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盡忠報國:岳飛新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911593
- 條形碼:9787555911593 ; 978-7-5559-115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盡忠報國:岳飛新傳 本書特色
★中國社科院名譽委員、宋史研究會前會長 王曾瑜先生力作修訂版 ★秉史家良知,還原歷史真相,書寫岳飛正史 ★解讀岳飛的命運悲劇,是理解傳統權力社會的一把鑰匙 ★研究岳飛的不可繞開的扛鼎之作。 一、本書以嚴謹扎實的史料,梳理岳飛真實的一生,糾正了關于岳飛的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在被秦檜篡改的《宋史》等史書的謬誤影響下,認為岳飛是軍閥,不懂政治等;一種是受到岳珂的《鄂國金佗倅編》影響,將岳飛塑造為一個愚忠的形象。本書認為,這兩種認知都與真實的岳飛形象相差甚遠。本書認為,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作為一名出色的軍事天才,岳飛仁心愛物,赤誠報國,其精神光耀華夏,其事跡可歌可泣。 二、本書與鄧廣銘先生的《岳飛傳》一起,被史學界譽為研究岳飛的不可繞開的扛鼎之作。作者王曾瑜先生是研究宋史的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委員,宋史研究學會前會長。在本書中,他用翔實、準確的史料,參證多種史料,針對疑點、難點,辨別真偽,匡正謬誤,以綿密的敘事,扎實的史料,寓深情藏褒貶,真實再現岳飛的“三十功名”與“八千里路”真實,為后人還原出一個血肉豐滿的岳飛形象。
盡忠報國:岳飛新傳 內容簡介
靖康二年,金軍揮戈南下,打破了汴京城內的酣歌醉舞。長達若干年的宋金鏖戰中,劫難深重的中原大地涌現出無數抗金志士,岳飛是其中*為光彩奪目的將星。出身農家、天生神勇的的他,在年僅三十九歲的生命里,輾轉多處,四次討金北伐,成長為一員威震金軍的軍事奇才。孰料宋金議和,岳飛被作為政治犧牲品,含冤被害。 岳飛短暫而富有傳奇的一生,猶如耀眼的彗星,長久地輝映著歷史的星空,而他一生都踐行的盡忠報國的精神,早已超越了時代,成為民族精神與民族記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書以翔實而又準確的史料,深層透視岳飛光輝而充滿悲劇的一生,深入剖析岳飛的性格特征與精神結構,剖析他所處時代的獨特的社會結構、政治生態,真實再現兩宋之交的社會環境。
盡忠報國:岳飛新傳 目錄
**章 佃農投軍
**節 從出生到成婚
第二節 韓府佃客
第三節 兩次投軍
第二章 盡忠報國
**節 金軍大舉攻宋
第二節 河東抗金
第三節 中原浩劫
第四節 背刺“盡忠報國”
第五節 從軍元帥府
第六節 初隸宗澤 轉戰曹州
第七節 康王稱帝 岳飛憂慮朝政
第三章 屢折不撓
**節 越職上書
第二節 張所知遇
第三節 苦戰太行
第四節 北方民眾抗金斗爭風起云涌
第五節 再隸宗澤
第六節 開封外圍戰
第七節 宗澤之死
第八節 進駐西京
第九節 擊破王善
第十節 撤離開封
第四章 建康風云
**節 初敗李成
第二節 馬家渡之戰
第三節 南下廣德軍
第四節 進駐宜興縣
第五節 江南軍民抗擊入侵者
第六節 馳援常州
第七節 克復建康府
第八節 獻俘越州
第九節 降服戚方
第十節 題詞張渚鎮
