥獸得到精心保護,偷獵行為仍然要被判死刑。結(jié)果,這一大片土地就被那些雄鹿、野豬、狼和狩獵活動占據(jù)了。路易十四出去打獵時,總是小心翼翼,盡量不踩到莊稼,而且對任何踩到莊稼的人都很生氣,但當(dāng)時許多打獵者真是肆無忌憚。一個地主絕不會邀請他的任何一個佃農(nóng)和他一起打獵,而且這也是違法的——只有貴族才可以打獵或釣魚。多數(shù)大貴族完全不出現(xiàn)在自己的莊園里,他們只會圍著宮廷轉(zhuǎn),同時在巴黎有一座宅邸,在凡爾賽附近有一幢鄉(xiāng)間別墅,如果幸運的話,在凡爾賽宮內(nèi)會有一間房。路易十五時期,大約有一千人住在凡爾賽宮,或者在那里有個臨時住所。這種奇怪體系帶來的其中一個結(jié)果就是,幾乎不可能在巴黎及其周邊地區(qū)以外的地方去研究18世紀(jì)的法國住宅建筑。全國各省的房屋幾乎都是古老的城堡,或有一些重新裝修過的房子,或建于19世紀(jì)。一些富裕的省份有漂亮的公共建筑和資產(chǎn)階級住宅,但在凡爾賽以外,除了可以舒適地駕車一天之外,沒有其他更重要的事可做了。 凡爾賽是法國的心臟,國王住在這里,就像住在玻璃房子里,他的臣民看得見,摸得著。那時的宮殿比現(xiàn)在更頻繁地對公眾開放,人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進進出出,可以進入國事廳和花園。大革命剛開始的時候,得知一個憤怒的暴民快要過來了,守衛(wèi)們想把鐵門關(guān)上,卻沒能成功,一百年來的鐵銹將鐵門釘在了鉸鏈上。路易十四實際上生活在公眾視野之中,但路易十五比他的曾祖父更易受驚嚇,他為自己安排了一套房,借此遠離人群。這套房雖然有五十個房間和七間浴室,但它本身就像一所鄉(xiāng)村住宅,因此被稱為“小套間”,朝臣們只有在得到大總管的特許或邀請之后才可以進去。隨著時間推移,國王安排了其他更為私密的房間,在那里他可以完全不受打擾,*后,宮殿的北側(cè)變成了一個由秘密通道、隱秘樓道和通往內(nèi)部庭院的小房間組成的完美網(wǎng)絡(luò)。“鼠窩。”羅伯特·德·科特的兒子說,一邊滿懷遺憾地想起他父親和芒薩爾修建的那些高貴的紀(jì)念碑。路易十五喜歡小巧玲瓏的東西,這些“鼠窩”里裝飾著一些前所未見的*精美的裝飾品,其中有許多至今仍在。盡管他討厭在公共場合露面,但他從不逃避他的職責(zé)。他起身,就餐,祈禱,脫下獵靴,在眾人的注視下上床就寢。起榻和就寢都有正式禮儀,他從不在豪華國事廳的臥室就寢。眾所周知,他經(jīng)常在起床前熬夜工作好幾個時辰(有時為了不吵醒仆人,就自己生火),而且他經(jīng)常在就寢時間之后,去巴黎或凡爾賽娛樂一番。只要他未祈禱,那就表明他還不打算上床就寢。在國事廳的臥室中,壁爐一直冒著煙,所以在寒冷的天氣里,起榻和就寢都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 至于朝臣,他們的生活、祈禱、打獵、跳舞、就餐都遵循著嚴格的規(guī)矩,還有一張時間表,一天天打發(fā)日子,給他們一種總是很忙碌的感覺。他們必須參加各種在時間上非常接近而空間上又相隔遙遠的活動,以至于他們大部分時間用在從宮殿一頭跑到另一頭。他們就像一個以國王為首的大家庭,沒有國王的特許,他們什么也做不了,甚至那天不能去巴黎,不能接種天花疫苗,更不用說為子女安排婚事了。 他們享受著巨大的特權(quán),卻沒有任何權(quán)力。 法國的歷史學(xué)家總是傾向于通過對君主性格的詳細研究來解釋18世紀(jì)的發(fā)展趨勢。許多筆墨都花在了被法貢等人“殺害”的王位繼承人身上。路易十五的父親和兒子都非常難過。也許,如果路易十五王太子的長子勃艮第公爵能活下來,而不是由路易十六執(zhí)政的話,那情況就迥然不同了,他似乎比他的三個可憐的國王(他的兄弟們)更加優(yōu)秀。但他死于這個年齡。