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實踐——生態的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7346
- 條形碼:9787520397346 ; 978-7-5203-973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實踐——生態的視角 內容簡介
分稅制改革后,“項目制”成為國家在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實施資源分配的一項重要治理技術創新。“公益創投”作為項目制的一種新型實踐模式,為政社跨界合作提供了可行路徑探索。本書立足S市公益創投活動的生態觀察,深度剖析了不同參與主體在社會服務項目中的實踐動因、生態角色及其實踐困境,創新性提出項目制下“非均衡性共生”的政社關系解讀。
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實踐——生態的視角 目錄
**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述評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思路
第二章 社會服務項目的本土實踐演變
**節 政府購買服務的興起與發展
第二節 社會服務項目制下的本土創投實踐
第三節 S市公益創投的發展歷程
第三章 社會服務項目的生態結構及功能
**節 社會服務項目的生態結構
第二節 社會服務項目的生態功能
第四章 社會服務項目中出資方主體的實踐
**節 政府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制度演變
第二節 政府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動因分析
第三節 政府在社會服務項目中的生態角色
第四節 政府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實踐焦慮
第五章 社會服務項目中平臺方主體的實踐
**節 平臺型社會組織基本內涵及項目實踐歷程
第二節 平臺型社會組織產生的現實根源
第三節 平臺型社會組織在社會服務項目中的生態角色
第四節 平臺型社會組織在社會服務項目中的實踐困境
第六章 社會服務項目中執行方主體的實踐
**節 社會組織的基本類型與實踐歷程
第二節 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的動因分析
第三節 社會組織在社會服務項目中的生態角色
第四節 社會組織在社會服務項目中的實踐困境
第七章 社會服務項目的運行生態及其關系重構
**節 從傳統到現代:公益生態的結構轉型
第二節 社會服務項目運行衍生的生態問題
第三節 社會服務項目良性運行生態的建構
結語
參考文獻
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實踐——生態的視角 節選
3.生態競爭 生態競爭特指在特定生態區域范圍內同質性的生態主體為了維持自身生存與發展,圍繞空間、資源等優勢元素進行相互爭奪的現象。①具有大量同質性生態主體是生態系統內形成競爭關系的必要前提。理性的競爭是生態系統保持活力的主要動因,是良性生態關系得以建構的基礎,而無序惡性競爭則會對生態格局造成破壞。在公益創投生態系統中,以社會服務機構為代表的執行方數量眾多,彼此在發展方向、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形式等方面具有較大相似性。在資源相對稀缺的環境背景下,某一機構的存在對于其他同類機構而言具有現實競爭性。以執行方社會組織為例,他們存在的惡性競爭關系時有發生,根本目的就是期待獲取更多資源或實現資源壟斷,主要表現在“聲譽詆毀”“挖墻腳”“惡意壓價”等。 創投生態內的每個社會組織都希望能夠在諸多具有相同服務領域的組織群落中,獲得更多的優質資源,生態競爭必然是避免不了的公益話題。而聲譽詆毀是創投生態中一線社會服務機構之間*為常見的一種惡性競爭形式。在創投生態內,一些機構為了得到相對更多的資源,則會對具有競爭潛力的機構進行聲譽中傷,不惜捏造事實破壞其他同類機構的組織形象,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調查發現,在S市某街道公益坊內,有多家社會服務機構,其中有兩家屬于該街道重點培育對象。