第五章 苦戰淮東
**節 就任通、泰州鎮撫使
第二節 楚州之圍
第三節 苦戰承州城下
第四節 退守江陰軍
第五節 張榮復淮東
第六章 江湖轉戰
**節 建炎中至紹興初的宋金對峙形勢
第二節 除內寇與連結河朔之謀
第三節 再破李成
第四節 招降張用
第五節 屯駐洪州
第六節 討伐曹成
第七節 吉、虔州平叛
第八節 臨安朝見
第七章 克復襄漢
**節 襄漢失守
第二節 上奏請纓
第三節 **次北伐
第四節 措置襄漢防務
第五節 壯懷激烈
第六節 初援淮西
第八章 洗兵湖湘
**節 鐘相叛亂
第二節 楊么再起
第三節 王燮慘敗
第四節 岳飛改變策略
第五節 楊么軍的瓦解
第六節 對失敗者的處置
第九章 長驅伊洛
**節 岳家軍兵力和編制的擴充
第二節 連結太行義士
第三節 目疾和母喪
第四節 張浚改變部署
第五節 第二次北伐
第十章 進軍蔡州
**節 再援淮西
第二節 金齊進犯江漢
第三節 第三次北伐
第四節 儲糧蓄銳
第十一章 正己治軍
**節 嚴以律己
第二節 仁嚴兼濟 治軍風范
第十二章 淮西兵變
**節 淮西軍易將
第二節 岳飛辭職 淮西兵變
第三節 建議立儲
第十三章 反對和議
**節 宋金醞釀和議
第二節 面折廷爭
第三節 群情激憤
第四節 矢志燕雲
第五節 祭掃八陵
第六節 北方抗金義軍重新活躍
第十四章 挺進中原
**節 金軍毀約南侵
第二節 宋軍抗擊
第三節 違詔出師
第四節 第四次北伐
第五節 孤軍深入的形勢
第六節 郾城和潁昌大捷
第七節 北方抗金義軍勝利出擊
第八節 朱仙鎮之戰
第十五章 功廢一旦
**節 十年之力 廢于一旦
第二節 金軍重占河南
第三節 北方抗金義軍的失敗
第四節 三援淮西
第五節 削除兵權
第十六章 冤獄碧血
**節 直道危行
第二節 罷官賦閑
第三節 張憲之誣
第四節 千古奇冤
第五節 蔓引株連
第六節 紹興和議
第七節 冤獄昭雪 民眾懷念
附錄一 岳飛的歷史評價
附錄二 有關岳飛生平的史料
附錄三 岳飛年表
盡忠報國:岳飛新傳 節選
**章 佃農投軍 **節 從出生到成婚 奔騰萬里的黃河,豐饒廣闊的華北平原,是中華民族燦爛古代文明的發祥地,是民族偉大精神的哺育所。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民族英雄岳飛就誕生于此地。 “黃河二月凍初銷,萬里凌澌流劍戟。”這是北宋后期氣溫偏低、冰封初解的黃河風光的寫照。宋徽宗趙佶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1103年3月24日)夜里,在河北西路相州(治安陽,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的一座普通農舍中,一個岳姓嬰兒呱呱落地,發出雄亮的啼聲。嬰兒的乳名叫五郎,據說誕生時恰好有大鳥飛鳴于其屋上,故取名飛。依中國古代禮俗,男子年二十而冠,宋時俗稱裹頭。男子冠時,在名外取表字,名和字的含義往往須互相照應。但宋代或“男子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并取表字。岳飛后取表字鵬舉。 在中國古代的姓氏中,岳姓是個小姓。自宋以前,歷史記載中尚無岳姓的名人。岳飛的籍貫今在河南省,而宋時卻稱河北人或河朔人。 岳飛的曾祖父叫岳成,曾祖母楊氏;祖父叫岳立,祖母許氏;父親叫岳和,母親姚氏;還有一個叔父岳睦。岳家世代務農。姚氏生五郎時,已有三十六七歲。岳飛應有四個哥哥,都夭亡了。不久,姚氏又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岳翻。