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數字通信原理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07812
- 條形碼:9787121307812 ; 978-7-121-30781-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通信原理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通信行業新的技術發展和崗位技能需求,以實用性為出發點,以理論夠用為原則,著重介紹數字通信系統的基本原理、典型數字通信技術各組成部分及其功能和相關應用,既可為讀者奠定通信的概念,又能幫助他們了解相關技術的應用領域,引領他們把握通信的前沿技術。全書共10個模塊:認識數字通信、認識信道與噪聲、通信系統有效性傳輸、通信系統可靠性傳輸、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模擬調制解調、數字調制解調、定時與同步、數字信號的很好接收、典型數字通信技術。本書緊密結合通信行業現網情況,能循序漸進地幫助讀者掌握通信技術的理論與技能。 本書為高等職業本專科院校相應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開放大學、成.人教育、自學考試、中職學校、培訓班的教材,以及通信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本書提供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習題參考答案、實驗指導等,詳見前言。
數字通信原理與應用 目錄
模塊1 認識數字通信 1
1.1 初識通信 2
1.1.1 通信的相關概念 2
1.1.2 通信的分類 4
1.1.3 通信方式 6
1.2 認識通信網 7
1.2.1 通信網 7
1.2.2 常見通信網絡 9
1.3 認識通信系統 11
1.3.1 通信系統的一般模型 11
1.3.2 數字通信系統 12
1.3.3 數字通信模式 14
1.4 數字通信系統主要性能指標 15
1.4.1 信息量 16
1.4.2 有效性指標 18
1.4.3 可靠性指標 19
1.5 通信技術發展歷程及趨勢 20
1.5.1 通信技術發展歷程 20
1.5.2 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23
案例分析1 VoIP網絡電話 24
習題1 25
模塊2 信道與噪聲 27
2.1 信道 29
2.1.1 信道定義 29
2.1.2 信道分類 29
2.1.3 信道模型 30
2.2 有線信道認知 32
2.2.1 雙絞線 32
2.2.2 同軸電纜 34
2.2.3 光纖 36
2.3 無線信道 38
2.3.1 無線電波 39
2.3.2 電離層電波傳播 39
2.3.3 典型無線信道 40
2.4 噪聲 43
2.4.1 加性噪聲分類 43
2.4.2 常見加性噪聲 44
2.5 信道傳輸特性 46
2.5.1 恒參信道傳輸特性 47
2.5.2 隨參信道傳輸特性 49
2.6 信道帶寬與信道容量 53
2.6.1 信道帶寬 53
2.6.2 信道容量 53
案例分析2 地震預警系統 55
習題2 56
模塊3 通信系統有效性傳輸 58
3.1 脈沖編碼調制 60
3.2 模擬信號的抽樣 62
3.2.1 抽樣過程 62
3.2.2 低通模擬信號的抽樣定理 63
3.2.3 帶通模擬信號的抽樣定理 65
3.3 抽樣信號的量化 65
3.3.1 量化的相關概念 65
3.3.2 均勻量化 67
3.3.3 非均勻量化 69
3.4 PCM編碼 72
3.4.1 編碼碼型 72
3.4.2 碼位安排 74
3.4.3 逐次比較型編碼 75
3.5 語音壓縮編碼 79
3.5.1 自適應差分脈沖編碼調制 80
3.5.2 增量調制 82
3.6 多路復用技術 84
3.6.1 頻分多路復用 84
3.6.2 時分多路復用 85
3.6.3 碼分多址復用 87
3.6.4 空分多址復用 89
3.7 PCM數字復接 90
3.7.1 數字復接 90
3.7.2 PCM基群及高次群 94
案例分析3 數字信號傳輸 98
習題3 99
模塊4 通信系統可靠性傳輸 101
4.1 差錯控制編碼 103
4.1.1 差錯控制的基本思想 103
4.1.2 差錯控制編碼的基本原理 104
4.1.3 差錯控制編碼及分類 105
4.1.4 差錯控制方式 106
4.2 線性分組碼 108
4.2.1 線性分組碼基本概念和性質 108
4.2.2 線性分組碼抗干擾能力 109
