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8135
- 條形碼:9787559658135 ; 978-7-5596-581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精)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又面面俱到的好書。豐富的語料庫與練習冊完美結合,讓讀者能夠訓練并開發自己的聲音,實用性強……我們可以用這個器官盡情玩耍,隨性開心: 一、 聲音體驗既饒有趣味,又有科學依據,作者用全書篇幅描述了這一體驗,吸引讀者立刻親身感受。這是探索聲音奧秘的感覺之旅,非凡體驗。 二、 柏蓮·昂赫在本書中帶領我們探索聲音的秘密,對聲音進行了深入的描述,繼而又做了頗具教學意義的介紹。 三、 全書內容生動形象,列舉大量實例加以闡釋,并給出相關實踐練習予以補充。 四、 閱讀本書,猶如踏上了科學之旅,也宛若開啟了文學暢游,去探索一個器官的奧秘——這個器官魅力十足,但我們卻通常意識不到它蘊藏著寶貴財富!
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精) 內容簡介
很少有人在聽到自己錄制后的聲音時將其辨認出來,喜歡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外人看來,這個“與我們酷似的陌生人”肯定比身體輪廓更能體現我們的身份特征。只需簡單地說幾句話,我們便知道與其打交道的對象是誰:聲音是一個忠實的標志。 我們并不了解自己的聲音,不訓練運用聲音,更享受不到聲音的樂趣。然而,它是一件不同尋常的樂器,讓我們能夠消除認知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并因此讓人聽到它,仿佛人被看到一樣。聲音也將“心靈與身體聯系在一起”。 柏蓮·昂赫曾經是抒情藝術家,畢業于哲學系,長期從事聲音技術和演講教練工作。在本書中,她建議我們圍繞一個很少有人探索的主題開啟一段科學與文學之旅。踏上旅程,便是用輕柔的聲音表達對世界的感想。伴隨著這科學與文學之旅,還有大量實踐練習,助我們學習重新運用氣息,學習聽見自己的聲音,學習讓別人聽見我們的聲音。
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精) 目錄
酷似我的陌生人 001
聲音與圖像 005
與其他樂器不完全相同的一種樂器 008
就像橙子是橙色的一樣當聲音對文本進行版面設計的時候 035
聲帶理論 041
沒有氣息,就沒有聲音! 046
有聲橡皮泥 053
聲音啊,賜我愉悅吧…… 059
與年齡相符的聲音 063
與性別相符的聲音 071
抒情或令人想入非非的聲音 076
創造性振動 080
說話用的音樂 085
著 迷 089
所有人都可以唱歌 093
通過動作使音調變化 100
眼睛操控聲音 105
沉 默 107
關系的聲音 112
請給我畫一個聲音…… 120
為聽而看還是不見而聽? 127
想象聲音 131
內心的聲音 133
3
從前的聲音,今天的聲音 137
短暫的侵入 142
爸爸以前這樣說話…… 147
當聲音消失時…… 151
日常動作 154
奧秘與快感 158
附??錄
發聲器官 163
發聲練習 164
針對關于選擇話語*常見問題的幾個答復:
私聊、會談、公共場所…… 181
注 釋 195 010
聲音游戲 013
肉體與感覺 015
我們身上的獸性 018
叫喊、笑與嘆息 023
音與詞的結合 026
職業的聲音 032
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精) 節選
“一個人的聲音不為其本人所熟知,在他人聽起來卻是 其身份的標志。”1 “你好!這里是柏蓮·昂赫的語音留言。您可以給我留言, 我會盡快給您回電話。” 我聽著剛剛錄制的語音信箱應答語,不禁略感吃驚。不管 多么熟悉自己的聲音,均是徒勞,即便研究聲音多年,也無濟 于事,每次聽到這語音信箱應答語時,都覺得它跟我所想象的 不完全一樣。幾乎每次都覺得不一樣,但還不是完全不一樣。 我們通常辨認不出自己錄制過的聲音。更多時候,我們并 不喜歡自己錄制的聲音。我們一直以為自己錄制后的聲音比這 沉穩果斷,鼻音也沒那么重,如果多一些莊重,少一些幼稚,酷似我的陌生人 002 我們會更喜愛它,然而,這就是我們的聲音,是其他人聽到的 聲音。就因為它,別人才能立刻將我們辨認出來。有時候,甚 至只需兩個音節——“是我”,即可確認我們的身份。顯而易 見,自我意識包括其內心深處的那個陌生人。她來自我們自 身,我們也深知她是我們的密使,而我們自己卻從來未曾感受 到她的存在。她是將我們交與他人的陌生人,是與我們酷似的 陌生人。 *近,一位朋友向我講述了一次特別的經歷。幾天前,她 偶然收聽了廣播里一檔文化類節目。剛聽到節目開頭的幾句 話,她便被嘉賓的聲音魅力深深打動了——因為不喜歡自己的 聲音,所以對嘉賓的聲音更加迷戀。