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5435
- 條形碼:9787516425435 ; 978-7-5164-2543-5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研究金融、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轉型等從業人員探討科技金融、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機制和路徑,檢驗科技金融、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路徑和作用,進一步提出產業結構升級的支持路徑和政策建議
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 內容簡介
科學技術是經濟結構轉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科技創新能夠為社會發展帶來新產品和新技術,將產業結構由低級化階段提升到不錯化階段,由非合理化轉為合理化,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水平,通過科技創新加速產業結構升級,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器。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起支持和引導作用,對科技創新的發展起關鍵的影響作用。本書主要研究中國科技金融、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影響的作用機制和路徑及其影響力度,以及科技金融、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在不同地區之間的異質性等。以期全面認識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對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戰略價值,為優化中國產業結構開辟新的路徑,為中國區域間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參考。
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 目錄
第1章 緒 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內容
1.3 研究意義
1.3.1 理論意義
1.3.2 現實意義
1.4 研究目標、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目標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研究創新
1.6 本章小結
第2章 相關理論及文獻綜述
2.1 相關理論
2.1.1 科技金融理論
2.1.2 科技創新理論
2.1.3 產業結構升級理論
2.2 文獻綜述
2.2.1 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的關系
2.2.2 科技金融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
2.2.3 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
2.3 文獻評述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現狀分析
3.1 科技金融現狀分析
3.1.1 中國科技金融的發展歷程
3.1.2 中國科技金融的發展成果
3.1.3 中國科技金融的發展現狀
3.2 科技創新現狀分析
3.3 產業結構升級現狀分析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理論分析和研究設計
4.1 理論分析
4.1.1 科技金融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4.1.2 科技金融對科技創新的影響
4.1.3 科技創新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4.1.4 科技創新在科技金融與產業結構升級之間的中介作用
4.2 理論模型
4.3 變量設計
4.3.1 因變量設計
4.3.2 自變量設計
4.3.3 中介變量設計
4.3.4 控制變量設計
4.4 數據來源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實證分析
5.1 因子分析 131
5.1.1 產業結構的因子分析
5.1.2 科技金融的因子分析
5.1.3 科技創新的因子分析
5.2 數據描述性統計
5.3 中介效應檢驗
5.3.1 模型建立
5.3.2 平穩性檢驗
5.3.3 逐步回歸檢驗
5.3.4 Sobel 檢驗模型
5.3.5 Bootstrap 檢驗模型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對策建議及展望
6.1 結論
6.2 對策建議
6.2.1 基于科技金融的政策建議
6.2.2 基于科技創新的政策建議
6.2.3 基于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關系的政策建議
6.3 展望
參考文獻
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 節選
中國每一次的金融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都對科技金融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隨著中國社會轉型的深入、經濟改革的升級,中國科技金融水平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本節對中國科技金融的發展歷程、發展成果和發展障礙進行總結分析,發現中國科技金融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成績、需完善的情況、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均可為科技金融的未來發展提供現實依據,為科技金融未來的發展提供方向。在20 世紀末期,中國根據具體國情,初步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金融發展體系。經歷40余年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中國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相關政策法規不斷健全完善。在參考吳瑩在2010 年研究[153]的基礎上,本書將科技金融在1978—2019 年的發展歷程進行闡述。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科技金融體系的演變經歷了7 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有的特征。 **階段:1978—1984 年。中國還沒有建立科技金融體系,政府主導下的行政供給是科技投入的唯一形式。 第二階段:1985—1987 年。中國開始進行科技體制的改革, 為了推動科技的發展,政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開始出現了科技貸款,但是科技貸款的手段比較單一,這一階段屬于科技金融的萌芽階段。 第三階段:1988—1992 年。中國建立了**批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了合理高效的配置金融資源,科技金融與市場機制融合在一起,這一階段屬于科技金融市場化轉型階段。 第四階段:1993—1998 年。