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局 · 青年學者共論國家治理(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572661
- 條形碼:9787503572661 ; 978-7-5035-726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局 · 青年學者共論國家治理(精裝) 本書特色
1.聚焦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回答“十四五”時期如何開好新局,尤其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等問題。 本書內容涵蓋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新時代的數字治理、新時代的金融治理、新時代的社會治理、新時代的城市治理、共同富裕與中國式現代化、中國治理現代化等方面,深入淺出地分析新時代國家治理的實踐,并且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加以學理性概括提煉,幫助讀者深化認識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智慧,為中國的治理現代化事業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2.優秀青年學者獻計國家治理現代化,新觀點、新思考、新回答,助力新階段新征程開新局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創辦了“新時代青年論壇”,青年學者圍繞新發展階段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治、外交、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若干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關于中國國家治理的積極討論,并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和思考,引發熱議。 3.本書是《大局:知名學者共論中國新發展》一書的精彩續篇《大局:知名學者共論中國新發展》作者包括林毅夫、于鴻君、韓毓海、路風、王紹光、溫鐵軍、強世功、潘維、陳平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名學者,他們聚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方略,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立足中國發展實踐,從不同學科的角度發表真知灼見,暢談對于中國未來發展的思考,在社會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書是在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舉辦的七場“新時代青年論壇”的研討成果的基礎上形成,匯集了七場“新時代青年論壇”的研討成果,是《大局:知名學者共論中國新發展》一書的精彩續篇。 4.王浦劬作序、韓毓海題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學術講政治” 本書由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王浦劬作序、副院長韓毓海題跋。“用學術講政治”既是北大習研院的學術研究特色,也是本書的鮮明特點。 全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交流思想來解疑釋惑,內容生動通俗,行文一氣呵成,是一本深入了解我國國家治理、讀懂“中國之治”的佳作
新局 · 青年學者共論國家治理(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舉辦的七場“新時代青年論壇”的研討成果,青年學者們圍繞中國國家治理這一主題,各展所長、碰撞思想、共同獻計,深入探討“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實踐,如何深入闡釋國家治理現代化思想”等重大問題,內容涵蓋中長期發展規劃、新時代的數字治理、金融治理、社會治理、區域與城市治理、共同富裕與中等收入群體、國家治理現代化等方面,深入淺出地分析如何以“中國之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如何在“十四五”時期開好新局等問題。
新局 · 青年學者共論國家治理(精裝) 目錄
五年規劃: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安排 / 001
尹 俊
新時代的數字治理 / 041
陳 佳
新時代金融治理芻議 / 079
吳 文
新時代社會治理理論創新與發展 / 121
彭瑩瑩
新時代的區域與城市治理 / 157
韋 欣
共同富裕與中等收入群體 / 195
劉藍予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的國家治理現代化 / 229
劉舒楊
跋:彩云長在有新天 / 261
韓毓海 尹 俊
新局 · 青年學者共論國家治理(精裝) 節選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中國式現代化是立足中國國情、傳承中華文化、總結中國經驗的新型現代化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生發于中國探索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歷史進程,聚焦于中國現代化實踐中的困境與難題,具有獨特的理論邏輯與實踐方略;同時,為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符合本國情況的現代化之路,提供了中國智慧與中國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形成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保障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熟,創造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新亮點,并在此過程中生發出獨特的內涵、特征和邏輯。 一、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 現代化,究其本質而言,是指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歷史過程,即人類社會由自然經濟發展為市場經濟,由農業文明發展為工業文明,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的歷史進程。