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修昔底德的路標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2832
- 條形碼:9787108072832 ; 978-7-108-0728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修昔底德的路標 本書特色
本書為國內修昔底德研究的高水平呈現。上編“學脈源流”選譯“霍布斯論修昔底德”“安提豐辯護辭”“呂西亞斯演說詞”等十篇文獻,展現修昔底德文本豐富的思想脈絡,尤其是他繼承的智術師、修辭家傳統。下編“問題視域”集合了國內治西方古典哲學、古希臘史、文學和古典學的多學科學者,對修昔底德及其《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進行全方位解讀。
修昔底德的路標 內容簡介
修昔底德是一位具有過人哲學頭腦的政治史家,亦被視為西方政治理論與靠前關系理論的奠基人。其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在*生動鮮活的歷史語境中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困頓,是進入古希臘人精神世界的橋梁。而他對雅典與斯巴達戰爭的論述,常被后世挪用于分析現代世界。 本書為國內修昔底德研究的高水平呈現。上編“學脈源流”選譯“霍布斯論修昔底德”“安提豐辯護辭”“呂西亞斯演說詞”等十篇文獻,展現修昔底德文本豐富的思想脈絡,尤其是他繼承的智術師、修辭家傳統。下編“問題視域”集合了國內治西方古典哲學、古希臘史、文學和古典學的多學科學者,對修昔底德及其《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進行多方面解讀。
修昔底德的路標 目錄
編者導言 修昔底德的路標 任軍鋒
—————————
上 編 學脈源流
霍布斯論修昔底德
Ⅰ 修昔底德英譯本獻辭
Ⅱ 致讀者
Ⅲ 修昔底德的生平與著作
安提豐辯護辭
Ⅰ 雅典人希羅德斯謀殺案辯護辭(前415年)
Ⅱ 合唱隊歌手死亡案辯護辭(前412年)
呂西亞斯演說辭
Ⅰ 為波利斯特拉圖斯辯護(前410年)
Ⅱ 反斐倫(前403年)
Ⅲ 反安多齊德斯(前399年)
Ⅳ 反阿格拉圖斯(前399年)
Ⅴ 反尼科馬庫斯(前399年)
下 編 問題視域
霍布斯的修昔底德:塔西佗主義、國家理性與霍布斯的轉捩點 韓潮
古典政治哲學視野下的政治史學:施特勞斯論修昔底德 黃俊松
修昔底德政治視野中的荷馬 李世祥
修昔底德與希羅多德的競賽:雅典帝國敘事與反敘事之間的對駁 張源
帝國與民主:論修昔底德的戰爭敘事 林國榮
盛世鄉愁:雅典帝國的“傳統”與“現代” 任軍鋒
——————————————
附錄 古典希臘雙城記:雅典和斯巴達
Ⅰ 修昔底德筆下的雅典政制
Ⅱ 修昔底德筆下的雅典帝國
Ⅲ 修昔底德筆下的斯巴達政制
Ⅳ 修昔底德筆下的伯羅奔尼撒同盟
修昔底德研究文獻輯要
修昔底德的路標 節選
在21世紀即將步入第二個十年之際,修昔底德,這位生活在2400年前的雅典人,突然與中國人的文明經驗和生存體驗如此切近!是我們的生活世界正在重演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的悲喜劇?抑或修昔底德深切的理論洞見再次彰顯出穿越時空的生命力? 修昔底德既是歷史著作家,又是政治理論家,修昔底德的路標因此也呈現出如下雙重面向:作為著作家,修昔底德為讀者精心設定了進人其文本的路標;作為理論家,修昔底德本身為我們提供了進入西方精神大傳統中的路標。只有依循修昔底德文本中的路標,方能有機會真切領會著作家的著述主旨和精神教誨;只有將修昔底德作為觀照西方精神大傳統的路標,才能對修昔底德一系的政治理論傳統做出更為準確的定位。