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唐文治與學堂經學的改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6882
- 條形碼:9787520396882 ; 978-7-5203-968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文治與學堂經學的改革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晚清“學堂經學”的改革以及在此視域下唐文治經學的生成及其典范意義。本書以京師大學堂作為主要個案,分析在西學沖擊下晚清學堂的課程與相關改革,指出這種改革旨在對西方現代的“七科之學”和中國傳統的“四部之學”進行調融。這反映在晚清學堂的課程改革和教科書編纂中,由此衍生了一種介于傳統經學與現代學術之間的“學堂經學”形態。這一經學新形態一方面繼承了晚清經學“中體西用”的正統理念,一方面嘗試在制度上進行中西學術的兼容。這一形態始于洋務運動以后,及至民國建立后才在體制上被現代大學全面取代。就理念與實踐而言,唐文治都是這一形態之下的一個堪稱典范的經學家和教育家。
唐文治與學堂經學的改革 目錄
**章 導論
一 唐文治經學的典范意義
二 重新定位唐文治
三 經學思想與經學實踐
第二章 唐文治經學的學術與政治背景
**節 經世與體用——論唐文治的經學淵源
一 漢宋調和的思想基礎
二 曾國藩的“四科判學”
三 “中體西用”論的生成
四 唐文治的經學淵源
五 結論
第二節 唐文治的“讀經救國論”與近代中國變革
一 唐文治早年對“器物救國論”和“制度救國論”的接受
二 唐文治對“器物救國論”和“制度救國論”的反省
三 “新文化運動”與“讀經救國論”的提出四結論
第三章 晚清的“學堂經學”改革
**節 京師大學堂的課程改革與“學堂經學”形態
一 晚清學堂的教育理念與經學課程
二 京師大學堂的課程改革及其理念分歧
三 “學堂經學”形態
四結論
第二節 清末政治與經學教科書的誕生——以王舟瑤《京師大學堂經學科講義》為中心
一 梁啟超與經學教科書的濫觴
二 京師大學堂與早期經學教科書的編纂
三 王舟瑤《京師大學堂經學科講義》的編纂旨趣
四 結論
第四章 唐文治的經學思想
**節 唐文治經學思想的發展——以“正人心,救民命”宗旨的演變為主線
一 “正人心”的三個表述
二 從“維國運”到“救民命”——唐文治的兩條經世路線
三 結論
第二節 唐文治的治經方法論
一 唐文治對漢宋治經方法的理解與會通
二 經學與文章學的會通
三 經學與科學的會通
四 結論
第三節 唐文治論讀經次第及其原則——經學系統性的一個初步分析
一 唐文治論讀經次第
二 決定讀經次第的原則
三 結論
第五章 唐文治的經學實踐
**節 經學在現代學術中的艱難定位——唐文治與無錫國專的課程改革
一 無錫國學專修館時期的國學課程
二 國學教育的現實困境與國專轉制
三 國專轉制后的課程設置
四 經學在轉制前后課程中的定位
五 結論
第二節 “大義”“新讀本”“分類讀本”——唐文治編纂經學教科書的理念與實踐
一 標舉“大義”的教科書實踐
二 “新讀本”的編纂旨趣
三 “分類讀本”的編纂旨趣
四 結論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后記
唐文治與學堂經學的改革 作者簡介
毛朝暉,1981年生,湖南衡陽人,新加坡籍,新加坡國立大學漢學博士,曾任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副研究員、《華文學刊》編輯,現為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早期為教育實證研究,后轉向儒家哲學、比較哲學、經典詮釋和中國思想史研究,尤其關注儒家哲學體系的現代建構和傳統經學的現代轉型。至今已在《道德與文明》、《孔子研究》、《周易研究》、《經學研究集刊》、Asian Philosophy等中外專業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