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謝濤說大秦(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843863
- 條形碼:9787517843863 ; 978-7-5178-4386-3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謝濤說大秦(壹) 本書特色
喜馬拉雅FM頭部KOL、歷史大咖主播謝濤為你講述一個真實的大秦揭開大秦帝國興衰之謎,展現千年家族的前世今生從伯益受封到稱霸西戎,篳路藍縷的大秦創業史一部集創業、職場、智商、情商、仁義、權謀、情懷、格局于一身、老少皆宜的通俗讀物
謝濤說大秦(壹) 內容簡介
《謝濤說大秦 壹》以秦嬴崛起為起點,以《左傳》《史記》等正史作為基礎,以通俗的筆法講述了從伯益輔佐大禹治水到秦穆公成為西戎霸主這段歷史。這其中,有秦嬴作為夏商兩朝貴族的輝煌,有周天子式微后秦嬴作為救駕功臣崛起,有秦國與中原諸侯的糾葛,有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驕傲……
謝濤說大秦(壹) 目錄
**章 秦嬴:橫跨夏商周三朝的貴族
夏商貴族 //002
在周朝崛起 //006
西陲大夫 //009
烽火戲諸侯 //013
周幽王之死 //018
成為周朝諸侯 //019
第二章 齊桓公成為春秋**霸主
春秋小霸鄭莊公 //024
荒唐的齊襄公 //026
齊桓公的坎坷繼位路 //032
管仲相齊 //037
宋國的風波 //040
齊桓公稱霸 //041
第三章 東方諸國的競爭
齊魯再次交鋒 //046
平息宋鄭風波 //050
齊國助燕 //056
齊楚相爭 //063
擁立周襄王 //069
監護人宋襄公 //074
第四章 秦晉也不甘寂寞
秦穆公的長遠眼光 //080
贖回來的五羖大夫 //082
晉國驪姬之亂 //090
秦穆公插手晉國內政 //098
第五章 秦國女婿成了新霸主
都是糧食惹的禍 //104
失策的秦穆公 //108
重耳投奔齊桓公 //113
重耳的回國之路 //119
秦國女婿晉文公 //125
平定王子帶之亂 //130
退避三舍的真相 //134
晉文公的霸主威風 //142
燭之武退秦師 //144
第六章 秦穆公的雄心壯志
鄭國帶來的機會 //150
商人弦高的詭計 //151
秦軍慘敗崤山 //154
秦穆公的復仇 //157
秦穆公稱霸西戎 //160
第七章 兩支秦嬴的較量
趙盾執政晉國 //166
晉國的繼位風波 //170
秦晉交惡 //172
趙盾鏟除異己 //175
兩支秦嬴的交鋒 //178
秦康公上了大當 //182
舉不起的霸主大旗 //186
趙盾弒晉靈公 //188
趙盾的功過是非 //193
第八章 楚莊王扛起霸主大旗
楚成王之死 //198
楚莊王一鳴驚人 //201
秦楚聯合滅庸 //205
楚莊王問鼎中原 //207
平定若敖氏之亂 //209
楚莊王降服鄭國 //212
席卷多國的夏姬之亂 //214
晉國被趕下神壇 //218
楚莊王稱霸 //225
謝濤說大秦(壹) 節選
