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數智融合(工業互聯網體系技術與應用)/數字化轉型理論與實踐系列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35324
- 條形碼:9787121435324 ; 978-7-121-4353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智融合(工業互聯網體系技術與應用)/數字化轉型理論與實踐系列叢書 本書特色
以工業互聯網應用為引領,從工業互聯網的起源和內涵入手,詳解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平臺、園區及其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介紹工業互聯網的優勢、特點和體系 ;從基礎性原理到典型場景應用
數智融合(工業互聯網體系技術與應用)/數字化轉型理論與實踐系列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以工業互聯網推廣應用為引領,從工業互聯網的起源和內涵入手,對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平臺、園區,以及它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進行了闡述。在闡述基礎性原理的基礎上,本書給出了若干具有示范意義的創新實踐案例,*后介紹了作者對工業互聯網推廣發展路徑的思考。 本書可作為包括政府、企業、科研單位、高校在內的社會各界技術、管理人員了解和應用工業互聯網的參考書。
數智融合(工業互聯網體系技術與應用)/數字化轉型理論與實踐系列叢書 目錄
第1章 因時乘勢:工業互聯網起源與內涵 001
1.1 工業互聯網起源和內在動力 001
1.1.1 概念起源 001
1.1.2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002
1.1.3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手段與路徑 003
1.1.4 制造業大國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要求 004
1.2 工業互聯網的內涵和本質 006
1.2.1 工業互聯網的內涵 006
1.2.2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 007
1.3 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 009
1.3.1 國外典型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 009
1.3.2 我國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 012
1.3.3 體系架構的演變 019
1.4 我國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重大意義 021
1.4.1 工業互聯網是生產力變革的助推器 021
1.4.2 工業互聯網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021
1.4.3 工業互聯網是保持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優勢的制高點 022
1.4.4 工業互聯網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022
1.5 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智能制造的異同辨析 023
1.5.1 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 023
1.5.2 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 025
參考文獻 028
第2章 工業互聯網網絡 029
2.1 工業互聯網網絡概述 029
2.1.1 概念模型 029
2.1.2 工廠外網 029
2.1.3 工廠內網 030
2.2 工業控制系統 032
2.2.1 模擬儀表控制系統 032
2.2.2 直接數字控制系統 032
2.2.3 集散控制系統 033
2.2.4 現場總線控制系統 034
2.3 現場總線 035
2.3.1 定義 035
2.3.2 發展現狀 036
2.3.3 現場總線國際標準 037
2.4 常用工業現場總線介紹 038
2.4.1 基金會現場總線(FF) 038
2.4.2 PROFIBUS 039
2.4.3 CIP 041
2.4.4 MODBUS 042
2.4.5 CAN總線 042
2.4.6 LONWORKS 044
2.5 工業以太網 044
2.5.1 概述 044
2.5.2 實時以太網 047
2.5.3 EtherCAT 048
2.5.4 PROFINET 053
2.5.5 工業以太網的發展前景 057
2.6 時間敏感網絡技術 057
2.6.1 概述 057
2.6.2 特點與功能 059
2.6.3 應用場景 060
2.7 工業控制網絡發展趨勢 061
參考文獻 063
第3章 新興技術使能工業互聯網 065
3.1 邊緣計算技術 065
3.1.1 概述 065
3.1.2 邊緣計算參考架構 066
3.1.3 關鍵技術 067
3.1.4 邊緣計算對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070
3.1.5 邊緣計算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 071
3.2 工業大數據技術 072
3.2.1 概述 072
3.2.2 工業大數據參考架構 073
3.2.3 關鍵技術 075
3.2.4 工業大數據對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077
3.2.5 工業大數據的應用場景 078
3.3 人工智能技術 079
3.3.1 概述 079
3.3.2 關鍵技術 080
3.3.3 人工智能對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081
3.3.4 人工智能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的應用 083
3.4 數字孿生技術 083
3.4.1 概述 083
3.4.2 技術架構 084
3.4.3 關鍵技術 085
3.4.4 數字孿生對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087
3.4.5 數字孿生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的應用 088
3.5 5G技術 089
3.5.1 概述 089
3.5.2 技術架構 090
3.5.3 關鍵技術 091
3.5.4 5G對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093
3.5.5 5G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的應用場景 095
參考文獻 096
第4章 工業互聯網平臺 097
4.1 工業互聯網平臺概述 097
4.1.1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基于云架構的開放式操作系統 097
4.1.2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海量數據匯聚的載體 098
