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古釋名輯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5570
- 條形碼:9787101155570 ; 978-7-101-1555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釋名輯證 本書特色
☆古釋名資料的重要價值中國訓詁學的發(fā)展始終與古代學術思想息息相關。先秦時期,“名”與“實”的問題成為思想家關注的焦點,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提出的“正名”思想除了在政治學、邏輯學層面具有重大意義外,也推動了訓詁的濫觴。所謂“正名”,就是要使得“名”(語言文字)與“實”(客觀世界)相符,要實現這一目的,就必須對“名”進行充分的解釋與闡發(fā),這一過程就是“釋名”。先秦兩漢經典中保存著大量的“釋名”資料,這些資料多以“聲訓”的形式,傳達出音義必然相關的觀念,從而成為詞源學的起點。 ☆聲訓是對語言規(guī)律和社會風俗的反映聲訓是一種訓詁方式,通過聲同或聲近來解釋詞語,考究命名的所以然,它體現的是古人對聲義關系的探求。先秦兩漢的聲訓中,既有符合語言客觀規(guī)律的語言聲訓,也有以聲音為手段闡釋義理和民俗的義理聲訓、民俗聲訓;前者揭示了大量語言事實,具有詞源學上的重要意義;后者雖然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但也在客觀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更重要的是,聲訓中所蘊含的“因聲求義”的訓詁方法和“音近義通”的語言規(guī)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揭示了語言引申孳乳過程中的理據性,指導了后世尤其是清代乾嘉時期的訓詁實踐。 ☆先秦兩漢釋名材料的首次全面梳理除了流傳下來的《釋名》《白虎通》外,先秦兩漢的“釋名”資料皆散落在各種典籍中。本書輯錄了大量散見于先秦兩漢文獻匯中的“釋名”資料,并進行重新組織和疏證,為我們提供了豐富而現成的研究資料。我們從中不僅可以見到古人在語言學方面的積極探索,拓寬詞源研究的范圍,也可以分析當時人的思想,反映當時的社會風俗。
古釋名輯證 內容簡介
先秦兩漢的釋名資料是儒家“正名”的產物,多以聲訓的方式呈現。先秦經典中保留了大量的聲訓材料,其中的語言學聲訓符合語言規(guī)律,揭示了大量的語言事實;而其中的義理聲訓和民俗聲訓雖然大都不符合語源學原理,但它們以聲音為手段,闡述義理和民俗,內容涉及典章制度、社會生活、倫理道德等等,客觀上反映了一個社會時段的文化。本書對先秦兩漢除《釋名》之外的釋名資料加以系統整理與疏證,并以新的觀念重新組織,從而為詞源學、思想史、民俗學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古釋名輯證 目錄
前言
凡例
卷一
釋天**(上)
釋天**(下)
釋地第二
釋山第三
釋水第四
釋草木第五
釋禽蟲第六
釋形體第七
卷二
釋親屬第八
釋長幼第九
釋飲食第十
釋用器第十一
釋言語第十二
釋衣服第十三
釋首飾第十四
釋宮室第十五
卷三
釋道路第十六
釋州國第十七
釋爵秩第十八
釋律呂第十九
釋樂器第二十
釋詔令第二十一
釋兵戈第二十二
釋車旗第二十三
卷四
釋禮教第二十四
釋書契第二十五
釋典藝第二十六
釋古史第二十七
釋喪制第二十八
釋祭祀第二十九
參考文獻
筆畫索引
古釋名輯證 作者簡介
劉青松,男,漢族,河北獻縣人,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從事中國語言文字學的教學與科研。在《中國文字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中國經學》《河北大學學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若干。主持項目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白虎通〉義理聲訓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白虎通義〉校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釋名〉箋疏》。著有《〈白虎通〉義理聲訓研究》,輯校有《坳堂詩文集》《河間七子詩文征》《新輯泊居剩稿》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