秦軍慘敗崤山 晉軍的統帥先軫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當時一流的軍事家,打仗從來不蠻干。他選好了*有利于伏擊的地點,等孟明視的部隊開過來。這個地點就是蹇叔之前再三提及的崤山。孟明視雖然不是**高手,但也不是菜鳥,何況曾經得到過蹇叔的警告,因此到了崤山時,就提高了警惕。 被雙方重臣都重視的崤山,其地形確實很適合埋伏:兩邊全是高山,一條路孤單地從大山里穿過。孟明視雖然很謹慎,但也沒能逃脫失敗的命運。據《左傳》的記載,此役“(晉襄公)發兵遮秦兵于肴,擊之,大破秦軍,無一人得脫者”。就連身為統帥的孟明視等三人也被活捉。 據說,晉襄公親自參加了殽之戰,由梁弘駕駛戰車,以萊駒為車右。激戰到第二天的時候,晉襄公抓住了一名秦兵,命令萊駒用戈殺死他。秦兵一看性命不保,就尖叫起來,萊駒嚇了一跳,把戈掉在了地上,結果狼瞫從地上拾起了戈,并用它殺死了尖叫的秦兵。就這樣,狼瞫代替萊駒成了晉襄公的車右。 不過,這個小插曲并沒有影響晉襄公的好心情。全殲秦軍,活捉秦軍統帥,這是父親晉文公也沒有取得過的戰績啊!但是,怎么處理這三個家伙才好呢?殺了?似乎不合適。放了?那不是太便宜秦國人了。于是,新上任的國君晉襄公在處理秦國俘虜時候犯了難,但晉國太后卻已經拿好了主意。 晉國太后又是誰呢?她就是秦穆公的女兒懷嬴,現在又叫作文嬴。她雖然已經是晉國太后,但絲毫沒有忘記父親秦穆公。文嬴深深明白,孟明視等三個人是她父親目前*得力的武將,要是死了,秦國就會受到極大的損失。 文嬴還是有些頭腦的,她想救下孟明視等三人,并沒有直接就讓晉襄公看在她的面子上放人,而是耍了個花招。她對晉襄公說:“秦國跟晉國本來很友好,親如一家,現在鬧成這個樣子,都是孟明視這幾個家伙害的。秦君很生氣,恨不得親手砍掉他們的腦袋。不如放他們回去,讓秦君親自處理他們。” 晉襄公哪會想到他的后媽會有其他想法,一聽這話,覺得很有道理,既殺了三個敵人,又得了好名聲,于是馬上下令把孟明視等人放了。 這時,正好先軫來拜見晉襄公,又問起了秦國俘虜的事。晉襄公說:“剛才寡人聽母親(指文嬴)說得很有道理,就把他們放了。” 先軫一聽大怒,很不客氣地對晉襄公說:“大家拼盡全力才打敗秦軍,抓住這幾個人,太后幾句話您就放了。您這是‘長他人威風,滅自家銳氣’啊!秦伯根本就不是那樣的人,怎么可能殺死自己倚重的大將。做夢吧!晉國就要滅亡了啊!” 先軫由于情緒太激動,只顧進諫,不留神把唾沫噴到了晉襄公臉上。晉襄公脾氣超好,沒有計較先軫的無禮,而是立馬派陽處父去追孟明視等人。 孟明視等人雖然在戰場上表現得有點遲鈍,但這時清醒得很,怕晉襄公突然反悔,因此一出城就拼命狂奔,一口氣跑到了黃河邊上。等到陽處父氣喘吁吁趕來的時候,三個人已經坐上了小船。 陽處父一看孟明視等人已經上了船,就從車上解下來一匹馬,用晉襄公的名義送給孟明視。孟明視再怎么傻也不會上這種小兒科的當,站在船上向陽處父施禮,非常有禮貌地對他說:“多謝晉侯的恩惠,能讓小臣回到秦國,接受敝國君主對小臣的懲罰。如果小臣能僥幸免罪,三年 之后一定會來報答他。”說完,一行人飄然遠去。陽處父只好悻悻地回去復命。 晉襄公這時才反應過來,把孟明視等人放回去,真是大錯特錯。聽陽處父說孟明視還在黃河上大聲揚言要來報答自己,他簡直郁悶極了。但一切都晚了,秦晉之間將由聯合走向對抗。 秦穆公的復仇 秦穆公雖然有點固執,卻是個愛惜人才的君主,向來不輕易殺人。因此,當孟明視等人狼狽地逃回來的時候,他一點不生氣,還穿著孝服出來迎接,根本不給孟明視等人做檢討的機會,就直接把責任攬到自己的身上:“這不能怪你們啊!都是寡人不好。寡人沒有聽蹇叔的意見,才讓你們失敗受辱,這個責任決不能讓你們承擔。請你們一定要用心準備,以雪前恥, 不要懈怠。” 孟明視等人本來以為,這次回來就算不被殺,也會被罷官,哪知不但什么事沒有,還被動地接受了國君的一番深刻檢討,心里只有感激了。他們發誓,一定要打敗晉軍,為國君掙回這個面子。 