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車輛系統仿真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311679
- 條形碼:9787576311679 ; 978-7-5763-116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車輛系統仿真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和科研實踐經驗, 對車輛系統仿真領域相關的理論、方法進行了全面閘述和總結, 涵蓋了輪式、履帶兩種車型。本書內容分為10章, 包括: 概論, 連續系統的數學仿真, 垂向動力學仿真, 縱向動力學仿真, 汽車橫向動力學及單軌模型, 履帶車輛轉向動力學仿真, 動力傳動部件及其性能仿真, 車輛通過性模擬, 結構體、溫度場和兩棲車流場性能仿真, 以及聯合仿真及其耦合分析。
車輛系統仿真理論與實踐 目錄
1.1 系統與模型
1.1.1 系統
1.1.2 模型
1.1.3 車輛系統及其模型
1.2 系統仿真
1.2.1 定義及作用
1.2.2 分類及流程
1.2.3 算法及軟件
1.2.4 建模與仿真的校核、驗證和確認(VV&A)
1.3 系統的數學模型
1.3.1 系統數學模型及一般表達形式
1.3.2 連續時間系統的數學模型
1.3.3 離散時間系統的數學模型
1.3.4 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
第2章 連續系統的數學仿真
2.1 數值積分法
2.1.1 幾種常用的數值積分法
2.1.2 變步長法
2.1.3 算法誤差和穩定性問題
2.1.4 算法的比較和選擇
2.1.5 病態系統的仿真方法
2.2 離散相似法
2.2.1 離散相似法的原理及應用
2.2.2 離散相似模型的精度和校正問題
2.2.3 面向結構圖的離散相似法
2.3 間斷非線性系統的數學仿真算法
2.3.1 平均值法
2.3.2 條件函數求零算法
2.3.3 間斷點估計法
2.4 分布參數系統仿真算法
2.4.1 差分解法
2.4.2 線上求解法
第3章 垂向動力學仿真
3.1 路面激勵模型
3.1.1 路面不平度和路面譜
3.1.2 空間頻率和時間頻率功率譜密度函數的關系
3.1.3 相干函數
3.2 車輛振動簡化模型
3.2.1 單自由度振動模型
3.2.2 汽車振動模型
3.2.3 履帶車輛振動模型
3.3 人體-座椅系統振動模型
3.3.1 振動模型
3.3.2 振動響應
3.3.3 振動傳遞特性
3.4 垂向部件動力學模型
3.4.1 彈性元件
3.4.2 阻尼元件
3.4.3 橡膠金屬部件
3.4.4 輪胎
第4章 縱向動力學仿真
4.1 運動方程
4.1.1 汽車模型
4.1.2 坦克模型
4.2 外力分析
4.2.1 重力和地面法向反力
4.2.2 滾動阻力
4.2.3 爬坡阻力
4.2.4 空氣阻力
4.2.5 掛鉤阻力
4.2.6 牽引力
4.2.7 慣性阻力
4.3 行駛極限
4.3.1 垂向載荷
4.3.2 前輪驅動與后輪驅動的附著率
4.3.3 四輪驅動的附著率
4.3.4 制動附著率
4.3.5 理想制動力分配
4.3.6 切向力圖
4.4 加減速過程
4.4.1 汽車瞬態過程
4.4.2 加速過程
4.4.3 制動過程
第5章 汽車橫向動力學及單軌模型
5.1 橫向運動的運動方程組
5.2 解齊次微分方程
5.3 解非齊次微分方程
5.4 汽車操縱穩定性
5.4.1 穩態圓周行駛
5.4.2 特別影響因素
第6章 履帶車輛轉向動力學仿真
6.1 轉向運動學
6.1.1 坦克的平面轉向運動
6.1.2 履帶轉向運動學模型
6.1.3 坦克整體轉向運動學關系式
6.2 平地均勻轉向動力學
6.2.1 轉向時作用在坦克上的外力
6.2.2 轉向時作用在坦克上的外力矩
6.2.3 轉向所需牽引力和制動力
6.2.4 平地轉向條件
6.3 考慮橫向力、縱向力作用下的轉向動力學
6.3.1 縱向力作用下的轉向
6.3.2 橫向力作用下的轉向
6.3.3 橫向和縱向力復合作用下的轉向
6.4 轉向機構與轉向功率平衡
6.4.1 轉向機構類型
6.4.2 轉向功率平衡
6.4.3 實例1——轉向離合器
6.4.4 實例2——行星轉向機
第7章 動力傳動部件及其性能仿真
7.1 動力性
7.1.1 評價指標
7.1.2 發動機特性及其效率
7.1.3 傳動系結構及機械效率
7.1.4 行動裝置功率損失及總效率
7.1.5 機械傳動車輛的動力特性
7.1.6 液力傳動車輛的動力特性
7.2 燃油經濟性
7.2.1 評價指標
7.2.2 發動機的負荷特性
7.2.3 發動機的萬有特性
7.3 變速、轉向及制動性能
7.3.1 變速性能
7.3.2 轉向性能
7.3.3 制動性能
7.4 動力傳動部件的性能模擬
7.4.1 載荷工況
7.4.2 發動機扭矩模型
7.4.3 動態模擬的當量系統模型
7.4.4 齒輪傳動裝置
7.4.5 摩擦式離合器
7.4.6 液力元件
7.4.7 汽車轉向系
7.5 發動機工作過程模擬
7.5.1 計算方法
7.5.2 穩態計算模型
7.5.3 瞬態計算模型
7.5.4 計算實例
7.6 發動機傳、散熱過程模擬
7.6.1 計算方法
7.6.2 耦合計算模型
7.6.3 耦合計算流程
7.6.4 計算實例
第8章 車輛通過性模擬
8.1 土壤特性模型
8.1.1 土壤的物理性質
8.1.2 土壤的力學特性
8.2 土壤-車輪模型
8.2.1 滾動阻力計算
8.2.2 牽引力計算
8.3 土壤-履帶模型
8.3.1 履帶接地壓力
8.3.2 滾動阻力計算
8.3.3 牽引力計算
8.3.4 履刺效應
8.3.5 接地壓力分布對牽引力的影響
8.4 車輛的軟土通過性
8.4.1 土壤的可行駛性
8.4.2 圓錐指數法
8.5 車輛的幾何通過性
8.5.1 車輛失去幾何
車輛系統仿真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邢俊文,陸軍裝甲兵學院車輛工程系教員,教授。1991年本科畢業于裝甲兵工程學院,2010年獲工學博士學位,2001年至今就職于陸軍裝甲兵學院車輛工程系,長期從事軍用車輛系統論證、建模仿真、工程研制、試驗評估和車用燃氣輪機技術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承擔過多項重大科研項目任務,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出版著作教材10部,其中,與車輛系統仿真相關的有3部,發表學術論文50篇,授權 發明專利15項。 李軍,陸軍裝甲兵學院車輛工程系教員,教授。1989年研究生畢業于裝甲兵工程學院,2007年獲工學博士學位,1989年至今就職于陸軍裝甲兵學院,長期從事裝甲車輛工程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9項,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出版著作教材13部,授權 發明專利6項。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