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大明最后的十七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7442
- 條形碼:9787559657442 ; 978-7-5596-5744-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明最后的十七年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大眾★繁華一時的明朝如何走向滅亡?勤政天子為何會成為帝國催命者?自縊煤山的崇禎為何會是評價頗高的亡國之君? ★全景式解讀明朝走向滅亡的細節和過程 ★本書聚焦于1628年—1644年大明王朝*后十七年的腥風血雨,講述了明王朝頗具爭議且風云激蕩的*后時光。 這十七年的歷史長卷在剿滅閹黨、撥亂反正中拉開帷幕,在大臣傾軋、邊關危急、中原土崩、京畿失守、政權更迭中徐徐展開,*終王朝傾覆,繁盛一時的明朝走向滅亡,以一代帝王煤山自盡書寫了結局。 大江東去,是非成敗白云外,歷史的車輪依舊浩浩蕩蕩地滾滾向前…… ★高人氣B站歷史UP主專注于晚明歷史,以詼諧的筆調和辛辣的諷刺剖析晚明官場,深度解讀晚明的內憂外患、朝廷動蕩、天災人禍,寫盡崇禎帝萬分無奈的“無力回天”,收到圈外up主和粉絲“有當年明月之風”的評價。 ★精美雙封設計,采用純質紙印刷,綠色環保,有利于閱讀。 ★隨書附贈作者親手板繪的歷史人物插畫《崇禎帝大事年表》海報*1
大明最后的十七年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明王朝頗具爭議且風云激蕩的*后時光。從權閹魏忠賢的倒臺開始,記敘了大將袁崇煥的大起大落、奸臣溫體仁的權傾朝野、漫山遍野的農民起義、內憂外患的兩難處境、名將盧象昇和孫傳庭的為國捐軀,*終到1644崇禎自縊明王朝落幕。
大明最后的十七年 目錄
目錄
**章?? 天啟駕崩,受任于危難之際?? 001
第二章?? 智斗魏閹,彈劾呈燎原之勢?? 007
第三章?? 清洗朝堂,撥亂以迅雷之速?? 016
第四章?? 深挖逆孽,恤蔭反閹之君子?? 023
第五章?? 五年平遼,惜為不實之愿景?? 031
第六章?? 同室操戈,將江山而快私忿?? 039
第七章?? 己巳之變,終釀難挽之悲劇?? 048
第八章?? 枚卜閣臣,為辨群臣之忠奸?? 059
第九章?? 矯枉振頹,太平仍遙望無期?? 066
第十章?? 黨同伐異,只知便己而肥家?? 072
第十一章?? 大黨唯孤,向來是無不偏倚?? 082
第十二章?? 黨爭泛起,欲借大獄翻逆案?? 090
第十三章?? 閣臣相傾,極盡排擠之能事?? 098
第十四章?? 明槍暗箭,一朝平步上青天?? 111
第十五章?? 正人君子,總難敵陰謀詭計?? 122
第十六章?? 因果相循,出來混的總要還?? 129
第十七章?? 凌河落日,舍命而取義者也?? 138
第十八章?? 星星之火,起自秦川黃土間?? 145
第十九章?? 招撫賑濟,卻可惜難以為繼?? 152
第二十章?? 分地責成,流賊必不可平矣?? 164
第二十一章?? 中原大壞,終還是一錯再錯?? 172
第二十二章?? 遭遇詐降,總不過重蹈覆轍?? 180
第二十三章?? 鳳陽淪陷,古今未有之奇變?? 188
第二十四章?? 三勝之氣,孫傳庭戰高闖王?? 196
第二十五章?? 四正六隅,奇正策略安天下?? 207
第二十六章?? 新政危局,求仁得仁又何怨?? 214
第二十七章?? 宿命對手,孫傳庭戰李闖王?? 222
第二十八章?? 義門鄭氏,卻難逃身敗名裂?? 228
第二十九章?? 廷辯實況,黃道周舌戰君臣?? 235
第三十章?? 碧血丹心,壯士一去不復還?? 248
第三十一章?? 降軍復叛,再轉中原何期歸?? 256
第三十二章?? 出師未捷,向天再借五百年?? 264
第三十三章?? 多事之秋,山雨欲來風滿樓?? 275
第三十四章?? 淚灑斜陽,忠魂常在大河間?? 283
第三十五章?? 大江東去,是非成敗白云外?? 292
