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干擾分析――面向頻譜管理的無線電系統建模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27534
- 條形碼:9787121427534 ; 978-7-121-4275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干擾分析――面向頻譜管理的無線電系統建模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介紹無線電系統干擾分析方法的專著,內容涵蓋了評估無線電通信系統干擾所需考慮的各方面因素,重點闡述了干擾分析基礎、電波傳播模型、干擾計算和消除、干擾分析方法以及針對特定業務的干擾協調等。本書作者John Pahl長期參與靠前電聯無線電通信部門技術、運行和法規決策過程,在復雜系統間干擾分析及其頻譜高效利用技術等方面擁有豐富實踐經驗。
干擾分析――面向頻譜管理的無線電系統建模 目錄
第1章 概述 1
1.1 動機和目標受眾 1
1.2 本書結構 2
1.3 各章結構和附加資料 2
1.4 案例研究:如何觀察干擾 3
第2章 干擾分析的目的 5
2.1 為何開展干擾分析? 5
2.2 頻譜使用方式調整的驅動力 6
2.3 管理制度 6
2.4 國際法規 8
2.4.1 歷史和結構 8
2.4.2 無線電通信部門 10
2.4.3 《無線電規則》 12
2.4.4 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 18
2.4.5 研究組和工作組 20
2.4.6 建議書和報告 20
2.5 無線電規則和建議書的更新 22
2.6 會議和結果演示 23
2.7 國家主管機構 27
2.8 區域和工業組織 28
2.9 頻率指配和規劃 29
2.10 協調 32
2.11 干擾分析的類型 34
2.12 延伸閱讀和后續內容 34
第3章 基礎概念 35
3.1 無線電通信系統 35
3.2 無線電波和分貝 37
3.3 功率計算 40
3.4 載波類型和調制 43
3.4.1 概述 43
3.4.2 模擬調制 43
3.4.3 數字調制 45
3.4.4 跳頻和OFDM 49
3.4.5 數字調制方式選取 50
3.4.6 脈沖調制和超寬帶 52
3.4.7 濾波 52
3.5 多址方法 53
3.5.1 概述 53
3.5.2 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 55
3.5.3 頻分多址(FDMA) 56
3.5.4 時分多址(TDMA) 57
3.5.5 碼分多址(CDMA) 58
3.5.6 正交頻分多址(OFDMA) 60
3.6 噪聲溫度和參考點 61
3.7 天線 66
3.7.1 基本概念 66
3.7.2 波束和波束寬度 68
3.7.3 典型天線增益方向圖類型 69
3.7.4 各向同性天線方向圖 70
3.7.5 拋物面天線 71
3.7.6 橢圓方向圖 74
3.7.7 相控陣天線 76
3.7.8 方位角相關天線 77
3.7.9 仰角相關天線 79
3.7.10 方位角和仰角截面 79
3.7.11 3D增益表 80
3.7.12 天線指向確定方法 80
3.8 幾何結構和動態性 81
3.8.1 幾何結構 81
3.8.2 平坦地球矢量 82
3.8.3 地球球面坐標系 84
3.8.4 ECI矢量坐標系 87
3.8.5 橢球形地球軌道模型 96
3.8.6 延遲和多普勒效應 97
3.9 角度的計算 97
3.9.1 方位角和仰角 98
3.9.2 地面系統 98
3.9.3 衛星系統 99
3.9.4 天線坐標系中的角度 100
3.9.5 基于ECI矢量的偏軸角 101
3.9.6 Theta Phi 坐標 101
3.10 統計和分布 102
3.11 鏈路預算及度量指標 107
3.12 頻譜效率和要求 110
3.13 案例分析 112
3.14 延伸閱讀和后續內容 114
第4章 電波傳播模型 115
4.1 概述 115
4.2 電波傳播環境 118
4.2.1 有效地球半徑 118
4.2.2 地理氣候和氣象參數 119
4.2.3 無線電氣候區 120
4.2.4 地形和地表數據庫 121
4.2.5 陸地使用數據 123
4.2.6 信號變化和快衰落 125
4.3 地面傳播模型 127
4.3.1 P.525:自由空間路徑損耗模型 127
4.3.2 P.526:繞射模型 129
4.3.3 P.530:多徑和降雨衰減 132
4.3.4 P.452:干擾預測模型 135
4.3.5 P.1546:點對面預測模型 139
4.3.6 P.1812:點對面預測模型 142
4.3.7 P.2001:廣域傳播模型 144
4.3.8 Hata/COST 231中值損耗模型 147
4.3.9 《無線電規則》附錄7模型 149
4.3.10 通用模型 153
4.3.11 其他傳播模型 155
4.3.12 不同地面傳播模型比較 156
4.4 地對空傳播模型 161
4.4.1 P.676:氣體衰減模型 161
4.4.2 P.618:雨衰和噪聲增強模型 162
4.5 航空傳播模型 165
4.6 額外衰減 167
4.7 無線電路徑幾何關系 168
4.8 時間百分比和相關性 169
4.9 傳播模型的選擇 173
4.10 延伸閱讀和后續內容 175
第5章 干擾計算 176
5.1 帶寬和域 176
5.2 帶寬調整因子 179
5.3 頻譜掩模、比率和保護帶寬 181
5.3.1 發射頻譜掩模和帶寬的計算 181
5.3.2 標準和發射頻譜掩模 184
5.3.3 掩模積分調整因子 187
5.3.4 頻率相關抑制和網絡濾波器分辨力術語 194
5.3.5 鄰信道泄漏功率比、鄰信道選擇性和鄰信道干擾抑制比 195
5.3.6 雜散發射和dBc 197
5.3.7 互調 199
