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松集(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58956
- 條形碼:9787516658956 ; 978-7-5166-589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松集(上下冊) 內容簡介
實驗班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學習、深度學習的能力,他們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提出新問題,從而潛移默化地推動了“學”與“教”的改革:近年來,本專業的本科生參與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越來越多,他們的視野不再局限于專業教材,而更為重視知識體系的完善和各種能力的提升;他們樂干主動地與教師交流,參與導師的課題研究,參與學校組織的“科研機構育人”活動。這使擔任實驗班課程的教師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越來越多:為適應實驗班學生的需求,他們有意增加了學業的難度和挑戰度,有意地為教而學,積極地把新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他們有意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實驗班進行“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和“研究性選修課”的實驗,討論課的整體此重明顯上升,課外交流也較為活躍。明德實驗班的有些導師還有意借鑒傳統書院“會講”的方式,自愿結合起來,就某些課題在實驗班展開對話性的、辯論性的講座。
新松集(上下冊) 目錄
解讀《柳毅傳》的思想內涵——于細節之處見精神
《岳陽樓記》“傳奇體”探究
論清代詞學批評中的援莊論詞
由千古情癡到遁入空門——論賈寶玉由癡迷到覺悟的歷程
《補江總白猿傳》中“白猿”形象的歷史源流初探
陸德明、朱熹《詩經》注解之差異比較——以《關雎》為例
論梁啟超的古籍辨偽思想
“李白《九日龍山飲》之‘龍山’在當涂”說新證
從“中國古典美學”到“中國美學”——試論西方美學影響下中國美學的轉變
《歐也妮·葛朗臺》的敘事視角
從象征手法看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小說藝術
回憶空間·浮謊空間·空間迷宮——《遠山淡影》敘事空間的多重意蘊
村上春樹小說的音樂性研究
以“水”為核心的意象群分析——《萬葉集》意象探究
《約伯記》苦難與信仰關系淺論
神話重述與英雄重塑——魯迅《奔月》與加繆《西西弗神話》之比較
從春秋初年盟誓行為看“神”地位的式微
聲得鹽梅,響滑榆槿——淺析《文心雕龍·聲律》篇中的和暢觀
“美”字六書諸說概述——兼論“美”字本義
淡·哀·夢——馮文炳《竹林的故事》反芻意味探析
接住靈魂的山谷——以《深深的山谷》中男女主人公為例淺析郭小川內心的“表里世界”
從《高老夫子》《風箏》等文本看魯迅的自卑心理
平行現實,多視角閱讀的切入點——以對《云中記》的解讀為例
從20世紀80年代小說創作看家庭教育新變
邊緣困境與女性生存——以嚴歌苓《誰家有女初長成》為例
視域融合策略下的教材文本解讀與教學活動設計——以散文《老王》解讀為案例
從“×墻”看現代漢語“墻”的類詞綴化
《穆天子傳》對“知華友華”國際人才培養的價值探討
淺談“蘋果VS華為”背后的故事
下冊:
陶淵明晚年政治慨嘆與政治行為象征——《桃花源記并詩》
《堂吉訶德》與《浮士德》追求理想的差異性
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探求奧賽羅性格塑造
《*藍的眼睛》中佩科拉的精神生態解讀
從林泉“境界”淺探北宋詩畫美學
遁形山林的智慧——多角度探析中國的隱士文化
試論交際中反語的生成和接收
經典在網絡時代的碎片化呈現
后現代主義下的網絡游戲文化建構——以《王者榮耀》為例
“愛”背后是困境——談《巴黎圣母院》人物際遇悲慘的原因
新時期金沙江流域傈僳族語言使用情況調查
技藝或藝術?——以鮑勃·迪倫作品為例探討當代的藝術概念
看《奧賽羅》中的女性在兩性關系中的地位
《虬髯客傳》人物形象之文史差異考
愛與分裂——論《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女性的雙重愛情
黃遵憲詩歌的“詩史”特征及其原因
探析《高老頭》中拉斯蒂涅對女性的功利心理
勘破世間的人心真偽——試論《塵埃落定》和《檀香刑》中洞若觀火的傻子形象
作為荒誕人的卡利古拉——論《卡利古拉》中的荒誕哲學
王權主導下的政治悲劇——以高乃依《賀拉斯》為例
從二元對立到多元糅合——對比樣板戲與徐克版《智取威虎山》
《西游記》中的明代“流氓”傳統
從杜牧《阿房宮賦》分析歷史循環現象
人民文藝方針的要旨:現實關懷——以建黨百年來三次重大講話為例
作為犧牲品的創傷與覺醒——《紫色》和《*藍的眼睛》中黑人女孩的命與運
論妾的地位認知及其歷史變化
《周頌·清廟》中“駿”字意義辨析
論《熙德》中的君臣關系
《裘力斯·愷撒》中的人物與政治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人生》的電影改編
新松集(上下冊) 作者簡介
武新軍,男,1974年生,河南省安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院副院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項,河南省高校重大攻關項目1項,河南省首批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報刊史料與20世紀文學”(2012-CXTD-02)負責人,先后參與策劃出版“報刊史料與20世紀文學史叢書”“中國當代重要作家年譜叢書”等。已在各類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文學的誤區》(2003)、《聚焦二十世紀》(2003)、《現代性與古典傳統: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古典傾向》(2005)、《意識形態與百年文學》(2010)、《意識形態與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12)等多部著作。 楊亮,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師,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文社科類)人才。主要從事宋元明清文學及藝術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中國元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歷史文獻學會理事。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3項。在《光明日報》《中國書法》《民族文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個人專著有《袁桷集校注》(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王惲全集匯校》(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許衛東,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先后為本科生開設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史概論等基礎課和選修課,為碩士研究生開設結構主義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及現代漢語史與中學語文教學等課程。研究方向主要是漢語語法、認知功能語言學、語法化與主觀化理論等。在《中國語文》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山東招遠話中的AA式和AAB式正反問句》《招遠話中“讓”字句表“否定禁止”格式意義的用法》等10余篇,出版了專著《(高僧傳)時間副詞研究》,主持完成河南大學科研項目3項,參加省部級項目2項、國家項目1項。曾獲得山東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河南大學優秀科研獎及優秀教學獎等獎項。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