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田園詩魂孟浩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27682
- 條形碼:9787520527682 ; 978-7-5205-276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田園詩魂孟浩然 本書特色
襄陽人文歷史叢書——《千古智圣諸葛亮》《田園詩魂孟浩然》《書畫奇才米芾》帶著濃濃的墨香,與廣大讀者見面了。經深入挖掘,潛心鉆研,精益求精,由甘忠銀執(zhí)筆撰寫的《千古智圣諸葛亮》、曹遠超執(zhí)筆撰寫的《田園詩魂孟浩然》、吳新兵執(zhí)筆撰寫的《書畫奇才米芾》終于面世,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套叢書定位清晰,特色鮮明,論述詳實,雅俗共賞。叢書立足為時代服務,為讀者服務,致力凸顯襄陽地方特色文化。在叢書編撰中,注重突出重點,把握好宏觀布局與微觀構思關系、人物主次關系、環(huán)境與時空關系、襄陽與外地關系、學術性與可讀性關系;以史實為依據,對三位重要歷史人物的人生軌跡進行綜合分析、合理推演,深入挖掘人物個性魅力,充分展示了三位重要歷史人物在智慧文化、詩歌文化、書畫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人物思想品格帶給世人的啟迪。
田園詩魂孟浩然 內容簡介
他是“風流天下聞”的孟夫子,世稱孟襄陽。他一介布衣,卻有眾多效仿者和追隨者。他開創(chuàng)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風氣之先,對唐代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詩以清幽淡遠的景致為多,洋溢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他的詩清新流暢,猶如涓涓細流出山間,沁人心脾,唱響了一曲大唐盛世的田園牧歌。
田園詩魂孟浩然 目錄
前言
家世儒風 展翅雛鷹待競羽
文不為仕 一腔浩氣為國憂
攜手良緣 只身郢州尋真愛
隱居鹿門 救患釋紛鏟國賊
身陷羈危 萬里入蜀奔波苦
還歸鄉(xiāng)里 開徑蓬麻賦田園
洛陽之行 白社夜談立詩派
自洛之越 寄情山水泛湖海
應試長安 進士落第滯京城
二游吳越 麗山秀水入詩境
歸閑田園 故人莊上吟清詩
客居荊州 寄閑無事還襄陽
魂歸鹿門 一軀忠骨埋故土
身后之續(xù) 流芳千古任評說
附錄
孟浩然集序
重序
《舊唐書·孟浩然》
《新唐書·孟浩然》
《唐才子傳·孟浩然》
《唐摭言》
《唐詩紀事·孟浩然》
《詩話總龜》
后記
編后記
田園詩魂孟浩然 節(jié)選
家世儒風 展翅雛鷹待競羽 唐武后永昌元年(689年),在襄陽峴山腳下、襄水之畔的孟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一看是個男嬰,孟老爺喜出望外,他來到孟氏宗祠,在先祖孟子的牌位前屈膝而跪,稟告孟家添丁喜訊。 望著先祖孟子的牌位,孟老爺不禁想到孟子那句“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的傳世名言,于是,他引用這句話中的“浩然”二字,給這個兒子取名孟浩然。 孟家祖先來自鄒魯之地,他們一直以自己是孟子的后人倍感榮耀。來到襄陽之后,他們秉承孔孟之道持家立業(yè),家族世代興旺。到了孟老爺這一代,僅在他名下就有田產過百畝,桃橘上千株,是襄陽城南一帶名副其實的殷實富足之家。 在漢江流域的襄陽一帶,家族之中常常幾世同堂,很多時候都是爺字輩的尚未辭世,孫字輩的就已人丁興旺,家族之中常常是以尚且健在的爺爺、太爺的子嗣往下論排行,因此,在絕大多數家族中,都是以堂兄弟或堂姐妹排序大小,而不是直接以親兄弟或親姐妹論排行。因為孟浩然在孟家堂兄弟中排行第六,所以人稱孟六。王維詩《送孟六歸襄陽》、劉昚虛詩《寄江滔求孟六遺文》等,都稱孟浩然為孟六。 