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閩寧山海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65190
- 條形碼:9787515365190 ; 978-7-5153-6519-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閩寧山海情 本書特色
情連閩寧,跨越山海,一部波瀾壯闊的鄉村振興創業史。幾百萬年以來,為了追尋宜居之地,人類不曾停下遷徙的腳步。二十世紀末,一群衣衫襤褸的人,從黃土高原的大山深處,移居河西走廊戈壁灘,在母親河畔書寫了一部震撼人心的鄉村振興史。古老的村莊在新的土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閩寧兩地跨區域扶貧協作造就了一段山海情深的佳話。
閩寧山海情 內容簡介
熱播電視劇《山海情》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閩寧山海情》是紀實版《山海情》,閩寧鎮,從無到有,從窮到富,是中國扶貧攻堅偉大工程的縮影。本書作者奔赴閩寧鎮、西海固以及福建省,采訪干部群眾三百多人,透過福建寧夏共建的移民示范區,微觀西海固百萬移民的命運流轉,記錄國家移民搬遷,改造山河,重建家園,擁抱小康的奮斗歷程。全書從相遇、閩寧村、播種、建鎮、紫色夢、金沙灘、守護、未了情等主題展現了閩寧鎮人的創業奮斗歷程。
閩寧山海情 目錄
序言
**章 相遇
01.趕海的女兒,進山的縣長
02.田春苗的西海固
03.虎子借糧
04.在這沉默的土地上
第二章 閩寧村
05.吊莊:心上的路
06.戈壁新村
07.張桂花搬家
08.拓荒者
09.四面楚歌的滋味
第三章 播種
10.神奇的福建寶貝
11.菇農劉昌富
12.肉的另一種吃法
13.白的菇,深的情
14.歌聲里
15.孩子們
第四章 建鎮
16.菜市場風波
17.唱家子
18.瘦漢子
19.鐵女人
20.墓里愁
21.李校長闖禍
第五章 紫色夢
22.嬗變瞬間
23.海邊商人,山下栽樹
24.寧夏之子
25.好酒是種出來的
26.女釀酒師
27.葡萄架下的智慧
第六章 金沙灘
28.閩商十三家
29.斑斕的大棚里
30.一樹火紅
31.紅安格斯誕生記
32.六百商戶一碗面
33.巧媳婦的蛻變
34.我們上市了
第七章 守護
35.別樣的“產業”
36.搖動另一棵樹
37.少年心事當孥云
38.父親的惆悵與欣慰
39.繽紛厚重閩寧鎮
第八章 未了情
40.彩虹飛架山海間
41.福建青蛙
42.愛情出發的地方
43.暖心的秘密
尾聲
閩寧山海情 節選
吊莊移民,講求人性化,對搬遷戶留有很大的空間。鼓勵你去開辟新家園,老家土地照樣種植,如果外面困難大,實在無法生存,你還可以重新回到老家。寧夏吊莊的重要特征在于,把南部的西海固人搬遷到具有發展潛力的北部平原荒地上,實施開發建設,開辟新的家園。得益于寧夏的吊莊理念,很多西海固人才敢小心翼翼地坐上出山的班車,才敢離開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跑到黃河邊上闖蕩。吊莊移民,很大程度上講,提振了西海固減貧的信心,鼓舞了西海固減貧的勇氣。 實際上,謝興昌很早就有一個吊莊夢。 1983年,國家的“三西”建設啟動了西海固的移民搬遷。他記得,自治區當時在寧夏北部的黃河邊上,開辟出了銀川蘆草洼、中衛大戰場灘、石嘴山巢湖三個吊莊安置點。這些地方,都是寧夏平原尚未開墾的荒灘戈壁,靠近黃河,一旦開渠引水,經過改良土壤,就會立即變成肥沃的耕地。