岳飛至少還有一個親姐,后外甥女婿高澤民曾在他軍中擔任主管文字。 岳和夫妻在臨近絕育之年,居然得到了雙子,自然欣喜異常。但是,他們絕不放縱孩子,而是“鞠育訓導”,既有溫暖的撫愛,又有嚴格的管教。姚氏作為慈母,更是恪盡己責。所以岳飛自幼就對父母有極深厚的感情。 一個普通的農家子,體力勞動自然是其本分。岳飛自幼就參加各種勞動,如牧牛放羊、拾柴割草、燒火煮飯之類。因自幼嚴酷的勞動鍛煉等因素,造就了岳飛驚人的膂力。 岳飛非常喜愛武術。弓弩是宋時的主要兵器,時稱“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弩其實是弓的一種。弓可步兵和騎兵通用,弩一般用足蹶開張,故只能由步兵使用。弩箭比弓箭射程遠,洞穿力強。衡量一個人的武藝,主要看他能挽多大的“弓弩斗力”和射箭的準確性,時稱“射親”。岳飛年齡不滿二十歲,已能挽弓三百斤(一宋斤約合1.2市斤),用腰部開弩八石(一宋石為92.5宋斤,約合110市斤)。按照宋朝軍制,“弓射一石五斗”,已算武藝超群,可選充“班直”,當皇帝的近衛。北宋武士挽弓的*高紀錄也只有三石。可知岳飛的挽弓能力已至登峰造極的境地。 岳飛十幾歲時,曾向“鄉豪”周同學習射箭。周同當眾表演,連發三箭,都射中靶心。岳飛取過弓來,也射了兩箭,居然射破周同的箭筈。周同大驚,立即將兩張心愛的弓贈送岳飛。只花費數日工夫,周同就傳授了全部射箭的訣竅。經過苦心和精心的練習,岳飛能夠左右開弓,百發百中。 后周同病死,岳飛悲痛不已。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都要到周同墳前吊唁。由于經濟拮據,岳飛甚至典賣了自己的衣服,在墳前酹酒埋肉。岳和發現兒子的衣著突然一件件去向不明,便追問岳飛,甚至笞撻他,而岳飛卻既不埋怨父親,也不說實情。后來岳和暗地里跟蹤,方才發現了兒子的秘密,轉而稱贊岳飛。 岳和一家祖祖輩輩扶犁握鋤,不可能有多少文化。宋代的農村,有所謂“冬學”,從十月到十二月,利用農閑,由窮書生授課。課本有《百家姓》《千字文》《雜字》之類,時稱村書。農民們只要能積攢一點錢,還是很樂意遣送子弟入冬學,讀村書。著名詩人陸游的一首詩說: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官府攤派賦役,有大字張掛的榜帖、由子(通知單)、戶鈔(收據)之類;農民私人也有土地契書、借據之類。農家子弟認識一些字,可能會少受一些官吏、保正、保長、攬戶(以承攬他人賦稅的輸納為業者)和地主的欺詐。農家子弟入學,并非為入仕當公卿。 岳飛可能也在冬學里念過村書。盡管他對文化知識如饑似渴,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農家子弟一般不可能在文化上得到深造。窮困的岳家無力購置高級的蠟燭之類,甚至也不用低級的油燈,在白天辛勤勞作之余,岳飛經常借著燃燒枯枝敗葉發出的火光,看書識字,以至通宵不寐。他天資聰穎,記憶力強,又有持久不懈的頑強毅力。后來當將帥時,終于有相當的文化水平,略知書傳,即懂得一些儒家經典,能賦詩,填詞,作文,寫行書,其書法則學蘇軾,字尚蘇體。岳飛喜讀《左氏春秋》和“孫吳兵法”。 岳和家原是擁有幾百畝瘠薄耕地的自耕農,在岳飛和岳翻出生前,生活自給有余。遭逢災年,雖然自家口糧也相當緊張,他寧愿和姚氏用小米摻和野菜,熬成稀粥,一日只吃早晚兩餐,將強行節余的粥接濟逃荒乞食者。他純厚和善良的品德給岳飛以很深的影響。 隨著岳飛和岳翻長大成人,由于各種原因,岳和的家境每況愈下,日益艱難。