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戈拉/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5308
- 條形碼:9787020165308 ; 978-7-02-01653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戈拉/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本書特色
泰戈爾長篇小說的重要代表作,飽含作家的思辨與愛國熱忱。 人民文學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擔起向中國讀者介紹優(yōu)秀外國文學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籌組編委會,組織朱光潛、馮至、戈寶權、葉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國文學權威專家,編選三套叢書——“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藝理論叢書”“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根據“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譯本、一流的譯者”的原則進行翻譯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成立,是中國外國文學的研究機構。一九七八年,“外國古典文學名著叢書”更名為“外國文學名著叢書”,至二〇〇〇年完成。這是新中國套系統(tǒng)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是外國文學名著翻譯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質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國外國文學出版史上之,體現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水平。 歷經半個多世紀,“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在中國讀者中依然以系統(tǒng)性、權威性與普及性著稱,但由于時代久遠,許多圖書在市場上已難見蹤影,甚至成為收藏對象,稀缺品種更是一書難求。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的封面為網格圖案,因而被藏書者稱為“網格本”。“網格本”問世幾十年來,收到幾代讀者的喜愛,為外國文學在中國的傳播,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堪稱對新中國讀者影響的外國文學叢書之一。 在中國讀者閱讀力持續(xù)增強的二十一世紀,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空前頻繁的新時代,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學出版社決定再度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合作,以“網羅經典,格高意遠,本色傳承”為出發(fā)點,優(yōu)中選優(yōu),推陳出新,出版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值此新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面世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謹向為本叢書做出卓越貢獻的翻譯家們和熱愛外國文學名著的廣大讀者致以崇高敬意! 在情節(jié)展開的廣度和藝術手法表現的深度方面,完全有理由稱《戈拉》為現代印度的《摩訶婆羅多》。——蘇庫馬爾·森
戈拉/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內容簡介
泰戈爾長篇小說的重要代表作,飽含作家的思辨與愛國熱忱。 《戈拉(精裝 網格本 人文社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主人公戈拉是一個熱情的愛國青年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他以實現祖國的解放為生活的專享目標,只要聽到有人對印度稍加批評,都會氣得受不了;聽見有人嘲笑或欺負自己的同胞,便會路見不平、挺身而出。他希望喚醒廣大底層人民,恢復他們對于祖國的信仰,使他們相信自己的力量,因此他選擇無條件地為一切傳統(tǒng)辯護,自己也身體力行。這種因循守舊不僅造成了自己內心的矛盾,甚至影響了他與家人、朋友的關系,影響了他對感情的判斷。直到他明白了自己的身世,才擺脫了傳統(tǒng)的束縛,一心一意為了目標去奮斗。
