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理論與實現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308044
- 條形碼:9787576308044 ; 978-7-5763-080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理論與實現研究 本書特色
本專著研究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理論聯系實踐,維護檔案的載體和檔案信息內容安全,以達到*大限度延長檔案壽命,并保證檔案信息內容長期可讀、可用與安全。
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理論與實現研究 內容簡介
本專著研究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理論與實現,總體分為兩大模塊:一是理論研究,二是實踐研究。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內容:一是現狀梳理。對國內外有關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梳理與比對,發現目前缺乏系統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同時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急需進一步改善。認為應避免傳統檔案信息保護存在的片面追求保護結果而損害生態環境、強調局部保護而忽視整體保護的問題。呼吁應當從保護的有機整體觀、全面發展觀、生態倫理觀和生態科技觀出發,全面研究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理論與實踐。二是理論研究。深入追溯并分析了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生態性管理思想、信息生態保護理論、檔案生態性保護理論。在理論分析基礎上,提出了系統性保護、可持續性保護、預防性保護、主動性保護、無公害性保護和可循環性保護等具體保護思路。并在上述研究基礎上,提出應當堅持檔案信息本體生態性保護、自然環境生態性保護和社會環境生態性保護等“三位一體”的全面保護理念。三是實踐研究;趯n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概念界定,具體設計了基于檔案信息內容及其載體耐久性的生態性保護模式、基于保護人的生態性保護模式和生態性的組織實施等技術路線;強調在具體的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過程中,需要把微觀的社會管理與宏觀的社會治理結合起來,做到預防、治理與修復的全面防護;并詳細展示了迄今為止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的各類有效保護技術,包括檔案載體生態性保護技術、數字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技術和自然環境生態性保護技術;*后從控制論的視角,分析了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點。并根據風險點,從明確保護控制的主體、保護控制的具體內容和保護控制的目標等三維度設計保護的框架體系。四是實證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為例,重點剖析在數字檔案館的建設試點過程中,其中的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具體做法。本專著可供檔案學、生態學、信息管理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者或愛好者參考,也可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界人士參考。
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理論與實現研究 目錄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現狀
1.2.1國外研究狀況
1.2.2國內研究狀況
1.2.3國內外研究狀況評述
1.3研究內容
1.3.1研究對象
1.3.2總體框架
1.4研究方法
1.5創新之處
第2章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提出
2.1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界定
2.1.1信息生態
2.1.2檔案保護
2.1.3信息生態性保護理念與檔案信息保護新命題
2.2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范圍
2.2.1檔案信息本體生態性保護
2.2.2自然環境生態性保護
2.2.3社會環境生態性保護
2.3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條件
2.3.1堅持生態文明建設
2.3.2實現多元共治
2.3.3加強預防性保護
2.3.4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圈
2.4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規律
2.4.1可持續發展規律
2.4.2延展性規律
2.4.3協同性規律
2.4.4綜合性規律
2.4.5平衡性規律
第3章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價值維度
3.1生態性保護的價值態
3.1.1系統性保護價值
3.1.2能動性保護價值
3.1.3可持續性保護價值
3.1.4無公害性保護價值
3.1.5可循環性保護價值
3.2生態性保護的價值律
3.2.1保護的結構優化律
3.2.2保護的素質優化律
3.2.3保護的功能釋放律
第4章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理論維度
4.1生態文明建設理論
4.1.1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
4.1.2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4.1.3生態保護思想
4.2生態性管理思想
4.2.1生態管理觀脈絡
4.2.2行政生態管理思想
4.3信息生態保護理論
4.3.1信息生態學理論
4.3.2信息生態系統保護理論
4.4檔案生態性保護理論
4.4.1“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保護原則
4.4.2檔案制成材料生態性保護思想
4.4.3生態性檔案庫房建筑思想
4.4.4檔案自然與社會環境生態性保護思想
第5章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系統維度
5.1生態性保護系統構建原則
5.1.1系統生態性與功能生態性相結合
5.1.2資源生態性與開發生態性相結合
5.1.3行政生態性與市場生態性相結合
5.1.4科技生態性與管理生態性相結合
5.1.5預防生態性與修復生態性相結合
5.2生態性保護系統構成
5.2.1系統總體架構
5.2.2系統組成要素
5.2.3系統要素之間相互關系
5.3生態性保護系統功能
5.3.1檔案保護功能
5.3.2信息安全功能
5.3.3知識管理功能
5.3.4生態治理功能
5.3.5社會控制功能
5.3.6文化生態保護功能
第6章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管理維度
6.1基于耐久性的生態性保護模式
6.1.1預防生態性保護模式
6.1.2治理生態性保護模式
6.1.3修復生態性保護模式
6.2基于保護人的生態性保護模式
6.2.1政府組織生態性保護模式
6.2.2民間組織生態性保護模式
6.2.3企事業單位生態性保護模式
6.2.4公民個人生態性保護模式
6.3生態性保護的組織實施
6.3.1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6.3.2公共服務,依法保護
6.3.3建設隊伍,創新科技
6.3.4資源共享,協同保護
6.4生態性保護的微觀社會管理
6.4.1生態性保護的組織結構
6.4.2生態性保護的組織制度
6.4.3生態性保護的組織文化
6.4.4生態性保護的組織管理
6.5生態性保護的宏觀社會治理
6.5.1生態性保護的經濟環境
6.5.2生態性保護的人文環境
6.5.3生態性保護的法規環境
6.5.4生態性保護的科技環境
第7章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技術維度
7.1載體生態性保護技術
7.1.1載體生態性保護技術使用的總體要求
7.1.2載體保護技術生態性分析
7.2數字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
7.2.1數字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原則
7.2.2數字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技術
7.3自然環境生態性保護技術
7.3.1庫內自然環境生態性保護
7.3.2庫外自然環境生態性保護
第8章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控制維度
8.1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中的“風險點”
8.1.1檔案實體安全隱患
8.1.2檔案信息內容安全問題
8.1.3檔案信息網絡安全隱患
8.1.4檔案信息管理風險
8.1.5檔案信息生態環境風險
8.2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控制原則
8.2.1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完整性控制原則
8.2.2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準確性控制原則
8.2.3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真實性控制原則
8.3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控制方法
8.3.1明確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控制主體
8.3.2明確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控制內容
8.3.3明確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控制目標
8.4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風險控制評估
8.4.1物理安全風險控制評估
8.4.2管理安全風險控制評估
8.4.3網絡安全風險控制評估
8.4.4信息實存狀態風險控制評估
8.4.5系統安全風險控制評估
第9章廣西壯族自治區檔案館實證研究
9.1廣西檔案館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現狀
9.1.1廣西檔案館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具體措施
9.1.2廣西檔案館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綜合效益
9.2廣西檔案館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障礙
9.2.1技術風險難以規避
9.2.2管理風險存在不確定性
9.2.3組織風險傳導壓力
9.3廣西檔案館開展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策略分析
9.3.1廣西檔案館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的整體指導思路
9.3.2廣西檔案館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中的風險應對舉措
參考文獻
后記
檔案信息生態性保護理論與實現研究 作者簡介
麻新純(1968-),廣西大新縣人,管理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梧州學院副校長。主要研究方向:檔案保護理論與技術、電子文件管理、壯族文化遺產保護等。主持科研項目2項,省部級課題6項,出版專著(含合著)7本,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教學科研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9項。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