4.1.3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模型沉淀與智能決策的中樞 099
4.1.4 工業App是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力的載體 101
4.1.5 生態開放是工業互聯網平臺保持發展活力的保證 103
4.2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架構 104
4.2.1 邊緣層 105
4.2.2 平臺層(PaaS層和IaaS層) 105
4.2.3 應用層(SaaS層) 108
4.3 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場景 109
4.4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路徑 111
4.4.1 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11
4.4.2 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的廣度,以“建平臺”“用平臺”
雙輪驅動 113
4.4.3 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的深度,搭建“智能化”“孿生化”
發展引擎 115
4.5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體系 117
4.5.1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四個方面 117
4.5.2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四個著力點 119
4.6 國內典型平臺能力與服務應用模式 122
4.6.1 海爾COSMOPlat平臺 122
4.6.2 航天云網INDICS平臺 125
4.6.3 樹根互聯ROOTCLOUD平臺 129
4.6.4 徐工漢云平臺 132
4.6.5 東方國信Cloudiip平臺 134
參考文獻 136
第5章 產業園區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評價體系 137
5.1 背景與意義 137
5.2 產業園區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評價體系 138
5.2.1 “五維”評估模型 138
5.2.2 指標評價體系 138
5.3 發展指數計算方法 140
5.4 發展指數領先園區分析 140
第6章 工業互聯網賦能應用案例 142
6.1 設備預測性維護 143
6.1.1 概念 143
6.1.2 實施方法 144
6.1.3 案例 145
6.2 產品溯源 145
6.2.1 概念 145
6.2.2 實現方法 146
6.2.3 標識解析技術 147
6.2.4 異構識別技術 148
6.2.5 案例 149
6.3 質量檢測 150
6.3.1 概念 150
6.3.2 實施方法 150
6.3.3 案例 151
6.4 協同設計 152
6.4.1 概念 152
6.4.2 實施方法 152
6.4.3 案例 153
6.5 供應鏈管理 153
6.5.1 概念 153
6.5.2 實施方法 155
6.5.3 案例 155
6.6 智慧園區 156
6.6.1 概念 156
6.6.2 實施方法 157
6.6.3 案例 158
參考文獻 158
第7章 工業互聯網發展與推廣路徑思考 160
7.1 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驅動工業互聯網發展 160
7.1.1 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需求不斷擴大 160
7.1.2 數字化轉型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不斷拓展 161
7.2 發展路徑:從政府引領到企業內生動力 162
7.2.1 路徑之一:政府引領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162
7.2.2 路徑之二:不斷壯大企業內生動力 164
7.2.3 路徑之三:全局智能化提質工業互聯網發展 164
7.3 技術創新引領工業互聯網發展新格局 167
7.3.1 技術創新催生工業新動能 167
7.3.2 新興技術應用拓展工業互聯網新格局 168
1.1 工業互聯網起源和內在動力 001
1.1.1 概念起源 001
1.1.2 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002
1.1.3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手段與路徑 003
1.1.4 制造業大國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的要求 004
1.2 工業互聯網的內涵和本質 006
1.2.1 工業互聯網的內涵 006
1.2.2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 007
1.3 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 009
1.3.1 國外典型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 009
1.3.2 我國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 012
1.3.3 體系架構的演變 019
1.4 我國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重大意義 021
1.4.1 工業互聯網是生產力變革的助推器 021
1.4.2 工業互聯網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021
1.4.3 工業互聯網是保持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優勢的制高點 022
1.4.4 工業互聯網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022
1.5 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智能制造的異同辨析 023
1.5.1 工業互聯網與“工業4.0” 023
1.5.2 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 025
參考文獻 028
第2章 工業互聯網網絡 029
2.1 工業互聯網網絡概述 029
2.1.1 概念模型 029
2.1.2 工廠外網 029
2.1.3 工廠內網 030
2.2 工業控制系統 032
2.2.1 模擬儀表控制系統 032
2.2.2 直接數字控制系統 032
2.2.3 集散控制系統 033
2.2.4 現場總線控制系統 034
2.3 現場總線 035
2.3.1 定義 035
2.3.2 發展現狀 036
2.3.3 現場總線國際標準 037
2.4 常用工業現場總線介紹 038
2.4.1 基金會現場總線(FF) 038
2.4.2 PROFIBUS 039
2.4.3 CIP 041
2.4.4 MODBUS 042
2.4.5 CAN總線 042
2.4.6 LONWORKS 044
2.5 工業以太網 044
2.5.1 概述 044
2.5.2 實時以太網 047
2.5.3 EtherCAT 048
2.5.4 PROFINET 053
2.5.5 工業以太網的發展前景 057