崤之戰之后的第三年,秦穆公三十五年(前 625),孟明視等人正式向秦穆公提出,要帶兵攻打晉國。為什么他們這么有信心呢?有以下幾個理由: **,上次交手,是一時不慎中了對方的埋伏,晉國取勝憑借的根本不是真本事; 第二,先軫已經死了,晉國沒有能跟秦國抗衡的軍事人才了。既然如此,那還有什么好怕的呢? 先軫年紀不算大,本身才能又很突出,他的死又是怎么回事呢?看晉襄公那個好脾氣的樣子,也不像是秋后算賬的人啊。原來,先軫因為上次一怒之下把唾沫濺到了晉襄公的臉上,回去越想越覺得自己太過分了。如果換成別的國君,估計沒等自己把話說完,就會砍掉自己的腦袋。可國君脾氣好得很,一邊擦臉,一邊向自己認錯。反觀自己的所作所為,哪里算得上人臣啊? 先軫越想越覺得自己不該繼續活下去了。崤之戰結束不久,晉國又遭到了狄國的入侵,先軫負責領軍迎戰。在晉軍取得全面優勢的情況下,先軫脫掉甲胄沖入了敵陣。一看統帥身先士卒,晉軍更是鼓起勇氣奮勇殺敵。*后,晉軍大勝,先軫卻戰死疆場。 先軫戰死,是晉國的巨大損失。這次秦軍來襲,晉襄公任命先軫的兒子先且居為晉軍統帥,迎戰秦軍。先且居雖然不如父親先軫那樣出名,但在城濮之戰的時候也已經立下功勛,并深受狐偃的賞識。晉文公時代,先且居就已經“將上軍”。所以,他此次能擔任晉軍統帥,并不是靠父親的余蔭,而是靠自己的能力。 秦軍統帥孟明視呢?他在性格上很像父親百里奚,非常自信。可打仗光有自信不夠,還需要謹慎。這份謹慎,百里奚有,孟明視卻沒有。比如, 他很看不起先且居,覺得先軫死了,晉國就沒有什么出色的軍事人才了。 孟明視看不起且先居,就犯了嚴重的錯誤。雙方一接觸,他才知道, 晉軍的戰斗力太強悍了。結果,復仇之戰秦軍又失敗了。孟明視非常沮喪地回到雍都,向秦穆公請罪。秦穆公還是沒有怪罪他,還是任用他做秦軍統帥。 秦穆公很清楚,孟明視并非沒有才能,只是不夠謹慎,思考問題不夠深入,對手下士兵不夠關心。先后敗在先軫、先且居父子手下對孟明視打擊很大,但只要再給他機會,他一定會有所作為。 孟明視并沒有辜負秦穆公的信任,這次被國君赦免后,他認真思考了兩次失敗的根源,*后決定改變自己以往的做法。據相關史料的記載,此后“孟明增修國政,重施于民”。這樣一來,他就得到了士兵的擁護。 晉國大夫趙衰聽說之后,就對他的同事說,孟明視這個人不可小視啊,他這樣勤于修習自身的德行,誰能比得上他呢? 就在孟明視苦練“內功”、準備報仇的時候,晉國倒先對秦國動手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雖然晉文公已經去世,但晉國仍然以霸主自居。是霸主,就要不斷地發出自己的聲音。于是,晉襄公開始在諸侯中立威。 客觀地說,晉襄公的戰績是輝煌的。繼位的**年,他就連敗秦、狄、楚三大強敵。繼位的第三年,二月大敗復仇的秦軍,三月迫使魯國與晉國會盟,六月與魯、宋、鄭、陳等國在垂隴會盟。會盟之際,陳侯還把衛國執政孔達獻給了晉襄公。 眼看著大國戰敗、小國臣服,晉襄公長出了一口氣。不過,趙衰對于孟明視的一番論斷又讓晉國那根神經緊繃起來。因此,晉國高層決定先下手為強。就在這一年的冬天,晉國聯合宋、陳、鄭等國攻打秦國。 這次趙衰的預言沒有實現,孟明視并沒有展現出讓人刮目相看的能力,秦軍仍然被打得一敗涂地。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不僅大獲全勝,還占領了秦國一座城。難道秦國就難以翻身了嗎?還真不是。 到了第二年,秦穆公三十六年(前 624),秦穆公決定對晉國開戰。他再次任命孟明視為統帥,集合大軍兵發晉國。 大軍渡過黃河后,孟明視下令把船只全部當場燒毀。