在此期間科技金融有了長足的發展,表現在以下3 點。證監會對科技產業通過提供優惠政策等手段予以支持,加快了科技企業的融資速度,促進了科技企業的上市;放寬風險資本進入科技企業的標準,使得一些外資風險投資機構可以進入中國科技產業;中國各省市建立了公共風險投資公司,但是政府對公共風險投資公司的管控比較嚴格,導致這些公共風險投資公司并不具備市場化 特征。 第五階段:1999—2005 年。這一時期科技金融體系日益完善,表現在以下5 點。中國資本市場日益完善,在1999 年發行了**筆科技企業債券和**筆科技股,科技金融體系正式將資本市場納入其中,在科技企業發展過程中,資本市場體現出重要的功能;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于1999 年頒布了《關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暫行規定》,同年科學技術部、國家計委、國家經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7 個部門聯合頒布《關于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的若干意見》,這些政策極大地促進了科技企業的發展;為進一步促進科技企業的發展,中央及地方政府為科技金融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包括構建科技資本市場、成立相關中介機構和科技貸款,保證了科技金融的發展;為進一步促進科技與金融的結合,中國推出了三板市場;為進一步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深圳證券交易所于2004 年成立中小企業板。 第六階段:2006—2010 年。在此期間科技與金融的融合進一步深化且模式進一步多樣化,基本形成了適應科技金融發展的市場化體制,表現在以下幾點。中央將科技金融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推出了創新的科技金融工具;中國資本市場成立科技保險試點,并開展“新三板”市場;商業銀行成立了與科技金融相關的業務部門,負責對科技企業貸款進行審批;2006 年我國頒布一系列對財政科技支出和資本市場建設有利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如2006 年印發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同時針對該政策中央政府還推出了相應的配套政策,在該項政策中,對于科技金融未來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模式,中央政府提出的發展戰略為走自主創新的道路,并建設一個創新型國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完備的科技金融體系。同年,還出臺了《關于企業技術創新有關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和《關于加強和改善對高新技術企業保險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為科技研發工作提供優惠稅收政策和相應的保險險種。2007 年出臺了《關于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若干政策》和《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指導意見》,為進一步拓寬金融機構的經營業務起了重要的作用。2007 年頒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基于政府角度,支持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科技金融。為促進科技與金融的進一步融合出臺了相應政策,如2006 年出臺《關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免征營業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該項政策列出了科技擔保機構的免稅條款。為科技金融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09 年頒布《關于金融促進首都經濟發展的意見》。為促進科技與金融的進一步深化,2009 年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的指導意見》。中國資本市場于2009 年推出創業板,創業板市場的推出既為風險資本提供了科學有效的退出機制,又完善和拓寬了科技企業的融資 渠道。 第七階段:2011 年至今。這一階段屬于科技金融快速發展階段。表現在以下4 點。為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入融合,2011 年召開聯席會,其主要目的是成立聯合工作協調指導小組,并于同年科技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8 個部門聯合頒布了《關于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加快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若干意見》,該項政策對中國科技金融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指導作用。為了積極引導解決與科技金融相關的資金、信息和人員等問題,中央政府部門建立了合作機制和科技專家機制。為了深度融合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地方政府通過舉辦項目交流會等形式,搭建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服務平臺。為了將科技金融納入國家科技創新戰略體系, 2011 年出臺了《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該項政策的出臺是中國科技金融事業進入的發展階段的標志。 根據中國科技金融的發展歷程,發現科技金融的發展與改革的進行存在密切的關系,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改革的不斷推進,科技金融發展路徑和機制變得越來越合理,科技金融的發展促進了自主創新、豐富了投資渠道、提升了科技研發。近年來,中國各級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技金融發展的政策法規,這些政策法規對科技金融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中國風險資本市場和風險投資行為的發展,對科技和金融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因此,中國風險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風險投資行為的快速發展,對科技和金融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具有推動作用, 促進了中國科技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 作者簡介
朱丹,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教師。主要講授的課程包括《經濟學原理》《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等,并在所講授課程中取得優秀的創新教學成果。在相關專業各核心期刊發表相應論文,并主持或參與各類省部級及以上課題。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理論、區域經濟、金融政策等。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