襄陽城外的峴山,是對包括峴首山在內從東到西這一片山巒的泛指。住在襄陽城四周的人們,又習慣地根據峴山與襄陽城的相對位置,把位于襄陽城南的峴山,稱為南山,把位于襄陽城西南的峴山,稱為西山。在峴山之西,則是群嶺競秀的萬山。源自萬山東麓和峴山南麓之水匯流成河,流到西山之下一分為二,一支北流入漢,叫作檀溪;一支依山東流,叫作襄水。襄陽因襄水之陽而得名。 襄水每到春夏之交,隨著漢江水位上漲,襄水河的水位被同時抬高,于是,河里蕩舟行船,往來無阻,而每到入冬之際,隨著漢江水位下落,襄水河的水位隨之下落,河水則又淺流如澗,于是,住在襄水南面的人們,就習慣地又把襄水叫作北澗。這是因為襄水河流域面積很小,所以,它是一條隨漢江水漲而漲,隨漢江水落而落的季節(jié)性很強的漾流性河流。 由于孟家的園宅和田產位于襄水之南,于是,詩書傳家的孟家人就給這片風清水美的山水田園,取了個頗具靈秀詩韻的雅號——澗南園。 澗南園依山臨水,在它南面的山坡上種有桃橘干株,在襄水河岸栽有翠竹一片,孟家的幾十間房舍就錯落在這成片的林竹之間,而在房舍的前面,則是上百畝的荷池蓮塘、禾稻水田連成一片。一眼望去,這里就是一片風景如畫的山水田園。 孟浩然的家在襄陽的具體位置,向來很有爭議。多數專家都認為孟浩然的家在峴山附近,部分學者認為孟浩然的家在鹿門山一帶。我們僅從孟浩然《登鹿門山懷古》中的“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和“探討意未窮,回艫夕陽晚”四句詩便可知道,孟浩然的家不是在鹿門山附近,因為從孟浩然的家到鹿門山,必須經由峴山和漢江,而到天色將晚的時候,他還要坐船回去,說明鹿門山只是孟浩然的隱居地,他的家應該在峴山附近。峴山是襄陽城外這片山巒的泛指。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一年,第二年(690年)九月,皇太后武則天在洛陽御則天樓,赦天下,把國號由唐改為周,紀年改元天授,自封圣神皇帝。她把皇上李旦改為皇嗣(si),賜姓武氏,同時改東都洛陽為神都。至此,武則天終于登上她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從而建立起了自己的武周王朝。 先祖孟子有言:“往之女(ru)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孟子的意思是,身為女人,不能違背夫家的意愿,必須把順從丈夫作為原則,這才是女人之道。而武則天違背丈夫生前的意愿,把兒子趕下皇位,由她自己登基稱帝,竊奪李家天下,顯然有違孔孟,實屬逆天叛道。 孟老爺飽受世代傳承的儒家思想熏陶,當他得知武則天改國稱帝的消息后,一臉憂傷地來到孟氏宗祠,跪倒在孟子的靈位前伏地慟哭,痛斥武后逆天叛道,誓言不做武周子民。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自感身陷無道之世的孟老爺,由此便日日蝸居在風清水凈的澗南園里,養(yǎng)婦教子,享閑避世。 時隔不久,孟夫人又為孟家再添一子。孟老爺取用“洗于濁世而獨清”的寓意,給這個新出生的兒子取名孟洗然,希望這個兒子日后能夠潔身自好,洗然獨清。 時光靜逝,出生在澗南園的孟浩然和孟洗然,在儒家思想濃厚的孟老爺和孟夫人的熏陶和哺育下,一天天長大。 到了該識文斷字的年齡,孟老爺除了自己對孟浩然和孟洗然悉心教導外,還把他們送進離家不是太遠的學堂,讓他們到那里去接受相對正式的教育。 孟浩然在學堂,遇到了他的啟蒙老師桓子。“子”在古代,是對老師或者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的尊稱。 孟浩然天資聰穎,勤奮好學,進入學堂不過數月,別的學生還在識字認字,他已經能把《論語》從前到后,倒背如流。孟浩然的聰明勤奮,讓桓子很是喜愛。于是,他一邊教其他學生識字認字,一邊單獨教孟浩然習學《孟子》。課堂上,桓子悉心教導浩然,要他將來像孟子說的,做個舍生取義的大丈夫。要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