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南高學派研究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305250132
- 條形碼:9787305250132 ; 978-7-305-2501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高學派研究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細致考察了南高學派的源起、發(fā)展、代表人物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中國通史、中國史學史、中西交通史、中國民族史、史學會與圖書館事業(yè)等領(lǐng)域的學術(shù)與事功,認為這是一個獨立于學衡派之外的史學流派,它與北大派雖有學術(shù)交鋒,但在史學現(xiàn)代化進程中殊途同歸;*后探討了該學派的愛國主義史學特質(zhì)、學術(shù)貢獻與局限。
南高學派研究 目錄
**章 南高學派的興起
**節(jié) 從南高到東大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文化的沉淪
第三節(jié) 南高學派的形成
第四節(jié) 南高學派成員組合
第五節(jié) 治學路向
第二章 南高學派與學衡派
**節(jié) “學衡”中的柳詒徵
第二節(jié) 南高學派與《學衡》
第三節(jié) 兩派異同
第三章 南高學派與北大派
**節(jié) 胡適與北大派
第二節(jié) 未成交鋒的交鋒
第三節(jié) 殊途同歸
第四章 南高學派與民國史學
**節(jié) 中國文化史研究
第二節(jié) 中國通史研究
第三節(jié) 中國史學史研究
第四節(jié) 中西交通史研究
第五節(jié) 中國民族史研究
第六節(jié) 南高學派與中國史學會
第五章 南高學派與民國圖書館事業(yè)
**節(jié) 獨創(chuàng)性的制度
第二節(jié) 館史撰寫與書目編纂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辦館刊與譯介西方圖書館學
第四節(jié) 文獻展覽
第五節(jié) 戰(zhàn)時圖書之保存
第六章 南高學派的愛國主義史學
**節(jié) “表章國光”
第二節(jié) “明吾民獨造之真際”
第三節(jié) 書生報國
結(jié)語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南高學派研究 節(jié)選
《大學與現(xiàn)代中國:南高學派研究》: 第二,確立了文化史書寫的典范!吨袊幕贰烦艘哉鹿(jié)分目外,在寫作時采用了中國史學傳統(tǒng)的綱目體,以大字書寫謹嚴的提要是“綱”,以小字詳注各類資料為“目”。該體例的特征是論、史分明,史家的主觀見解和客觀史事令人一目了然。其缺點是“綱文甚簡,往往只一兩句,而為此一兩句作解之目文往往極長”,“目文與綱文往往重復”,“綱文只是簡單的小結(jié)論,不免顯得太枯燥,而精采反而見于目文中”,是以駕馭綱目體殊為不易。嚴耕望以為:“近代學人應(yīng)用此體頗見成功者,如柳翼謀先生的《中國文化史》,即為一例!逼浜箦X穆在撰寫《國史大綱》時也不嚴格地采用了綱目體的做法。 柳詒徵的《中國文化史》凡分三編,**編自邃古以迄兩漢,是為吾國民族本其創(chuàng)造之力,由部落而建設(shè)國家,構(gòu)成獨立文化之時期;第二編自東漢以迄明季,是為印度文化輸入吾國,與吾國固有之文化,由牴牾而融合之時期;第三編自明季迄今日,是為中印兩種文化均已就衰,而遠西之學術(shù)思想宗教政治以次輸入,相激相蕩而卒相合之時期。書中將各種文化做一扼要的平均的歷史的敘述,一以求人類演進之通則,一以明吾民獨造之真際。此種分期法,開斯學之先河,胡適以為“我們不妨承認這個為方便起見的分段”。事實上,柳詒徵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是為了方便,更是確立了文化史書寫的主軸,“這正好說明中國文化史先有一個民族與國家的核心,然后由核心逐漸彌散融合的特征,也正好可以一方面尋求中國文明的普遍進程,一方面可以凸顯中國文化的特殊歷史”。這種分期法也影響了后出的文化史和通史著作。當然,我們也應(yīng)注意到,柳詒徵對于文化史的分期并不是以朝代為界,而是以中西文化沖突融合為分期依據(jù),并著重敘述了**期以倫理道德和禮為核心的本土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其篇幅之巨為當時新派學人所譏刺。柳詒徵之所以有如此分期和安排,無疑是要向國人展示,雖然歷經(jīng)此后二期異質(zhì)文化之沖擊,但只要中國文化之根本不曾動搖,我們就有可能如第二期那樣,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中國文化,因為“異族之強悍者,久之多同化于漢族,漢族亦遂泯然與之相忘”! ‰m然至今沒有形成一種為學界所共同奉行的“文化史”寫法,但也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分門別類的平行敘述,政治制度經(jīng)濟思想學術(shù)文藝風俗,甲乙丙丁,一二三四,逐一開列出來,這是名為文化史的‘中國文化常識’,其重心落在‘文化’二字上!比珀惏踩省吨袊牢幕贰返葘僦!岸且詴r間為綱的縱向敘述,順著歷史寫各個文化領(lǐng)域的轉(zhuǎn)變”,其重心放在“史”上。柳詒徵的《中國文化史》就是后者的模式,葛兆光認為該書“大體上以時代為綱,以文化為緯,既不很清晰‘文化史’的主軸,也難劃清‘文化史’的邊界”。②這在文化史學科草創(chuàng)和成立時期,自然是難免之事。 ……
南高學派研究 作者簡介
吳忠良,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現(xiàn)為浙江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民國學術(shù)史、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主要著作有《經(jīng)世一書生——陳訓慈傳》《最是人間留不住——王國維和他的弟子》,發(fā)表專業(yè)論文數(shù)十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經(jīng)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