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養胃 飲食+治療+中醫調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437139
- 條形碼:9787518437139 ; 978-7-5184-371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養胃 飲食+治療+中醫調養 本書特色
1.中醫專家多年一線臨床經驗總結,飲食、按摩、運動、檢查,接地氣版養胃干貨分享。 2.100多種養胃食物和中藥材,60個養胃食療方,100余幅真人實拍按摩圖解和運動圖解,一學就會。 3.多種常見胃病辨證施治,讓你遠離口臭、惡心、嘔吐、胃痛、脹氣、泛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養胃 飲食+治療+中醫調養 內容簡介
經常胃脹胃痛、打嗝噯氣、口臭難聞、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這大多是胃病惹得禍。由于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工作壓力大等原因,越來越多的人胃出了問題。那么,究竟該如何養胃、遠離胃病困擾呢?《養胃 飲食+治療+中醫調養》為廣大讀者朋友詳細解答了上述問題。《養胃 飲食+治療+中醫調養》不僅講述了有關養胃的基礎知識,而且講述了60個養胃食療方、常見胃部不適的調理、胃部疾病及調理方案、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鏡相關知識、按摩、中醫調理、科學運動等方面,并對胃病治療用藥的常識和禁忌給讀者做了普及和提醒。利用”200招”的創意,把養胃、護胃和治胃病的知識盡量做到信息量擴大化、科普化、生活化。相信在《養胃 飲食+治療+中醫調養》的幫助下,讀者能夠輕松擺脫胃病困擾,真正體會到:養胃,就這么簡單!
養胃 飲食+治療+中醫調養 目錄
**章 胃,你好嗎
001 招 身體的”糧倉”
002 招 胃的生理結構
003 招 胃的容量有多大
004 招 胃的消化功能
005 招 胃的防御功能
006 招 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
007 招 胃健康的人更長壽
008 招 胃不好,首先傷肺
009 招 脾胃虛弱影響肝功能
010 招 脾胃與心臟互相影響
011 招 胃不好傷腎
012 招 胃與腸互相影響
013 招 膽與胃同病
014 招 胃健康的表現
015 招 ”十人九胃”的現狀
016 招 胃病先兆的自查
017 招 不良飲食習慣很傷胃
018 招 暴飲暴食:胃很疲憊
019 招 狼吞虎咽:胃承受不了
020 招 過量飲酒:胃受傷了
021 招 長期節食:胃快沒力氣了
022 招 飲食不潔:小心幽門螺桿菌
023 招 憂思傷脾胃
024 招 身體受寒也會傷胃
025 招 濫用藥物傷胃
026 招 吸煙也會傷胃
027 招 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
028 招 年輕人,熬夜傷胃
029 招 老年人養胃,重在養護
030 招 職場”保胃戰”
031 招 春季養胃:減酸增甘
032 招 夏季養胃:祛濕熱,健脾胃
033 招 秋季養胃:多酸少辛
034 招 冬季養胃:多溫熱,少寒涼
第二章 這樣吃養胃
035 招 三餐規律
036 招 七分飽,剛剛好
037 招 五谷為養,蔬果、魚肉也要吃
038 招 早餐要吃好
039 招 不要趁熱吃
040 招 高鹽飲食危害大
041 招 白粥養胃論VS 白粥傷胃論
042 招 平心靜氣地吃飯
043 招 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044 招 黃色食物健脾和胃
045 招 甘味食物健脾養胃
046 招 膳食纖維:促進胃腸蠕動
047 招 維生素:使胃更強健
048 招 硒:胃腸道保護天使
049 招 水:促進有毒物質的排出
050 招 小米:易消化吸收
051 招 大米:B 族維生素豐富
052 招 薏米:健脾祛濕
053 招 山藥:保護胃黏膜
054 招 玉米:健脾滲濕,調中開胃
055 招 板栗:厚補胃腸
056 招 南瓜:促進胃潰瘍愈合
057 招 土豆:和胃益氣
058 招 白菜:百菜不如白菜
059 招 甘藍:天然防癌食物
060 招 蘆筍:護心養胃
061 招 白蘿卜:”小人參”
062 招 蓮藕:健脾止瀉
