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現代通信原理(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27060
- 條形碼:9787121427060 ; 978-7-121-4270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通信原理(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現代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及通信網與系統的組成和設計方法,共13章。內容包括緒論、確定信號分析、隨機信號分析、信道、模擬調制系統、模擬信號數字化、數字基帶傳輸系統、數字調制系統、數字信號的很好接收、信道復用和多址方式、同步原理、差錯控制編碼、通信網。本書內容由淺入深,概念清楚,闡述簡明,重點突出,力求優選性、系統性與實用性。每章后附習題。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信息類各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電子信息等領域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現代通信原理(第2版)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通信的概念及系統模型
1.1.1通信的概念
1.1.2通信系統模型
1.1.3模擬通信系統模型和數字通信系統模型
1.2通信的發展過程
1.3通信系統的分類及通信方式
1.3.1通信系統的分類
1.3.2通信方式
1.4信息及其度量
1.5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習題1
第2章確定信號分析
2.1引言
2.2信號與系統的基本分析方法
2.3能量譜密度和功率譜密度
2.3.1帕塞瓦爾(Parseval)定理
2.3.2能量譜密度和功率譜密度
2.3.3能量信號和功率信號通過線性系統
2.4卷積
2.4.1卷積的定義
2.4.2卷積的性質
2.5相關函數
2.5.1波形的互相關與自相關
2.5.2相關函數與譜密度
習題2
第3章隨機信號分析
3.1引言
3.2概率論的基本概念
3.3隨機過程的基本概念
3.3.1隨機過程
3.3.2隨機過程的統計特性
3.3.3隨機過程的數字特征
3.4平穩隨機過程
3.4.1平穩隨機過程的定義
3.4.2平穩隨機過程的各態歷經性
3.5平穩隨機過程的自相關函數和功率譜密度
3.5.1自相關函數的性質
3.5.2平穩隨機過程的功率譜密度及其與自相關函數的關系
3.6高斯過程
3.6.1高斯過程的定義
3.6.2高斯過程的性質
3.6.3高斯白噪聲
3.7窄帶隨機過程
3.7.1窄帶隨機過程的概念
3.7.2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統計特性
3.7.3包絡和相位的統計特性
3.8正弦波加窄帶隨機過程
3.9隨機過程通過線性系統
習題3
第4章信道
4.1引言
4.2信道定義及其數學模型
4.2.1信道的定義
4.2.2信道的數學模型
4.3恒參信道及其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4.3.1恒參信道
4.3.2恒參信道特性及其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4.4隨參信道及其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4.4.1隨參信道
4.4.2隨參信道特性及其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4.4.3隨參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
4.5信道的加性噪聲
4.6信道的容量
4.6.1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4.6.2連續信道的信道容量
習題4
第5章模擬調制系統
5.1引言
5.2幅度調制與解調
5.2.1標準調制
5.2.2抑制載波雙邊帶調制
5.2.3單邊帶調制
5.2.4殘留邊帶調制
5.2.5調幅系統的解調
5.3線性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5.3.1通信系統抗噪聲性能的分析模型
