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經濟學原理(精裝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4771
- 條形碼:9787100164771 ; 978-7-100-16477-1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濟學原理(精裝本)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讀者,在校學生,本書在馬歇爾在世時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為當時*有影響的專著,多年來一直被奉為英國經濟學的S經。而他本人也被認為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繼承和發展者,他的理論及其追隨者被稱為新古典理論和新古典學派。同時由于他及其學生,如J.M.凱恩斯,J.S.尼科爾森,A.C.庇古,D.H.麥格雷戈等先后長期在劍橋大學任教,因此也被稱為劍橋學派。
經濟學原理(精裝本) 內容簡介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均衡價格論”,用邊際效用規律來論證需求規律,并在“均衡價格”論的基礎上建立分配論,把生產要素分為勞動、資本、土地和組織,然后進行經濟學分析。本書共分為六篇。**篇“導言”介紹了經濟學的實質、經濟規律、經濟研究的次序與目的;第二篇“若干經濟概念”解釋了財富、生產、消費、勞動、必需品、收入、資本的概念和內涵;第三篇“論欲望及其滿足”分析了欲望與活動的等級、消費者需求的等級、欲望的彈性、立即使用和延緩使用的選擇、價值與效用;第四篇“生產要素”論述了土地的肥力、人口的增長、人口質量、財富的增長、工業組織。第五篇“需求、共給與價值的一般關系”包含市場、需求和供給的暫時均衡、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給的均衡、資金的投放與分配、連帶需求與復合需求、連帶供給與復合供給、邊際成本和價值的關系、邊際成本和農產品價值的關系、邊際成本和城市土地價值的關系、壟斷理論等。第六篇“國民收入的分配”講述了分配概論、勞動工資、資本的利息、資本與經營能力的利潤、地租、進步對價值的一般影響等。
經濟學原理(精裝本) 目錄
原著**版序言
原著第八版序言
**篇 導言
**章 緒論
**節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世界的歷史是由宗教和經濟的力量所形成的
第二節 貧困是否必然的問題給予經濟學以*大的關心
第三節 經濟學大體上是新近才有發展的
第四節 競爭可以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即當建設性的時候,競爭也沒有合作那樣有利;但是,近代營業的基本特征是產業和企業的自由、自力更生和未雨綢繆
第五節 關于這些特征和經濟學發展的概述,已從本篇移至附錄一和附錄二
第二章 經濟學的實質
**節 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對活動的動力和對活動的阻力,這種動力和阻力的數量能用貨幣來約略地衡量;這種衡量僅指它們的數量而言;動機的質量,不論是高尚的還是卑鄙的動機,在性質上是無法衡量的
第二節 同一先令所衡量的動力對窮人比對富人為大的計算,但經濟學通常尋求不受個人特性影響的廣泛結果
第三節 習慣本身大都基于有意識的選擇
第四節 經濟動機不全是利己的;對金錢的欲望并不排斥金錢以外的影響,這種欲望本身也許出于高尚的動機;經濟衡量的范圍可以逐漸擴大到包括許多利人的活動在內
第五節 續前
第六節 共同活動的動機對于經濟學家具有巨大的和日益增長的重要性
第七節 經濟學家主要是研究人的生活的一個方面,但是這種生活是一個真實的人的生活,而不是一個虛構的人的生活。參看附錄三
第三章 經濟概括即經濟規律
**節 經濟學需用歸納法和演繹法,但為了不同的目的,采用這兩種方法的比重也不同
第二節 規律的性質:自然科學的各種規律的準確性是不同的;社會和經濟的規律相當于較為復雜和較不精確的自然科學的規律
……
第二篇 若干基本概念
第三篇 論欲望及其滿足
第四篇 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個組織
第五篇 需求、供給與價值的一般關系
第六篇 國民收入的分配
附錄一 自由工業和企業的發展
附錄二 經濟科學的發展
附錄三 經濟學的范圍和方法
附錄四 抽象推理在經濟學中的運用
附錄五 資本的諸定義
附錄六 物物交換
附錄七 地方稅的征稅范圍及有關政策的幾點意見
附錄八 關于報酬遞加的靜態假設的運用的局限性
附錄九 李嘉圖的價值論
附錄十 工資基金學說
附錄十一 幾種剩余
附錄十二 李嘉圖關于農業稅和土地改良的理論
數學附錄
人名對照表
經濟學原理(精裝本) 節選
