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7139
- 條形碼:9787030717139 ; 978-7-03-07171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 內容簡介
《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和“十四五”規劃中對城市治理水平提升的新要求背景下,系統闡述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重要議題和關鍵環節。《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共10章。首先,論述智慧城市的概念特征和信息基礎設施;其次,從智慧政務、智慧產業和智慧民生等領域介紹智慧城市的應用實踐;再次,從體制機制、政策制度、標準規范等方面介紹建設智慧城市的保障體系;*后,描繪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愿景與實施路徑。
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 目錄
第1章 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概述 1
1.1 智慧城市的緣起 1
1.2 智慧城市的內涵與特征 3
1.3 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階段 5
1.4 中國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解析 7
1.5 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10
1.6 國外智慧城市的探索與實踐 11
1.7 智慧城市的框架體系 13
1.8 智慧城市研究的總體框架 14
參考文獻 15
第2章 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礎設施 17
2.1 物理層:作為城市感知的終端與節點 17
2.2 網絡層:作為城市連接的網絡 18
2.3 數據層:作為城市記錄的新要素 21
2.4 智能層:作為城市決策的新技術 23
參考文獻 24
第3章 智慧城市的應用體系 25
3.1 智慧政務 25
3.2 智慧產業 28
3.3 智慧民生 30
參考文獻 34
第4章 智慧城市的數據資源管理 35
4.1 智慧城市下的數據資源管理概述 35
4.2 智慧城市的數據生命周期管理模型 41
4.3 智慧城市的數據感知、匯聚與活化 51
4.4 智慧城市的數據存儲、分析與呈現 56
4.5 智慧城市的決策服務 61
4.6 智慧城市的數據資源共享與開放 68
參考文獻 76
第5章 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實施 77
5.1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方法論 77
5.2 智慧城市頂層設計部署 82
5.3 智慧城市的項目管理 88
5.4 智慧城市的建設模式 94
參考文獻 103
第6章 智慧城市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 104
6.1 智慧城市管理體制創新 104
6.2 智慧城市管理機制創新 108
參考文獻 115
第7章 智慧城市的政策制度與標準體系 117
7.1 智慧城市的政策脈絡 117
7.2 智慧城市的標準體系 122
7.3 智慧城市風險 134
參考文獻 140
第8章 智慧城市的安全保障 141
8.1 智慧城市安全保障概述 141
8.2 智慧城市安全保障的狀況 147
8.3 智慧城市安全技術保障 152
8.4 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 160
參考文獻 168
第9章 智慧城市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 169
9.1 智慧城市的評價概述 169
9.2 智慧城市的評價方法 171
9.3 智慧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 173
9.4 智慧城市的評價實施 178
參考文獻 180
第10章 從智慧城市走向智慧社會 181
10.1 建設智慧社會的目標定位 181
10.2 建設智慧社會的總體框架 182
10.3 建設智慧社會的實施路徑 185
參考文獻 188
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 節選
第1章 智慧城市建設與管理概述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城市建設和管理正逐漸向智慧化方向邁進。智慧城市的內涵和特征是什么,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特色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構建智慧城市框架等,仍然是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因此,本章著力探索智慧城市的起源,界定智慧城市的概念、內涵和特征,梳理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現狀,分析國外智慧城市的探索與實踐,從而構建智慧城市的框架體系,為智慧城市建設和管理奠定理論基礎。 1.1 智慧城市的緣起 智慧城市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是城市發展的新態勢。分析智慧城市概念的起源是研究智慧城市問題的邏輯起點,而梳理城市的發展脈絡有利于準確把握智慧城市的內核,因此,本節從城市的起源與發展入手,并在此基礎上探究智慧城市概念的起源。 1.1.1 城市的起源與發展 城市是社會、自然、政治、經濟等多重因素綜合發展的結果,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城市的起源進行探索,并對城市的發展歷程進行梳理,有助于深刻認識和理解城市。 1. 城市的起源 世界上的城市起源于烏爾,建于公元前3500年,距今已有5500多年。中國*早的城市出現在湖南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距今有4700多年[1]。在古代,“城”主要是指有防御性圍墻的地方,“市”則是指商品交易的場所,因此,*早的城市主要突出軍事和經濟功能。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也經歷了復雜的演變,逐漸融合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功能,“城”和“市”的概念也隨之結合,成為如今的“城市”。 2. 城市的發展 隨著世界*早城市的誕生,城市經歷了5500多年的演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梳理城市的發展脈絡,可根據發展階段將城市劃分為早期城市、傳統城市、近代城市和現代城市四個階段。 早期城市始于烏爾的誕生,隨之發展起來的是古巴比倫等城市,而古埃及的底比斯城是世界上**個超過十萬人口的大城市。