5.3.2線性調制系統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5.3.3線性調制系統非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5.4角度調制
5.4.1角度調制的基本概念
5.4.2窄帶調頻
5.4.3寬帶調頻
5.4.4調頻信號的功率分布
5.4.5調頻信號的產生與解調
5.5調頻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5.5.1NBFM的抗噪聲性能
5.5.2WBFM的抗噪聲性能
5.6調頻系統的預加重和去加重
5.7調頻系統的專用芯片
5.7.1低功耗調頻調制器芯片
5.7.2高增益低功耗解調器芯片
5.8各種模擬調制系統的性能比較
習題5
第6章模擬信號數字化
6.1引言
6.2采樣定理
6.2.1低通信號采樣定理
6.2.2帶通信號采樣定理
6.3脈沖振幅調制(PAM)
6.3.1自然采樣
6.3.2平頂采樣
6.4脈沖編碼調制(PCM)
6.4.1量化
6.4.2編碼和譯碼
6.4.3PCM集成編譯碼器簡介
6.4.4PCM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6.5增量調制(ΔM)
6.5.1增量調制的基本原理
6.5.2增量調制系統中的量化噪聲和過載噪聲
6.5.3增量調制系統中加性高斯白噪聲的影響
6.5.4PCM和ΔM的性能比較
6.6改進型增量調制
6.6.1總和增量調制(Δ-ΣM)
6.6.2自適應增量調制(ADM)
6.6.3差分脈沖編碼調制(DPCM)
6.6.4增量調制解調器芯片
6.7語音與圖像壓縮編碼簡介
6.7.1語音壓縮編碼簡介
6.7.2圖像壓縮編碼簡介
習題6
第7章數字基帶傳輸系統
7.1引言
7.2數字基帶傳輸的常用碼型
7.2.1碼型設計的原則
7.2.2常用碼型
7.3數字基帶信號的頻譜特性分析
7.3.1數字基帶信號的頻譜特性
7.3.2常用數字基帶信號功率譜密度
7.4基帶傳輸的碼間串擾與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
7.4.1數字基帶信號傳輸系統模型
7.4.2基帶傳輸的碼間串擾
7.4.3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特性
7.4.4無碼間串擾的理想低通基帶傳輸系統
7.4.5無碼間串擾的滾降系統
7.5部分響應技術
7.5.1第Ⅰ類部分響應
7.5.2差錯傳播和預編碼
7.5.3第Ⅳ類部分響應波形
7.6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7.7眼圖
7.8均衡
7.8.1時域均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7.8.2時域均衡器的輸出及抽頭系數的計算
習題7
第8章數字調制系統
8.1引言
8.2二進制數字調制原理
8.2.1二進制幅移鍵控
8.2.2二進制頻移鍵控
8.2.3二進制相移鍵控
8.3二進制數字調制信號的頻譜特性
8.3.1 2ASK信號的功率譜
8.3.2 2FSK信號的功率譜
8.3.3 2PSK信號的功率譜
8.4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8.4.1 2ASK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8.4.2 2FSK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8.4.3 2PSK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8.4.4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性能比較
8.5多進制數字調制系統
8.5.1MASK調制原理
8.5.2MFSK調制原理
8.5.3MPSK調制原理
8.5.4M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8.6現代數字調制技術
8.6.1正交幅度調制
8.6.2偏移四相相移鍵控
8.6.3π/4-QPSK
8.6.4*小頻移鍵控
8.6.5OFDM調制
8.6.6其他恒包絡調制
習題8
第9章數字信號的*佳接收
9.1引言
9.2*大輸出信噪比準則及其*佳接收機
9.3*小均方差準則及其*佳接收機
9.4*小差錯概率準則及其*佳接收機
9.4.1*小差錯概率準則