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相州發生澇災,“夏雨頻併”,收成銳減。翌年,即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岳和抱孫心切,為十六歲的岳飛張羅婚事,娶了一個劉姓女子。一年以后,即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六月,岳飛長子岳雲出生。喜事臨門,而岳家的經濟負擔卻日漸沉重。 古代農民在無法維持生存的情況下,只能典賣田地,或者借高利貸。這無異于飲鴆止渴,使自己的經濟狀況更加惡化,*后無非落到“公私之債,交爭互奪,榖未離場,帛未下機,已非己有”的悲慘境地。 岳飛新婚不久,便不能在家鄉安居了。這個不足二十歲的青年,只能強忍悲痛,背井離鄉,出外謀生。他萬分依戀鬢發蒼蒼的老父和老母,卻又不得不同他們離別。 第二節 韓府佃客 相州州治安陽縣有一戶世代富貴的簪纓之家——韓府。早先韓琦歷任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宰相,是華宗盛族的奠基人。他的長子韓忠彥又在宋徽宗初年任宰相。韓府既是皇親,又有許多貴戚。在宋帝國的上層,幾乎處處滲透著這個豪門大族烜赫的勢力。 按宋時法律規定,本地人一般不準在本地任官。但是,為顯示宋皇朝的特別恩寵,韓琦和長孫韓治、長曾孫韓肖胄都先后擔任相州的知州。為炫耀本人的衣錦榮歸,韓琦在安陽縣筑晝錦堂,韓治筑榮歸堂,韓肖胄又筑榮事堂。史書上將此事傳為美談。從另一角度看,這也表明了韓府是本地極富極貴的豪強之家。 韓肖胄大約是在宣和元年,接替其父韓治,繼任相州知州的。當時他有四十多歲。大約就在韓肖胄的四年任期內,岳飛作為一個不足二十歲的青年,自湯陰縣來到毗鄰的安陽縣,當了韓府的佃客。 宋朝鄉村無地的佃農,一般須編入“鄉村客戶”的戶籍。他們大抵租種地主的田地,而向地主繳納實物地租。有些地主還出租耕牛和農具,甚至掠取高達八成的地租。盡管剝削量已經很重,某些貪得無厭的地主還經常使用各種手段,例如用大斗、大斛巧取豪奪,變相加租。高利貸也是地主掠奪農民的一種重要手段。“客戶耕田主戶收,螟蝗水旱百般憂。及秋幸有黃云割,債主相煎得自由。” 在政治上,宋朝佃農的地位是低賤的。法律上甚至明文規定:“佃客犯主,加凡人一等。”至于地主殺害佃農,可以不必償命,所以有的富人敢于專殺,甚至視佃農的性命如草芥。 岳飛和其他佃農一樣,“寒耕熱耘,沾體涂足,戴日而作,戴星而息”。這個來自外縣的謀生者,雖勤勞至極,但生計看來仍相當艱窘。 有一天,岳飛去韓府的莊墅借糴糧食,恰逢張超率幾百名盜匪包圍了這座莊墅。岳飛便憑借自己的高超武技,攀登上墻垣,引弓一發,利箭直貫張超的咽喉,即時斃命。幾百名盜匪群龍無首,立刻潰散。 在養尊處優的韓家子弟眼里,本來絕無一個普通的青年佃客的位置。此次意外的突發事件,使他們都認識了岳飛。后來岳飛成為名將,韓家子弟在官場中有意無意的宣傳,使士大夫輩都知道了岳飛的低賤出身。 岳飛解救了主人的危困,但韓府似乎也并未另眼相看、厚待岳飛。岳飛受盡煎熬,眼看困頓的生活無邊無涯,他寄身異鄉,益發思念父母,思念親人。*后,他不得不下定決心,離開安陽,返回湯陰。 第三節兩次投軍 宋徽宗趙佶是個荒淫奢侈的皇帝,處理軍國大事的昏庸和昏聵,與其在音樂、繪畫、書法、棋藝、詩詞等方面的聰慧,融于一身。這既是他個人的特性,也在相當程度上體現和反映了終宋一代當政者的特性。 宋徽宗君臣眼看遼朝行將被新興的金朝所吞滅,便采取聯金滅遼的政策,企圖收復后晉石敬瑭割讓的燕、云等十六州。