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當我們談論科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麥克尤恩雙語作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87128
- 條形碼:9787532787128 ; 978-7-5327-871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我們談論科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麥克尤恩雙語作品) 本書特色
《當我們談論科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是英國著名作家伊恩??麥克尤恩一部閃爍智性光輝、煥發人文底蘊的科學隨筆集?茖W史上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有趣公案,加上麥克尤恩蘊含哲思、邏輯縝密的語言,游走于感性與理性之間文風,更兼中英雙語讀本,本書精辟敏銳地闡述了作者關于人類歷史上科學和人文發展的智性思考。
當我們談論科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麥克尤恩雙語作品) 內容簡介
《當我們談論科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是英國國民作家伊恩?麥克尤恩關于科學和人文的一部隨筆集,被收入企鵝蘭登書屋的經典Vintage Minis人類學系列。書收錄麥克尤恩的5篇隨筆:“文學、科學與人性”“物種性”“平行的傳統”“世界末日藍調”和“自我”。作者圍繞著文學、科學與人性之間的關系,闡述其精辟獨特而富含哲理的觀點,輔以數段科學目前的公案——首先提出進化論的是達爾文,還是華萊士?廣義相對論屬于愛因斯坦,還是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還有列文虎克寫給英國皇家學會的信……從科學到文學,麥克尤恩的文字生動有趣、蘊含哲思,游走于感性與理性之間,讀之令人心折。
當我們談論科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麥克尤恩雙語作品) 目錄
目 錄
1. 文學、科學與人性
2. 物種獨創性
3. 平行的傳統
4. 世界末日藍調
5. 自我
Contents
1. Literature, Science and Human Nature
2. The Originality of the Species
3. A Parallel Tradition
4. End of the World Blues
5. The Self
當我們談論科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麥克尤恩雙語作品) 節選
我們小時候會互相比賽,看誰**個跑到海邊。人們也開展過英勇、有時甚至致命的比賽,看誰**個抵達北極或南極,或繞西北航道一圈,或沿著這條河而上,或穿過那片沙漠。有時,其中也包含著強烈的民族主義激情。**個游過或飛過英吉利海峽,**個登上太空,**個登上月球、火星——這些偉大的努力,它們所有的英雄氣概和技術成就,都帶著孩子氣。 在文學中,每個人都是**。我們不用問誰是**個寫《堂吉訶德》的人。事實上,我們*好考慮一下成為第二人的可能性,就像皮埃爾??梅納德(Pierre Menard),他在博爾赫斯的著名故事 中從頭到尾獨立構思了整部小說,比塞萬提斯晚了好幾個世紀。世界上*差的小說家至少可以肯定,他會是**個寫出他那部糟糕小說的人。所幸也是*后一個。然而,當**、去開創、做原創,都是一部文學作品質量的關鍵。無論多么微小,它必須——在主題方面,在表達方式方面——增進我們對自身的了解,對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了解。 但小說家心懷感激地繼承了一系列技巧、慣例和主題,這些都是社會變遷的產物。我提到過的自由間接文體,*早是由簡??奧斯汀推而廣之的。塞繆爾??理查森的小說《克拉麗莎》(Clarissa)或許是**部詳盡描述個人精神狀態特質的長篇作品。19世紀的小說家把深刻而復雜的人物刻畫手法流傳給了后世。一定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小說家才好不容易找到了描寫孩子心靈的方法。在《尤利西斯》(Ulysses)中,喬伊斯把日,嵤聦懗闪艘皇仔略。而且他和弗吉尼亞??伍爾夫這樣的現代主義者找到了新的方法來表現意識流,現在這些方法已經很常見了,甚至在兒童讀物中也是如此。但理查森、奧斯汀、喬伊斯和伍爾夫自己也是繼承者。他們也坐在巨人的肩膀上。 達爾文和愛因斯坦成了“**人”,聲名鵲起、深受尊敬,應接不暇,成了文化偶像,但華萊士和希爾伯特則泯于無名了。這個“**”,這種獨創性,有著精確的定義。不是絕對沿著牛頓學說時間軸排列的**,而是在被承認和尊敬的公共論壇上的**。因此林奈學會、普魯士科學院——的演講才會做得那么快,還頂著巨大的壓力。 19世紀的科學在進化論觀點的邊緣徘徊了幾十年,而且即使達爾文——或是華萊士——沒有表達出自然選擇進化論的觀點,其他人也一定會這么做。每個人都面對著同樣的生物學現實,分類學也已經進入了高級階段。 同樣,在20世紀頭30年里為經典量子力學奠定基礎的杰出一代,如果找不出一種結合物質、能量和時空的方法,那也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盡管他們的途徑也許和愛因斯坦的不同,而且他們也許沒有一開始就通過黎曼張量這種簡潔的方法來實現。 成為**人和具有獨創性,在科學中事關重大。實驗室競相爭先發表論文。其中包含著強烈的激情,還牽涉到諾貝爾獎。能與某種成功的觀點永遠聯系在一起,是一種不朽。在對這一點的渴望中,科學家表現出對于他們自身作為創造者、作為獨一無二的制造者的關注。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與小說家、詩人、藝術家和作曲家極端個人主義世界的相似之處。他們心里明白,自己完全依賴于前人。在這兩者身上,我們都看到了人的一面。
當我們談論科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麥克尤恩雙語作品) 作者簡介
伊恩·麥克尤恩,一九七五年發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學獎。此后他的作品便與各類獎項的入圍名單互相交織,其中《阿姆斯特丹》獲布克獎,《贖罪》獲全美書評人協會獎。近年來,隨著他在主流文學圈獲得越來越高的評價,他已被公認為英國的“國民作家”。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