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宅基地、承包、征地——實用版法規專輯【新7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24892
- 條形碼:9787521624892 ; 978-7-5216-2489-2
- 裝幀:60g輕涂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宅基地、承包、征地——實用版法規專輯【新7版】 本書特色
· 法律文本規范 · 條文注釋專業、通俗易懂 · 典型案例指引
宅基地、承包、征地——實用版法規專輯【新7版】 內容簡介
本書為多年改版的實用版法規專輯叢書的宅基地、承包與征地分冊,收錄該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并依托立法機關、優選人民法院等對條文的非常不錯解讀,以主法條文為主線,對核心條文以及相關核心法規予以專業注釋,內容簡單明了、通俗易懂,涵蓋百姓日常生活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的焦點與難題。全書具體內容設置上包括主法理解與適用、法律要點提示、相關法規、實用附錄等。全書特色在于既幫助讀者理解法律文本中的一些概念、術語以及司法適用,又避免繁雜、冗長。
宅基地、承包、征地——實用版法規專輯【新7版】 目錄
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節錄)
(2018年3月1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節錄)
(2020年5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節錄)
(2018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19年8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2021年7月2日)
土地調查條例(節錄)
(2018年3月19日)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
(2019年7月24日)
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節錄)
(2018年1月3日)
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節錄)
(2018年1月3日)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
(2010年12月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2022年1月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
(2021年1月4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節錄)
(2020年1月2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節錄)
(2019年1月3日)
國務院關于授權和委托用地審批權的決定
(2020年3月1日)
宅 基 地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
(2019年9月11日)
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關于規范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的通知
(2019年12月12日)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的通知
(2020年5月14日)
農業農村部關于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的通知
(2019年9月30日)
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關于保障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合理用地的通知
(2020年7月29日)
承包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2018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2009年6月27日)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
(2021年1月26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
(2019年11月26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
(2016年10月30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
(2014年11月20日)
農業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國土部、國務院法制辦、國家檔案局關于認真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意見
(2015年2月11日)
中央財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2015年1月28日)
財政部關于《中央財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補充通知
(2017年6月12日)
國務院關于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5年8月24日)
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
(2016年3月15日)
農業部關于加強基層農村土地承包調解體系建設的意見
(2016年5月24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年12月29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20年12月29日)
征地
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標準(試行)
(2020年11月5日)
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2011年1月8日)
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暫行辦法
(2005年1月27日)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
(2017年4月14日)
國務院關于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見
(2006年5月17日)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保障部關于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06年4月10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7年4月28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審計署關于做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7年8月17日)
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省級征地信息公開平臺建設的通知
(2016年12月12日)
農村集體土地征收基層政務公開標準指引
(2019年6月27日)
*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2011年8月7日)
宅基地、承包、征地——實用版法規專輯【新7版】 節選
宅基地、承包、征地法律制度 理解與適用 2019年8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堅持土地公有制不動搖,堅持農民利益不受損,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在充分總結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在土地征收制度、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方面做出多項重大突破,并將多年來土地制度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規定。 為促進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充分發揮宅基地在保障農民生活、促進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在試點基礎上,新土地管理法對宅基地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了修改,總體來看,主要有七大變化: (一)在原來農村宅基地“一戶一宅”原則的基礎上增加了“戶有所居”的規定。國家鼓勵各地探索農民住房在不同區域實現戶有所居,健全宅基地權益保障方式。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戶擁有一處宅基地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農村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保障農村村民實現戶有所居。 (二)明確農村村民建住宅不得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不同時期,我國對于農村宅基地建設限制占用耕地、農用地、永久基本農田等作了明確規定。總體來看,國家對農村宅基地占用農地作出越來越嚴格的限制。 (三)農村村民建房除了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外,還要符合村莊規劃。在鄉、村莊規劃區內建設農村村民住宅,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后,方可辦理用地審批手續。同時,新土地管理法還規定,編制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應當統籌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農村村民居住環境和條件。 (四)將宅基地審批權限由縣級人民政府下放至鄉級人民政府。宅基地審批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農村村民住宅建設不涉及占用農用地的。這類宅基地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審核批準。另一種情況是,農村村民住宅建設涉及占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或者授權的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準。 (五)宅基地使用權流轉方式由“出賣、出租”變為“出賣、出租、贈與”。“贈與”是新土地管理法基于實踐經驗和需要新增加的一種方式,其法律效果和“出賣”基本相同。但是,農村村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 (六)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關于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的條件、方式、程序等,地方在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試點中進行了多種有益探索,但由于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尚不豐富,還沒有形成“可復制、能推廣、利修法”的經驗,新土地管理法沒有進行詳細規定,只作出倡導性的原則性規定。 (七)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的主管部門由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變為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農村宅基地管理和改革是黨和國家賦予農業農村部門的重要職責,具體承擔指導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轉、糾紛仲裁管理和宅基地合理布局、用地標準、違法用地查處,指導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利用等工作。 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重要標志性舉措,是我國農村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我國憲法確立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2002年制定的農村土地承包法自施行以來,對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大作用。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決定》。這次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改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歷次中央全會精神,圍繞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這條主線,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權利,依法維護農民承包土地的各項權利,為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供法律制度保障。修改主要內容涉及“三權分置”、承包期屆滿后的延長、維護進城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益、保護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等內容。 (一)承包地“兩權”變“三權”。新的農村土地承包法增加了一條:“承包方承包土地后,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自己經營,也可以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其承包地的土地經營權,由他人經營。”這個條款將經營權從承包經營權中分置出來,原有的所有權、承包經營權“兩權”變為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確立了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制度。 (二)承包期屆滿后的延長。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次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就把中央精神落實為法律規范。同時,草地、林地承包期屆滿后也相應延長。 (三)承包地不再強制收回。新的農村土地承包法明確,國家保護進城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承包期內,承包農戶進城落戶的,引導支持其按照自愿有償原則依法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也可以鼓勵其流轉土地經營權。 憲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物權法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土地管理法也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確需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征收。新土地管理法對征地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了修改,總體來看,主要有以下變化: (一)新增對征地范圍的規定,即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區綜合服務、社會福利、市政公用、優撫安置、英烈保護等公共事業需要用地的;由政府組織實施的扶貧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用地的;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用地的;法律規定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其他情形。 (二)完善征地審批程序,刪去了原省政府批準征地后向國務院備案的程序性規定。 (三)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增加了社會風險評估的內容,并將補償安置協議的簽訂,作為上級批準征地決定的重要依據,按照新土地管理法征地批準前需要履行調查、評估、公告、聽證、登記、協議六步程序。 (四)調整土地征收補償安置內容,對補償原則、補償內容、補償標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農村村民居住權益和住房財產權保護、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等內容進行了修改完善。
宅基地、承包、征地——實用版法規專輯【新7版】 作者簡介
中國法制出版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主管主辦的中央級法律類專業出版社,是國家法律法規標準文本的權威出版機構、法律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