5.3.8 塊邊沿掩模和保護頻段 201
5.4 極化 205
5.5 自適應系統:頻率、功率和調制 208
5.5.1 動態選頻 209
5.5.2 自動功率控制 209
5.5.3 自適應編碼和調制 212
5.6 端到端性能 213
5.7 構建部署模型和流量模型 215
5.7.1 部署范圍 215
5.7.2 活動模型和厄蘭(Erlang) 218
5.7.3 流量類型 220
5.7.4 部署模型 221
5.7.5 集總技術 222
5.8 鏈路設計和裕量 224
5.9 干擾分配和限值 227
5.9.1 干擾裕量 227
5.9.2 干擾分配 230
5.9.3 短期限值和長期限值 231
5.9.4 限值和帶寬 234
5.10 干擾限值的類型 236
5.10.1 C/I和W/U比率 237
5.10.2 部分性能降級(FDP) 240
5.10.3 C/(N+I)和BER 243
5.10.4 不可用度 245
5.10.5 覆蓋范圍、作用距離和容量 246
5.10.6 觀測持續時間和位置 248
5.10.7 雷達和航空業務限值 248
5.10.8 信道共用率 248
5.10.9 場強、功率通量密度和等效功率通量密度 249
5.10.10 限值裕量 252
5.11 干擾消除 254
5.11.1 發射功率和帶寬 254
5.11.2 天線增益方向圖 255
5.11.3 天線指向 256
5.11.4 位置、區域和間距 257
5.11.5 部署位置 258
5.11.6 噪聲、饋線損耗和干擾裕量 258
5.11.7 接收機處理 259
5.11.8 時間和流量 259
5.11.9 極化 259
5.11.10 天線高度 260
5.11.11 室內工作 260
5.11.12 改善濾波和保護頻帶 260
5.11.13 現場屏蔽 261
5.11.14 頻譜感知和地理數據庫 262
5.11.15 有用系統改造 262
5.11.16 建模方法 262
5.12 延伸閱讀和后續內容 263
第6章 干擾分析方法 264
6.1 方法和研究案例 264
6.2 案例分析 266
6.2.1 IMT系統與衛星地球站共存分析 266
6.2.2 NGSO MSS與固定業務共存分析 269
6.3 靜態分析法 272
6.4 輸入變量分析法 277
6.5 區域分析法和邊界分析法 280
6.5.1 區域分析法 280
6.5.2 邊界分析法 283
6.6 *小耦合損耗分析法和所需距離間隔 285
6.7 解析法 288
6.8 動態分析法 293
6.9 蒙特卡洛分析法 302
6.9.1 方法原理 302
6.9.2 輸入變量 305
6.9.3 輸出統計量和U參數變化 307
6.9.4 蒙特卡洛分析法案例 308
6.9.5 LTE系統下行鏈路預算 310
6.9.6 統計顯著性 313
6.9.7 臺站部署分析 317
6.9.8 結論 319
6.10 蒙特卡洛區域分析法和兩階段蒙特卡洛分析法 319
6.11 概率分析法 324
6.12 干擾分析方法的選擇 325
6.13 研究項目和工作方法 327
6.14 延伸閱讀和后續內容 328
第7章 特定業務和專用算法 330
7.1 固定業務規劃 330
7.1.1 概述 330
7.1.2 鏈路規劃 331
7.1.3 干擾限值 333
7.1.4 高/低站問題 336
7.1.5 信道選擇 337
7.2 專用移動無線電 337
7.2.1 概述 337
7.2.2 覆蓋計算 338
7.2.3 受保護服務區域和上行鏈路計算 341
7.2.4 限值和傳播模型 342
7.2.5 兼容性審核 344
7.2.6 信道共用率 345
7.2.7 PMR系統與其他業務共用頻譜 348
7.3 廣播業務 349
7.3.1 限值計算 349
7.3.2 覆蓋范圍的預測 351
7.3.3 功率統計求和 354
7.3.4 單頻網絡 358
7.4 衛星地球站協調 360
7.5 GSO衛星協調 366
7.5.1 管理背景 366
7.5.2 協調觸發 368
7.5.3 詳細協調 371
7.5.4 衛星協調和管理限制條件 375
7.5.5 天線增益方向圖 378
7.6 EPFD和ITU-R S.1503建議書 379
7.6.1 背景 379
7.6.2 禁區和α 角 382
7.6.3 EPFD校驗方法 386
7.6.4 EPFD計算方法 389
7.7 雷達方程 392
7.8 N系統方法 396
7.9 通用無線電建模工具 401
7.10 白色空間設備 407
7.10.1 背景和相關業務 407
7.10.2 FCC方法 409
7.10.3 Ofcom方法 411
7.10.4 兩種方法的比較 415
7.11 結語 418
首字母縮寫詞和縮略詞 419
主要符號 425
干擾分析――面向頻譜管理的無線電系統建模 作者簡介
John Pahl,于英國劍橋大學獲得數學碩士學位,長期從事干擾分析問題的研究。他是Transfinite Systems公司的主要創始人,該公司主要為固定通信、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等業務領域提供干擾分析服務。Pahl多次受邀主持國際會議,作為《無線電規則》第22章有關等效功率通量密度分析的國際權威專家,曾參與起草多份國際電聯無線電通信部門建議書,相關內容被收入《無線電規則》。王磊 博士,先后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現陸軍工程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期從事電磁頻譜管理與頻譜作戰、電磁兼容與電磁環境等領域研究。出版《無線電頻譜管理政策、法規與技術》、《美軍聯合電磁頻譜作戰與賽博電磁行動》等著(譯)作5部,發表論文40余篇,獲軍隊科技進步獎和軍事理論優秀成果獎共5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