第三十六章?? 歷史不死,匯成故事傳千秋?? 305
附?? 參考文獻?? 311
大明最后的十七年 節選
**章?? 天啟駕崩,受任于危難之際 天啟五年五月十八日,暖風輕拂,陽光明媚,適合出游。天啟皇帝朱由校在乳母客氏以及宦官魏忠賢的陪同下到西苑游玩。所謂西苑,就是紫禁城西側的北、中、南三海,屬皇家園林,是明清皇帝們的行宮及宴游之所。 客氏與魏忠賢在大船上飲酒,朱由校帶了幾名親信太監泛舟湖上,其中掌印太監王體乾是個馬屁精。別看王公公職位比魏忠賢的秉筆太監還高,能坐上這個位置,還全都是魏公公的功勞。魏忠賢很喜歡他,不僅是因為王公公有識字的一技之長,可以幫助自己給皇帝代筆,更因為王公公“禮賢下士”,身為掌印大太監卻活得像魏忠賢的跟班。 船到湖中行了一路,王公公的馬屁話也說了一船。朱由校正高興著,突然間一陣狂風刮來,船說翻就翻,全船人員盡數落入湖中。兩岸隨從大驚失色,疾呼“皇上落水啦”,立即跳入湖中奮力搶救。朱由校和掌印太監王體乾獲救,另兩名無名小太監溺亡。 皇上落水實乃大事,魏忠賢大驚,專門作法祈福,希望萬事平安。然,天不與人愿,朱由校自此落下病根,每況愈下,藥石無靈,*后竟臥床不起。 魏忠賢是喜歡朱由校的,他很明白,朱由校這樣身著龍袍卻一心徜徉在木匠事業里的皇帝,絕對是千載難逢,自己本是一個游手好閑的市井無賴,如今竟和皇帝平起平坐—— 票擬奏疏中常稱“朕與廠臣”,大臣私下稱自己九千九百歲—— 這是何等的好運?如今“好運”病了,魏忠賢很著急,四處尋覓良方,他的走狗兵部尚書霍維華趕緊獻上一“仙方靈露飲”。 這“靈露飲”可了不得,被當作是仙丹妙藥進獻給朱由校,制作方式也是“宮廷秘法”:選取*好的粳米,淘洗干凈,放入木甑蒸煮,底部放一銀瓶,所收集精華皆是靈露。 這靈露飲要說哪里靈,可能就靈在它把制作米湯的工藝極致復雜化了吧。 形式主義的宮廷米湯自然續不了朱由校的命,皇帝喝了幾天,愈發萎靡。魏忠賢震怒,一腳踢開霍維華,削了他的兵部尚書,送其滾蛋。 天啟七年八月中旬,二十三歲的朱由校突感到大限將至,終于想起了自己還有皇帝這份工作,同時也驚訝地發覺自己還沒有兒子。雖然家里有皇位要繼承,但朱由校的三個兒子卻沒有一個活下來的,全部夭折。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里的妖自然是魏忠賢和客氏。魏忠賢喜歡朱由校不代表他也喜歡朱由校的孩子,皇子除了會分走皇帝對他的寵愛之外別無他用,反正朱由校還年輕,過幾年再生孩子也不遲。他不僅對皇子下手,還對皇子的母親下手:皇后懷孕了,及時幫忙“按摩”,導致早產;裕妃懷孕了,關起來餓死;喪子失寵的慧妃有人幫忙說話,幽禁起來;胡貴人和馮貴人好像有點得寵,直接殺。可說是從源頭上解決了皇子問題。 朱由校完美詮釋了“自古帝王多薄情”,從這些事件里完美隱身。他既不管朝政也不管家務,非常佛系,使得客、魏二人大權在握,無所顧忌。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不受約束的權力便是不受控制的猛獸。寵愛是排他的,魏忠賢要求朱由校的眼里只有他,現在外廷已經橫掃,皇子后妃也悉數撂倒,可他還是無法滿足,因為懿安皇后張嫣還在那里,并且一直跟他唱反調。 某天,朱由校去看張嫣,發現她在讀書,便問:“這是什么書?”張嫣嚴肅道:“《趙高傳》。”朱由校對此一笑了之,魏忠賢知曉后卻氣得牙癢癢。 碰巧此時有人寫匿名信放置于宮門口,列舉魏忠賢斑斑劣跡,魏忠賢一口咬定這是皇后之父張國紀的手筆,不是也得是。 魏忠賢著手給張國紀安排好了滔天大罪,說他準備謀立信王朱由檢,連造反人手都給他安排好了—— 派幾個自己人,帶上刀,入宮。好在此時王體乾 了,勸魏忠賢懸崖勒馬,不然肯定吃不了兜著走。 魏忠賢此行的確過于瘋狂,一口氣要動兩個朱由校在乎的人。朱由校不在乎大臣、妃子和兒子,但是在乎魏公公、乳母客氏、張皇后和五弟信王,他的胃口不大,世上有木頭和此四人足矣。而這位信王朱由檢是朱由校唯一在世的兄弟。 朱由檢是朱由校同父異母的兄弟,相差不過五歲,其母親身份低微,并不得光宗皇帝朱常洛寵愛,二十三歲便郁郁而亡,埋葬時甚至沒有多少人知道此事。信王朱由檢*初跟西李(選侍)生活,后轉為由東李(選侍)撫養,可謂是鐵打的兒子流水的媽。 