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關于時間意識的貝爾瑙手稿(1917-1918)(精)/胡塞爾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1759
- 條形碼:9787100201759 ; 978-7-100-20175-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關于時間意識的貝爾瑙手稿(1917-1918)(精)/胡塞爾文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西方哲學專業師生及愛1.貝爾瑙手稿由胡塞爾1917—1918年的速記手稿組成,胡塞爾本人非常重視這部關于時間意識現象學的手稿,視其為自己的“主要著作”,原計劃整理成書。但被受學界關注的手稿出版歷經坎坷,*終才經整理面世。 2. 時間問題極盡現象學之精微,也是哲學中*深刻的主題之一,本書主要包括時間意識的基本結構、時間意識分析中的無限后退問題、純粹自我的時間關系、個體化現象學、再回憶現象學等研究。 3. 手稿文本不僅在延續胡塞爾內在時間意識現象學講座的思索,也是對時間學說的重構。每一個生成性的當下,都產生于滯留與前攝之間的相互作用,都有其發生史。對時間問題的研究同時展示了現象學的發生現象學轉向。
關于時間意識的貝爾瑙手稿(1917-1918)(精)/胡塞爾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由胡塞爾1917—1918年在貝爾瑙沉思時間意識難題的速記手稿所組成,前承《內時間意識現象學(1893—1917)》,后啟《關于時間構造的后期文字(1929—1934)》,構成了胡塞爾時間意識現象學思想“三部曲”極為重要的中間環節。通過貝爾瑙手稿,有興趣的讀者會發現:胡塞爾新的時間意識現象學與早期時間觀相比取得哪些*本質的進展;胡塞爾為何且如何回到“布倫塔諾—亞里士多德學說”的近處;在通向“超越論邏輯”難題的深化個體化問題域的研究中,胡塞爾又如何闡發時間性和觀念對象的學說。
關于時間意識的貝爾瑙手稿(1917-1918)(精)/胡塞爾文集 目錄
編者引論
**編 論原初時間意識的基本結構:原體現、滯留和前攝的流動關聯
**篇 原初時間意識中滯留與前攝的交織??原體現與新奇之物的意識
第二篇 滯留與前攝的組合??充實等級性與當下意識 ??原過程圖示
第三篇 原現前滯留性與再造性的當下化
第四篇 關于消退現象的現象學
第二編 論原過程與其中被構造的帶剛性時間秩序及流淌時間樣式的時間對象性的被給予性
第五篇 直觀的時間樣式的河流與關于流淌的意識
第六篇 行為作為“現象學時間”中的對象??時間對象性與構造的原河流
第七篇 關于諸時間樣式的學說
第八篇 從意向相關項方面描述諸時間樣式
第三編 論原初時間意識分析中內容與立義模式的使用及無限后退的危險
第九篇 外感知與內在感知中立義與被立義的內容
第十篇 關于*后構造的原過程的時間性與可感知性的問題??一個無時間與無意識的原過程的假定
第十一篇 原體現、滯留與前攝中的內容與立義
第十二篇 分析不帶立義與被立義內容模式的原過程的一個嘗試
第十三篇 通過證明構造時間的意識滯留性地回涉自身來規避時間構造中的無限后退
第四編 發生考察中自我性的與原素的時間性
第十四篇 我的體驗流與自我
第十五篇 純粹自我的時間關系
第五編 論個體化現象學:諸經驗對象、想象對象與觀念對象的時間性
第十六篇 時間的流動與個體對象存在的構造
第十七篇 論個體化現象學
第十八篇 觀念對象的時間形式??被給予性時間與客觀的時間形式
第十九篇 想象對象的時間延續??關于經驗世界時間與想象世界擬-時間中的時間狀況、時間關聯與個體化
第二十篇 想象中的時間與現時經驗中的時間
第六編 論再回憶現象學
第二十一篇 不同種類的回憶及其重復
第二十二篇 回憶作為充實的現象學分析
……
概念譯名索引
人名譯名索引
譯后記
關于時間意識的貝爾瑙手稿(1917-1918)(精)/胡塞爾文集 節選