在中國,夏商周時期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城市,戰國時期出現了發展繁榮的大規模城市。由于生產水平并不高,早期城市仍然以政治統治為主。 隨著生產力的提升,商品的交換日趨頻繁,城市的商貿功能逐漸突出,并伴隨文化功能的融入,城市隨之進入傳統城市階段。在這個階段,城市功能逐漸開始豐富,但對農業經濟的依賴性仍然較強,而工業革命的到來徹底扭轉了這一局勢。 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志,引致社會生產力的飛速提升。交通方式的改變打破了地理距離的局限,促使人口和資本向城市的高度集中,城市也由此進入近代城市階段。在這個階段,城市規模急劇擴張,但社會資源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集中,城市經濟功能日益凸顯。 時代的變遷并未阻止城市擴張的腳步,20世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特大都市和城市群,城市也進入現代城市階段。在這個階段,城市內部結構發生了較大變遷,變遷為功能更為多元化的綜合性城市,成為一個地區甚至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對外擴展能力和吸引力持續提升。但隨著城市人口和經濟活動的過度集中,許多城市超負荷運行,交通擁堵、環境污染、治理失靈等城市問題頻發,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1.1.2 智慧城市概念的起源 科技為解決現代城市面臨的一系列難題開拓了新的思路,也促使了智慧城市的誕生。了解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并對智慧城市概念進行科學系統的界定是智慧城市研究的起點,也是本節的主要內容。 1.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智慧城市的概念*早提出是在199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召開的以“智慧城市、快速系統、全球網絡”為主題的國際會議上,此次會議討論了綜合信息通信技術與城市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關系,以及如何共同推動城市競爭力提升的可持續的智慧發展等內容,探索了城市通過信息技術聚合“智慧”以形成可持續競爭力的成功經驗,并正式出版《科技社會的一種現象—智慧城市、快速系統、全球網絡》,為智慧城市的發展開辟了先河[2]。 歐盟在2007年的《歐盟智慧城市報告》中率先提出了“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創新構想,為智慧城市的系統規劃提供了借鑒。同年,維也納理工大學區域科學中心在《歐盟中等城市智慧城市評估》中首次從智慧產業、智慧民眾、智慧治理、智慧移動、智慧環境和智慧生活6個維度對智慧城市進行測度,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31個二級指標和73個三級指標,利用該指標對歐盟70個城市進行了智慧化水平評估。 IBM公司也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這一概念來源于2008年在紐約召開的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上提出的“智慧的地球”的理念,認為世界的基礎結構正在向智慧的方向發展,可感應、可度量的信息源無處不在,互聯網的平臺讓這一切互聯互通,讓一切變得更加智能。2009年,IBM公司在其發表的《智慧城市在中國》中對“智慧城市”進行了全面的說明,認為智慧城市是運用信息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的生態系統。報告還明確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動中國社會的城市化進程,成為城市管理者的當務之急,建立智慧的城市將是城市信息化的終極目標和戰略方向。 受全球智慧城市研究熱潮的影響,中國也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2009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 ,深度詮釋了“物聯網”“智慧地球”等與智慧城市相關的概念,標志著智慧城市建設引起中國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就此拉開序幕。 2. 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 智慧城市理念自提出后便在全球獲得了迅速普及,很多城市在探索智慧城市的實現路徑,但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仍然沒有達成一致,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視角對智慧城市概念進行了辨析和界定。 通常認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是物聯網,通過網絡實現城市設施的萬物互聯,從而使政府和企業更為便捷地實現科技和業務的創新發展,使公眾更為高效地參與智慧城市的不同子系統中[3]。基于此,有學者在界定智慧城市概念時強調通信與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認為智慧城市應當通過運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將基礎設施進行整合與監控,從而實現資源優化和城市服務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有學者將智慧城市劃分為多個領域,包含經濟、治理、環境、教育、公共安全和醫療衛生等,智慧城市應當利用前瞻性的智慧處理各領域面臨的城市問題,并強調激發生活在城市中的公眾積極參與城市治理,從而促進城市的智慧化。考慮到概念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也有學者將智慧城市看成連接多個子系統和部件的大型有機系統,智慧城市的作用在于整合各子系統,使各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更加智慧、運作更加協調。 智慧城市的概念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但仍然存在共同點與交叉點,這些概念均認為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智慧化治理,目的是實現公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在已有學者的研究基礎上,本書對智慧城市的定義為:智慧城市是在廣泛信息化的基礎上,通過物聯網將城市中的萬物進行互聯,并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各種信息進行智能化的處理及分析,以促進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和民眾生活的智慧化、人性化及高效化,*終為人民創造美好的城市生活并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2 智慧城市的內涵與特征 1.2.1 智慧城市的內涵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將“智”和“慧”實現充分融合及協同發展,既要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增進城市的“智”,又要構建良好的人文、生態、科技以及經濟環境,提升城市的“慧”。