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思想史研究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73098
- 條形碼:9787302573098 ; 978-7-302-5730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思想史研究文集 本書特色
本書將中國文物古跡保護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置于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發展進程以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背景下,對中國文物古跡保護發展史中一些重要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脈絡、重要原則與制度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以及代表性案例背后反映出的思想與觀念碰撞、發展與更新進行梳理和分析,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建構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思想的發展脈絡。這是一部系統研究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思想的重要論著。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思想史研究文集 內容簡介
中國的文物建筑保護源于中國自身史學研究思想的發展。特別是在中國建筑史學初步建立之后,對古代建筑的研究,衍生出的對那些時代久遠、彌足珍貴的古代建筑和具有典型性的建筑類型、建筑材料、工藝手法的建筑遺存作為歷史實證的保護。它反映了對于這些建筑所具有的價值的理解,保護是為了延續或者凸顯這些對象的價值。《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思想史研究文集》以文化遺產相關學科研究者和文物古跡保護從業者為主要受眾。全書包含對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思想和實踐發展歷史中的一些重要代表性人物的思想脈絡、重要原則與制度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以及實踐中一些代表性案例背后反映出的思想與觀念碰撞、發展與更新的論文,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建構中國文物保護思想的發展脈絡,剖析其思想根源。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思想史研究文集 目錄
20世紀中國文物建筑保護思想的發展
梁思成先生建筑遺產保護思想研究
劉敦楨遺產保護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鄭振鐸文物工作思想的當代意義
杜仙洲、余鳴謙和祁英濤文物保護思想研究——古代建筑整修所及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實踐中的保護思想
鄭孝燮歷史城市保護思想初探
柴澤俊先生文物古跡保護思想初探
王世仁先生文物古跡保護思想研究
阮儀三歷史城市保護思想初探
張錦秋城市建筑實踐及思想研究
我國文化遺產認知的空間擴展歷程
我國文化遺產認知的時間擴展歷程
民國時期藝術學演化對傳統建筑研究和保護的促進
從藝術價值到文化價值——以幾個保護實踐為例淺析中國遺產保護價值觀轉變
原狀的辨析和干預的選擇——兼論近代歷史建筑保護實踐
淺談文物建筑“重建”
文物保護規劃視角下的中國石窟寺保護與研究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水利遺產保護發展歷程研究
中國鄉土建筑遺產保護的研究綜述
我國鄉土建筑研究的現狀及趨勢——基于CNKI論文數據庫的計量可視化分析
川渝地區石窟窟檐的建筑學淺析
從石拱橋類文物保護實踐分析中國文物保護理念發展
淺析我國大遺址保護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古代金屬礦冶遺產保護理念的發展
行業專類遺產與傳統文物保護辨析——以“國家工業遺產”為例
文化景觀啟發的三種價值維度——以世界遺產中的文化景觀為例
中國文化線路遺產保護思想研究綜述(2005-2019)
文化線路視野下的米倉道(巴中段)遺產認知框架分析
中國城市歷史景觀研究10年綜述——緬懷吳瑞梵先生
從《巴拉憲章》(1999)到《加拿大保護標準》(2010)——外國國家準則代表案例保護原則及對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影響
無錫論壇上對于新型遺產及世界遺產的討論——2006-2012年“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無錫論壇”回顧
法制變遷視角下中國文物利用觀念與實踐的發展
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思想史研究文集 作者簡介
呂舟,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史學分會理事長。呂舟教授長期從事文化遺產研究、教學和保護實踐工作。他主持了汶川震后文物保護搶救重點項目都江堰二王廟、南水北調文物保護重點項目武當山遇真宮抬升保護設計等文物保護項目;作為主要專家參與了《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2015版)》的修訂,并帶領團隊協助開展諸如廈門鼓浪嶼、北京中軸線等申遺項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