《胡塞爾文集:關于時間意識的貝爾瑙手稿(1917—1918)》: (1)存在像原當下意識這樣的某物,在其中某物被意識為原當下的,被意識為現在存在的。一個內容(在意識意義上)被意識為現在,并且這個現在是這個內容的一個形式。 (2)原當下意識轉變成過去意識的連續統一體,并且在這個連續統一體中同一個內容以連續自身變異的形式被意識到,以過去的形式被意識到。這些過去從零這個原當下點起形成一個持續的連續統一體。原當下之物是其所是,存在于向過去狀態的過渡中,并且如果過去之物本身存在,那么當下之物不再存在。但是,過去之物自身在河流中存在,正如當下之物轉變成“緊接著的過去”,它以相同的方式轉變成一個進一步過去之物。過去之物本身存在,這就是說,一個當下存在,即對這個過去之物的一個當下的意識,并且在其中這個過去之物“本身”;并且這個次生的當下重又轉變成一個過去,如此等等。 原當下意識與過去意識的連續統一體是一個河流的連續統一體,在其中從原當下意識涌出一個常新的意識,這個常新的意識自身是當下意識,而且它是與“剛才曾在”有關的當下意識,然而它稱作過去意識,因為它原生地意識到的東西就其而論展示一個當下的變異,這個當下自身不是變異。原當下意識是對一個原初的未變異之物的意識;并且其自身被意識為未變異的。雖然每一個涌出的其他意識是當下,但是它具有另一個意識的變異的特性,并且它意識到的東西具有另一個東西的變異的特性。因此,它是一個當下,這個當下使另一個當下被意識到,使一個更原初的當下被意識到。因此,來自原當下意識的持續新的過去意識的這個涌出,它也是一個常新的的涌出,但不是一個原當下的涌出,但它也仍然具有一個新的特征。 (3)每一個原當下意識具有在此意義上的一個確然的延展,即與一個原當下意識的相位點持續相銜接的是一個新而又新的原當下意識,并且在某些情況下它給予一個延續之物的意識,例如,給予一個延續響起的聲音的意識。而后,屬于這個原當下連續統一體的每一個相位的是作為(也是意向活動構造的)系列的過去的連續統一體,這個原當下連續統一體是一個常新的原當下的涌出。 (4)像剛才一樣,原當下能夠持續地聯合成一個延續的原當下的統一性;但是,甚至能夠與一個持續的原當下(一個“延續的”原當下之物)相銜接的是一個不連續的新的原當下。但是,這個不連續的新的原當下與每個持續的原當下一樣只有作為“延續”才是可能的。 原當下性源自于其中的這個持續的涌出與過去源自于其中的那個涌出,這兩個涌出不可分割地一致,如此以至于連續新的原當下之物(或者不連續地新的原事件)的意識只有通過每一個相位與片段沉入過去才是可能的。與每一個原當下相位融合在一起的是作為過去的過去的當下,這些過去屬于同一個事件意識的統一性。生產這個統一性的東西尤其應該得到探討。因為一個新事件向后下沉的相位,“第二個”事件的向后下沉的相位,并不與**個事件的相位“融合”;盡管在此也存在一個共同的聯系形式:同時性與時間的序列。例如,樓梯上格格聲響與雨的簌簌作響以及在鋼琴上同時被彈奏的旋律,每一個都自為地形成一個事件統一性,但是,是在一個時間形式里面形成的。因此,我們得把這個普遍形式的構造與不同事件的構造相區分,這些事件時而是同時發生的,時而是相繼的。 ……
關于時間意識的貝爾瑙手稿(1917-1918)(精)/胡塞爾文集 作者簡介
埃德蒙德??胡塞爾(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國哲學家,其開創的現象學運動,極大地影響了二十世紀歐陸哲學的走向。曾任教于哈勒大學、哥廷根大學與弗萊堡大學。主要著作有《邏輯研究》《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內時間意識現象學》《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等。 譯者簡介: 肖德生,哲學博士,廣西大學哲學系教授,廣西大學現象學與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現象學、歐陸哲學,關注時間意識現象學研究十多年,旁涉中西意識哲學比較研究。兼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廣西大學學報(哲社版)》主編、中文版《胡塞爾文集》編委。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