例如,在現代化理論的開山之作《傳統社會的消逝:中東的現代化》一書中,美國學者丹尼爾·勒納指出,所謂現代化就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吉爾伯特·羅茲曼認為,“所謂走向現代化,指的是從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人均收入很低的社會,走向著重利用科學和技術的都市化和工業化社會的這樣一種巨大轉變”。羅榮渠教授在《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一書中指出,“從歷史的角度來透視,廣義而言,現代化作為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過程,是指人類社會從工業革命以來所經歷的一場急劇變革,這一變革以工業化為推動力,導致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全球性的大轉變過程,它使工業主義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引起深刻的相應變化。” 可以說,現代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現代化所描述的也是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在高速發展的社會生產力的推動下,由信息封閉轉向信息傳播、由獨一保守轉向多元開放、由習俗慣例轉向制度規范、由專制轉向民主、由人治轉向法治、由蒙昧轉向科學的發展趨勢與發展進程。 因此,現代化過程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系統性。作為一個歷史進程,現代化不是單一領域或單一因素的變革,而是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各個領域的全面發展。勒納將社會的現代性描述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城市化、工業化、世俗化、民主化、普及教育和新聞參與等是現代化進程的主要層面,“它的出現絕非是任意而互不相關的”。薩繆爾·亨廷頓也指出,“現代化是一個多層面的進程,它涉及人類思想和行為所有領域里的變革”。同時,現代化的諸多因素之間往往相互影響,攜手并進,單一領域的現代化目標難以實現。例如,經典現代化理論的代表者羅斯托指出,工業化的推進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會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基本結構,從而催生出促進政府結構變革的社會力量。 第二,全球性。作為一個歷史進程,現代化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伴隨著工業革命,現代化*早出現在歐洲,隨后興盛于美國,再擴展到東亞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現代化的影響已經遍布全球,現代化已成為一種潮流,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成為世界上很多國家,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目標。如亨廷頓所言,“從長遠的觀點來看,現代化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人心所向的……現代化增加了全人類在文化和物質方面的幸福”,“現在的任何社會要么是現代社會,要么是正在成為現代社會過程中的社會”。 第三,復雜性。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的歷史進程。首先,現代化意味著對于傳統社會生活的徹底否定,不僅是形式上的否定,更是價值上的顛覆。如勒納所言,傳統社會是以血緣關系和傳統習俗為基礎的社會組織形式,現代化則要求在新的經濟基礎、社會基礎與哲學基礎上重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并重新確立政治權力的內容與邊界,重構政治權力與政治權利的互動方式。即使傳統社會的某些事物以某種形式保留在現代社會之中,其價值取向與內在精神也會發生根本性改變。其次,在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亞當·普沃斯基以東歐和拉美國家的政治現代化轉型為例,指出在由傳統政治制度向現代政治制度轉型的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轉型之路才能夠成功。 因此,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轉型都需要從自身條件出發,審慎選擇其現代化之路。波茲南斯基以俄羅斯、烏克蘭和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的經濟轉型為例,指出在經濟轉型中國家的過度缺位不僅沒有充分激活市場,反而造成了長期的經濟衰退與生產不足。 *后,現代化催生了更大的社會風險,增加了現代化社會的治理難度。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化,現代化所帶來的社會風險不斷激增。現代化創造出了高度的社會文明,也帶來了新的風險與危機,諸如生態危機、資源危機、核泄漏、化學污染等事件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層出不窮。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指出,現代社會本身即是風險社會。 第四,長期性。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歐洲的現代化開始于工業革命,到20世紀中葉才進入成熟的高度工業化階段。廣大發展中國家也需要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才能夠真正實現全方位的現代化。 但是,作為一種發展趨勢與歷史進程,現代化的普遍性不等于現代化發展的同質性,更不能將西方的現代化發展模式視作實現現代化的唯一路徑。現代化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性概念,是因為隨著現代大工業的分工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興起,傳統的各民族與地區封閉自守、閉關鎖國的狀態陸續被打破,世界交往呈現出普遍性與全球性。從而使得“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變革都有依存關系”,世界呈現出整體關聯與相互依存的狀態。但不能因此認為現代化的思想與制度可以使不同社會趨向同質性,甚至形成世界國家。 …… ……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