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哲學的涅槃——探尋哲學的審美化之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6394
- 條形碼:9787520396394 ; 978-7-5203-963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的涅槃——探尋哲學的審美化之路 內容簡介
本書按專題選收作者自1980年至2020年期間發表于靠前國內哲學專業期刊以及國內主要報刊的56篇論文和文章。書中基于哲學發展的歷史,揭示了“哲學的審美化”這一哲學發展的應然趨向,并以此為視域,聚焦于哲學的歷史與理論,結合哲學發展史和某些有代表性的哲學家的思想對存在論、認識論、倫理學、歷史觀等諸領域的若干重大基本理論問題進行探討;同時,立足社會發展實踐著重于哲學的自我反思,致力于揭示當代哲學發展的境遇、課題和任務。
哲學的涅槃——探尋哲學的審美化之路 目錄
目 錄
上編 哲學的歷史理解與當代闡釋
·存在論
從主客體關系的理解來看的馬克思哲學(5)
馬克思對傳統本體觀的變革及其當代意義(18)
道教的內蘊及其文化功能(32)
“思”之視域中的中國古代哲學觀(41)
老子及其思想的再發現(64)
老子學說的精華及其現代性(74)
讓老子的思想造福于中國和人類(88)
亞里士多德論作為本體之學的*高智慧(91)
哲學可以取代宗教嗎?——對黑格爾宗教觀的一種批評(111)
海德格爾的哲學觀及老子思想對其的影響(117)
形而上學的復興與重建(128)
·認識論
哲學認識論基本問題不等于哲學基本問題(153)
論悟性——對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和特質的一種審視(158)
中國傳統解釋學的方法和特色(168)
論反思思維(177)
語言分析哲學(189)
·倫理學
馬克思的人類終極關懷——馬克思視野中作為理想社會價值目標的自由(205)
中國傳統哲學的理想人格論及其現代意義(216)
商討理論視野中的倫理??人權??民主和民族國家(229)
哲學的涅?——對黑格爾《德國唯心主義始初系統綱領》的一種闡釋和發揮(244)
·歷史觀
馬克思的哲學觀(251)
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及恩格斯的詮釋(260)
馬克思對人的哲學詮釋(269)
馬克思的“個體”和“共同體”概念——兼論馬克思1848年前著作中的相關語詞及其漢譯(281)
有關“異化”概念的幾點辨析(306)
馬克思的政治哲學遺產(312)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紀念《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誕生170周年(326)
對《德意志意識形態》**章文稿結構的重建(350)
《德意志意識形態》“費爾巴哈”章的重釋與新建——兼評MEGA2**部第5卷《德意志意識形態》正式版(361)
“哲學形態學”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390)
作為馬克思哲學來源的青年黑格爾派哲學(403)
赫斯《金錢的本質》與馬克思的早期著作(419)
莫澤斯·赫斯與路德維希·費爾巴哈(449)
政治哲學:政治的理性和良心——兼評施特勞斯的“政治哲學”概念(474)
下編 哲學的現實境遇與未來發展
對哲學及其當代任務的一種審視——兼評恩格斯哲學觀的現代性(485)
哲學的嬗變與世紀之交的中國哲學(498)
世紀之交的德國哲學(510)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及哲學(522)
文化??文化共同體和民族精神(536)
認識重心的遷移與當代哲學的趨向(54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觀(555)
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構想與現實社會主義的實踐(565)
從詮釋走向建構——理論研究的三種范式和境界(572)
“中國現代性”的追尋——對中國現代哲學發展主線的一種描述(578)
當代中國哲學的境遇??自我理解和任務(590)
哲學的倫理化與現代性的重塑(604)
重述哲學危機(617)
構建當代哲學主體性(626)
努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體系(630)
讓哲學成為安身立命之學(639)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光榮歷史使命(645)
當代中國發展的客觀邏輯及其哲學課題(652)
附錄 訪談錄
讓智慧之光引領當代中國前行——訪中央黨校哲學部侯才教授(669)
哲學的倫理化與中國現代性的塑造——訪中央黨校侯才教授(677)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不斷發展(685)
追尋“存在”,重建形而上學——訪侯才教授(692)
哲學的涅槃——探尋哲學的審美化之路 作者簡介
侯才,1952年生,吉林長春人。哲學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曾為聯邦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和柏林自由大學哲學系高級訪問學者。專業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哲學基礎理論等。主要代表作有《青年黑格爾派與馬克思早期思想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1994;修訂本,“當代中國學者代表作文庫”,2021)、《郭店楚墓竹簡〈老子〉校讀》(1999)、《老子在今天》(2007)、《馬克思的遺產》(2009)、《竹簡〈老子〉——考訂與注釋》(德文,2008)、《郭店竹簡〈老子〉》(英文,2017)、《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演變史(全5卷)》(主編,2013)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