9.4.2恒參信道確定信號的*佳接收
9.5二進制數字調制信號的*佳接收
9.5.1 2ASK系統*佳接收機結構
9.5.2 2FSK系統*佳接收機結構
9.5.3 2PSK系統*佳接收機結構
9.6*佳接收機的性能及其潛力
9.6.1*佳接收機的性能
9.6.2*佳接收機與實際接收機的性能比較
習題9
第10章信道復用和多址方式
10.1引言
10.2頻分復用及多級調制
10.2.1頻分多路復用
10.2.2多級調制
10.3時分復用
10.3.1時分復用原理
10.3.2PCM基群幀結構
10.3.3準同步與同步數字體系
10.3.4復接與碼率調整
10.4碼分復用
10.4.1碼分復用原理
10.4.2偽隨機碼
10.4.3擴頻通信原理
10.5多址通信方式
10.5.1頻分多址
10.5.2時分多址
10.5.3碼分多址
習題10
第11章同步原理
11.1載波同步
11.1.1插入導頻法
11.1.2直接法
11.1.3同相正交法
11.1.4載波同步系統的性能
11.2位同步
11.2.1插入導頻法
11.2.2自同步法
11.2.3位同步系統的性能
11.3幀同步
11.3.1起止式幀同步法
11.3.2對幀同步系統的要求
11.3.3集中插入同步法
11.3.4分散插入同步法
11.3.5幀同步系統的性能
11.4跳頻信號的同步
11.4.1跳頻同步的內容及方法
11.4.2跳頻系統的等待自同步法
11.5網同步
11.5.1全網同步系統
11.5.2準同步系統
習題11
第12章差錯控制編碼
12.1引言
12.2差錯控制編碼的原理
12.2.1糾錯編碼的原理
12.2.2差錯控制編碼的基本概念
12.3常用的簡單編碼
12.3.1奇偶監督碼
12.3.2二維奇偶監督碼
12.3.3恒比碼
12.3.4正反碼
12.4線性分組碼
12.4.1線性分組碼的編碼原理
12.4.2線性分組碼的譯碼
12.4.3漢明碼
12.5循環碼
12.5.1循環碼的概念
12.5.2碼多項式及按模運算
12.5.3碼的生成多項式和生成矩陣
12.5.4循環碼的編碼
12.5.5循環碼的譯碼
12.5.6實用循環碼
12.6卷積碼
12.6.1卷積碼的編碼原理
12.6.2卷積碼的圖解表示
12.6.3卷積碼的生成矩陣和監督矩陣
12.6.4卷積碼譯碼
12.7交織碼
12.8Turbo碼
12.9網格編碼調制
12.9.1TCM編碼器結構
12.9.2歸一化歐幾里德距離
12.9.3信號點集的劃分
12.9.4TCM碼網格圖及卷積碼編碼器
習題12
第13章通信網
13.1通信網基礎
13.1.1通信網的概念
13.1.2通信網的組成
13.1.3通信網的分類
13.1.4通信網的拓撲結構
13.1.5通信網的交換方式
13.1.6通信網的協議
13.2典型通信網
13.2.1電話通信網
13.2.2計算機網絡
13.2.3智能網
習題13
附錄A 誤差函數、互補誤差函數表
參考文獻
1.1通信的概念及系統模型
1.1.1通信的概念
1.1.2通信系統模型
1.1.3模擬通信系統模型和數字通信系統模型
1.2通信的發展過程
1.3通信系統的分類及通信方式
1.3.1通信系統的分類
1.3.2通信方式
1.4信息及其度量
1.5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習題1
第2章確定信號分析
2.1引言
2.2信號與系統的基本分析方法
2.3能量譜密度和功率譜密度
2.3.1帕塞瓦爾(Parseval)定理
2.3.2能量譜密度和功率譜密度
2.3.3能量信號和功率信號通過線性系統
2.4卷積
2.4.1卷積的定義
2.4.2卷積的性質
2.5相關函數
2.5.1波形的互相關與自相關
2.5.2相關函數與譜密度
習題2
第3章隨機信號分析
3.1引言
3.2概率論的基本概念
3.3隨機過程的基本概念
3.3.1隨機過程
3.3.2隨機過程的統計特性
3.3.3隨機過程的數字特征
3.4平穩隨機過程
3.4.1平穩隨機過程的定義
3.4.2平穩隨機過程的各態歷經性
3.5平穩隨機過程的自相關函數和功率譜密度
3.5.1自相關函數的性質
3.5.2平穩隨機過程的功率譜密度及其與自相關函數的關系
3.6高斯過程
3.6.1高斯過程的定義
3.6.2高斯過程的性質
3.6.3高斯白噪聲
3.7窄帶隨機過程
3.7.1窄帶隨機過程的概念
3.7.2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統計特性
3.7.3包絡和相位的統計特性
3.8正弦波加窄帶隨機過程
3.9隨機過程通過線性系統
習題3
第4章信道
4.1引言
4.2信道定義及其數學模型
4.2.1信道的定義
4.2.2信道的數學模型