當場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大家很明白,這是一場復仇之戰,如果不能勝利,就會死在晉國,根本用不著船;如果勝利了,自然會有人供應船只。秦軍就是抱著這種心思參與對晉作戰的。 晉軍前些年把秦軍打得屁滾尿流,后來上門挑戰,又攻下了城池,秦軍也是束手無策。這時雖然見孟明視親自前來,但誰也不把他放在眼里。 哪知秦軍根本不是不久之前的軟柿子,戰斗力強悍得很,一舉攻下了王官、鄗兩座城。晉國這才知道,現在的秦國不是原來的秦國了。 孟明視帶著秦國大軍,深入晉國境內,但晉國的守將都謹守城池,不敢跟秦軍交戰。不久之后,秦穆公率軍來到了崤山。這是當年偷襲鄭國的秦軍全軍覆沒的地方,也是秦國上下的傷心之地。 崤之戰,秦穆公并沒有參與,現在他來到原來的戰場,放眼過去,是累累白骨。他知道,這些白骨全是他忠心的士兵,就因為他不聽勸告,硬把他們派出去,*后都死在這個地方。 當年晉國殺死了這些秦軍之后,只顧慶祝自己的勝利,根本沒有打掃戰場,所以當年戰死的秦軍一個個曝尸荒野,變成了一堆堆白骨。于是,秦穆公下令,把白骨全部收拾起來,埋葬好,并舉行了祭祀儀式。秦軍中的哭聲三日不絕。 秦穆公狠狠地修理了一下晉國,還拿下了幾座城池,使秦國的國際形象迅速得到恢復。不過,他頭腦很冷靜,知道晉國實力雄厚,現在不過是一時反應不過來,自己*好見好就收。于是,秦穆公下令班師。 秦穆公稱霸西戎 秦穆公在國君的位子上坐了三十多年。這三十多年來,他一心向東發展,把諸侯霸主當成終極目標,而且他也確實有爭奪霸主的實力。可后來,秦國的東出大業并不順利,盡管兩次插手晉國內政,擁立了兩屆親秦政府,卻沒有得到什么實惠,倒是讓晉國賺到了極大的利益。 秦穆公*后總結出,自己稱霸不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他沒有實力,沒有水平,而是因為晉國是姬姓,是周王室的同姓,他卻是嬴姓,祖先只是周王室的馬倌。那些東方諸侯雖然除了晉國之外實力都不強,但都講究出身。他們雖然不敢惹秦國,卻也并不把秦國當成自己的同類。這種排斥感在秦、晉兩國的蜜月期并不明顯。現在秦、晉失和,就很成問題。 再者,殽之戰讓秦軍損失慘重,如果不休養生息,秦國就會連自保也成問題。所以,現在仍然不是東出的*佳時機啊!于是,秦穆公就把目光落到了跟秦國相鄰的西戎身上。 不過,還沒等他有下一步的動作,戎王就先派人到秦國來了。原來,盡管秦穆公沒有得到東方諸侯的認可,但他的賢名早就傳遍西戎各部落。這次,戎王派大臣由余出使秦國,就是想近距離觀察一下秦穆公,看他是不是浪得虛名。沒想到,由余這一來正中秦穆公下懷。這是怎么回事呢? 大家都知道,秦國自成為周王朝的附庸起,就一直在和西戎各部爭奪地盤。雖然秦國的先君們幾度將西戎打得沒有還手之力,但他們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只要手中有了點力量,就會一窩蜂似的跑來搶地盤,根本不汲取教訓。這讓秦國歷代君主都非常頭疼。 秦穆公繼位之后,西戎的隱患仍然存在。而要對付西戎,除了要有足夠強的實力,還要有人才,*好是熟悉西戎內情的人才。 說到人才,秦穆公從繼位初年就特別注意招攬。他招攬來的百里奚等人,使秦國在內政和外交方面都獲得了巨大成功,國家綜合實力大大增強。有了這些做基礎,秦穆公就想教訓一下這些不知好歹的家伙。 不過,還沒等秦穆公主動出擊,一個不錯的機會就送上門來。秦穆公十一年(前 649),也就是周襄王三年,王子帶勾結戎人、狄人,要陰謀推翻兄長周襄王。這時,秦穆公聯合晉惠公主動出兵勤王。*后,王子帶兵敗逃到齊國去了。從此,在正史的記載里,秦穆公與西戎的交集就消失了。