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偉大的中國繪畫:圖解傳世珍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8726
- 條形碼:9787568078726 ; 978-7-5680-7872-6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偉大的中國繪畫:圖解傳世珍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本書特色
² 精選近74件中國書畫佳作,品味縱橫于魏晉的春蠶吐絲到晚清的金石氣韻。 ² 拒絕長篇大論的史料堆砌與分析,以生動而悅目的圖解方式打開欣賞偉大繪畫的正確姿態。 ² 超長拉頁完整呈現《千里江山圖》與《清明上河圖》,讓您觀全局而知精微。 ² 在中央美術學院研習中國繪畫的專業學者,以畫作講解人的身份帶您逐一了解每幅作品的臺前幕后。
偉大的中國繪畫:圖解傳世珍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內容簡介
?一段精彩紛呈的重量中國繪畫觀賞之旅 ?以圖解形式讓偉大的中國繪畫自己發聲 ?令人驚嘆的裝幀形式細膩呈現稀世珍品 ?中央美術學院專業學者為您一一解讀畫作
偉大的中國繪畫:圖解傳世珍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目錄
偉大的中國繪畫:圖解傳世珍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節選
面對被昏暗燈光照射的、躺在玻璃展柜中的一件件古代手卷、冊頁、立軸時,腦海中是否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么是“讀”畫? “讀”在當代人的意識里往往是表示閱讀文字的動作。中國古代書畫就是“無聲詩”,并且因其形制的特殊性。如長卷、冊頁,使得繪畫與圖書息息相關。這也促使古人在想欣賞繪畫的時候,就拿出一卷或者一冊,如同讀書一般,展開循序漸進的閱讀。 然而,面對一幅古畫時,我們會不禁發問:這幅畫是誰畫的?什么時間畫的?畫了什么?是畫給誰的?為什么這樣畫? 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藏在畫中,解答一切的出發點便是閱讀繪畫。當仔細閱讀這件作品時,當對作品的每個細節都了如指掌時,答案自然浮出水面。不過,回答出這些問題顯然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但是回答問題的前提,就是圖像的公開化和清晰化的提升。 隨著社會的進步,今天越來越多的美術館、博物館通過舉辦展覽、出版畫冊,甚至免費在網絡上公開藏畫電子圖像的形式,向公眾開放藏品及關于藏品的研究成果。過去深藏于皇宮內府、文人書齋中的畫作紛紛呈現在普羅大眾的眼前。清人惲壽平對《富春山居圖》感嘆“已入秦藏,不可得觀”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見了。美術史前輩學者曾經篳路藍縷,借助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和泛黃脆弱的古籍,鋪設了古書畫研究的道路,而今觀畫則可以借助高倍數放大鏡或數字影像技術,將一個個細節放大數倍,直至絹絲紙紋清晰可見。圖像技術進步帶來的細讀可以進一步夯實美術史研究的基礎。 然而,想要解讀中國書畫,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目前學界總體上分為側重社會學解讀與圖像風格分析解讀兩種。從社會學的角度進行中國書畫作品的解讀,能夠對美術作品的社會功能、傳播情況、受眾群體等方面加以補充,使閱讀中國書畫作品更加具有敘事性。而從圖像風格入手,則是美術史的傳統根基與研究命脈,能夠對美術作品的藝術技法、藝術表現、風格流派等更涉及藝術本質的問題加以解答。 因此,在綜合目前廣泛的研究方式與表達之后,我們選擇了七十四件作品,以圖解的形式,引導大眾讀者從一件作品的宏觀與微觀兩個角度來閱讀作品。 書中所選取的這些畫作,絕大多數是在美術史中流傳有序的可靠作品,它們能夠大致展現各個時代中頗具代表性的繪畫風格。尤其要說明的是,書中一部分“唐摹”“宋摹”本在記錄古畫原本大致風貌的同時,還留下了唐宋人對前代作品的理解和唐宋時代的筆墨之風,亦頗具時代特征和研究價值。同時也正是由于它們的代表性,學界從各個角度進行的研究也更豐富多樣,這為我們提供了更多解讀視角的參考。 也許書中選擇的作品,有的是諸君**次見,有的見過不下百次,但是這些經典畫作就如同一首首“無聲詩”一般,依舊值得反復閱讀。也許,在這一次的閱讀中就會有新的收獲。這也是寫作本書時*樸素的愿望。
偉大的中國繪畫:圖解傳世珍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作者簡介
馮翰林,中央美術學院碩士,曾為美國堪薩斯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圖錄撰稿人,多篇論文發表于《榮寶齋》等期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