4.3恒參信道及其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4.3.1恒參信道
4.3.2恒參信道特性及其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4.4隨參信道及其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4.4.1隨參信道
4.4.2隨參信道特性及其對信號傳輸的影響
4.4.3隨參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
4.5信道的加性噪聲
4.6信道的容量
4.6.1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4.6.2連續信道的信道容量
習題4
第5章模擬調制系統
5.1引言
5.2幅度調制與解調
5.2.1標準調制
5.2.2抑制載波雙邊帶調制
5.2.3單邊帶調制
5.2.4殘留邊帶調制
5.2.5調幅系統的解調
5.3線性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5.3.1通信系統抗噪聲性能的分析模型
5.3.2線性調制系統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5.3.3線性調制系統非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5.4角度調制
5.4.1角度調制的基本概念
5.4.2窄帶調頻
5.4.3寬帶調頻
5.4.4調頻信號的功率分布
5.4.5調頻信號的產生與解調
5.5調頻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5.5.1NBFM的抗噪聲性能
5.5.2WBFM的抗噪聲性能
5.6調頻系統的預加重和去加重
5.7調頻系統的專用芯片
5.7.1低功耗調頻調制器芯片
5.7.2高增益低功耗解調器芯片
5.8各種模擬調制系統的性能比較
習題5
第6章模擬信號數字化
6.1引言
6.2采樣定理
6.2.1低通信號采樣定理
6.2.2帶通信號采樣定理
6.3脈沖振幅調制(PAM)
6.3.1自然采樣
6.3.2平頂采樣
6.4脈沖編碼調制(PCM)
6.4.1量化
6.4.2編碼和譯碼
6.4.3PCM集成編譯碼器簡介
6.4.4PCM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6.5增量調制(ΔM)
6.5.1增量調制的基本原理
6.5.2增量調制系統中的量化噪聲和過載噪聲
6.5.3增量調制系統中加性高斯白噪聲的影響
6.5.4PCM和ΔM的性能比較
6.6改進型增量調制
6.6.1總和增量調制(Δ-ΣM)
6.6.2自適應增量調制(ADM)
6.6.3差分脈沖編碼調制(DPCM)
6.6.4增量調制解調器芯片
6.7語音與圖像壓縮編碼簡介
6.7.1語音壓縮編碼簡介
6.7.2圖像壓縮編碼簡介
習題6
第7章數字基帶傳輸系統
7.1引言
7.2數字基帶傳輸的常用碼型
7.2.1碼型設計的原則
7.2.2常用碼型
7.3數字基帶信號的頻譜特性分析
7.3.1數字基帶信號的頻譜特性
7.3.2常用數字基帶信號功率譜密度
7.4基帶傳輸的碼間串擾與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
7.4.1數字基帶信號傳輸系統模型
7.4.2基帶傳輸的碼間串擾
7.4.3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特性
7.4.4無碼間串擾的理想低通基帶傳輸系統
7.4.5無碼間串擾的滾降系統
7.5部分響應技術
7.5.1第Ⅰ類部分響應
7.5.2差錯傳播和預編碼
7.5.3第Ⅳ類部分響應波形
7.6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7.7眼圖
7.8均衡
7.8.1時域均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7.8.2時域均衡器的輸出及抽頭系數的計算
習題7
第8章數字調制系統
8.1引言
8.2二進制數字調制原理
8.2.1二進制幅移鍵控
8.2.2二進制頻移鍵控
8.2.3二進制相移鍵控
8.3二進制數字調制信號的頻譜特性
8.3.1 2ASK信號的功率譜
8.3.2 2FSK信號的功率譜
8.3.3 2PSK信號的功率譜