063 招 菠菜:養血利胃
064 招 白扁豆:”長壽豆”
065 招 平菇:調理慢性胃炎
066 招 猴頭菇:調理胃潰瘍
067 招 杏鮑菇:開胃潤腸
068 招 鴨血:促進毒素排出
069 招 雞肉:滋補養胃
070 招 羊肉:益氣溫胃
071 招 草魚:利水消腫,滋補暖胃
072 招 鯉魚:補脾利胃,利水消腫
073 招 鱸魚:補氣養胃,化濕利水
074 招 雞蛋:養胃助消化
075 招 牛奶:富含蛋白質,中和胃酸
076 招 蘋果:排毒美容
077 招 山楂:健胃消食
078 招 紅棗:甘溫暖胃
079 招 木瓜:調理胃炎
080 招 柚子:助消化
081 招 花生:緩解胃寒疼痛
第三章 常見胃部不適的調理
082 招 口臭:問題有時不在口腔
083 招 惡心、干嘔:注意調養
084 招 嘔吐:脾胃太虛了
085 招 打嗝:胃氣過多
086 招 胃痛:不能忽視
087 招 胃脹氣:當心腸梗阻
088 招 胃泛酸:胃炎或食管炎
089 招 經常泛酸:警惕食管癌
090 招 急性腹痛:有可能是胃痙攣
091 招 消化不良與情緒的關系
第四章 胃部疾病及調理方案
092 招 慢性胃炎的表現和類型
093 招 慢性胃炎的誘因
094 招 急性胃炎的表現和類型
095 招 急性胃炎的誘因
096招 胃潰瘍的表現和類型
097 招 胃潰瘍的誘因
098 招 復合型潰瘍的表現和類型
099 招 十二指腸潰瘍的誘因
100 招 胃下垂的表現和類型
101 招 胃下垂的誘因
102 招 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表現和類型
103 招 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誘因
104 招 胃食管反流的表現和類型
105 招 胃食管反流的誘因
106 招 胃輕癱綜合征的表現和類型
107 招 胃輕癱綜合征的調養
108 招 胃出血的表現和類型
109 招 胃出血的誘因
110 招 胃穿孔的表現和類型
111 招 胃穿孔的誘因
112 招 胃結石的表現和類型
113 招 胃結石的預防與調養
114 招 胃良性腫瘤的表現類型
115 招 胃惡性腫瘤的表現類型
116 招 胃癌的表現及誘因
117 招 胃部先天性疾病
第五章 幽門螺桿菌感染要重視
118 招 幽門螺桿菌,來頭不小
119 招 頑固的細菌
120 招 逗留胃中危害大
121 招 世界上50% 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
122 招 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傳染源
123 招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
124 招 易感人群:保護孩子
125 招 易感人群:這些人需要特別注意
126 招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癥狀
127 招 呼口氣,就知道有沒有被感染
128 招 感染幽門螺桿菌離胃癌有多遠
129 招 哪些情況推薦根治幽門螺桿菌
130 招 如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
131 招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132 招 實行分餐制好處多
第六章 治胃病配合檢查很重要
133 招 胃鏡檢查為什么難受
134 招 胃鏡檢查可發現早期胃癌
135 招 哪些人需要做胃鏡
136 招 做胃鏡是否安全
137 招 普通胃鏡與無痛胃鏡怎么選
138 招 哪些人不適合做無痛胃鏡
139 招 舒適的胃鏡
第七章 堅持中醫調理,養胃有成效
140 招 穴位按一按,輕松護脾胃
141 招 零基礎也可學會按摩
142 招 按揉足三里
143 招 堅持揉腹,胃病不擾
144 招 按摩梁丘,緩解胃痙攣
145 招 按摩膈腧,寬胸理氣
146 招 按摩胃腧,增進食欲
147 招 按摩足通谷,緩解胃炎
148 招 按摩胃脘下腧,促進消化
149 招 按摩中泉,理氣寬胸
150 招 按摩脾腧,調理胃下垂
151 招 按摩內庭,清胃瀉火
152 招 按摩內關,寬胸理氣
153 招 按摩腳底,調節胃腸分泌
154 招 經常捏一捏,寶寶脾胃和
155 招 捏捏寶寶小手好處多
156 招 小兒疳積,捏脊就見效
157 招 寶寶不愛吃飯,這樣按
158 招 中藥養生歌訣