4.2.3 線性分組碼編碼過程 110
4.2.4 線性分組碼的檢錯與糾錯 112
4.3 奇偶校驗碼 113
4.3.1 水平奇偶校驗碼 114
4.3.2 二維奇偶校驗碼 115
4.4 定比碼 115
4.5 漢明碼 115
4.6 循環碼 118
4.7 卷積碼編碼 119
4.8 Turbo碼 120
案例分析4 藍牙的應用 122
習題4 124
模塊5 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126
5.1 數字基帶信號 128
5.1.1 數字基帶信號的常用碼型 128
5.1.2 碼型變換的基本方法 134
5.2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 136
5.2.1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的基本組成 136
5.2.2 碼間串擾 138
5.2.3 碼間串擾的消除 139
5.3 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系統 140
5.3.1 理想基帶傳輸系統 141
5.3.2 無碼間串擾的等效特性 141
5.3.3 升余弦滾降傳輸特性 142
5.4 眼圖 144
5.4.1 眼圖的形成原理 144
5.4.2 眼圖與系統性能 146
5.5 時域均衡技術 147
5.5.1 時域均衡的基本原理 147
5.5.2 無限長橫向濾波器 148
5.6 再生中繼傳輸 150
5.6.1 光通信中的再生中繼傳輸 150
5.6.2 微波通信中的再生中繼傳輸 150
案例分析5 通信網絡的數據傳輸 153
習題5 155
模塊6 模擬調制解調 156
6.1 幅度調制(AM) 158
6.1.1 AM的基本原理 158
6.1.2 AM信號的頻譜 159
6.1.3 AM信號的解調 160
6.2 其他調幅方式 161
6.2.1 抑制載波雙邊帶調幅(DSB) 161
6.2.2 單邊帶調幅(SSB) 162
6.2.3 殘留邊帶調幅(VSB) 165
6.3 頻率調制(FM) 166
6.3.1 FM的基本原理 166
6.3.2 調頻信號 167
6.3.3 FM的解調 171
6.4 模擬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172
6.4.1 AM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172
6.4.2 FM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174
6.4.3 AM與FM系統性能比較 177
6.4.4 各種模擬調制系統的比較 178
案例分析6 光纖數據傳輸 178
習題6 180
模塊7 數字調制解調 182
7.1 數字調制與解調 184
7.2 數字頻帶傳輸系統 186
7.2.1 二進制幅移鍵控 186
7.2.2 二進制頻移鍵控 190
7.2.3 二進制相移鍵控 195
7.2.4 多進制數字調制 201
7.3 數字調制系統性能分析 210
7.3.1 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性能 210
7.3.2 多進制數字調制系統性能 213
7.4 現代數字調制技術 214
7.4.1 正交幅度調制 214
7.4.2 *小頻移鍵控 219
7.4.3 高斯濾波*小頻移鍵控 222
7.4.4 正交頻分復用調制 223
案例分析7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225
習題7 226
模塊8 定時與同步 229
8.1 認識數字通信系統同步 231
8.2 載波同步 232
8.2.1 插入導頻法 232
8.2.2 直接提取法 233
8.3 位同步 235
8.3.1 插入導頻法 235
8.3.2 直接提取法 237
8.4 群同步 239
8.4.1 起止式同步法 239
8.4.2 連貫式插入法 240
8.4.3 間隔式插入法 241
8.5 網同步 242
8.5.1 主從同步法 242
8.5.2 互同步法 243
8.5.3 準同步法 244
案例分析8 分組傳送網PTN 245
習題8 247
模塊9 數字信號的*佳接收 248
9.1 *佳接收準則 250
9.2 確知信號的*佳接收 252
9.2.1 二進制確知信號的*佳接收機 253
9.2.2 多進制確知信號的*佳接收機 254
9.3 匹配濾波器 254
9.3.1 匹配濾波器的原理 255
9.3.2 匹配濾波器的實現方法 258
