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別史系列:印度史 (修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27835
- 條形碼:9787010127835 ; 978-7-01-01278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別史系列:印度史 (修訂本) 本書特色
印度是與中國有著類似苦難經歷和奮斗歷程的民族,是一個悄然崛起的中國臨邦。它曾是唐僧師徒心中的圣地,大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它是東方古老文明的殿堂,是五光十色的神秘國度。走進印度歷史,如若開啟了東方文明的一扇窗戶。
國別史系列:印度史 (修訂本) 內容簡介
這套國別史,是英、法、德、俄、日、以色列和印度七個國家的簡明通史。作者均系世界史領域對其國別有深厚研究功底的專家學者。圖書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屬于通識讀物,適合廣大史學愛好者和在校學生閱讀。內容始于遠古,迄于當下,圖文并茂,雅俗共賞。各冊都附有譯名對照及索引、王朝世系、大事年表和進一步閱讀書目。
國別史系列:印度史 (修訂本) 目錄
緒論
**章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圍和印度名稱的由來
二、地理特點及其對歷史發展的影響
三、*早的居民和史前史
四、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二章雅利安人入主印度
一、雅利安人占領印度河、恒河流域
二、國家的產生
三、種姓制度
四、婆羅門教的形成
五、十六國與亞歷山大入侵
六、經濟發展和階級——種姓關系的變化
七、佛教和耆那教的興起
第三章孔雀帝國
一、孔雀帝國的建立
二、集權制
三、農業和工商業
四、不發達的奴隸制
五、宗教狀況及砘生帶口度的發展
六、婦女的社會地位
七、古典梵語、宗教文學及雕刻藝術
八、帝國的瓦解
第四章南北諸王朝割據時期
一、割據局面的出現和貴霜帝國的興衰
二、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奴隸制的衰落
三、大乘佛教
四、梵語文學與雕刻藝術
第五章笈多帝國
一、笈多帝國的建立
二、松散的統一
三、工農業的發展及商業的變化
四、封建生產關系的形成
五、婆羅門教轉化成印度教
六、文學藝術的黃金時代
七、笈多帝國的滅亡
第六章戒日帝國及其后的地區性王國
一、戒日帝國的興衰
二、再度四分五裂
三、封建土地關系的發展
四、經濟活動的地區化趨勢及外貿的衰退
五、佛教的衰落和印度教的興盛
六、種姓制度的強化
七、寺廟教育、地區語言及文學藝術
八、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入侵
第七章德里蘇丹國時期
一、王朝變遷和征服戰爭
二、巴曼尼和維閣耶那伽爾
三、德里蘇丹國的統治體制
四、宗教壓迫
五、土地制度
六、13~15世紀社會經濟的發展
七、封建壓迫與人民起義
八、蘇菲派與虔誠運動
九、葡萄牙的侵入
第八章奠臥兒帝國
一、帝國的建立和領土擴展
二、阿克巴改革
三、荷蘭、英國、法國殖民主義勢力的侵入
四、16~17世紀封建經濟的繁榮
五、奧朗澤布的反動政策
六、反對莫臥兒統治的起義
七、穆斯林王朝統治在社會方面帶來的變化
八、兩種文明匯合下的文學藝術
第九章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
一、莫臥兒帝國的瓦解
二、英國征服印度的開始
三、邁索爾和馬拉特聯盟的淪亡
四、附屬國體系的建立
五、信德和旁遮普被征服
第十章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
一、英屬印度和印度土邦
二、雙重權力中心:公司統治和議會監督
三、英屬印度行政、司法機構的建立
四、殖民掠奪的手段
五、正規地稅制的實行
六、殖民政策進入新階段
七、印度轉變為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八、思想文化領域的開拓
九、新階段殖民政策的影響
第十一章民族大起義和英王接管印度
一、早期反英起義
二、資產階級的社會改革和政治運動
三、民族大起義
四、起義的性質和歷史意義
五、英王接管印度后的統治體制和政策變化
第十二章大工業的出現和資產階級民族運動的初步發展
一、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產生和初步發展
二、19世紀下半期的工農運動
三、印度國大黨的成立
四、穆斯林啟蒙活動及其與國大黨的關系
第十三章英國殖民剝削加強和1905—1908年民族運動高潮
一、英國資本輸出和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二、反對分割孟加拉
三、抵制運動轉變成民族革命運動
四、穆斯林聯盟的成立及其內部新興力量的出現
五、**次世界大戰后經濟的發展與動蕩
第十四章甘地領導權的建立和**次不合作運動
一、**次世界大戰中民族運動的進展
二、甘地領導權的建立
三、1920—1922年的不合作運動
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
第十五章30年代初文明不服從運動和省自治
一、1930—1933年文明不服從運動
二、國大黨內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
三、印共與國大社會黨統一戰線的建立
四、《1935年印度政府法》和省自治
五、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關系的惡化
六、穆斯林聯盟拉合爾決議
第十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戰后的經濟政治發展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印度經濟的影響
二、戰后印度民族工業的發展
三、“退出印度”決議和“八月革命”
四、戰后印度人民反英情緒的高漲和海軍起義
五、英國被迫接受印度獨立的要求
六、蒙巴頓方案和印度自治領成立
第十七章從自治領到共和國成立
一、自治領政權的建立
二、土邦的歸并和全國行政區劃的統一
三、制止教派仇殺
四、發展經濟的初步措施
五、工農運動和印度共產黨、社會黨
六、自治領政府的外交政策
七、憲法的制定,印度成為主權共和國
第十八章尼赫魯執政時期
一、實施議會民主制
二、建立“社會主義類型社會”的決議
三、馬哈拉諾比斯模式和計劃經濟的實施
四、土地改革和鄉村建設
五、世俗化政策
六、語言邦的建立和官方語言的確定
七、外交政策的曲折波動
八、主要在野黨的活動
九、國大黨陷于困境,尼赫魯逝世
……
展開全部
國別史系列:印度史 (修訂本) 作者簡介
林承節,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36年生,安徽省金寨縣人,196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主要研究方向為印度史、印度現代發展和中印關系史。著有《印度史》、《印度古代史綱》、《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印度史》、《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獨立后的印度史》、《印度獨立后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史》、《印度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印人民友好關系史,1851-1949》、《印度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主編)、《殖民主義史·南亞卷》(主編)、《世界近代史》(合著)等。在國內外(英國、印度)發表學術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