對于英國讀者來說,所有這些都是相當(dāng)令人驚訝的,因為我們傾向于認為,除非一位君主有天賦,或者瘋狂或者邪惡,否則他的個性是微不足道的。那時,任何一個遲鈍的德國人都能成為英格蘭國王,就像*善良的本土君主一樣。但在法國,情況完全不同。法國國王是至高無上的主,一切都由他指揮,只有他才能提供使政府得以運轉(zhuǎn)的動力。法國人愛戴他們的國王,就像英國人愛戴他們的國王一樣,是一種無理智的愛,后來又變成無理智的恨。因此,法國國王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 至此,路易十五是路易十四后裔中*重要的一位。他還是一個孩子,心懷無限憧憬,虔誠、漂亮、聰明、勇敢而害羞,他的羞怯與此毫不相干,相反,他養(yǎng)成了一種莊嚴的儀態(tài),所有見過他的人都認為他是完美無缺的。他成長為一個有魅力的人,7一位有著極強責(zé)任感的聰明的統(tǒng)治者,他愛他的子民,而且多年來一直深受人們愛戴。但是,他希望用來管理國家的機器已經(jīng)破舊不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無論是他,還是他的大臣們(他們當(dāng)中沒有一流的頭腦),都無法想出更好的方法。在他生命的盡頭,他和大臣莫普準(zhǔn)備進行徹底的改革,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就駕崩了。愚蠢的路易十六把他祖父所有的計劃都打亂了,君主制再次陷入祖先編織的可怕大網(wǎng)中。 也許法國君主制的命運是在1722年被封印的,那一年攝政王把宮廷搬回了凡爾賽。國王總是住在牢籠里,如果這個牢籠在首都,一些輿論的回聲可能會穿透柵欄。沒有一個國王像路易十五那樣,隔絕于他的子民。攝政王的顧問杜波依斯紅衣主教堅持要走這一步,希望以后延長他主人的生命,并認為他可能會被勸誘到遠離王室宮殿的地方生活。這一舉動似乎沒有引起任何麻煩或大驚小怪,每個人都陷入了禮儀上的小小痛苦中,仿佛他們從未離開過。 這位12歲的國王從5歲開始就再也沒有見過凡爾賽宮,他飛快地在花園和房間里跑來跑去,*后躺在門廊上,以便更好地觀察天花板。他做夢都想著回來。
蓬帕杜夫人(精裝) 作者簡介
1904年11月28日,南希??米特福德出生于倫敦。她是里茲代爾男爵二世家族的長女,下面有五個妹妹,包括戴安娜??莫斯利夫人、德文郡公爵夫人黛博拉(Deborah)和杰西卡。在自傳《榮耀與背叛》(Hons and Rebels)一書中,杰西卡向世人描述了米特福德家族的歷史。米特福德姐妹在“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和倫敦的戰(zhàn)火中長大成人,并因她們的美貌,她們身上那股上流社會的玩世作風(fēng)以及政治方面的忠貞不二而聞名于世。南希曾為《女士》(The Lady)和《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撰寫過專欄文章,也曾創(chuàng)作過一系列流行小說,其中包括《追逐愛情》和《戀戀冬季》。這兩部作品詳細敘述了拉德利特(Radlett)六姐妹各自的上流社會戀情。在20世紀(jì)50年代,南希開始創(chuàng)作歷史人物傳記。她的作品《太陽王》記述了路易十四的生平,成為享譽世界的暢銷書。《腓特烈大帝》是她的最后一部著作,寫完此書后不久,她即罹患霍奇金淋巴病而于1973年6月30日病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xué)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紅燭學(xué)術(shù)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