戈拉/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節(jié)選
抽象概念作為一種見解倒是挺不錯的,但應用到人們身上,就不那么行得通了——至少在畢諾業(yè)身上是這樣,因為他的行動多半是聽憑心靈指引的。因此,在辯論中,不管他用多高的嗓門來維護一個原則,但當他和人打交道的時候,他還是首先要考慮到人情。因此,他接受戈拉提出的那些原則,究竟有幾分由于它們本身正確,有幾分出于對戈拉的偉大友誼,這就很難說了。 在下雨的那天晚上,他從戈拉家里出來,沿著泥濘的街道,慢慢走回家去,一路上心中不停地在斗爭:是應該堅持原則呢,還是聽從心靈的召喚? 戈拉提出這樣一個論點:目前,為了使印度社會不受各種各樣公開和隱蔽的攻擊,就有必要對飲食和種姓的問題經常保持警惕。畢諾業(yè)對這個論點很容易就接受了,他甚至和不同觀點的人熱烈爭論。他說,敵人從各個方面來攻擊你們的堡壘時,如果你用生命去保衛(wèi)通向堡壘的每一條大街小巷,每一扇門窗,甚至墻縫,別人都不能說你為人固執(zhí)。 不過戈拉不讓他在他母親的房間里吃東西,對他卻是一個打擊,使他非常傷心。 畢諾業(yè)從小沒有父親,在童年時代,母親也去世了。鄉(xiāng)下有他一個伯父,但從小他就孤單單地一個人在加爾各答讀書。從他的朋友戈拉把他介紹給安楠達摩依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管她叫“媽媽”。 他常常到她屋里,纏著她給他做些好吃的點心。他還常常做出嫉妒戈拉的樣子,說媽媽在分東西吃的時候不公平。畢諾業(yè)心里十分清楚,只要他三兩天不去看她,她就會盼著他來嘗一嘗她做的美味糕點——這時,她是多么焦急地等著他們散會啊。而今天,為了印度社會,他競不能和她在一起吃東西。這樣的事,她接受得了嗎?他自己能容忍嗎? 她倒是微笑著說:“從此以后,要是請你來吃飯,我就再不碰你吃的東西了,我要請一個地地道道的婆羅門來給你燒飯。”不過她心里一定是非常難過的——畢諾業(yè)到家的時候,心里禁不住這樣想。 他那間沒有什么陳設的屋子又黑又亂,到處堆滿了書籍和紙張。他劃了一根火柴,點著了燈,燈上凈是用人的臟手印。寫字臺的白桌布上面布滿了墨水印和油跡。待在這里簡直讓他透不過氣。這里沒有人陪伴他,關心他。他情緒十分低沉。現在拯救祖國、保衛(wèi)社會,諸如此類的責任仿佛都是那么模糊和虛假了。在七月的一個明亮美麗的早晨飛進他籠子又飛走了的那只“無名小鳥”倒顯得真實得多。不過畢諾業(yè)已經下定決心不再去想那只“無名小鳥”了;為了把心平靜下來,他就去回憶戈拉現在不讓他在那兒吃東西的安楠達摩依的房間。 水泥地板擦得锃亮——房間的一邊有一張很軟和的床,上面鋪著一條白得像天鵝翅膀似的床單,床邊有一張小凳子,上面點著一盞燈。安楠達摩依正在低著頭做活,她一定是在那兒用五色線縫她那條五色被面了。女仆拉契米坐在她腳邊,用怪腔怪調的孟加拉話嘮嘮叨叨地和她閑扯。每逢安楠達摩依心里有事,她就會拿起這條被面來縫的。畢諾業(yè)聚精會神地回憶她專心做活的那副平靜的面容。他自言自語地說:“愿她臉上慈愛的光輝保護我的心靈,免除一切煩惱。愿她作為祖國的象征鞭策我,堅定地盡我的責任。”他心里暗暗地叫了一聲“媽媽”,他說:“您親手給我做的飲食,全都是玉液瓊漿,沒有一部古圣梵典能否定這一點。” 在這靜靜的房間里,只聽見大鐘平穩(wěn)的嘀嗒聲,畢諾業(yè)覺得實在待不下去了。一只壁虎在靠近油燈的墻上捉小蟲。畢諾業(yè)看了一會兒,站起身,拿了把雨傘,到街上去了。 他拿不定主意到什么地方去。起先也許他想回到安楠達摩依身邊,但他突然想起那天是星期日,便決定去參加梵社的禮拜,聽凱舒布①先生布道。他知道禮拜這時快要結束了,但他還是決定要去。 畢諾業(yè)到達時,正好碰到散會,他打著傘站在路邊,看見帕瑞什先生正從里邊走出來,臉上閃耀著仁慈寧靜的光輝。他身旁有四五個親屬,但畢諾業(yè)的眼睛只盯著其中一張年輕的面孔,他們經過路燈時,這張臉被路燈照亮了一剎那——接著便是一陣轔轔的馬車聲,這張臉就像一個泡沫,在茫茫的黑色海洋中消失了。
戈拉/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作者簡介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藝術家和哲學家。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戈拉》等。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