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廣州與海洋文明(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19356
- 條形碼:9787547519356 ; 978-7-5475-193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州與海洋文明(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中外關系史專業師生新研究成果之展示 ☆多方面、多角度探索廣州口岸、海洋文明、中西交通之歷史 ☆所收論文選題多樣、研究明晰、文字平實,可讀性強
廣州與海洋文明(Ⅲ) 內容簡介
本書共收錄了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中外關系史方向在廣州口岸史和海上交通史領域的研究成果, 共11篇。收錄論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明清廣州景觀與文化史、廣州口岸與西洋文明、海洋貿易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及與廣州口岸相關的重要圖書書評等內容, 旨在展示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中外關系史研究的*新成果。全稿內容豐富, 不乏新知新見。整體來看, 該輯力圖融匯古今、溝通中外, 以期推動廣州口岸史、海外交通史和中西經濟文化關系史諸多領域的研究。
廣州與海洋文明(Ⅲ) 目錄
視覺性、城市景觀與地域認同——唐宋廣州登高詩一窺
宋元時期的胡椒貿易
試論19世紀澳門鐘聲與中外人士對聲景的表述
1822年廣州火災所見中西認知差異
中國專業音樂家身份意識的形成——以20世紀前期高等教育教師群體為中心
鴉片戰爭前夕廣州美商轉運貿易探析
“德格里畫冊”研究——廣州外銷畫的早期形態
楊丙觀:廣州和澳門的商人(1747-1795)
俄羅斯國立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收藏的魯尼奇日歷手杖
《廣州十三行西洋商館圖志(1760-1822)》(Images of the Canton Factories 1760-1822: Reading History in Art)書評
《史密斯先生去中國:構建英帝國的三個蘇格蘭人》(Mr.Smith Goes to China: Three Scots in the Making of Britain's Global Empire)書評
編者后記
廣州與海洋文明(Ⅲ) 節選
編者后記 作為世界市場的重要結點,位于南海之濱的廣州,在歷史上與海洋文明發生了密切的關系,擁有著廣闊的全球貿易關系網。這里不僅是各國商人及商品的輻輳之地,還在長期的商貿發展中形成多種語言和文化交織的特殊環境,孕育出口岸城市的獨特文化形態和全球化城市的面貌。通過廣州的視角探討全球化歷程,拓展視野、突破陳說,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學術方向。 經過兩年的努力,《廣州與海洋文明 Ⅲ》終于出版了,本論文集收錄了九篇學術論文和兩篇書評,相關主題的時間跨度從市舶時代到洋舶時代,題材從唐宋時代的文人登高詩、胡椒貿易一直到清代的中西貿易、商人群體和外銷工藝品等。相關研究在細讀精研多語種文獻的基礎上,從文獻中尋找問題,吸納*新的學術研究成果,力圖用新的學術眼光激活舊的題材。結合歷史遺物和遺跡,從時代變遷和全球網絡的語境出發,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從不同時段、不同側面挖掘和敘述廣州口岸發展過程中的諸多歷史內容。 蔡鴻生先生一直關注“廣州與海洋文明”系列的研究成果。從2019年本論文集組稿開始,蔡老師多次詢問進展情況,審閱過本論文集的部分論文。蔡老師親自選入有關俄羅斯藏重要清代外銷文物的研究論文《俄羅斯國立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收藏的魯尼奇日歷手杖》,邀請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伍宇星老師翻譯,希望將其推介給中國學界。世界知名的廣州貿易史研究學者范岱克(Paul A. Van Dyke)教授,是我們多年的同事和老朋友,為本論文集提供了有關清代廣州行商的*新研究成果。 論文集的部分作者是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世界史學科專門史(中外關系史)方向的研究生,他們畢業離校多年,盡管并非在學術機構任職,仍在百忙之中,利用業余時間修訂學生時代撰寫的論文,進行了盡可能的補充和完善。這些論文雖然顯得稚嫩,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同學們對學術的執著和赤誠,表現出良好學風和學術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廣州與海洋文明”的專題研究,凝聚了幾代學人的學術探索,薪火傳承。蔡老師多次強調,廣州口岸史的研究應該是貿易史、社會史和文化史的結合,必須從專題做起,應鄙棄嘩眾取寵的“高空作業”,不滿足于簡單線性、人云亦云式的敘述和闡釋;要敢于探索、開辟新課題,不斷更新史學研究方法,將廣州的歷史發展置于更為廣闊和深邃的背景與脈絡中考察;如此方能別出心裁而不落窠臼,豐富對于廣州口岸史及其全球化色彩的認識。方今回顧之,他們的文章仍可資覽古之助,故擷集數篇,付諸出版,庶免于寂然珠藏。 此文集的出版得到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規劃辦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謝。上海中西書局編輯伍珺涵女士辛勤、高效而細心的工作,使文集得以順利出版,銘感于心。 掩卷回眸,窗外碧空綠樹,恒如當年受學問道之時。蔡老師于2021年2月駕鶴西去,未能得見論文集問世,思之不禁悲痛難當。蔡老師畢生以史學為志業,其學術精神和學人品格將永遠激勵后學,成為我們求索道路上巨大的精神力量。論文集出版之時,正值蔡老師九十冥壽,謹將此書作為一瓣心香,獻給敬愛的蔡老師。此為記。 編者 2022年3月2日 于中大康樂園永芳堂
廣州與海洋文明(Ⅲ) 作者簡介
江瀅河,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系副主任。主要從事明清中西經濟文化關系史、廣州口岸史、澳門歷史文化等領域的研究。 周湘,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史、清代口岸史。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