9.3.3 匹配濾波器的性能分析 259
9.4 理想信道*佳基帶傳輸系統 259
9.5 *佳接收機性能分析 261
9.5.1 確知信號*佳接收誤碼率分析 261
9.5.2 調制方式對誤碼率的影響 263
9.5.3 理想接收機與普通接收機誤碼性能比較 264
案例分析9 數字接收機 265
習題9 266
模塊10 典型數字通信技術 268
10.1 移動通信技術 269
10.1.1 GSM 271
10.1.2 CDMA 275
10.1.3 3G 277
10.1.4 4G 280
10.1.5 5G 284
10.2 光通信技術 287
10.2.1 SDH 288
10.2.2 PTN 290
10.2.3 OTN 293
10.2.4 PON 295
10.2.5 FSO 298
10.3 數據通信技術 300
10.4 衛星通信技術 306
習題10 313
參考文獻 314
1.1 初識通信 2
1.1.1 通信的相關概念 2
1.1.2 通信的分類 4
1.1.3 通信方式 6
1.2 認識通信網 7
1.2.1 通信網 7
1.2.2 常見通信網絡 9
1.3 認識通信系統 11
1.3.1 通信系統的一般模型 11
1.3.2 數字通信系統 12
1.3.3 數字通信模式 14
1.4 數字通信系統主要性能指標 15
1.4.1 信息量 16
1.4.2 有效性指標 18
1.4.3 可靠性指標 19
1.5 通信技術發展歷程及趨勢 20
1.5.1 通信技術發展歷程 20
1.5.2 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23
案例分析1 VoIP網絡電話 24
習題1 25
模塊2 信道與噪聲 27
2.1 信道 29
2.1.1 信道定義 29
2.1.2 信道分類 29
2.1.3 信道模型 30
2.2 有線信道認知 32
2.2.1 雙絞線 32
2.2.2 同軸電纜 34
2.2.3 光纖 36
2.3 無線信道 38
2.3.1 無線電波 39
2.3.2 電離層電波傳播 39
2.3.3 典型無線信道 40
2.4 噪聲 43
2.4.1 加性噪聲分類 43
2.4.2 常見加性噪聲 44
2.5 信道傳輸特性 46
2.5.1 恒參信道傳輸特性 47
2.5.2 隨參信道傳輸特性 49
2.6 信道帶寬與信道容量 53
2.6.1 信道帶寬 53
2.6.2 信道容量 53
案例分析2 地震預警系統 55
習題2 56
模塊3 通信系統有效性傳輸 58
3.1 脈沖編碼調制 60
3.2 模擬信號的抽樣 62
3.2.1 抽樣過程 62
3.2.2 低通模擬信號的抽樣定理 63
3.2.3 帶通模擬信號的抽樣定理 65
3.3 抽樣信號的量化 65
3.3.1 量化的相關概念 65
3.3.2 均勻量化 67
3.3.3 非均勻量化 69
3.4 PCM編碼 72
3.4.1 編碼碼型 72
3.4.2 碼位安排 74
3.4.3 逐次比較型編碼 75
3.5 語音壓縮編碼 79
3.5.1 自適應差分脈沖編碼調制 80
3.5.2 增量調制 82
3.6 多路復用技術 84
3.6.1 頻分多路復用 84
3.6.2 時分多路復用 85
3.6.3 碼分多址復用 87
3.6.4 空分多址復用 89
3.7 PCM數字復接 90
3.7.1 數字復接 90
3.7.2 PCM基群及高次群 94
案例分析3 數字信號傳輸 98
習題3 99
模塊4 通信系統可靠性傳輸 101
4.1 差錯控制編碼 103
4.1.1 差錯控制的基本思想 103
4.1.2 差錯控制編碼的基本原理 104
4.1.3 差錯控制編碼及分類 105
4.1.4 差錯控制方式 106
4.2 線性分組碼 108
4.2.1 線性分組碼基本概念和性質 108
4.2.2 線性分組碼抗干擾能力 109
4.2.3 線性分組碼編碼過程 110
4.2.4 線性分組碼的檢錯與糾錯 112
4.3 奇偶校驗碼 113
4.3.1 水平奇偶校驗碼 114
4.3.2 二維奇偶校驗碼 115
4.4 定比碼 115
4.5 漢明碼 115
4.6 循環碼 118
4.7 卷積碼編碼 119
4.8 Turbo碼 120
案例分析4 藍牙的應用 122
習題4 124
模塊5 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126
5.1 數字基帶信號 128
5.1.1 數字基帶信號的常用碼型 128
5.1.2 碼型變換的基本方法 134
5.2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 136
5.2.1 數字基帶傳輸系統的基本組成 136
5.2.2 碼間串擾 138
5.2.3 碼間串擾的消除 139