8.4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8.4.1 2ASK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8.4.2 2FSK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8.4.3 2PSK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8.4.4二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性能比較
8.5多進制數字調制系統
8.5.1MASK調制原理
8.5.2MFSK調制原理
8.5.3MPSK調制原理
8.5.4M進制數字調制系統的抗噪聲性能
8.6現代數字調制技術
8.6.1正交幅度調制
8.6.2偏移四相相移鍵控
8.6.3π/4-QPSK
8.6.4*小頻移鍵控
8.6.5OFDM調制
8.6.6其他恒包絡調制
習題8
第9章數字信號的*佳接收
9.1引言
9.2*大輸出信噪比準則及其*佳接收機
9.3*小均方差準則及其*佳接收機
9.4*小差錯概率準則及其*佳接收機
9.4.1*小差錯概率準則
9.4.2恒參信道確定信號的*佳接收
9.5二進制數字調制信號的*佳接收
9.5.1 2ASK系統*佳接收機結構
9.5.2 2FSK系統*佳接收機結構
9.5.3 2PSK系統*佳接收機結構
9.6*佳接收機的性能及其潛力
9.6.1*佳接收機的性能
9.6.2*佳接收機與實際接收機的性能比較
習題9
第10章信道復用和多址方式
10.1引言
10.2頻分復用及多級調制
10.2.1頻分多路復用
10.2.2多級調制
10.3時分復用
10.3.1時分復用原理
10.3.2PCM基群幀結構
10.3.3準同步與同步數字體系
10.3.4復接與碼率調整
10.4碼分復用
10.4.1碼分復用原理
10.4.2偽隨機碼
10.4.3擴頻通信原理
10.5多址通信方式
10.5.1頻分多址
10.5.2時分多址
10.5.3碼分多址
習題10
第11章同步原理
11.1載波同步
11.1.1插入導頻法
11.1.2直接法
11.1.3同相正交法
11.1.4載波同步系統的性能
11.2位同步
11.2.1插入導頻法
11.2.2自同步法
11.2.3位同步系統的性能
11.3幀同步
11.3.1起止式幀同步法
11.3.2對幀同步系統的要求
11.3.3集中插入同步法
11.3.4分散插入同步法
11.3.5幀同步系統的性能
11.4跳頻信號的同步
11.4.1跳頻同步的內容及方法
11.4.2跳頻系統的等待自同步法
11.5網同步
11.5.1全網同步系統
11.5.2準同步系統
習題11
第12章差錯控制編碼
12.1引言
12.2差錯控制編碼的原理
12.2.1糾錯編碼的原理
12.2.2差錯控制編碼的基本概念
12.3常用的簡單編碼
12.3.1奇偶監督碼
12.3.2二維奇偶監督碼
12.3.3恒比碼
12.3.4正反碼
12.4線性分組碼
12.4.1線性分組碼的編碼原理
12.4.2線性分組碼的譯碼
12.4.3漢明碼
12.5循環碼
12.5.1循環碼的概念
12.5.2碼多項式及按模運算
12.5.3碼的生成多項式和生成矩陣
12.5.4循環碼的編碼
12.5.5循環碼的譯碼
12.5.6實用循環碼
12.6卷積碼
12.6.1卷積碼的編碼原理
12.6.2卷積碼的圖解表示
12.6.3卷積碼的生成矩陣和監督矩陣
12.6.4卷積碼譯碼
12.7交織碼
12.8Turbo碼
12.9網格編碼調制
12.9.1TCM編碼器結構
12.9.2歸一化歐幾里德距離
12.9.3信號點集的劃分
12.9.4TCM碼網格圖及卷積碼編碼器
習題12
第13章通信網
13.1通信網基礎
13.1.1通信網的概念
13.1.2通信網的組成
13.1.3通信網的分類
13.1.4通信網的拓撲結構
13.1.5通信網的交換方式
13.1.6通信網的協議
13.2典型通信網
13.2.1電話通信網
13.2.2計算機網絡
13.2.3智能網
習題13
附錄A 誤差函數、互補誤差函數表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現代通信原理(第2版) 作者簡介
苗長云,教授,中國通信學會高級會員,天津市電磁兼容學會理事,天津工業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從事電子信息學科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研究方向為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現代通信網絡和現代通信技術應用。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