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金融模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170174
- 條形碼:9787500170174 ; 978-7-5001-701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模式 本書特色
1、“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更需要金融的支持,我國由“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邁進。我們正處于金融強國的建設過程中,也正值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人們對于我國如何打造“航母級”金融機構,引領世界金融格局,給予了高度關注。 2、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重磅新著,聚焦以下熱點話題:金融世界是如何運轉的?百年金融巨頭的興衰,背后成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金融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是什么? 中國金融機構如何具有國際競爭力?中國如何才能從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金融科技如何才能做到創新與風險的平衡? 3、企業發展史是一個時代Z真實的縮影、是一個商業社會Z具象的寫照。每個企業所處時代或行業雖有不同,但偉大的企業都有一定共性,失敗企業的教訓同樣可貴,這是驅動一代代人試圖揭開商業模式秘密的動力,也是吸引無數讀者觀察并思考商業社會運行規律的窗口。但我國目前還缺少對大型金融機構商業模式的系統的、專業的闡述,本書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4、《金融模式》這本書擁有國際化的廣闊視角,深入研究全球代表性強的金融機構,從國際金融巨頭的興衰圖景,總結出規律、經驗和教訓。對一些具有爭議的金融巨頭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比如高盛的崛起之路飽受爭議,本書對其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5、涵蓋領域廣泛。《金融模式》這本書沒有停留在企業發展史的表面,而是花大量筆墨分析其商業模式的打法,并進行比較、分類、優缺點的分析,金融商業模式既有交易驅動型、客戶驅動型,又有保險類,還有產融結合和互聯網金融平臺,對傳統的和新興的代表性金融機構都有涉及。 6、研究方法的系統性和專業性。書中資料翔實,結合公開資料和財務報表,以及一手調研資料,運用歷史數據研究對比的方法,結合圖表直觀論證,資料翔實,論證過程嚴密,結論可靠。 7、《金融模式》這本書得到了企業家、學者、媒體人的一致盛贊,江南春、樊登、吳曉波、梁建章、秦朔、劉潤、管清友、郝景芳聯袂推薦!
金融模式 內容簡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發動機。“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更需要金融的支持,我國由“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邁進。金融巨頭是市場經濟的“弄潮兒”,既影響國家實力,又影響億萬人的財富和生活。當前中國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需要具有靠前競爭力的金融機構走上世界舞臺,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書選取了國內外各類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金融機構,包括投行(高盛、羅斯柴爾德)、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瑞銀)、資管機構(貝萊德、黑石)、保險機構(伯克希爾、平安、泰康)、產融金控機構(復星)、金融科技企業等,本著客觀、專業、理性的科學立場,結合公開資料和財務報表,深入研究、解碼其戰略定位、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發展路徑、財務技巧、成敗經驗教訓等,全面解析世界百年金融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力圖為我國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做大做強提供借鑒,為廣大金融從業人員和投資者提供案例和啟示。
金融模式 目錄
金融模式 節選
導 論 拆解金融商業模式的密碼(節選) 這個世界是怎么運轉的?金融世界的商業秘密是什么?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發動機,發揮著提供清算支付、促進資金融通、優化資源配置、支持實體經濟、進行風險管理、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等關鍵功能。 金融機構則是市場經濟的“弄潮兒”,既在宏觀上影響金融霸權和大國興衰,又在微觀上影響億萬人的資產和生活。引導經濟運轉的,除了市場“無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之外,還有一雙金融“隱形之手”。 有的金融機構在國際市場上縱橫捭闔、呼風喚雨,在全球運作資源的同時,成為各國金融實力的象征,例如“全球*大基金公司貝萊德”“不動產之王黑石”“高盛帝國”等,羅斯柴爾德家族甚至一度被神化為操控世界的神秘猶太組織。這些國際頂級金融機構的商業模式密碼是什么? 有的金融機構抓住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機遇,在服務實體經濟、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通過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高超的戰略布局,不斷迭代商業模式,*終殺出重圍,開拓了一片天地,成長為中國金融機構的發展典范。例如平安成為世界級綜合金融集團,泰康實現了從保險到康養的突圍,復星走在產融結合、多元化投資的路上。這些國內金融機構的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也有的以一代梟雄的姿態迅速崛起、全球并購、攻城略地,利用“高超”的財技游走于法律和監管邊緣,上演一幕幕權力與資本的游戲,但*終因為過于激進險些釀成重大金融風險,或者淪為龐氏騙局和割“韭菜”的“鐮刀”,轟然倒下、快速隕落,比如安邦、明天系、華信系等,成為中國金融發展史上教科書級的案例。 這不單是一幕幕成王敗寇的商業游戲,成敗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商業模式紛繁復雜,但萬變不離其宗,現金流是解鎖商業密碼的一把鑰匙。企業可以暫時沒有利潤,但不能沒有現金流。沒有利潤可以等待下一個周期,沒有流動性則連明天都等不到。好的商業模式能夠產生源源不斷的正向現金流。反之,如果底層商業模式和資產不能產生可持續的正向現金流,長期依靠外部舉債、補貼,則或走向債務深淵,或被資本綁架,或淪為龐氏騙局。 大國興衰與金融霸權更迭是相互影響的,近500年每一個大國崛起的背后都有一批金融巨子乘勢而起。現代金融業起源于意大利,成形于荷蘭,興盛于英國,如今在美國發展至鼎盛。300年前,英國主導全球殖民貿易,羅斯柴爾德家族等獨攬貿易匯兌和政府融資大權,幫助英國成就“日不落帝國”。200年前,美國取代英國霸主地位,以高盛、摩根為代表的投行,以貝萊德、伯克希爾·哈撒韋(下文簡稱伯克希爾)為代表的投資機構,撬動巨額資本,成為世界頂級金融機構。 再看中國,改革開放40余年,金融業的繁榮發展對促進儲蓄轉化為投資、推動經濟高速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也為金融機構的快速成長提供了良機。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逐步恢復銀行、保險業,90年代建立證券交易所。發展至今,銀行業資產規模位居全球**,全球市值*大的四家銀行均在中國,股票、債券、保險市場也都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金融機構競爭力與世界級金融巨頭仍有差距,金融監管體系尚待完善,直接融資比重處在較低水平,金融普惠仍較為欠缺。 未來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金融機構能否在發揮支持實體經濟、促進科技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市場效率、幫助老百姓財富保值增值等功能的同時,實現自身實力的發展壯大,甚至能夠“出海”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這既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 本書選取了國內外各類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金融機構,研究其商業模式、核心競爭力、財務技巧等。本著客觀、專業、理性的科學立場,結合公開資料和財務報表,深入拆解其商業模式和經驗教訓,為我國金融機構健康發展、做大做強提供借鑒,為金融監管機構更好地完善監管、推動中國金融業繁榮發展提供思路,為廣大金融從業人員和投資者提供經驗,為普通人了解金融模式的核心提供窗口。
金融模式 作者簡介
任澤平,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后。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等職務。提出的“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成為業內經典標準分析框架。已出版專著和譯著《宏觀經濟結構研究》《從奇跡到成熟:韓國轉型經驗》《大勢研判:經濟、政策與資本市場》《房地產周期》《新周期:中國宏觀經濟理論與實戰》《全球貿易摩擦與大國興衰》《全球房地產》《新基建》(榮獲中組部第五屆黨員培訓創新教材獎)等。 曹志楠,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曾就職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等。長期從事金融市場和監管制度研究,曾在證監會積累資本市場一線監管經驗,多次參與發改委、工商聯等重大課題。在《經濟日報》《財貿經濟》等期刊發表文章。研究方向為宏觀金融、資本市場、金融監管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