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細胞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3259226
- 條形碼:9787313259226 ; 978-7-313-2592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細胞簡史 本書特色
程林,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 從細胞是如何被發現的、細胞長什么模、細胞的“肚子”里都有什么、細胞的社交圈、細胞也可以被養大、干細胞知多少等20個方面進行闡述,圖文并茂,可讀性強。
細胞簡史 內容簡介
程林,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本書是一本介紹細胞的科普書籍,主要描寫了細胞的發現歷史、細胞內部多種細胞器的發現的背后故事,以及社會關注較多的腫瘤細胞、細胞治療和干細胞治療的基本概念及這些領域的重要事件。從細胞是如何被發現的、細胞長什么模、細胞的“肚子”里都有什么、細胞的社交圈、細胞也可以被養大、干細胞知多少等20個方面進行闡述,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本書可供中學生、大學生參考學習,也可供相關疾病患者及其家屬閱讀。
細胞簡史 目錄
細胞簡史 節選
時間倒流回300多年前,公元17世紀,世界正處于文藝復興后期。在此之前,公元14—16世紀,整個歐洲幾乎都被籠罩在教會的壓抑性統治之下,民眾早已厭倦這樣的生活,開始眷念起源于希臘和羅馬的自由思想,并試圖復興當時的文化和藝術,這一思想文化運動史稱文藝復興。然而,善于探索的人們并不滿足于對先哲思想的簡單繼承,雖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學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引領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和思考,但是這些仍舊屬于思辨性質,并不具有實打實的證據。在新思潮的影響下,伴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開始從抽象思索走向實證觀察,并試圖建立對自然的客觀認識和描述,從而開啟了現代科學的實驗之門。 文藝復興始于意大利,之后迅速席卷整個歐洲,自由的文化激活了一大批熱愛藝術和探索自然科學的民眾,也由此誕生了眾多影響歷史的偉大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而在這些科學探索者中,既有熱愛文藝的科學家,也有熱愛科學的藝術家,F代科學的早期不同于現在各專業之間的涇渭分明,而是互相交融,因此,涌現了不少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學識通才。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他們的成就,至今仍為人們耳熟能詳,并被銘記于歷史。 在天文領域,波蘭牧師和天文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Nicolalls Codernicus)建立了日心說,取代原有的地心說,提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非地球。雖然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兩種學說均是錯誤的,但是基于當時的認識,日心說的提出仍然是科學上巨大的進步。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尼斯·開普勒(Johannes Kepler)在日心說的基礎之上,指出行星的運動軌跡為橢圓形。在他們之后,意大利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次采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星空,發現了木星的衛星,考慮到地球也有月亮作為衛星,因此,他認為地球也只是一顆可以運動的行星而已。然而,他的觀點遭到了當時教皇的反對和排斥,為此,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不得不被軟禁在家中,為堅守自己的發現奉獻余生。 在物理領域,*知名的人物當數解決蘋果自由落體之謎的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艾薩克·牛頓,他于1687年發表了傳世之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語言的差異會導致溝通障礙,為了促進交流,當時人們采用拉丁語作為通用的專業語言,類似于當今的英語。牛頓的力作也是如此,但畢竟是專業語言,同時描繪的數學原理較為生澀,因此,當夠理解這本書的人寥寥可數,直至1729年才出現該書的英譯本。據說,后世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相對論》發表時,能讀懂的人也是屈指可數。難怪大家常說,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原l因之一可能就是真理太難,大多數人讀不懂,自然也就不理解吧。 在人文領域,意大利的代表人物包括著有《神曲》的詩人但丁·利吉耶里,繪有《蒙娜麗莎》的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和雕刻有《大衛》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西班牙的代表人物有《唐吉訶德》的作者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韋德拉;英國的代表人物有家喻戶曉的作家威廉.莎士比亞,他的代表作不勝枚舉,包括膾炙人口的愛情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四大悲劇之一的《哈姆雷特》等。 經歷了文藝復興運動洗禮的歐洲正處于鼎盛時期,各種前沿思潮和發現在各國競相開放,爭奇斗艷,荷蘭也不甘示弱,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地處英國和德國之間.南臨比利時,首都是阿姆斯特丹,從首都往南約50千米便是緊鄰海牙的代夫特市,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的故鄉。與荷蘭的其他城市差不多,代夫特市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運河和拱橋,河道兩旁的一座座民宅緊密排列,門前種滿花草,清新雅致,頗有我國云南麗江古城的味道。即便是今天,當你踏足這里,依舊能感受到它數百年來的歷史沉淀,無論是建筑、道路,還是遍布其中的餐館、酒吧和咖啡廳,都是典型的歐洲風情。得益于文藝復興促進的航海發展,中國的青花瓷器風靡歐洲,并因此促成了代夫特市陶瓷、顏料和繪畫產業的興起。商人約翰內斯‘維米爾通過經營小旅館和賣畫,艱難地維持著11個子女的生計。除此以外,他也嘗試自己繪畫,但與他人不同,他借鑒了當時已得到發展的光學透視理論,尤其是大量運用了暗箱成像技術,使自己的畫自成一派,具有三維透視的光影效果。然而,他的畫在其生前并未得到世人的認可,直至他去世后200多年,才逐漸得到肯定。因此,其流傳下來的作品并不多,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并非高產的畫家。在他遺留的30多部作品中,廣為人知的畫作包括《代夫特風景》《倒牛奶的女仆》和《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 P1-3
細胞簡史 作者簡介
程林,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主要從事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聚焦于細胞命運轉變在疾病發生中作用和組織再生中應用的基礎和轉化研究,代表性論文發表于Cell、EMBO Journal、Cell Research、Cell Reports、Advanced Science和Trends in Cell Biology等。主持國家和上海市等各級科研項目十余項,曾榮獲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稱號等榮譽和獎項。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