吃上黃河水,澆上黃河水,謝興昌想了很多年,可他一直沒有下定搬遷的決心。而這個夢,就一直刻在他的心上。 這一回,謝興昌開著農用三輪車,離鄉走吊莊。自固原到銀川的長路上,他坐在敞篷的駕駛室,掌握著方向盤。車子一跑起來,迎面就有一股涼爽的風。雖說太陽有些大,可路上有風,人是可以忍受的。老謝開著車,兩眼盯著前方,任憑熱辣的陽光盡情地曬到臉上,落到自己情感和記憶的深處…… 說起來,謝興昌**次走吊莊尋路時,已是十年之前的事情了。當時是1987年,他和紅太村的四個青年結伴走出大山。他們乘坐著班車,一路向北,向著黃河水流動的地方走去,尋思著在銀川一個叫蘆草洼的吊莊落腳下來。這四個青年,是韓初璽、韓書貴、高董奎和韓友堂。那時,西海固深山里頭走銀川,得花兩天時間。第三天早上,他們五個青年一路打問,摸到了銀川郊外的蘆草洼吊莊。蘆草洼,寧夏*早的吊莊之一,雖然經過幾年的開發,可大地仍是一片荒涼。零星的房屋,居民也很少,七縱八橫的土路上偶爾才能看見幾個晃動的人影。吊莊政府的辦公區,是幾間簡易的土坯房,對面是一棟磚木結構的小學教室。他們五個人走訪了幾戶移民人家,了解到,雖然吊莊基礎設施較差,但搬來的鄉親們通過改良土壤再種糧,到了第二年,都可以穩定解決溫飽問題。 蘆草洼吊莊的干部,熱情歡迎他們來考察。說只要報名,辦公室會無條件接收,劃宅基地和荒地,不收一分錢,手續也簡便。顯然,蘆草洼吊莊正在積極地擴大它的人員數量,設法吸引移民來居住。這里離城近,可眼前起伏的沙包很大,高高低低的沙包落差也很大,雖說安置了一些西海固移民,但周圍環境十分糟糕。 簡陋的辦公區屋檐下,五個年輕人蹲坐在地上,討論去留。 “我落個戶,就近去銀川的煉油廠打工。”韓初璽說。 “我也想落戶。”韓友堂說,“我是自治區三建的合同工,落到蘆草洼,蓋個簡易房,到放假的時候,就回這里歇腳。即便是個草窩,也算是一個窩,也算是在銀川有了個安身立命的地方。等等看,蘆草洼若能發展起來,咱就扎根!” 韓書貴、高董奎也有類似的想法。 關鍵時刻,謝興昌卻猶豫了。此時,他剛擔任紅太村的黨支部書記,又是村上的一名醫生。他的日月光景,在老家來說相對較好,沒到非得搬遷的境地。他想著來吊莊考察一番,可是心理上沒法接受蘆草洼的荒涼,嘴上不好明說,就借口村上的一攤子事情還得他處理,可能一時半會兒搬不出來。*終,韓初璽.韓友堂、韓書貴和高董奎四個人留在了蘆草洼,而他獨自沿著來時的路返回了西海固老家紅太村。 不久,蘆草洼吊莊不好進人了。 謝興昌在老家得到的確切消息是,西海固想去蘆草洼的人逐漸多了起來。蘆草洼吊莊就在銀川地區,而它接收移民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和限制。而像韓初璽他們四個那樣自發去的移民,想在蘆草洼擁有一處宅基地和幾畝的荒地,已經變得困難了起來。自治區設置的吊莊數量是有限的,而想去黃河邊上落戶的西海固人越來越多。謝興昌有時也想,自己或許真不該輕易放棄1987年進蘆草洼吊莊的機會。 時間又過了三年,西海固發生了一件大事情。 這件事情深深震撼了謝興昌。
閩寧山海情 作者簡介
樊前鋒,著名青年作家、自由撰稿人,致力于西北近代史尤其近代人物的研究。曾出版有作品《馬麒傳》等。 徐華淼:畢業于吉林大學管理工程系。在央企長期從事文字及文化項目策劃工作,業余躬耕文學創作及寧夏南部歷史地理研究,在《中國郵政報》、《寧夏日報》、《寧夏文史》等刊物和《鳳凰網》、《榕樹下》等網媒發表論文、通訊、雜文、隨筆等數十萬字。對西海固歷史文化情有獨鐘,研究成果有《的源流與隴山涇水文化》等。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