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你不了解的北宋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4450
- 條形碼:9787205104450 ; 978-7-205-10445-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不了解的北宋史 本書特色
北宋有九位帝王,河南鞏義的北宋帝陵卻只有七座; 宋太祖黃袍加身,身后八位帝王卻非其后嗣; 宋太宗大肆宣揚佛教; 宋真宗寫出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宋仁宗知人善用,奉行“無為而治”; 宋英宗完全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帝王; 宋神宗年輕有為,開啟變法新模式; 宋哲宗欲承父志,可惜英年早逝; 宋徽宗的才華堪稱古代帝王之*,靖康之恥卻永遠和他的名字烙在一起; 宋欽宗剛上位不到兩年,就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 這里有你不了解的北宋史!
你不了解的北宋史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歷史類通俗讀物,是“你不了解的”系列的一部。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令華夏重歸一統。中華文明歷經數載演變,在這319年里達到巔峰,文壇璀璨、發明無數、中央集權走向完善,是政治經濟空前繁榮的朝代之一,卻又同時終結了漢民族自古而來的尚武之風,從此轉向重文輕武……北宋有九位帝王,河南鞏義的北宋皇陵卻只有七座帝陵;宋太祖黃袍加身,身后八位帝王卻非其后嗣;宋太宗大肆宣揚佛教;宋真宗寫出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仁宗知人善用,是“守成賢主”;宋英宗完全沒想到自己會成為帝王;宋神宗年輕有為;宋哲宗欲承父志,可惜英年早逝;宋徽宗才華堪稱自古帝王之*,靖康之恥卻永遠和他的名字烙在一起……這里有你不了解的北宋史!
你不了解的北宋史 目錄
1. 黃袍加身—順勢上位的趙匡胤 2
2. 杯酒釋兵權—宋初體制大完善 17
3. 南征北戰十四年—欲復漢唐版圖(上) 32
4. 南征北戰十四年—欲復漢唐版圖(中) 47
5. 南征北戰十四年—欲復漢唐版圖(下) 62
6. 燭影斧聲—開啟趙光義時代 86
7. 雍熙北伐—宋遼大戰 101
8. 澶淵之盟—二十五年宋遼摩擦終得休 117
9. 封禪泰山—真宗的舉國癲狂 138
10. 貍貓換太子—劉太后聽政 152
11. 慶歷和議—西夏崛起(上) 167
12. 慶歷和議—西夏崛起(下) 184
13. 慶歷新政—仁宗盛世背后的榮與痛 197
14. 曹太后垂簾聽政—短暫的英宗朝 217
15. 熙寧變法—王安石的改革 233
16. 元豐改制—神宗未盡的事業 247
17. 元祐更化—黨爭之巔哲宗朝(上) 266
18. 紹圣紹述—黨爭之巔哲宗朝(下) 279
19. 海上之盟—徽宗的聯金滅遼夢 290
20. 開封保衛戰—北宋滅亡 305
你不了解的北宋史 節選
1.黃袍加身—順勢上位的趙匡胤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對于后周的子民們來說,似乎就是一個普通的夏日。旭日東升,大家紛紛起來勞作,或扛鋤頭下田農作,或挑貨擔上街擺攤。但對于后周皇室來說,這一日的太陽卻并沒有升起,皇宮籠罩在黑暗之中。一代明主、后周世宗柴榮在京城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的萬歲殿駕崩了。隱隱的號角鼓聲從皇宮傳來,老百姓們從忙碌中抬頭,面面相視,又望向皇宮的方向,蒼老的或年輕的面容上,浮現哀傷……百姓們心里明白,他們失去的是一個好皇帝。皇宮內,年僅七歲的柴宗訓被披上帝袍,年輕的符太后淚眼未干,那雙護著她們母子倆的手已經冷了。文武百官紛紛跪地,高呼萬歲,剛換了身份的孤兒寡母,惶惶不安。表面上,朝內文有宰相范質,武有主持全國軍務的趙匡胤,權力交接得平穩順當。實際上,柴榮曾遺命提拔王著為宰相,讓其和諸老臣共同治理后周,老相范質卻沒有照做,仍然統領文官;而相當于中央禁軍總司令的趙匡胤,手握全朝戰斗力*強的部隊,與軍中將領關系密切,影響力極大。此時,后周僅僅建立八年,在前兩代帝王的勵精圖治下,雖然已經走上民強國富的道路,但它所處的大環境卻動蕩不安、瞬息萬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亂世——五代十國。