《經濟學原理(精裝)》: 當不需要開墾的土地能無代價地獲得時,每人使用土地的大小,只是他認為會給他的資本和勞動以*大報酬的數量。他的耕作是“廣耕”而不是“精耕”。他的目的不在于從一英畝的土地上得到大量谷物,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只要耕種幾英畝土地就行了。他的目的是要以花費一定數量的種子和勞動而得到盡可能多的全部收獲;所以,只要在粗耕下他能管理,他就在許多英畝的土地上播種。當然,他也許會做得過頭:他所耕作的面積也許太大了,以致把資本和勞動集中用于較小的面積反而有利;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能支配較多的資本和勞動,以便對每一英畝的土地多用一些,則土地就會給他以遞增的報酬;這就是說,報酬的增加在比例上大于土地對他現在的費用所給與的報酬。但是,如果他的計算是正確的,他正好使用了那么多的土地,使他有*大的報酬;如果他把資本和勞動集中用于較小的面積反要受到損失了。如果他能支配較多的資本和勞動而對現有的土地多用一些,他所得的利益就會小于他耕種較多的土地所能獲得的報酬,他就會得到遞減的報酬;這就是說,報酬的增加在比例上小于他現在*后使用的資本和勞動所能獲得的報酬,當然,這是假定同時在他的農業技術上并無顯著的改良。等到他的兒輩長大起來,他們會有較多的資本和勞動用于土地;為了避免獲得遞減的報酬起見,他們就要耕種較多的土地。但是,也許到那時所有鄰近的土地都已有人耕種了,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他們就必須購買土地,或租用土地而付給地租,或遷居到不出代價而能得到土地的地方去。 報酬遞減的傾向是亞伯蘭與羅得分手的原因,也是歷史上所說的大多數移民的原因。凡是在極其需要耕種權利的地方,我們可以相信,報酬遞減的傾向是充分發揮作用的。如果不是因為這種傾向的緣故,每個農民除了他的一小塊土地之外,放棄所有的租地并把他一切的資本和勞動用于這一小塊土地,就能節省差不多全部地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用于這一小塊土地的一切資本和勞動所產生的報酬,與他現在用于這塊土地的資本和勞動所產生的報酬,在比例上是一樣多,則他從這一小塊土地所獲得的產物,就可與他現在從全部田地所獲得的產物一樣多;那么,除了他保留的一小塊土地的地租外,原來付出的地租都可變為他的純利了。 農民的奢望往往使他們耕種的土地超過了他們能夠適當管理的數量,這一點是可以承認的:誠然,楊格以后的差不多每一個關于農業的權威學者都對這一錯誤加以痛斥。但是,當他們告訴農民說,把資本和勞動用于較小的面積是有利的,他們的意思不一定是說,這樣就會得到較多的總產物。地租的節省如果能抵過農民從土地所得的全部報酬之可能發生的減少而有余,這一點足以成為他們的論據。倘使一個農民以他的產物的四分之一付作地租,假定他用于每英畝土地的資本和勞動的增加,使他所獲得的報酬比他從以前的費用所獲得的報酬,在比例上至少超過四分之三,那么,他把資本和勞動集中用于較少的土地會是有利的。 其次,即在像英國這樣進步的國家里,仍有很多土地在耕作上是如此地不熟練,以致如果以現在的資本和勞動的兩倍熟練地用于土地,則這些土地所生產的總產物可達兩倍以上,這一點也是可以承認的。有些人主張:如果所有的英國農民都像*優秀的農民那樣能干、聰明和精力充沛,他們就可有利地使用現在的資本和勞動的兩倍,這些人很可能是對的。假定地租占現在產物的四分之一,他們現在所得的產物之每四英擔①,就會增加到七英擔:可以設想,如果采用更加進步的耕作方法,他們就會得到八英擔,甚至更多。但是,以現狀而論,這一點并不證明多用資本和勞動就能從土地得到遞增的報酬。事實是這樣的:我們以現在那樣的農民和他們實際所有的技能與精力而論,我們普遍觀察的結果,覺得即使他們放棄大部分土地,而把一切資本和勞動集中用于剩下的土地,除了這一部分土地的地租外,省下來的地租都歸他們自己所有,對他們也沒有一條致富的捷徑。他們之所以不能這樣做的理由,就是因為有報酬遞減律的緣故,如前所說,這種報酬是以它的數量來衡量,而不是以它的交換價值來衡量的。 ……
經濟學原理(精裝本)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1842—1924),近代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古典學派的創始人,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英國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人物。在他的努力下,經濟學從僅僅是人文科學和歷史學科的一門必修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劍橋大學在他的影響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經濟學系。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