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五、六月和十月,宋朝兩次集結時稱戰斗力*強的陜西軍北伐。當時遼朝退守燕、云地區,僅存蕞爾之兵,居然將宋軍打得一敗涂地。*后,仍由金軍攻占燕、云地區,宋朝只能出重金高價,方買回了幾座空城。 宋徽宗君臣對內大肆搜刮,向人民加派許多苛捐雜稅。*有名的,如東南的“花石綱”,北方的“公田”,全國范圍高達六千二百萬貫的“免夫錢”等。在河北等路,繁重的軍事后勤供應,加之征遼軍隊過境時的騷擾和搶掠,更是雞犬不寧,民不聊生。 岳飛回鄉后,遭逢此種兵荒馬亂的年景,生計更為艱窘。經全家再三商量,認為憑借岳飛的一身武藝,出外當兵,尚是一條謀生之路。 宣和四年,岳飛正好二十歲,已達成丁之年。年逾古稀的外祖父姚大翁鐘愛岳飛,得知岳飛準備投軍,便想方設法,請來一位名槍手陳廣,教授岳飛槍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岳飛槍法精熟,湯陰全縣并無對手。 九月、十月間,真定府(治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有一位文臣新知府上任,名叫劉韐。按照當時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體制,真定知府兼任真定府路安撫使,統轄真定府、相州等六個州府的軍務。前線第二次征遼的敗報傳來,劉韐感到惶恐,他擔心遼軍乘勝侵軼,便臨時招募一批“敢戰士”,岳飛也在應募者之列。 劉韐在檢閱應募者時,很快看中了這個青年。岳飛頭顱頗大,方臉大耳,眉宇開闊,眉毛較短,雙目炯炯有神,身材中等偏高,極其壯實,生就一副雄赳赳的勇士氣概。劉韐同他談話時,岳飛申述了自己保衛鄉土的決心,劉韐當即任命他為小隊長。 事實上,遼軍沒有也不可能乘勝攻宋。劉韐便使用這支敢戰士的隊伍,從事對內鎮壓。相州有一股“劇賊”,其首領是陶俊和賈進。他們“攻剽縣鎮”,殺掠吏民,屢敗官軍,禍害一方。岳飛請求為故鄉除害,劉韐便派他率二百名兵士,返回相州。岳飛先派三十人假扮商旅,聽任陶俊和賈進俘掠,收歸部伍。他又命令一百人埋伏在山下,自己領幾十騎前往挑戰,佯敗而逃。陶俊和賈進率眾追擊時,山下伏兵乘機出擊;三十名偽裝的商人也充當內應,俘擄了陶俊和賈進,其余黨全部潰散。 接替韓肖胄的相州知州王靖向上司申報,保舉岳飛為從九品的承信郎。不料岳和因長期勞累和貧困的折磨,突然一病不起。噩耗傳來,岳飛哀痛至極,急忙跣足奔回湯陰。朝廷因財政拮據,也將不屬正式編制的敢戰士裁撤。王靖的保舉狀就成了一張廢紙。 按中國古代的規矩,父母死后,兒子守孝三年,實際上不滿二十七個整月。自宣和四年冬至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冬,岳飛一直居家。守孝期滿,為了糊口,又去附近某個市當“游徼”。宋朝因商業繁榮,縣以下有鎮、市一類小工商業點。鎮的地位高于市,市可升為鎮,鎮可升為縣。游徼類似今之巡警。困頓沉悶的生活,使岳飛不免借酒澆愁。有一回,他竟然酗酒滋事。姚氏得知后,便嚴加訓斥。岳飛本已懊悔,又一向孝敬老母,他鄭重地向姚氏保證,從此之后不再喝酒。岳飛不當游徼,為了謀生,再次投軍。 宣和六年,河北等路又發生水災,“民多流移”。宋朝實行災年招兵的政策,理由是“不收為兵,則恐為盜”。將無以維生的破產和流亡的農民招募為兵,可以防止他們當盜匪,而將反抗的力量轉化為維護統治的力量,這是統治者的如意算盤。 招募兵士,宋時稱“招刺”。招募者先用刻著尺寸的木梃丈量被募者的身長,再檢閱他們的跑跳動作和能否騎馬奔馳,*后又觀測其瞻視目力。