2.6 時間敏感網絡技術 057
2.6.1 概述 057
2.6.2 特點與功能 059
2.6.3 應用場景 060
2.7 工業控制網絡發展趨勢 061
參考文獻 063
第3章 新興技術使能工業互聯網 065
3.1 邊緣計算技術 065
3.1.1 概述 065
3.1.2 邊緣計算參考架構 066
3.1.3 關鍵技術 067
3.1.4 邊緣計算對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070
3.1.5 邊緣計算在工業互聯網中的應用 071
3.2 工業大數據技術 072
3.2.1 概述 072
3.2.2 工業大數據參考架構 073
3.2.3 關鍵技術 075
3.2.4 工業大數據對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077
3.2.5 工業大數據的應用場景 078
3.3 人工智能技術 079
3.3.1 概述 079
3.3.2 關鍵技術 080
3.3.3 人工智能對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081
3.3.4 人工智能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的應用 083
3.4 數字孿生技術 083
3.4.1 概述 083
3.4.2 技術架構 084
3.4.3 關鍵技術 085
3.4.4 數字孿生對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087
3.4.5 數字孿生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的應用 088
3.5 5G技術 089
3.5.1 概述 089
3.5.2 技術架構 090
3.5.3 關鍵技術 091
3.5.4 5G對工業互聯網的價值 093
3.5.5 5G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中的應用場景 095
參考文獻 096
第4章 工業互聯網平臺 097
4.1 工業互聯網平臺概述 097
4.1.1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基于云架構的開放式操作系統 097
4.1.2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海量數據匯聚的載體 098
4.1.3 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模型沉淀與智能決策的中樞 099
4.1.4 工業App是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力的載體 101
4.1.5 生態開放是工業互聯網平臺保持發展活力的保證 103
4.2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架構 104
4.2.1 邊緣層 105
4.2.2 平臺層(PaaS層和IaaS層) 105
4.2.3 應用層(SaaS層) 108
4.3 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場景 109
4.4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路徑 111
4.4.1 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11
4.4.2 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的廣度,以“建平臺”“用平臺”
雙輪驅動 113
4.4.3 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的深度,搭建“智能化”“孿生化”
發展引擎 115
4.5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體系 117
4.5.1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四個方面 117
4.5.2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四個著力點 119
4.6 國內典型平臺能力與服務應用模式 122
4.6.1 海爾COSMOPlat平臺 122
4.6.2 航天云網INDICS平臺 125
4.6.3 樹根互聯ROOTCLOUD平臺 129
4.6.4 徐工漢云平臺 132
4.6.5 東方國信Cloudiip平臺 134
參考文獻 136
第5章 產業園區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評價體系 137
5.1 背景與意義 137
5.2 產業園區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評價體系 138
5.2.1 “五維”評估模型 138
5.2.2 指標評價體系 138
5.3 發展指數計算方法 140
5.4 發展指數領先園區分析 140
第6章 工業互聯網賦能應用案例 142
6.1 設備預測性維護 143
6.1.1 概念 143
6.1.2 實施方法 144
6.1.3 案例 145
6.2 產品溯源 145
6.2.1 概念 145
6.2.2 實現方法 146
6.2.3 標識解析技術 147
6.2.4 異構識別技術 148
6.2.5 案例 149
6.3 質量檢測 150
6.3.1 概念 150
6.3.2 實施方法 150
6.3.3 案例 151
6.4 協同設計 152
6.4.1 概念 152
6.4.2 實施方法 152
6.4.3 案例 153
6.5 供應鏈管理 153
6.5.1 概念 153
6.5.2 實施方法 155
6.5.3 案例 155
6.6 智慧園區 156
6.6.1 概念 156
6.6.2 實施方法 157
6.6.3 案例 158
參考文獻 158
第7章 工業互聯網發展與推廣路徑思考 160
7.1 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驅動工業互聯網發展 160
7.1.1 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需求不斷擴大 160
7.1.2 數字化轉型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不斷拓展 161
7.2 發展路徑:從政府引領到企業內生動力 162
7.2.1 路徑之一:政府引領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162
7.2.2 路徑之二:不斷壯大企業內生動力 164
7.2.3 路徑之三:全局智能化提質工業互聯網發展 164
7.3 技術創新引領工業互聯網發展新格局 167
7.3.1 技術創新催生工業新動能 167
7.3.2 新興技術應用拓展工業互聯網新格局 168
展開全部
數智融合(工業互聯網體系技術與應用)/數字化轉型理論與實踐系列叢書 作者簡介
趙義正,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博士,高級工程師,其曾為安徽省工業互聯網"十四五”專項規劃主持人、合肥市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培育與頂層方案設計技術負責人、電磁頻譜信號識別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基于北斗衛星的人防預警報知系統項目的主要完成人。
書友推薦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