159 招 石斛: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160 招 芡實:補脾止瀉,祛濕止帶
161 招 砂仁:和胃醒脾,輔治脹氣
162 招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163 招 黨參:補脾肺之氣
164 招 茯苓:健脾和胃,除濕利水
165 招 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166 招 黃芪:補氣升陽,利水退腫
167 招 蓮子:補益脾肺,益氣生津
168 招 陳皮:可治脾胃虛寒
169 招 胡椒:健脾益氣,補血養血
170 招 藿香:祛暑解表,溫胃止寒
171 招 枳實:消積導滯
172 招 神曲:散氣調中,健脾暖胃
173 招 百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174 招 葛根:助胃陽
175 招 艾灸疏通脾胃經絡
176 招 零基礎也可以學會的艾灸
177 招 食欲不振灸內關、足三里
178 招 口臭,灸內庭、勞宮
179 招 胃痛灸中脘、梁丘
180 招 胃下垂灸百會、氣海
181 招 嘔吐灸天樞、內關
182 招 便秘灸天樞、大腸腧
183 招 胃脹氣灸氣海、脾腧
184 招 健脾和胃灸中脘、胃腧
第八章 脾胃這樣養
185 招 長夏養脾胃
186 招 脾虛也會導致肥胖
187 招 脾胃濕氣的3 種類型
188 招 腹瀉,對癥調理才有效
189 招 消化不良,啟動人體的”健胃消食片”
190 招 輕斷食,健脾胃
191 招 輕斷食的2 種方法
192 招 脾胃安和,不再失眠
193 招 滋陰健脾、養心安神的膳食方
第九章 運動減輕脾胃負擔
194 招 散步的2 個小竅門
195 招 慢跑:預防胃潰瘍、胃下垂等
196 招 養胃保健操
197 招 拍打腹股溝,改善脾濕
198 招 調理脾胃可單舉
199 招 靜心養胃太極拳
200招 五禽戲:延年益壽
養胃 飲食+治療+中醫調養 節選
031招 春季養胃:減酸增甘 春季,陽氣開始升發,是養肝的好時機。脾胃出現問題,就會出現氣血虛,進而導致肝虛,因此在養肝的同時要注意養胃。在飲食上應做到”減酸增甘”,即少吃酸的食物,適當多吃性溫、味甘的食物,如山藥、小米、紅棗等,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對人體陽氣有補益作用,同時可增強肝和脾胃的功能。春季因氣溫回暖,各種細菌、寄生蟲等也隨之活躍,應注意飲食的新鮮和清潔。天氣忽冷忽熱,如果不注重起居、衣著等問題,容易導致胃腸疾病。需謹防患急性胃腸炎、胃腸型感冒。用拇指和食指同時拿捏兩側風池,50 次。 032招 夏季養胃:祛濕熱,健脾胃 夏季暑熱多雨,長夏對應于脾,暑熱容易與濕邪相合,侵犯脾胃,導致脾胃濕熱,多發腸道疾患。夏季養脾胃應注意濕熱之氣對脾胃的困擾,不要貪涼,久吹空調、喜吃冷飲都會導致體內濕氣加重。夏季要注意保證充足睡眠,飲食宜細嚼慢咽,減輕胃腸負擔。還可以進行揉腹、臂單舉及輕緩的運動來達到去濕熱、健脾胃的目的。 044招 黃色食物健脾和胃 ”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藏精于脾”。中醫講五色入五臟,五味入五臟,黃色及甘味食物補脾胃。脾在五行屬土,與黃色相應,適當吃些黃色的食物對脾胃有好處,可增強脾胃運化的功能。黃色食物多屬甘味,脾胃多食甘則健,如南瓜、小米、黃豆、玉米等黃色甘味食物,適當食用可以起到養脾胃的作用。黃色食物可以提供豐富的B 族維生素、胡蘿卜素。維生素對營養的消化、吸收以及人體的新陳代謝能起到輔助和促進作用,?時具?抗氧化、延緩衰老的功效。 045招 甘味食物健脾養胃 中醫認為,甘味與脾相應,屬土,對人體補養作用*強。甘味入脾,脾的作用主要是運化水谷精微。甘味食物具有緩急、潤燥的作用,能夠幫助脾運化。 現代人常飲食不規律、作息紊亂,導致脾胃多有虛弱的表現。便秘、胃脹、胃痛等問題時常困擾著人們。 脾胃宜慢養,多食用性質溫和的食物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如南瓜性溫、味甘,可起到補中益氣、強健脾胃的作用。南瓜與小米搭配煮粥是調理脾胃的常見做法。此外一些白色食物對脾胃也有很好的食療功效,如山藥、薏米。薏米炒制后泡茶飲用可健脾滲濕,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清熱排膿的功效。山藥性質緩和,不寒不燥,補氣而不滯,養陰而不膩,補養脾胃的功效顯著,可用于脾胃虛弱、體倦者。 