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全球史學史(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04891
- 條形碼:9787301304891 ; 978-7-301-3048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史學史(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采用比較眼光和優選視角的史學史著作,將18世紀中葉以來優選史學的發展置于政治、社會和文化的背景中加以討論,不僅研究西方的史學流變,也考察亞洲、中東,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史學發展,并提供了關于全球化時代歷史書寫現狀的敘述。第二版更新了有關拉丁美洲史學、非洲史學、優選史、環境史、性別史,以及俄羅斯史學的內容。 兩個半世紀以來,優選的歷史寫作和學術研究是否經歷了一個西方化的過程?基于自身的傳統,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歷史學家如何對西方的影響進行采納或予以抵制?本書試圖解答上述兩個問題。不僅研究了西方的史學流變,也考察了亞洲和中東悠久的史學傳統,以及從拉丁美洲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等非西方世界更地方化的史學發展。以考察18世紀末尚未受到西方影響的各種類型的歷史思想和寫作傳統為起點,本書繼而對通過貿易和帝國擴張而開始輸出的西方歷史觀念產生的作用,以及19世紀和20世紀職業化歷史學與“科學的”歷史學在優選的興起進行了剖析。
全球史學史(第二版) 目錄
我們應該怎樣研究史學史?(中文版代序)王晴佳
導論
**章世界各地的史學傳統:18世紀一覽
一我們從哪里開始?
二西方
三中東
四印度
五東亞和東南亞
第二章民族主義和民族主義史學的興盛:
19世紀西方、中東和印度
一革命時代的史學:1789—1848
二民族主義與中東史學的轉型
三印度史學的轉型
第三章19世紀的學院派史學與歷史研究的職業化:
西方和東亞歷史研究的轉型
一科學崇拜與民族國家的范式(1848—1890)
二儒家史學的危機與東亞近代史學的形成
第四章兩次世界大戰陰影下的歷史寫作:
歷史主義與近代史學的危機
一歷史研究與歷史思想的轉向(1890—1914)
二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史學(1918—1939)
第五章民族主義史學走向世界:20世紀中東和
亞洲的歷史研究
一奧斯曼主義,土耳其主義和埃及化:
中東的民族主義歷史學
二民族主義、科學主義和馬克思主義
三現代印度的民族主義史學
第六章戰后史學的新挑戰:從社會史到
后現代主義和后殖民主義
一冷戰與世界新秩序的出現
二西方的各類社會史(1945—1968/1970)
三20世紀七八十年代:文化轉向和
后現代主義
四后殖民主義
第七章伊斯蘭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20世紀末亞洲、中東和西方的歷史學
一馬克思主義史學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漲落
二伊斯蘭教和伊斯蘭史學在冷戰及以后的發展
第八章21世紀初期的歷史學:一種批判性的回顧
一全球化的世界
二歷史研究的轉向
三總結
名詞解釋
推薦閱讀書目
索引
全球史學史(第二版) 作者簡介
格奧爾格·伊格爾斯(Georg G. Iggers, 1926—2017),國際知名的歐洲思想史、史學史和史學理論學者,生前曾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校區任歷史系杰出教授多年。著有《德國的歷史觀念:從赫爾德至今的歷史思想傳統》《歐洲史學新方向》《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的客觀性到后現代的挑戰》等,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十多種文字。 王晴佳,美國新澤西州羅文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長江學者,國際史學史、史學理論委員會理事。長于比較史學史、史學理論和比較文化史,主要著作包括《西方的歷史觀念:從古希臘到現代》《后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新史學講演錄》《外國史學史》等。 蘇普里婭·穆赫吉(Supriya Mukherjee),任教于加拿大馬尼托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對印度史學和德國史有深入的觀察和研究。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