5.3 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系統 140
5.3.1 理想基帶傳輸系統 141
5.3.2 無碼間串擾的等效特性 141
5.3.3 升余弦滾降傳輸特性 142
5.4 眼圖 144
5.4.1 眼圖的形成原理 144
5.4.2 眼圖與系統性能 146
5.5 時域均衡技術 147
5.5.1 時域均衡的基本原理 147
5.5.2 無限長橫向濾波器 148
5.6 再生中繼傳輸 150
5.6.1 光通信中的再生中繼傳輸 150
5.6.2 微波通信中的再生中繼傳輸 150
案例分析5 通信網絡的數據傳輸 153
習題5 155
模塊6 模擬調制解調 156
6.1 幅度調制(AM) 158
6.1.1 AM的基本原理 158
6.1.2 AM信號的頻譜 159
6.1.3 AM信號的解調 160
6.2 其他調幅方式 161
6.2.1 抑制載波雙邊帶調幅(DSB) 161
6.2.2 單邊帶調幅(SSB) 162
6.2.3 殘留邊帶調幅(VSB) 165
6.3 頻率調制(FM) 166
6.3.1 FM的基本原理 166
6.3.2 調頻信號 167
6.3.3 FM的解調 171
6.4 模擬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172
6.4.1 AM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172
6.4.2 FM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174
6.4.3 AM與FM系統性能比較 177
6.4.4 各種模擬調制系統的比較 178
案例分析6 光纖數據傳輸 178
習題6 180
模塊7 數字調制解調 182
7.1 數字調制與解調 184
7.2 數字頻帶傳輸系統 186
7.2.1 二進制幅移鍵控 186
7.2.2 二進制頻移鍵控 190
7.2.3 二進制相移鍵控 195
7.2.4 多進制數字調制 201
7.3 數字調制系統性能分析 210
7.3.1 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性能 210
7.3.2 多進制數字調制系統性能 213
7.4 現代數字調制技術 214
7.4.1 正交幅度調制 214
7.4.2 *小頻移鍵控 219
7.4.3 高斯濾波*小頻移鍵控 222
7.4.4 正交頻分復用調制 223
案例分析7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225
習題7 226
模塊8 定時與同步 229
8.1 認識數字通信系統同步 231
8.2 載波同步 232
8.2.1 插入導頻法 232
8.2.2 直接提取法 233
8.3 位同步 235
8.3.1 插入導頻法 235
8.3.2 直接提取法 237
8.4 群同步 239
8.4.1 起止式同步法 239
8.4.2 連貫式插入法 240
8.4.3 間隔式插入法 241
8.5 網同步 242
8.5.1 主從同步法 242
8.5.2 互同步法 243
8.5.3 準同步法 244
案例分析8 分組傳送網PTN 245
習題8 247
模塊9 數字信號的*佳接收 248
9.1 *佳接收準則 250
9.2 確知信號的*佳接收 252
9.2.1 二進制確知信號的*佳接收機 253
9.2.2 多進制確知信號的*佳接收機 254
9.3 匹配濾波器 254
9.3.1 匹配濾波器的原理 255
9.3.2 匹配濾波器的實現方法 258
9.3.3 匹配濾波器的性能分析 259
9.4 理想信道*佳基帶傳輸系統 259
9.5 *佳接收機性能分析 261
9.5.1 確知信號*佳接收誤碼率分析 261
9.5.2 調制方式對誤碼率的影響 263
9.5.3 理想接收機與普通接收機誤碼性能比較 264
案例分析9 數字接收機 265
習題9 266
模塊10 典型數字通信技術 268
10.1 移動通信技術 269
10.1.1 GSM 271
10.1.2 CDMA 275
10.1.3 3G 277
10.1.4 4G 280
10.1.5 5G 284
10.2 光通信技術 287
10.2.1 SDH 288
10.2.2 PTN 290
10.2.3 OTN 293
10.2.4 PON 295
10.2.5 FSO 298
10.3 數據通信技術 300
10.4 衛星通信技術 306
習題10 313
參考文獻 314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