目前,智慧城市正處于初始階段,需要透徹理解其含義,才能直面并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諸多難題。基于前面的分析,智慧城市的內涵可以概括如下。 1. 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打造智慧城市的根基 從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以及概念界定中可以發現,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其中,物聯網可以促進城市治理的精準化,大數據技術能夠為政府決策、城市治理、公眾生活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持,云計算技術能夠增進社會信息化水平并促進社會生產力變革,寬帶網絡技術保障了城市高速、暢通的信息交換,移動互聯網技術則充分拓寬了信息的傳播渠道和范圍。多種新一代信息技術協同發力,共同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2. 人是智慧城市的核心 智慧城市的建設者、管理者以及服務對象均為生活在城市的人,人才是智慧城市發展的核心[4]。首先,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能能夠促使人的智慧得到*大程度的發揮,這是因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夠為人的決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撐,人能在此基礎上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判斷力和決策力,從而為城市制定更為高效和精準的發展戰略與策略。其次,智慧城市的宗旨應以人為本,這不僅因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是為了給人創造更好的生活,還因為技術是為人服務的,是為了使人類的智慧得到更深刻的挖掘和發揮,人的存在才使技術的價值得以充分彰顯。 3. 創新是智慧城市的靈魂 智慧城市打破了原有城市發展的模式,塑造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面貌,而這種變革主要依賴創新,創新也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靈魂。城市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要使原先不智慧的城市發展為智慧城市,需要對城市的經濟、社會、人文、環境等各領域進行創新性變革,既要充分在各領域使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原有的發展模式,又要充分將各領域進行協同融合,共同促進城市這個復雜系統的整體革新和進步。因此,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從城市的系統架構入手,充分融合人的“智慧”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能”,將城市各領域的各環節進行創新,從而構建真正的智慧城市,并使其獲得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1.2.2 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的特征著眼于描述那些推動智慧城市變得“智慧”,從而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點。結合智慧城市的內涵,任何城市發展的核心均是人,但促使智慧城市更“智慧”的原因主要是作為根基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作為靈魂的創新精神,兩者也造就了智慧城市與眾不同的新特征。 1. 廣泛的互聯互通 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智慧城市中的充分應用不但推動了城市通過智能傳感器實現對不同物理空間物體的感知和測量,便于城市通過對信息獲取及傳遞實現物與物的有效互聯,而且能將個人、組織和政府有關的分散信息進行連接、交互以及多方共享,從而實現不同主體之間的高效聯通和充分協作,為城市發展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2. 系統的智能處理 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效應用能有效推動城市信息網的構建,并通過對多源異構數據的集成、融合和同化搭建龐大的城市系統。系統中心通過對所采集的海量數據進行深度加工和分析,提升信息的利用價值,從而為城市智能決策提供支撐。 3. 參與式的創新模式 智慧城市能夠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盡量多的城市主體融合到智慧系統中,充分實現公眾參與和社會協同。公眾的有效參與可以為城市決策提供多渠道的信息來源,不但能夠助力城市智慧決策,而且能夠推動基于系統認同的創新獲得成功,實現智慧城市以人為本的宗旨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1.3 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階段 從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開始,中國就對智慧城市建設給予了高度關注,并在建設和發展智慧城市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也取得了顯著效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數據和物聯網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將智慧城市建設又一次推到了時代前沿。中國的智慧城市發展可以歸納為如下三個階段。 1.3.1 電子政務階段 智慧城市建設從電子政務開始,主要是指20世紀90年代至2012年。2008年,智慧城市的概念經過IBM公司的推廣在全球引起了廣泛關注,中國也逐漸加入智慧城市的建設進程中。但在這之前,中國便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從國家信息化發展入手,以電子政務建設為抓手,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