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紅樓夢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73738
- 條形碼:9787100073738 ; 978-7-100-07373-8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樓夢辨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紅樓夢辨》于1923年初版,是“新紅學”史上的首部專著和作之一。《紅樓夢辨》沿著胡適開辟的《紅樓夢》“自傳說”的道路,通過內外證的研究辨析,將通行的百二十回程刻本分割為前八十回為曹雪芹原作,后四十回為高鶚續作,意在恢復《紅樓夢》的本來面目。
紅樓夢辨 內容簡介
俞平伯,我國現代有名的紅學大師,是“新紅學”的奠基人之一。《紅樓夢辨》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集中討論后四十回的問題,中卷主要剖析前八十回的文體,下卷則側重佚稿與脂評研究。該書是“新紅學”目前的**部專著,篇幅雖不大,卻涉及了紅學的諸多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具有開創價值,學術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紅樓夢辨 目錄
顧序
引論
上卷
一 論續書底不可能
二 辨原本回目只有八十
三 高鶚續書底依據
四 后四十回底批評
五 高本戚本大體的比較
中卷
六 作者底態度
七 《紅樓夢》底風格
八 《紅樓夢》底年表
九 《紅樓夢》底地點問題
十 八十回后底《紅樓夢》
十一 論秦可卿之死(附錄)
下卷
十二 后三十回的《紅樓夢》
十三 所謂“舊時真本《紅樓夢》”
十四 《讀紅樓夢雜記》選粹(附錄)
十五 唐六如與林黛玉(附錄)
十六 記《紅樓復夢》(附錄)
十七 札記十則(附錄)
俞平伯先生學術年表
重讀《紅樓夢辨》
紅樓夢辨 節選
《紅樓夢辨/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大家都喜歡看《紅樓夢》;更喜歡談《紅樓夢》;但《紅樓夢辨/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底意趣,卻因此隱晦了近二百年,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其實作書底意趣態度,在《紅樓夢辨/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開卷兩回中已寫得很不含糊,只苦于讀者不肯理會罷了!歷來“紅學家”這樣蒙懂,表面看來似乎有點奇怪;仔細分析起來,有兩種觀察,可以說明迷誤底起源。 **類“紅學家”是猜謎派。他們大半預先存了一個主觀上的偏見,然后把《紅樓夢辨/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上底事跡牽強傅會上去,他們底結果,是出了許多索隱,鬧得烏煙瘴氣不知所云。他們可笑的地方,胡適之先生在《紅樓夢考證》一文中,已說得很詳備的了。這派“紅學家”有許多有學問名望的人,以現在我們底眼光看去,他們很不該發這些可笑的議論。但事實上偏鬧了笑話。 為什么呢?這其中有兩個原故:(1)他們有點好奇,以為那些平淡老實的話,決不配來解釋《紅樓夢》的。(2)他們底偏見實在太深了,所以看不見這書底本來面目,只是顏色眼鏡中的《紅樓夢》。從**因,他們寧可相信極不可靠的傳說(如董小宛明珠之類),而不屑一視雪芹先生底自述,真成了所謂“目能見千里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眉睫”了。從第二因,于是有把自己底意趣投射到作者身上去。如蔡孑民先生他自己抱民族主義,而強謂《紅樓夢》作者持民族主義甚摯,書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等等(《石頭記索隱》)。作者究竟有無這層意思,其實很不可知;因為在《紅樓夢辨/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里并無確證,那些傅會的話似無足信。以我想來,曹家是正白旗漢軍,并且是大族。雪芹生在這個環境中間,未必主張排滿吊明的。我這層揣想,雖不能證實,但很可以知道蔡先生這個判斷,是含有多少偏見在內的。總之,求深反淺,是這派“紅學家”底通病。 第二類“紅學家”我們叫他消閑派。他們讀《紅樓夢》底方法,那更可笑了。他們本沒有領略文學底興趣,所以把《紅樓夢》只當作閑書讀,對于作者底原意如何,只是不求甚解的。他們底態度,不是賞鑒,不是研究,只是借此消閑罷了。這些人原不足深論,不過有一點態度卻是大背作者底原意。他們心目中只有賈氏家世底如何華貴,排場底如何闊綽,大觀園風月底如何繁盛,于是恨不得自己變了賈寶玉,把十二釵做他妻妾才好。這種窮措大底眼光,自然不值一笑;不過他們卻不安分,偏要做《紅樓夢》底九品人表,那個應褒,那個應貶,信口雌黃,毫無是處,并且以這些阿其所好底論調,強拉作者來做他底同志。久而久之,大家仿佛覺得作者原意也的確是如此的;其實他們幾時考究過書中本文來,只是隨便說說罷了。 這兩段題外的文章,卻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紅樓夢》作者底真態度,可以排除許多迷惑,不致于蹈前人底覆轍。我們現在先要講作者做書底態度。 ……
紅樓夢辨 作者簡介
俞平伯(1900-1990),本名銘衡,字平伯,浙江德清人。古典文學研究家、紅學家、詩人、作家、中國白話詩創作的先驅者之一。畢業于北京大學。曾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任教多年。是著名的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尤其在紅學領域成就卓著。同時是新文學運動初期的重要詩人、散文家。1952年起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員。主要著作有詩集《冬夜》、《古槐書屋間》、《冬夜》,散文集《燕知》、《雜拌兒》。其著作《紅樓夢辨》是“新紅學派”的作之一。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