然而,幾秒鐘后,她就感 到震驚不已:那些話語聽起來非常熟悉。于是,她意識到,這 就是她自己的聲音……她正在收聽的節目竟然就是自己幾個月 前錄制的!她只有在把自己的聲音當作別人的聲音來聽的那一 刻,才覺得那聲音多么可愛動聽,而實際上,她的聲音并沒有 被習慣性的內在感知和外部修復之間的差距所干擾。我們恰恰 因為日常的親近與錄音的陌生之間存在著這樣的罅隙,才不再 喜愛自己的聲音。 每個人都夢想著擁有一副姣好容顏,但事實上,我們的真 實形象卻與夢想中的形象不盡相同。這一差距可能使我們對自 己的容顏大失所望。但是,由于鏡子和照片在生活中比錄音更 司空見慣,所以我們對自己的相貌更加熟悉。在對聲音的認知 方面,我們生活在幻想當中。“這聲音讓我感到失望、偏頭痛, 讓我患上了孤獨的失語癥。我所聽到的聲音并不是我所想要的 003 聲音,并不是從我大腦深處、喉嚨和嘴里大聲發出來的聲音, 這是對我聲音的背叛。”——德尼·波達利德斯聽到他在《蘇格 拉底的申辯》2 中的錄音后如是寫道。 產生這種失望的原因非常簡單,別人的聲音從外面傳到我 們的鼓膜,而我們自己的聲音則主要是從“里面”被聽到。感 覺與聽覺混在一起:我們的骨頭和體腔開始振動;內部的共鳴 主要控制聲音在空氣中的回響,聲音在房間內傳播后,我們將 其捕獲。因此,我們不能在錄音上辨認出自己的聲音,因為錄 音只捕獲外部振動所產生的聲音。我們難以喜歡上的,恰恰就 是其他所有人聽到的這個陌生的聲音,而這聲音就是我們真實 的聲音,令人難以置信的聲音。 捂住耳朵,大聲朗讀這幾行文字。此時,我們發現聲音更 生動、更響亮有力。我們只因身體振動而從里面聽見自己的聲 音。繼續說話,突然把捂著耳朵的手松開,感覺便不一樣了: 振動變緩,聲音變得更加清晰。我們所在之處的共鳴與身體內 部的聲音混合在一起,而身體內部的聲音才有主導優勢,但我 們一直以來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身體的振動更不容易被感 知,因為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聲音上了。這雙重聲音是我們 所特有的,別人從來不曾聽到過。雖然這聲音難以言表,卻是 卓越的溝通工具,我們自己卻很少對其予以關注。 也許這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能發出聲音 3 。當我們胳肢自 己時,神經系統會獲知:它將感覺到癢,且不必處理這類自動 生成的信號。作為施動者,我們無意識地預感到動作的結果, 并因此減弱對動作的感知。同樣,大腦對自己聲音外部聽覺反 004 饋的處理也與對別人聲音振動的處理不相同,因為別人的聲音 是外生性振動,所以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信號。 現在,繼續大聲朗讀,把手背拱起呈貝殼狀放在耳朵后 面,大拇指緊貼在頭上,手掌呈凹形,像是要增加耳郭尺寸, 這樣,就能更好地捕獲從周圍傳來的回聲。盡管這種聲音總是 與內部聲音混合在一起,但它更像別人所感知到的聲音,如果 將其錄制下來,會發現它更像我們所聽到的聲音,它是我們的 聲音形象,別人對其了如指掌,而我們自己卻對其知之甚少。 我建議大家完成一次這樣親密的奇特之旅,在他人與您自 己的聲音之間閑庭信步,沉浸于振動與感覺、科學與文學的世 界。我們的聲音是生機勃勃的動物,我們感覺其既習以為常, 又原始荒蕪,既飽含情感,又迷人性感,我愿邀您聆聽、質疑 或者馴服這聲音。從我們的**聲啼哭到*后一聲喘息,我們 的聲音陪伴著我們,抒發著我們的情感與思想。抱怨、喊叫、 交談、引誘、說服、歌唱……它神秘又美麗,是我們與他人及 世界之間音樂般的橋梁,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演奏的樂器,有著 巨大無比的可能性。 005 “您好,女士,抱歉打擾您,我給您打這個電話,是為了 向您推薦……”僅僅幾個詞,我便知道對方是位女士,應該在 五十歲左右,可能來自某個東方國家。我想象她頭發花白,面 部輪廓瘦長,臉色略顯蒼白,妝容有點兒濃。也許生病了?或 者,只是因為這漫長的一天她都在重復同樣的話,所以有些倦 怠?她的語調堅定而精準,也許她是個性格內向的人。她的聲 音將她的方方面面暴露無遺。 有時候,我們僅憑幾個詞即可不由自主地勾勒出說話者的 形象。我們給他設計一張身份卡:婚姻狀況、體貌特征、性格 特征。我們幾乎總能毫不猶豫地猜出其性別。大多數情況下, 能猜出其年齡,上下不差五歲。我們不但能猜出其出身,還能 猜出其文化水平。
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精) 作者簡介
柏蓮·昂赫:畢業于哲學系,對文學和哲學進行過深入研究,也曾從事抒情歌手演唱二十年,如今教授話語藝術和聲音藝術。《喊、說、唱:聲音的秘密與威望》是她的處女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