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理 論 的 四 季——《深圳特區報》學術隨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82032
- 條形碼:9787201182032 ; 978-7-201-1820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 論 的 四 季——《深圳特區報》學術隨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自2007年以來的發表在《深圳特區報》上發表的部分理論文章的學術隨筆文集。全書共收錄100多篇文章, 涉及公共治理、社會體制、制度創設、制度能力、文明秩序、文明范型與城邦、文化生活乃至典章制度、文史考評、學術訪察、事理思辨、文化與倫理等。本書具體內容包括: 理論為什么是“灰色”的 ; 海德格爾對“詩意地棲居”的解釋視角 ; 時尚的“在場”與群體趣味 ; 亞里士多德“優良的生活”建設的三個界面等。
理 論 的 四 季——《深圳特區報》學術隨筆 目錄
1.1 理論為什么是“灰色”的
1.2 海德格爾對“詩意地棲居”的解釋視角
1.3 時尚的“在場”與群體趣味
1.4 亞里士多德“優良的生活”建設的三個界面
1.5 “小康”與“大同”:美好生活的古風圖式
1.6 馬克思以“人”和“社會”為中心的研究方法
1.7 更好展現負責任大國國家形象
1.8 藝術是人類“兒童天性”的純真表現
1.9 馬克思對德國國家制度的深刻剖析
1.10 正視“全球化”停滯、放緩的“新常態”
1.11 公共決策的“有限理性”與制度供給
1.12 制度文明的思想光芒
1.13 進一步完善社會體制、形制、機制、創制
第二章 2019—2018 大雪 小雪 立冬
2.1 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2.2 國家制度能力與文明秩序變量
2.3 “健康中國”的戰略價值與政策方位
2.4 社會創制與歷史進步
2.5 “一帶一路”背景與完善外資政策規制
2.6 本科教育決定國民教育的質量
2.7 學術人格與學術人設
2.8 世界大歷史與規律論
2.9 租金、創租、尋租與腐敗機理
2.10 城市精細化治理的靈魂
2.11 “一帶一路”中文明文化的對話和融匯
2.12 “城市型社會”與城市研究的新境遇
2.13 強化“制度思維”推進深度制度創新
2.14 話語體系與“形質建設”
2.15 南北學風:“淵綜廣博”與“清通簡要”
2.16 提升城市品牌建設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
2.17 傳統文化體系中的公仆理念
2.18 社會科學定量研究現象裨正
第三章 2017 霜降 寒露 秋分
3.1 制度行為應當注重結構形態的調適和完善
3.2 推進“放管服”是深化改革的靈魂
3.3 制度創新要注重社會關聯的平衡性
3.4 要注重對制度設計相關變量的研究
3.5 制度設計應注重系統性和協調性
3.6 制度創新要合乎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
3.7 制度設計和制度創新要注重價值理性
3.8 制度設計條件與制約
3.9 推進“治理型”“創新型”社會建設
3.10 兩種源遠流長的政治設計范式
3.11 制度是一個社會結構的靈魂
3.12 制度設計:實現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平衡
3.13 提升公共決策質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3.14 制度設計為什么重要
3.15 “制度是一座城堡”
第四章 2016—2015 白露 處暑 立秋
4.1 人性假設與社會治理風貌
4.2 探尋真相尋求真理是學術的靈魂
4.3 戰略規劃的思維準則
4.4 社會治理模式轉型從“管控型”到“善治型”“參與型”
4.5 制度創新是“十三五”發展關鍵所在
4.6 智庫是科學決策的“智慧之資”
4.7 瞄準國際標準建設創新型城市
4.8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共贏
4.9 將關愛病人化為護士的內在素養
第五章 2014—2013 大暑 小暑 夏至
5.1 完善行政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5.2 重視對學問知識和社會本身的審度思辨
5.3 公共治理要回歸簡約原則
5.4 期待戶籍制度改革帶來社會治理新突破
5.5 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現代化歷史進程中戰略性任務
5.6 用優秀傳統文化智慧涵養民族心志
5.7 “服務型政府”建設是個革命性變革
5.8 規制與人性
5.9 “田園城市”的夢想
5.10 中國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
5.11 世界城市之路:中國城市的變革與創新
5.12 文明發展的兩種特性
第六章 2012 芒種 小滿 立夏
6.1 創新是文化的永恒命題和本質特征
6.2 提高社會治理的政策效率
6.3 公共產品也可讓民間承擔
6.4 發揮市場對公共資源配置主導作用
6.5 聚焦于公共管理領域的領導科學
6.6 “天之道”中的自然正義
6.7 學術自由是學術繁榮的生命
6.8 單位中的“行政文化”
6.9 德才評價的不平衡性
6.10 通過頂層設計縮小貧富差距
6.11 “治大國若烹小鮮”
6.12 傳媒政治時代的發軔
第七章 2011 谷雨 清明 春分
7.1 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7.2 道德建設需要民族歷史精神滋養
7.3 道德是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基礎
7.4 關于“幸福”的感知和悖論
7.5 人類規制:彌補人性不足的假定
7.6 問一問人的本質
7.7 不能以科學原理度量藝術
7.8 文化就是用知識解決問題
7.9 社會體制與社會管理之區別
7.10 精英是一個社會的心智
7.11 作為一種文明范型的城邦
7.12 理性和理性主義的有趣悖論
7.13 中國國民文化的底色
7.14 頂層設計是“漸進技術”
7.15 在蒼茫大地上生發的“元典”
7.16 城市的物理和人文
7.17 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
7.18 多一點人類主義關懷
7.19 科技要經得起生命天平的考量
7.20 社會體制改革是社會建設核心問題
7.21 現代政績觀的核心
7.22 培育社會組織應防止簡單化
7.23 權利不是“被賦予”
7.24 管理是簡單的
第八章 2010—2007 驚蟄 雨水 立春
8.1 “數字理性”不應
理 論 的 四 季——《深圳特區報》學術隨筆 作者簡介
秦德君,政治設計研究專家,教授,政治學者,專欄作家。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后,師從我國著名新聞史學專家丁淦林教授;政治學博士,師從我國著名政治學家王邦佐教授。著有《政治設計與政治發展》(商務印書館2009)、《公共生活的地平線》(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政治設計研究:對一種歷史政治現象之解讀》(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執政績效探微:戰略、評估及設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領袖形象的政治藝術》(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領導者公共形象管理:傳媒政治時代的形塑、建構與傳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領導者公共形象藝術:領導力與領導生涯成功策略》(研究出版社2009)、《中國公民文化:道與器》(東方出版中心2011)、《公共決策的焦點:國家治理與地方治理》(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公共管理的地平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主編著作《國之棟梁——陳國棟百年誕辰紀念》(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發表散文、隨筆數百篇。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