所幸東李雖不茍言笑,但宅心仁厚,待朱由檢如親生兒子,勤加管教。 本著兄終弟及的道理,朱由校頒布了*后一道諭旨,除了表達對魏忠賢的信任之外,便是說明自己已經召見了五弟信王,用意很明顯,向百官說明這一切都是他的安排。 朱由檢此人本來沒有什么存在感,既不想出名,更沒想過繼承大統,過日子基本靠混。衣服不好好穿,帽子不好好戴,一到要上朝的日子就生病,糊里糊涂,對啥事兒都沒有概念,知道皇兄喜歡魏忠賢,就熱情洋溢地喊魏忠賢“廠公”,竟也跟親兄弟似的。朱由校的佛系是真的,但朱由檢的佛系卻是假的,他對魏忠賢的品質頗有了解,十分忌憚魏忠賢。 朱由檢根本不想和魏忠賢有什么接觸,此次奉旨入見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見面**件事自然是向朱由校請安問疾。身體虛弱的朱由校無力再多講廢話,直說:“來,吾弟當為堯舜。” 堯舜是什么人,傳說中的圣明君主,此話一出,意思明了。 天降皇位,聽起來好像是人生大幸,其實不然,這不見得是好事,從*終結果來看也確實不是好事。朱由檢**時間感到的是害怕,這究竟是餡餅還是陷阱,又或許兼而有之。他懼不敢當,憋了半天才說道:“臣死罪,陛下為此言,臣應萬死。”朱由校以為他在客氣,慰勉幾句就開始囑托后事:首先要善待中宮,對皇后好一點;二是忠賢宜委用,對魏忠賢好一點。**點是理所應當,第二點就有點強人所難了,但朱由檢可沒有什么討價還價的資格,除了答應別無選擇。 同年的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歲的朱由校病逝,結束了年輕的生命。魏忠賢秘不發喪,在他眼里,世上除了朱由校,沒人值得信任。信王朱由檢雖看起來又 又糊涂,可誰知道他未來會不會搞幺蛾子,特別是前段時間自己還打算誣陷他和張國紀搞政變。不行,權力要抓牢才能安穩,魏忠賢很快與輔臣、錦衣衛都督和兵部尚書通氣,希望搞些動作。然而令他驚訝的是,這些鞍前馬后的走狗居然沒一個支持他! 魏忠賢翻云覆雨已久,全賴朱由校的聽之任之,他竭力討好朱由校,唯一的失策便是沒料到朱由校會死得如此早,在登天之路上一步踏空,他難免心有不甘。正當魏忠賢絞盡腦汁之時,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打破了他的幻想,此人正是皇后張嫣。張嫣知道魏忠賢背后定有動作,便主動出擊,一天也不耽誤,當即把朱由校去世的消息散播出去,次日便傳信王入繼大統。進宮前,朱由檢被張嫣告知“勿食宮中食”,進宮后,他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為防止死于非命,他自備干糧,晚上還和侍衛借來佩劍,一夜未眠。他如此忌憚魏忠賢,寢食難安,絕無可能在上位后任用魏忠賢,給予魏黨迎頭痛擊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八月二十四日,朱由檢在皇極殿舉行即位儀式,八月二十六日頒布即位詔書,向天下臣民宣告:“驚聞憑幾之言,凜念承祧之重,而文武群臣及軍民耆老合詞勸進,至于再三,辭拒弗獲,乃仰遵遺詔,于八月二十有四祇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 內閣呈上四個年號,乾圣、興福、咸嘉與崇禎。朱由檢選擇了崇禎,他覺得“乾圣”與“興福”不敢當,“咸嘉”的“咸”字有“戈”,而今不當再有干戈,亦不取。朱由檢即皇帝位,算是奉命于危難之際,其用一生之奮斗來力挽狂瀾,無奈大明早已腐朽糜爛,一切終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得罷了。
大明最后的十七年 作者簡介
蔚旻 畢業于南京農業大學,留學于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 歷史愛好者,創作風格幽默,以詼諧的筆調和辛辣的諷刺剖析晚明官場,收到圈外up主和粉絲“有當年明月之風”的評價。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