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寫給青少年的心理自愈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93878
- 條形碼:9787518093878 ; 978-7-5180-9387-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寫給青少年的心理自愈書 本書特色
對于青少年自身來說,有心理上的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正視它,任其發展。一些青少年在努力嘗試著求助心理醫生,然而這并非長遠之計! 〗忖忂須系鈴人,心病還須心藥醫。借助身體天生的自我療愈能力,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從身體、精神和心靈上修復創傷,找到人生幸福的方法。
寫給青少年的心理自愈書 內容簡介
家庭暴力指的不僅僅是直接作用于身體的暴力行為,還包括一些語言行為,比如冷落、辱罵等。童年遭受過或是見證過家庭暴力的人,在成年后會面臨諸多問題的困擾,如過度的自我批評、忽視自己的需求、賭博、酗酒、吸毒、性行為不檢點、人際關系混亂、做出危及自己及他人生命的行為等.《寫給青少年的心理自愈書》在理論和事件的支持下,通過講述5位青少年期曾親歷過家暴的當事人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他們的心理治愈歷程。如果你正遭受因童年創傷引發的羞恥感的折磨,本書將帶你踏上心理治愈的旅程,教你用一雙不同的眼睛看世界。
寫給青少年的心理自愈書 目錄
自卑者的困境——為什么我不如別人
矛盾心理——不想被父母管束,又依賴父母
童年陰影——成年后摔的跤,都與童年創傷有關
自卑者的不平衡心理
——你的很多不良行為,都是自卑惹的禍
不良情緒——突如其來的壞脾氣
都來自積壓已久的心理創傷
父母給的恐懼——只有聽話才會被愛
第02章 什么是青少年期創傷
自我否定——別讓內心的“批評者”跳出來傷害你
我像個丑小鴨——身體缺陷帶來的自卑感如何克服
習慣性無助——擺脫無助,才能真正變得堅強
不完整的家——父母離異,我還會被愛嗎?
批評和打壓——我真的就毫無優點嗎?
第03章 與自己對話:與我的內在小孩對話
覺察自己,每個人都有“內在小孩”
了解內在小孩,理解它對于你意味著什么
認識多個層面的自我,了解內在小孩有哪些類型
你已經長大,為何“內在小孩”仍然讓你
毫無招架之力
安慰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修復童年創傷
第04章 探尋:內在小孩是如何受傷的
愛的傷痛——沒有得到無條件的愛
孤獨——缺乏陪伴的受傷小孩
體罰——被打出來的逃避型小孩
委屈——被冤枉了,家長卻不道歉
恐懼——總是在害怕什么
貧窮——悲苦的孩子很難有健康合作的態度
……
第05章 自我救贖,自我接納
第06章 了解心理防御機制
第07章 尋找療愈的力量
第08章 直面傷害,走出創傷
參考文獻
寫給青少年的心理自愈書 節選
關于“內心小孩”的概念,*早是由榮格提出的:內在小孩是從潛意識、人類本性的深處所誕生,它代表的是人的潛意識中*為強大的沖動,是內心*原始、*渴望的自我欲望,而這種想要自我了解的力量是一種自然規律,因此具有強大的力量,心里學家在從事一些精神分析和心理咨詢的工作中,經常會提到這一概念! τ趦仍谛『,不同的學習或理論給出了不一樣的詮釋,但總的來說“內在小孩”是一種隱喻。一些人雖然在身體上成熟了,但是卻因為在小時候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情緒不被允許或者遭受過一些傷害,在他們的內心,依然保留著一個脆弱、受傷、需要被關心的童稚小孩,這就是“內在小孩”! ≡趦簳r成長的經驗中,需求沒有被滿足而導致的情緒、感受和態度,會被帶到成年后的生活中影響我們的身體、心理、關系、感情、工作,甚至左右我們所做的一切,并且在現實生活中制造困境和問題。成年時期出現的心理、精神甚至身體癥狀,其實很多是內在小孩受傷的反應。 例如,在我們5歲時,受到很深的傷害,那時的我們所感受到的憤怒、悲傷、恐懼,對于現在已是成人的我們,早已是過去的情感,可是當時情緒感受太強烈,以至于深深烙刻在我們幼小心靈的深處,5歲的小孩便一直留在我們的內心。他需要通過已是成人的我們找到他,聆聽他對那個情感的傾訴,并協助他長大! ≡诰穹治雠c心理咨詢中,通常將“內在小孩”分為了五大類: **種類型是將內在小孩隱喻為過去的創傷記憶,而這些創傷記憶投射到了內在小孩身上! **種觀點是將兒童的自我狀態看成是一個整體,以此來代表過去的創傷記憶;另一種觀點將內在小孩按照時間先后分為嬰兒期、幼兒期、學前期及學齡期四個階段,并且輔以一系列的調查問卷,以此來幫助當事人認識個人發生創傷的可能時間! ∵@兩種觀點皆認為由于內在小孩代表的是一種創傷記憶,內在小孩是不成熟的、容易害怕與焦慮的,只有讓內心小孩得到撫慰與照顧,他才能長大。這種情況,*重要的是找出那段創傷記憶,這個記憶可以是對事件的記憶,或單只是情緒的記憶(感到痛苦,但至于發生什么事卻不記得了),以成熟的成人自我或內在父母來撫慰受創的內在小孩,讓內在小孩變得成熟,不再焦慮和害怕。 第二種類型以內在小孩隱喻為童年期未受傷的自我狀態,認為內在小孩概念較類似所謂的赤子之心,是未受傷的童年期自我狀態! ‰S著社會化的過程,人們認為成熟即是不要孩子氣,因此開始嫌棄內在小孩,隱藏心中那種自發的、愛玩的、天真的情緒逐漸與內在小孩分離*后引發情緒問題! ∫虼酥委熌繕思丛凇罢一赝摹保委煄煈獛椭鷣碓L者找尋一個適當的情境,重新創造來訪者在孩提時所曾有過的感受(尤其是與父母相處有關的好壞感受),讓來訪者感受到歸屬與回家的感覺! 〉谌N類型為以內在小孩隱喻為一種超越的存在狀態,是一種“神圣小孩”,形容人的超越意識。神圣小孩面對外界一方面表現得很無助,另一方面又渴望自己擁有超常的力量! 『颓懊鎯煞N敘述不同之處在于,內在小孩兼具痛苦與超越兩種特性,在面對現實的挑戰與生活的折磨時是痛苦的,再反觀內心,面對內在時,又能感受存在本身的超越力量!
寫給青少年的心理自愈書 作者簡介
周洪超:男,1991年生人,山東濟寧人,心理學碩士。心理咨詢師,就職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和武志紅(北京)心理咨詢中心,咨詢經驗豐富,累計小時數兩千小時以上。近年來,參與編寫了多本心理學專業書籍,參與國級、北京重要課題多項,參與國際國內外學術會議多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