一家H機構專門致力于親子閱讀推廣服務,另一家S機構專門致力于殘疾人就業服務。其中S機構負責人在訪談中說道:“因我們兩家機構隸屬同一街道,日常服務需要鏈接的志愿者資源存在交叉。為了獲得更多街道資源支持,兩家機構一直存在潛在的競爭關系。有一次H機構要動員志愿者參加活動,但是因為時間沖突,志愿資源提前已經預約好要參加我們機構的志愿服務。H機構負責人則在志愿者群內散布有關我們的謠言,說我們機構一年的公益項目資金高達一兩百萬,機構主要是為了營利,缺乏公益性等,鼓動志愿者不要參加我們機構的志愿服務。這一信息傳播出去后,對我們機構的服務推廣及聲譽造成了極壞的影響,所在街道也頗為關注。甚至是長期參加我們志愿服務的核心團隊成員也到機構來質詢我的公益初衷,當時我的壓力確實很大。” 挖墻腳指的是發生在創投生態中不同社會服務機構之間相互嵌入對方資源奪為自己所有的一種惡意競爭行為。這里的資源既包括人力資源,也包括政府出資方資源。社會組織發展人才是**資源。當下各類社會組織普遍面臨著人才資源短缺以及流動性強的問題,人才的數量及質量直接關系到社會組織發展的速度與規模。為了維持機構正常運轉,招募社工已成為常態工作。然而,社工從業人群數量較少,且有經驗的人群更顯彌足珍貴。為招募到可以直接上崗的一線社工,一些社會服務機構開始打起了其他機構的主意。在集中培訓或者日常活動中,挖掘對方機構一線社工的案例也屢有發生。另外,筆者在調研中還發現,一些社會服務機構還存在挖掘其他機構政府出資方資源的現象。S社會服務機構屬于Y街道層級的平臺性組織,承接Y街道社會組織孵化培育的任務。S機構負責人在訪談中談道:“在其孵化的社會組織中,有一家L機構曾有企業經營管理背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熟悉后,對組織孵化平臺的管理事務也基本有了掌握。通過Y街道領導多次到達孵化平臺帶人參觀后,也逐漸與Y街道領導建立了聯系。后來,L機構很希望能夠取代我們機構承擔Y街道社會組織孵化的任務。就直接私下向街道領導反饋我們機構的問題,說我們機構現在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外業務拓展方面,已經和多家街道有了合作意向,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在Y街道的組織孵化工作中。后來,Y街道領導直接找到我們詢問相關情況,希望我們能夠安穩地在Y街道扎根做下去,不要左顧右盼,導致我們后期的合作也很被動。” 惡意壓價指的是創投生態內一線社會服務機構為了獲得公益項目立項,不惜單方面將公益項目的申報價格壓得很低,以期得到出資方資助。出現惡意壓價的動因是為了出其不意,打價格戰,用低價贏得項目資助。然而,不考慮實際成本單方面壓低項目價格,這本身就屬于惡性競爭,同時降低項目預算成本必然影響項目執行成效,難以確保項目按質按量順利完成。這一行為帶來的結果是破壞了出資方定價機制,也影響其他機構今后獲得項目支持的機會。調研中,W區民政局社會組織科W工作人員向筆者談道:“2017年S市W區實施社區服務社會化項目,這類項目是需要招投標的形式來審批立項。我們對每個項目的立項預算原則上不超過30萬元,多數社會組織將經費預算設定在29萬-30萬元,充分利用我們出資方給出的價格空間。然而,有一家H社會服務機構成立時間不長,為了能夠在競標中脫穎而出,直接報價為18萬,遠遠低于公益圈內的實際預算成本,*后也如愿以償拿到了一個街道的項目標的,把與其一起競標的幾家機構給擠走了。但是問題也來了,每個項目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是我們出資方給出的,等于說要想如實完成這些項目,30萬元的經費與工作量是基本吻合的。大幅度地縮減預算成本,就可能使項目服務數量及質量打折扣。”
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項目實踐——生態的視角 作者簡介
王春,1984年出生,社會學博士,蘇州科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副教授。蘇州市社會工作人才督導,兼任蘇州市多家社會服務機構理事、咨詢專家。研究領域為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培育與發展等。主持國家、省部及市廳級課題十余項,發表論文二十余篇。長期參與長三角地區公益服務項目評審、評估及社會組織機構督導等支持性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