修昔底德從政治本身審視政治,在他眼里,政治、城邦、帝國,并非柏拉圖筆下的“洞穴”,更不是奧古斯丁眼中的“魔鬼之城”,而是至高的存在,是個體生命價值的根本所系。修昔底德對政治世界權力意志及其作用機制洞若觀火,并從政治實踐出發探索和平與秩序的現實途徑。修昔底德開辟的政治理論傳統在馬基雅維利和霍布斯那里得到了系統繼承和充分發揮。 一 歷史著作家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采用戲劇筆法,將聽眾變成觀眾,而著作家自已經常隱身于綿密的戰爭敘事和激烈的政治論辯背后。作為政治人,修昔底德的觀察視角置身其中;作為著作家,修昔底德的理智視野卻超然事外。 若僅就寫作體例而言,修昔底德與柏拉圖如出一轍,無論是柏拉圖的哲學戲劇還是修昔底德的政治戲劇,都力圖在讀者面前展示思想場域的縱深。然而,與柏拉圖筆下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哲人蘇格拉底不同,面對迫不得已的政治情勢,修昔底德筆下的政治人經常顯得糾結彷徨、進退失據,他們時常在手段與目的、公益與私利間委曲求全,在言辭與行動間虛與委蛇。與真理和謬誤截然兩分的哲學世界不同,政治世界的常態往往并非黑白分明,其中充滿善惡相雜的灰色地帶。因此,修昔底德對政治人的評價往往顯得含混不清、模棱兩可,任何試圖穿透著作家本人立場主張的闡釋,也變得歧義叢生、左右為難。 對于政治人物,修昔底德經常寓貶于褒、似褒實貶、明貶暗褒。在修昔底德筆下,伯里克利無疑是政治家的典范。看到雅典人自信爆棚、摩拳擦掌,伯里克利提醒他們注意潛在的危險,使他們保持頭腦清醒,準確估計雅典的實力。外有斯巴達大兵壓境,內有瘟疫肆虐,雅典陷人內外交困的時刻,伯里克利號召他們鼓起勇氣,保持必勝信念。為此,修昔底德評論說,在民主雅典,伯里克利以民主政治之名,行君主政治之實,是他在領導他們,而不是他們領導他。 正是得益于伯里克利統攬全局的領導力,雅典民主政壇激烈的黨爭得到有效抑制,民主政治動員起來的巨大的政治能量,透過伯里克利的高瞻遠矚和運籌帷幄,被導向蒸蒸日上的帝國事業。作為“**公民” 的伯里克利,成為雅典民主帝國不可須臾抽離的核心支柱。 然而,隨著伯里克利因身染瘟疫突然離世,雅典民主政壇陷人空前紊亂。公民大會,這- -雅典民主旨在發揮群策群力作用的協議建制,卻在客觀上淪為民眾叫囂起哄,政客蠱惑輿論、黨同伐異的舞臺。民主與帝國,原借助“**公民”杰出的領導力,被捏合為相互為用、彼此加持的正能量組合;而隨著伯里克利的離世,二者卻戲劇性地逆轉為彼此掣肘的負能量機制。表現為雅典民主政體核心特征的,是**公民與公民大會,領袖與民主之間的脆弱平衡;只有在伯里克利突然離世之后,雅典政治體本身的易碎性才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暴露。伯里克利,功也?過也?修昔底德將伯里克利去世前后的雅典民主政治實際的運作樣態并置,其中傳達出的教誨真可謂深沉委婉、耐人尋味。 對于伯里克利身后幾位雅典政壇重量級人物,修昔底德的描摹更是繪聲繪色、伏脈千里,對他們的評價也是若隱若現、意味深長。后伯里克利時代的雅典政壇,權勢人物之間的較量主要有兩輪:**輪角逐發生在尼西阿斯與克里昂之間,第二輪則在尼西阿斯與亞西比德之間展開。
修昔底德的路標 作者簡介
任軍鋒,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系教授。主要研究以修昔底德和托克維爾為軸心的西方政治傳統的古—今之變,美利堅從立國到南北戰爭的政治理論。代表著作:《帝國的興衰》(2017)、《民德與民治》(2011)、《地域本位與國族認同》(2004),主編《共和主義:古典與現代》(2006);譯著:《劍橋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史》《寡頭統治鐵律》《政治科學要義》等。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