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當代大學生哲學思維方式養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600277
- 條形碼:9787522600277 ; 978-7-5226-002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大學生哲學思維方式養成研究 內容簡介
《當代大學生哲學思維方式養成研究》以闡述古今中外不同時期、不同派別的哲學思維方式為主線,在內容設計上既有對前人思想的繼承,又側重于對大學生哲學思維方式的養成;既有關于哲學思維方式理論的系統闡述,又有針對大學生正確哲學思維方式養成的具體指導方法,目的是激發大學生理性思考的動力、靈性與快樂,養成正確的哲學思維方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哲學思維方式養成研究》主要內容有哲學思維方式與當代大學生、古希臘羅馬的哲學思維方式、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哲學思維方式、18世紀啟蒙時期的哲學思維方式、儒家思想的哲學思維方式,以及道家、法家思想的哲學思維方式等內容。 《當代大學生哲學思維方式養成研究》可作為普通高校大學生學習哲學的參考書,也可作為哲學愛好者的閱讀書。
當代大學生哲學思維方式養成研究 目錄
緒論 哲學思維方式與當代大學生
一、哲學的起源、作用及組成
二、東西方哲學不同的發展階段
三、哲學思維方式
四、哲學思維方式與當代大學生的關系
**章 古希臘羅馬的哲學思維方式
一、早期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哲學思維
二、古希臘羅馬繁榮時期的哲學思維
三、古希臘羅馬沒落時期的哲學思維
第二章 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哲學思維方式
一、人文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
二、唯物主義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三、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
第三章 18世紀啟蒙時期的哲學思維方式
一、18世紀啟蒙時期哲學的特點
二、18世紀啟蒙時期哲學的代表人物
第四章 儒家思想的哲學思維方式
一、儒家思想產生的基礎
二、儒家哲學思維方式的特點
三、儒家哲學思維代表人物
第五章 道家、法家思想的哲學思維方式
一、道家思想產生的基礎
二、道家哲學思維方式的特點
三、道家哲學的代表人物
四、法家思想產生的基礎
五、法家哲學的代表人物及其哲學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當代大學生哲學思維方式養成研究 節選
《當代大學生哲學思維方式養成研究》: 2.古希臘三賢的哲學思維方式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在古希臘哲學史上是一脈相承的師徒三人,并稱為“古希臘三賢”,是古希臘時期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古希臘哲學在這三人手中達到了頂峰,分析其中的原因,“自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哲學思考一定是獨立與自由的思考,這樣的思考需要寬松的社會環境。在希臘人那里首先出現了這種自由,所以哲學開始于希臘。由于工商業的發達,這里的人們養成了崇尚自由、尋求創新、包容異己的精神氣質。”對于哲學產生的基礎,休謨認為,“哲學需要完全的自由甚于需要一切其他的特權,它的繁榮主要是由于各種意見和議論可以自由對抗。哲學在一個自由和寬容的國度和時代里迎來了它的降生,即使哲學*狂妄的原則,也不曾遭到過任何教條、政府特權、刑事法規的束縛”。 **,蘇格拉底。 公元前469年,蘇格拉底生于雅典一戶普通人家,父親是雕刻師,母親是一位助產士。據傳,蘇格拉底面容丑陋,生活簡單,常年穿一件已經看不出本來顏色的長袍。他極其擅長演講,說話富有吸引力,大街、集市乃至運動場所,他可以隨時隨地與人討論甚至演講。受母親助產士工作的影響,蘇格拉底認為人的正確思想生而有之,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不會表達,蘇格拉底的任務就是幫助人把自己的正確思想表達出來。蘇格拉底本人并沒有著作流傳于世,我們今天看到的關于他的思想基本來自他的徒弟色諾芬和柏拉圖的回憶與記載。蘇格拉底的思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他所謂的自知自己無知,二是他所謂的美德就是知識,三是他的方法即所謂精神接生術”。 蘇格拉底的哲學體系奠定了歐洲哲學史上唯心主義目的論的基礎,囿于時代限制并未形成系統性理論,這一任務是由他的弟子柏拉圖來完成的。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哲學主要體現在神創論上。“蘇格拉底可以說是歐洲哲學史上*早提出唯心主義目的論的。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神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好的,都是合乎一定目的的,神創造了人,神為了某種有用的目的又創造了人體的各個部分,創造眼睛使人能看,創造耳朵使人能聽,創造鼻子使人能聞,創造舌頭使人能嘗到各種滋味。宇宙萬物都是神為了某種目的而創造出來的。神統治世界,神的權力是絕對的。正因為這樣,所以蘇格拉底認為,所謂尋求事物的原因實際應該是尋求事物的目的。或者說,他反對像唯物主義哲學家那樣去尋求事物的原因,而主張哲學應當去研究事物的目的,并借此領會神的智慧和意志。” 除去哲學體系的唯心主義色彩,蘇格拉底的哲學思維方式自有其合理之處。 首先,“自知自己無知”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自知自己非全知”。 每個人的真理是有其界限的,這個界限即在世界呈現給每人的方式之中。對凡人而言,真理或世界呈現于每個人,包括自己的時候,都受制于特定的角度、立場、方位,因此是有“界限”的。沒有這樣的有界限的呈現,也就沒有真理、沒有世界。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看來,任何真理都是一個過程,人類永遠不可能窮盡所有真理,真理既具有絕對性,又有其相對性。真理之所以具有相對性的特點,就是因為人類的認識能力受制于能力、條件的限制。列寧如此評價真理的相對性:“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繪整個自然界、它的直接的總體,人只能通過創立抽象、概念、規律、科學的世界圖景等等永遠接近于這一點。”毛澤東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承認,在絕對的總的宇宙發展過程中,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因而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人們對于在各個一定發展階段的具體過程的認識只具有相對的真理性。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就是絕對的真理。” 其次,美德就是知識。 人類自身的道德是蘇格拉底哲學研究的重點。在他看來,無知的人不會有美德,任何美德都必須有相應的知識作為基礎。“蘇格拉底一生*為關注的是倫理學的問題,羅馬時代的一位著作家西塞羅說,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了人間,意思是說從蘇格拉底開始哲學才從對自然的研究轉而為對人類認識和道德的研究。”這一點也是歐洲哲學與中國哲學氣質迥異的地方。相對于西方哲學,中國哲學顯得更為早熟,中國古人很早就把研究對象放在人、人類社會身上。相對于研究自然界而言,對于人類自身的研究可能會更為困難。 ……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