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南腔北調:方言里的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709595
- 條形碼:9787556709595 ; 978-7-5567-0959-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腔北調:方言里的中國 本書特色
◎繼《東言西語》《中國話》之后,鄭子寧又一語言學科普力作!
◎趣說各地方言話題,解鎖其背后承載的歷史文化,發現更本真的中國。
◎名詞實例通俗解讀,從你熟悉的家鄉話開始,探尋語言學的奧妙。
◎古人說話究竟是怎樣的?
——沒有漢語拼音,古代中國的字母是什么樣子?
——“洪武大移民”對今天云南、寧夏、四川等地的方言有什么影響?
——張居正指正萬歷皇帝的讀音反倒鬧了笑話?
——周公姬旦名字的讀音真的和“雞蛋”相同嗎?
◎你真的了解這些地名嗎?
——為什么瓦窯堡的“堡”讀bǔ,十里堡的“堡”讀pù?
——“六安”為什么會念作“lù 安”?
——唐朝的“矩州”怎么變成了現在的“貴州”?
——“樂亭”“獲鹿”到底要怎么讀?
◎網絡流行語的讀音有沒有道理?
——把“小公主”說成“小公舉”,“豬豬”說成“居居”是怎么回事?
——為什么把“鞋子”說成“hai 子”,“上街”說成“上gai”?
——上海人為什么把“生煎包”念作“雙肩包”?
——“恰爛錢”的“恰”是怎么從“吃”演變過去的?◎繼《東言西語》《中國話》之后,鄭子寧又一語言學科普力作!
◎趣說各地方言話題,解鎖其背后承載的歷史文化,發現更本真的中國。
◎名詞實例通俗解讀,從你熟悉的家鄉話開始,探尋語言學的奧妙。
◎古人說話究竟是怎樣的?
——沒有漢語拼音,古代中國的字母是什么樣子?
——“洪武大移民”對今天云南、寧夏、四川等地的方言有什么影響?
——張居正指正萬歷皇帝的讀音反倒鬧了笑話?
——周公姬旦名字的讀音真的和“雞蛋”相同嗎?
◎你真的了解這些地名嗎?
——為什么瓦窯堡的“堡”讀bǔ,十里堡的“堡”讀pù?
——“六安”為什么會念作“lù 安”?
——唐朝的“矩州”怎么變成了現在的“貴州”?
——“樂亭”“獲鹿”到底要怎么讀?
◎網絡流行語的讀音有沒有道理?
——把“小公主”說成“小公舉”,“豬豬”說成“居居”是怎么回事?
——為什么把“鞋子”說成“hai 子”,“上街”說成“上gai”?
——上海人為什么把“生煎包”念作“雙肩包”?
——“恰爛錢”的“恰”是怎么從“吃”演變過去的?
◎你知道這些容易被忽視的常識嗎?
——北方話里的卷舌音是北方少數民族語言帶進來的嗎?
——“胭脂”其實是錯別字?
——“粳米”的正確讀音應該是“gēng米”?
——“霓”的聲旁為什么會是“兒(兒)”?
南腔北調:方言里的中國 內容簡介
三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調”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維系了各民族的歷史記憶。本書將大眾熟悉的31個趣味話題分成八大版塊,解讀其內在的語言學原理;又從每一個話題延展開來,闡明同一話題在不同方言的流變,鋪陳出一幅幅民族歷史文化的畫卷。讀者在收獲語言學知識的同時,更能從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鳴,在方言里發現不一樣的中國。
南腔北調:方言里的中國 目錄
南腔北調:方言里的中國 作者簡介
鄭子寧,畢業于墨爾本大學。語言學達人,了解英語、法語、土耳其語、老撾語等語言,熟知常州話、上海話、西安話、廣州話、海口話等多種漢語方言。在各類媒體上發表過與歷史、文化、民族尤其是語言相關的文章近百篇,著有《東言西語》《中國話》。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