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行走在邛河岸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610722
- 條形碼:9787519610722 ; 978-7-5196-107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走在邛河岸邊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以散文為主的文學合集,有言論、雜談、散文和回憶錄。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聯系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實際獨立思考,敢于對工作中存在的不敢擔當、不作為、忽視學習等不良作風,對身處的環境缺少濃厚的工作氛圍,以及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習慣等進行善意批評;同時也從正面大力倡導加強學習,培養高雅愛好,發揚優良傳統,修身立德等正能量,旨在能起到一點激濁揚清、弘揚正氣、樹立新風的作用;此外,就是作者回憶近二十年來的工作,如實記錄了親身參與的國企改制、舊城改造、”兩高”征拆的艱難歷程,作者不僅回憶了事情的經過,而且善于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對今后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行走在邛河岸邊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以散文為主的文學合集,有言論、雜談、散文和回憶錄。 《行走在邛河岸邊》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聯系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實際獨立思考,敢于對工作中存在的不敢擔當、不作為、忽視學習等不良作風,對身處的環境缺少濃厚的工作氛圍,以及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習慣等進行善意批評;同時也從正面大力倡導加強學習,培養高雅愛好,發揚優良傳統,修身立德等正能量,旨在能起到一點激濁揚清、弘揚正氣、樹立新風的作用;此外,就是作者回憶近二十年來的工作,如實記錄了親身參與的國企改制、舊城改造等艱難歷程,作者不僅回憶了事情的經過,而且善于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對今后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行走在邛河岸邊 目錄
我贊美桂花的高尚情操
善于反思是走向成熟的標志
沉默是智慧的閃光
不怕事方可干成事
麻將引起的人生思索
重視培養高雅的愛好
兒子外出打工之后
空談與實干的區別
重讀“龜兔賽跑”
懂得妥協有助成功
悲夫,今日的“井底之蛙”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切莫損人不利己
強化過程管理十分重要
用知識照亮人生的前行之路
掃清門前雪責無旁貸
善待能人
兔子敗于烏龜的深層原因
當謠言撲面而來之時
亂扔垃圾不是小事
木良游記
吃得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
好方法來源于智慧
時代呼喚認真精神
誰說葡萄是酸的
做不被謠言所困的明白人
好好過日子
善待生命的晚年
家有藏書心自樂
調研應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三個和尚沒水喝如是說
有敬仰才能開創明天
不敢擔當何有為
寬容、處世的良方
多為干事者撐腰鼓勁
為官莫學孫連城
用多干實事說話
辦法只能從群眾中來
再談為干事者撐腰鼓勁
歷史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把握今日 走向明天
窮不失志富莫癲狂
嫉妒,害人也害己
城鎮,呼喚更多的綠色
養老引出的思考
擔當責任的苦和樂
多約束少任性
笑談人走茶涼
常懷憂患意識
責任心及其他
一簣重于九仞
“工作無借口”的啟示
六十而耳順之感
讓愛好盡情綻放暮年的美麗
但行好事少問回報
知識,貴在踐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慎獨,立身不敗的法寶
謹防貪欲害人
千萬別為虛榮買單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見賢思齊修煉自我
君子不爭寬厚待人
不講理是做人的恥辱
懷念故友沉思生命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拋棄“亡鐵者”之類的偏見
行走在邛河岸邊 節選