直到秦穆公三十四年(前 626),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國,交集才再次出現。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戎王派由余來秦國探聽消息這一做法本身沒有什么問題,哪知卻把西戎部落唯一的知識分子免費送給了秦國。實際上,由余并不是西戎人,而是晉國人。他的先人因為晉國內亂跑到西戎,所以在戎地長大的由余深諳晉國的各種情況。 由余一來,秦穆公跟他交流了一次,就想讓他留下來當秦國的大臣。要知道,秦穆公已經不是剛繼位的年輕人了,經過三十多年的磨礪,早就具備快速識別人才的眼光。只交流一次,他就對由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余的才能可見一斑。怎么才能讓由余留下來呢? 內史廖出了個主意。秦穆公聽后,非常贊同。于是,人們便經常能夠看見國君宴請由余。席間秦穆公還經常向由余請教地理和排兵布陣的問題。由余在雍都過得很舒服,要美食有美食,要良朋有良朋,只有一樣,秦國就是不放他回去復命。 那邊由余被秦穆公用各種手段留在雍都,這邊戎王收到了不少秦國送來的女樂。雖然戎人戰斗力不弱,但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中原地區的繁華。戎王收到這些女樂之后,非常高興,整天都沉溺其中。就這樣,足足一年多之后,秦穆公才同意由余回去。 由余回去之后,發現戎王變化太大了,整天沉溺女樂,根本無心政事。秦伯真是狡猾!于是,由余苦口婆心地規勸戎王不要沉溺女色,要多對政事上心。遺憾的是,戎王只把那些忠言當耳邊風。 此后,秦穆公又多次派使者來,向戎王索要由余。這下子,戎王看由余更不順眼了。什么秦伯沒安好心,我看是你吃里爬外吧?漸漸地,戎王不再像以前那樣信任由余了。 秦穆公時刻都在關注著事態的進展,看到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就知道時機成熟了,馬上偷偷派人去找由余,做他的思想工作,勸他跳槽到秦國。由余想起了在秦國度過的那一年,再想想現在的遭遇,終于下定決心投奔秦穆公。 有了深知內情的由余加盟,秦國的西戎事務自然就順利了很多。秦穆公三十七年(前 623),秦穆公用由余的計策攻打西戎各部,*終取得了“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的成果。而且,這次征伐還使秦穆公“遂霸西戎”。就連周襄王也派人送來了銅鼓,還正式發文讓秦穆公當上了西部地區的霸主。 秦穆公的這次向西擴張對秦國之后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有人說,正是秦穆公奠定了以后秦統一全國的基礎。
謝濤說大秦(壹) 作者簡介
昊天牧云,原名譚自安,毛南族文化名人,暢銷書作家。主編了《中國毛南族》、《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毛南族卷》、《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毛南族卷》(獲第四屆中國政府出版獎)。已出版《三國那些事兒》《秦朝那些事兒》《晉朝那些事兒》《元朝那些事兒》《大明王朝·洪武篇章》《大漢的彷徨》等新歷史小說數百萬字,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