凡合格者,就在臉部等處刺字,發放衣、鞋、錢幣等。按各人之身材高矮,分別撥隸上、中、下等禁軍和廂軍。 在軍士臉部、手臂、手背等處刺字,標明軍隊番號和軍人身份,乃是唐末和五代的藩鎮遺制,目的在于防止軍士逃亡,逃亡后便于追捕。刺字是恥辱的標記,只有罪犯、奴婢和某些官府工匠有此種待遇。當兵在宋時是一種卑賤的職業,一個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愿從軍的。 岳飛在這個災荒年景前往應募,再次淪為行伍賤隸。他大概不肯在臉上蒙受恥辱,憑借自己超群的武技,爭取投充“效用士”,但仍不免在手背上刺字。岳飛被分撥到河東路平定軍(治平定,今山西平定縣)。平定軍屯駐的禁軍(正規軍)編額有五指揮,每指揮名義上應有四百或五百人。其中神銳軍兩指揮和宣毅軍兩指揮,屬侍衛步軍司系統;廣銳軍一指揮,屬侍衛馬軍司系統。岳飛大概是編入廣銳軍,充當騎兵。岳飛投軍不久,便升為偏校。 實行募兵制,用巨額軍費贍養大批脫離生產的人口,成為宋朝社會的痼疾。軍中發放的錢糧,不僅供應軍士,還須兼及軍士的家眷;軍營中不單屯駐軍人,也須居住家屬。養兵百萬,實際上是養五六百萬人。在生產水平低下的條件下,龐大的軍費負擔,壓在好幾千萬農民身上;盡管宋廷竭澤而漁,財政開支仍經常極度緊張,甚至入不敷出。 其實,養兵費用相當部分是落入將領們的私囊。兵士們被克扣軍俸,被強當將領和其他官員的苦力,受盡凌虐。他們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兼營其他職業。軍隊內部存在著尖銳的官兵對立,兵士們常常走上逃亡和反抗的道路。軍政腐敗,軍紀廢弛,編制不滿員,將領們有意保留缺額,以便冒領和私吞軍俸。軍隊平日訓練頗差,甚至完全沒有訓練;戰時則一觸即潰,甚至不戰而潰。尤其是在宋徽宗后期,內有高俅,外有童貫主持軍務,整個龐大的軍事機構被蛀蝕得千瘡百孔。 自宣和六年冬至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這是金軍南侵前的沉寂期,岳飛和劉氏住在平定軍的廣銳軍營。軍政的惡濁使他憤慨,軍風的敗壞也使他憂慮。他自幼聽到不少有關三國時期關羽和張飛的民間故事。民間故事雖然夸張失實,卻達到了“樵夫牧稚,咸所聞知”的地步。關羽和張飛成為岳飛十分崇拜的英雄偶像。岳飛當上偏校后,更向往著做一個文武全才,能與關、張齊名的大將。他操演武藝,訓練軍士,也努力學習文化,為以后獻身抗金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盡忠報國:岳飛新傳 作者簡介
王曾瑜,1939年生,著名歷史學家、宋史研究專家。196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師從當代著名歷史學家、中國宋史研究泰斗鄧廣銘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著有《鄂國金佗稗編、續編校注》、《盡忠報國——岳飛新傳》、《荒淫無道宋高宗》、《宋朝軍制初探》、《遼金軍制》、“宋朝階級結構》、《岳飛和南宋前期政治與軍事研究》、《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此書與他人合撰)、《王曾瑜說遼宋夏金》、《遼宋西夏金代通史》(此為大型著作,本人只寫小部分)等專著,歷史系列紀實小說七部,論文和譯文270余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