古人詩云:“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生活復雜,世事艱難,人心險惡,而謠言恰是“平地起波瀾”的突出現象之一。古往今來,許多正直之±、賢良俊彥常被謠言所傷所害,上演的悲劇連綿不斷,可謂血跡斑斑,史冊累累。如今,擅長此道者早已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它是市井無賴、卑劣小人、無恥惡棍、誹謗他人、殘害無辜的一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 謠言的表現形式雖多種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為了陷害和打擊他人。它源于陰暗丑惡的靈魂、變異扭曲的人格、瘋狂仇視的心態、殘忍狠毒的本性。對謠言稍加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造謠者不外乎出自以下幾種卑劣的心理。 一日嫉妒心理。中國是一個平均主義源遠流長的古國,時至今日,平均主義的陳腐觀念在某些地方仍然根深蒂固,這就為嫉妒的產生提供了適宜的溫床。君不見:在官場、商場和職場之中,假如你獨行于世,不合于俗,鶴立雞群,頭角崢嶸,“妝成每被秋娘妒”,那你無疑成為眾矢之的而遭千夫所指。而打壓你常見的手段便是造謠中傷,*為卑鄙的是傳播桃色緋聞和腐敗貪財之類的謠言,即可喚起世人同仇敵愾,群起毀之,可收立竿見影、一劍封喉之效。可見,因嫉妒而生謠言,二者乃因果關系。著名作家王蒙講:“嫉妒使人產生一種禍害他人的罪惡心理。”由嫉妒點燃的邪惡之火,可毀滅天地間一切美好之物。制造和傳播謠言即是其一。 二日阿Q心理。凡讀過《阿Q正傳》的或許都應記得,阿Q有一個獨特而深刻的見解,那便是:“凡尼姑一定與和尚私通:一個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誘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講話,一定要有勾當了。”阿Q雖不知偏見為何物,但其見解卻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今,不少人與阿Q其病同源,更將其“理論”發揚光大、推陳出新了。自己以權謀私、貪婪成性,卻以為世人與之一樣齷齪不堪、腐敗墮落。在此輩眼中,天底下哪有見錢眼不開、心不動、魂不亂的正人君子,于是,以己度人、污人貪財、毀人名聲便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制造和傳播謠言可臉不紅、心不跳,誣陷他人好不洋洋得意。正如魯迅先生所譏諷的那樣:“偷漢的女人的丈夫,總愿說世人全是王八,和他相同,他心里才覺得舒暢。”其實,人世間卑劣與崇高、可恥與高尚、殘忍與善良、邪惡與正義、貪婪與廉潔從來都是相反相成,水火不容的。只不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井底之蛙何知東海之大,卑劣之徒又怎能理解正直之士的高風亮節呢。 三日仇視心理。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人,愚昧無知,狹隘偏執,蠻橫霸道,本性殘忍。凡事以我為中心,常將個人意志強加于人以至整個社會。只要與人意見相左或發生糾葛,哪怕雞毛蒜皮之事,也耿耿于懷,時常尋機報復。這種瘋狂的仇視心理,是以天下人為敵。平時像瘋狗一樣,兩眼發紅,張牙舞爪,不管碰上誰都要兇惡地撲上去狠狠撕咬幾口。為傾泄心頭之恨,陷害他人無所不用其極,巴望不得把世人都踩在腳下,任其踐踏蹂躪。魯迅先生曾諷刺這種人:“平生只有一個大愿,就是愿中國人都死完,但要留下他自己,還有一個女人和一個賣食物的。”此類人是心理變態的迫害狂,整日算計的是如何傷害他人,幻想著把陰謀變成血淋淋的現實。至于造謠誹謗,那僅是小菜一碟,運用起來易如反掌,且喪心病狂,當然要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魯迅先生說過:“謠言這東西,卻確是造謠者本心所希望的事實。”造謠者的可恥目的就是混淆是非,以假亂真,搞亂人心,毀壞你的名聲,傷害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讓你活得不舒服,不快樂。如果你缺少辨力和定力,為此而心煩意亂,甚至產生痛苦,放棄了工作和學習,那恰恰中了造謠者設下的圈套,正是他們所求之不得的。 造謠者哪怕費盡心機,舌燦蓮花,就是把謠言重復一千遍,它也永遠變成不了事實。而面對謠言,“*高的輕蔑是無言”。如同對待屋中的垃圾一樣,揮帚將其掃掉,換來一片潔凈而適宜身心。因此,當遭遇謠言攻擊之時,我們應保持清醒和冷靜,善于用歌聲驅散心中的煩惱,用理智戰勝攔路的妖魔,用奮斗裝扮出多彩的生活,人生走得更加自信、堅定和樂觀。 著名作家王蒙用自身的經驗告訴世人:“相信時間,時間對善良有利,對智慧和光明有利,對陰謀不利,對狹隘不利。”謠言可騙人一時,又豈能長久欺世。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切都將大白于天下。“多行不義必自斃。”造謠者難逃歷史的懲罰,其卑劣低下的人品,*終必被世人嘲笑和唾棄。 止謗不如修身。謠言亦有雙重性。它從反面提醒我們要居安思危,謹慎篤行,拒塵埃,潔其身,永不變。我們應感謝那些造謠者,有這樣難得的反面教員,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可為我們提供生活的智慧。堅信光明在前,“一蓑煙雨任平生”,又有什么能阻擋我們去追求和創造美好的生活呢。 ……
行走在邛河岸邊 作者簡介
黃孝東,男,1954年3月出生于貴州三穗,祖籍湖南省隆回縣。1973年1月高中畢業,當年11月到三穗縣滾馬鄉當知青。1978年10月考入貴州大學哲學系,1982年7月畢業后分配回三穗縣工作。歷任縣委宣傳部理論干事、八弓鎮鎮長、鎮黨委書記、縣水電局局長兼黨組書記、三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副調研員、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三穗功能區管委會主任、三穗縣“兩高”指揮部副指揮長。2014年3月正常退休,被返聘回來繼續擔任三穗縣“兩高”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至今。 自1985年以來,先后在國家、省、市報刊發表論文及雜論400余篇。2009年至2012年,《邛河隨感》和《感悟靈山》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