046招 膳食纖維:促進胃腸蠕動 膳食纖維作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它既不能被胃腸道消化吸收,也不會產生能量,而且比普通細糧更容易在食用后產生飽腹感,因此有利于減肥和調節脂代謝。 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全谷類、豆類,堅果種子和果皮中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素。 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并且有很強的吸水能力,能加快腸道中食物殘渣轉運速度,從而預防便秘。 但是如果膳食纖維攝入過多,可能增加胃腸負擔,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長此以往,會造成營養不良,因此食物均衡搭配很重要。老年人不宜一次進食過多的蔬菜、粗糧等。 047招 維生素:使胃更強健 維生素C 可以清除自由基,有助于抗氧化,增強胃的抗病能力。成年人每日攝取100 毫克維生素,有助于防病促健康。攝入100 毫克維生素C,相當于一天吃1 個橙子、1 個獼猴桃或500 克綠葉蔬菜的量。 B 族維生素可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修復胃黏膜,緩解胃炎和胃潰瘍的癥狀。 慢性胃炎等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體內容易缺乏維生素A,可以通過適當吃動物肝臟,以及富含胡蘿卜素的胡蘿卜、莧菜、芥藍等來補充。 048招 硒:胃腸道保護天使 硒是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人體內硒水平的降低,會造成免疫功能缺失及抗氧化能力下降,引起腸胃黏膜屏障不穩定,腸胃黏膜缺血性損傷。而氧自由基增多,也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病變。 補硒能提高人體含硒酶活性,增強機體抗氧化功能,有效抑制活性氧生成,清除人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垃圾、自由基,阻止胃黏膜壞死,促進黏膜的修復和潰瘍的愈合。 049招 水:促進有毒物質的排出 人們常因伏案工作或長期在外忙而忘記喝水,很容易出現口臭、便秘等癥狀。 常喝水,助排毒 成年人每天應攝入1500~1700 毫升的水,僅通過進食水果、湯、粥等食物獲取的水分遠遠不夠,還需要我們通過喝水來補足水分。以飲料、牛奶完全代替飲用水也是不可取的方法,過多的飲料、牛奶會加重胃和腎臟負擔。 緩解胃酸過多 適量飲水還可以緩解胃酸過多引發的胃部不適。而胃動力不足、有消化問題的人應避免在餐前喝水。 喝?水,提胃氣 中醫講”胃喜溫惡寒”,胃屬于足陽明胃經,是一條陽經,早餐喝杯溫水,再進食溫熱的食物,有利于提振胃氣、補充陽氣。 050招 小米:易消化吸收 養胃功效 《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胃腸”。小米是傳統的養胃佳品,因其非常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又被稱為”保健米”。 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益腎氣、清虛熱、利小便、治煩渴的功效,是緩解脾胃虛弱、體虛、精 血受損、產后虛損、食欲不振的營養佳品。 晚飯吃一碗小米粥,既有養胃功效,又有助眠作用,還能夠緩解壓力,讓身體和胃都能”睡 個好覺”。 養胃吃法 煮粥 面食 蒸制 主要營養素 碳水化合物、B 族維生素、維生素E、鈣、磷、鉀等。 養胃小偏方 小米丸:取小米100 克,研成細粉,用水和為丸,制成核桃大小。每次取1~2 個小米丸,用水煮熟,加鹽調味。空腹連湯服下,可助消化,清熱解毒,適合消化不良、反胃嘔逆者食用。 桂圓小米粥 原料: 小米50 克,桂圓20 克,紅糖適量。 做法: 1. 小米用清水洗凈;桂圓去殼取肉。 2. 小米和桂圓一同放入鍋中,注入清 水熬煮成粥。 3. 出鍋前加入適量紅糖調味即可。 140招 穴位按一按,輕松護脾胃 按摩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 按摩是以中醫的五臟六腑、十二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用手或器械對人體穴位、經絡等對應的身體表面部位進行摩擦、揉捏或敲打,以達到緩解疲勞、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等目的的方法。 