自唐朝滅亡后,中原地區先后建立了五個政權,依次為: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短短幾十年時間,朝代更迭,小國無數,時間*短的后漢從建立到滅亡只有三年。甚至連后周太祖郭威也是武將起兵,從后漢手里奪來的天下。郭威(公元904~公元954年)出身將門世家,父親擔任順州刺史(今北京市順義縣),后被殺害。家破人亡,郭威在顛沛流離中長到十八歲,他人高馬大,驍勇無比,很快加入軍隊,得到上司賞識,逐步做到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身邊的大將。此時契丹侵略中原,后晉滅亡,民不聊生,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劉知遠瞅準時機在太原稱帝。他自己姓劉,便以繼承漢朝正統為名,國號大漢,史稱后漢。劉知遠僅在位一年就駕崩了,傳位第二子劉承祐,郭威是其托孤重臣。此時的郭威并不是一個貪心的人,生活上他勤儉節約,工作上他盡心盡力,能夠聽從屬下和幕僚的勸諫,一步步做到統領全國大軍的將軍,僅在帝王一人之下,還有啥不滿足呢。郭威對后漢忠心不二,心里想的是:“既得先帝信任,讓我等輔佐新帝,我等更要做出一番成績來,好好把這后漢的江山照顧好。”新上位的劉承祐想的卻是:“這群老家伙礙眼得很。”這會兒,劉承祐是個二十歲都不到的年輕人,從小錦衣玉食,父親位極人臣的時候,里里外外都哄著他這個官二代,父親天下在握之后,更是沒人敢給劉承祐這個唯一的儲君一點兒不痛快。劉承祐打小兒被捧著,覺得自個兒非常有本事,一上位就摩拳擦掌,預備大干一番。他對國家的治理提出過很多想法,自認為非常有建設性。但是,今天劉承祐提出這意見,一個老夫子站出來反對,明天劉承祐又有新的想法了,另一個老頭子高呼著先帝啊又逼他收回去……劉承祐煩透了,他不喜歡事事被這些老臣們管束,于是便想既然你們要管我,那就別怪我不仁。很快,一批老臣被冠以謀反罪,遭到誅殺。劉承祐把目光投向了那個話不多,又偏生有幾分耿直的郭威。用什么辦法殺他呢?大動干戈嗎?郭威手里可有軍權……劉承祐決定來個暗的,他發下密詔令人斬殺郭威。郭威當時正在魏州駐守,積極備戰防御北方的契丹遼國。有人悄悄地把劉承祐殺他的密詔拿給郭威看。親眼確認皇帝要殺自己,郭威內心很不是滋味,他早預感到刀子懸在自己脖子上,已經處處退讓,卻沒想到對方還是沒有放下殺心。君要臣死,臣不能傻呵呵等死。郭威一咬牙,篡改詔書,招來部下們,跟他們宣稱這份剛從皇宮送出來的、還熱乎著的密詔是令他誅殺手下各將吶。他老淚縱橫,這么多年兄弟,一起出生入死,他如何能下得了這手!眾將自然非常憤慨,誰也不是傻鴨子任人宰割,大伙兒一合計,紛紛表示:“老大,你別哭了,依我們看,這小皇帝腦子不清楚,一定是身邊有壞人蠱惑了他,不如我們起兵清君側吧!”好,說干就干!郭威起兵了!一路上,大軍行軍果斷,直往京城進發。但在郭威內心深處仍有猶豫,一直以來先帝對自己不薄,若不然自己只是一個無處可去的無名小卒,哪里還能有后來的榮華富貴。固然這次是劉承祐要動手在先,自己和兄弟們才會起兵,可劉承祐還是個毛頭孩子,自己一定要去好好講講道理,把劉承祐講明白了。結果,那頭劉承祐聽說郭威起兵了,可沒郭威這么多思來想去,劉承祐直接就下手殺了郭威的家人,手段極其慘毒,嬰兒婦孺無一幸免。郭威聞訊悲痛異常,他深愛的妻子,他伶俐的兒子,還有那些親朋好友……將士們發現老大郭威一夜蒼老,誰也沒有再多說一句,眾人跟著郭威,快馬加鞭,殺到京城。聽聞郭威到了城下,劉承祐興奮地跑到城外劉子坡觀戰,他以為郭威是吃素的,帶來的軍隊也不堪一擊,自己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結果后漢軍大敗,劉承祐嚇得屁滾尿流,急急忙忙要回京城躲避。不想當時的開封尹把城門關得牢牢的,死活不讓劉承祐進城。劉承祐一看這邊路不通,再往別處跑,身后白塵滾滾直沖他而來。哎呀,一定是郭威殺來了!跟隨劉承祐的人眼見必死無疑,無處可逃,想著于其跟著這傻皇帝不能活命,不如以傻皇子為禮,找郭威謀個富貴,于是,這人拔刀把劉承祐給殺了。其實這事鬧了個烏龍,踏得煙塵滾滾而來的根本不是郭威的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護衛親兵。但這會兒再明白,也已改變不了什么。郭威很快控制了京城和朝野大權,部將們一起擁戴郭威上位,給他披上黃袍。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史稱后周。
- >
煙與鏡
- >
推拿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