操作簡便,使用范圍廣 按摩因其操作簡單、靈活方便、起效快、自己操作幾乎沒有花費的特點,而被廣泛使用。不論男女老少,均可采用不同的施術手法,進行保健按摩。 通過按摩調理脾胃 按摩脾胃對應穴位,能促進胃腸蠕動和排空,增加胃腸分泌消化液,減輕胃腸瘀血,改善血液循環,有助于脾胃運化,緩解慢性胃炎的癥狀。 按摩腹部及胃腸相關穴位,對預防及緩解胃腸疾病有益,同時對五臟六腑整個系統的功能協調起到促進作用。 堅持簡單的自我按摩也能調理脾胃。將兩只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后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準,以起到疏通肝膽經、調暢氣機的作用。經常按摩有助于調節腸胃功能,達到養胃、暖胃,調暢中焦氣機的作用。 按摩的禁忌 有以下情況時,不可盲目進行按摩:各種皮膚病患者或皮膚有燒傷、燙傷、擦傷等; 發熱、感冒時;處于孕期、經期的女性;過飽或過饑狀態時;身體過于虛弱的人;有急性傳染病,如猩紅熱、水痘等;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等臟器疾病等。 142招 按揉足三里 按揉足三里可以調動并促使胃經的氣血運行,不僅能理脾胃、調中氣、和腸消滯、疏風化濕,輔治胃痛、腹痛、胃腸炎等疾病,還有扶正培元、祛邪防病、強身健體的功效。 定位取穴: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快速取穴:站位彎腰,同側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處即是。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足三里,每天早晚各堅持按揉200 下。 143招 堅持揉腹,胃病不擾 胃動力不足的人,胃無法將吃進的食物順利往下推,很容易在餐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不適。除了從飲食上進行調理,揉腹效果也很不錯。經常揉腹可以促進消化和血液循環。 揉腹的方法:排空小便,洗凈雙手,取站位或仰臥位,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揉腹50 次,再逆時針按揉50 次。按揉時力度要適中,呼吸自然。此法可以緩解便秘。 144招 按摩梁丘,緩解胃痙攣 梁丘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處重要穴位,經常按揉此穴可有效緩解胃痙攣、腹瀉、膝蓋疼痛、浮腫、寒證等。梁丘也可以與足三里、中脘順次按揉,可有效減輕胃痛。 定位取穴:在股前區,髕底上2 寸,股外側肌與股直肌肌腱之間。 快速取穴:坐位,下肢用力蹬直,髕骨外上緣上方凹陷正中處即是。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朝大腿方向按壓或者揉按1 分鐘。 145招 按摩膈腧,寬胸理氣 嘔吐、咳嗽、吐血等都屬于氣機上逆導致的病癥,通過按摩膈腧,可以寬胸理氣,緩解癥狀。常按該穴不僅可以促進血液流通、養血活血,還可以起到和胃、降血壓等功效。 定位取穴:在脊柱區,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 寸。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連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下緣旁開2 橫指處。 按摩方法:用拇指點壓膈腧1~2 分鐘,以出現酸痛感為宜。
養胃 飲食+治療+中醫調養 作者簡介
趙迎盼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兼秘書長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理事 師從中醫專家唐旭東,主要研究方向為消化系統疾病診療及中醫臨床療效評價。發表論文 50 余篇,參編學術著作 6 部,主編健康科普著作 4 部。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