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行政管理學(第四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5532
- 條形碼:9787030705532 ; 978-7-03-07055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政管理學(第四版) 本書特色
本書是***特色專業和省級精品課程主干教材,配有內容豐富的立體化教學支持系統。
行政管理學(第四版) 內容簡介
行政管理學是研究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依法對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機關內部事務進行管理及其一般規律的科學。作為學科的“行政管理”屬于管理學門類中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與管理學領域的其他學科一樣,是應用學科;作為課程的“行政管理學”是行政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本書在充分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和我國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系統研究了行政管理學的基本概念、政府職能、行政組織、政府間關系、國家公務員制度、公共財政、行政法治、行政**、行政決策、行政執行、政府績效管理、行政監督及行政改革與發展等問題。
行政管理學(第四版) 目錄
**章 緒論 1
**節 行政與行政管理學 1
第二節 行政管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6
第三節 行政管理學的研究意義與方法 19
第二章 政府職能 23
**節 政府職能概述 23
第二節 政府職能的轉變 31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職能的轉變 37
第三章 行政組織 49
**節 行政組織概述 49
第二節 行政組織的結構與體制 55
第三節 行政組織的編制管理 61
第四章 政府間關系 68
**節 政府間關系概述 68
第二節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73
第三節 地方政府間的關系 78
第五章 國家公務員制度 88
**節 國家公務員制度概述 88
第二節 西方國家的公務員制度 92
第三節 中國的國家公務員制度 98
第六章 公共財政 112
**節 公共財政概述 112
第二節 公共預算 116
第三節 公共財政支出 119
第四節 公共財政收入 122
第五節 公共財政體制 124
第七章 行政法治 132
**節 行政法治概述 132
第二節 行政立法 137
第三節 行政執法 141
第四節 行政救濟 144
第八章 行政領導 156
**節 行政領導概述 156
第二節 行政領導制度 159
第三節 行政領導的方法和藝術 162
第四節 行政領導者的素質及結構優化 164
第九章 行政決策 171
**節 行政決策概述 171
第二節 行政決策主體與決策參與主體 175
第三節 行政決策系統與行政決策模型 180
第四節 行政決策一般過程 188
第十章 行政執行 194
**節 行政執行概述 194
第二節 行政執行的主要環節 196
第三節 行政執行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手段 202
第四節 行政執行的改善 204
第十一章 政府績效管理 209
**節 政府績效管理概述 209
第二節 政府績效管理的主要環節 213
第三節 國外政府績效管理的實踐 219
第四節 中國政府績效管理的實踐 224
第十二章 行政監督 232
**節 行政監督概述 232
第二節 內部監督 235
第三節 外部監督 239
第四節 預防性行政監督 244
第五節 國家監察 247
第十三章 行政改革與發展 254
**節 行政改革概述 254
第二節 西方國家的行政改革 260
第三節 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267
行政管理學(第四版) 節選
**章 緒論 目前,國內外關于行政管理學的稱謂有多種,如行政學、公共行政學、公共管理學等,這些概念在一定意義上被視為可以通用的概念。作為一門應用學科,行政管理百余年的發展史頗為豐富,而它在中國的命運卻充滿曲折。在本章,筆者將從“是什么”“為什么”入手,了解“行政”“行政管理學”的含義及行政管理學的產生、發展,以及研究的意義與方法等*基本的問題。 **節 行政與行政管理學 一、行政的含義 “行政”這個概念在中國的詞匯里古已有之。“行”是動詞,“政”是名詞,二者結合就是執掌政務、處理政事的意思。在西方,英文administration一般被譯為“行政”,而這一詞來源于拉丁文adminatrarc,主要含義也是執行事務和管理。所以在非學術領域administration往往與management通用,中文“行政”的含義也已經被引申到更廣的范圍了。 行政學界的學者在研究“行政”時有自己不同的視域,他們對“行政”的理解大致有以下三種。 (一)基于“分權”學說的行政觀 這種觀點認為“行政”就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并立中的行政權或行政權的行使。這種觀點也被稱為狹義行政觀。在西方,分權學說始于古希臘時期,當時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在他的代表作《政治學》(Politics)中,將政權分為討論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但是,真正成為現代學者狹義行政觀理論基礎的分權思想,則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Montesquieu)的“三權分立”(separation of the three powers)思想。孟德斯鳩集前人分權思想之大成,將國家權力劃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同時提出并論證了以權力約束權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些學者正是以此為依據提出對“行政”的理解,即行政就是指這“三權”之一的“行政權”,或行使行政權的國家機構“內閣政府”所從事的政務活動。 基于分權學說理解“行政”,可以比較清楚地從理論上界定“行政”邊界,可以比較清楚地確定行政的主體和客體,從而區分行政權力與其他權力行使活動。但其局限也是明顯的,主要是不符合現實社會的實際狀況。20世紀以來,各個資產階級國家的行政權力都表現出擴大的趨勢,而行政權力擴大的主要形式就是“三權”的互相滲透。在“三權”邊界實際上日益模糊的今天,用狹義的行政觀解釋現實已經困難,還要它擔負理論指導的重任,顯然是其難以辦到的。 (二)基于政治-行政二分的行政觀 這種觀點認為政治與行政應該是分離的,因為政治的任務體現在對國家意志的表達,而行政是執行國家的意志,所以更關注的是方法和技術問題。*早提出這個觀點的是威爾遜(Thomas W. Wilson),此后古德諾(Frank J. Goodnow)1900年出版《政治與行政:一個對政府的研究》(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A Study in Government)系統論證了政治與行政的關系。政治-行政二分(politics-administration dichotomy)的主要觀點是,為了去除政黨分肥的積弊,也為了提升行政工作的效率,需要將政治和行政做功能上的劃分,但是要確保政治對行政的適度控制,以降低人們對政府背離民主的擔憂。而且威爾遜和古德諾都只是強調對政治和行政做功能上的劃分,而不是據此重新設置部門①。政治-行政二分的行政觀將研究的視角投向了有效行政所必需的外部環境方面,即政治與行政的關系、國家意志的表達與執行方面,因而是比較宏觀的一種行政觀。 政治-行政二分的行政觀,促成了行政學從政治學中獨立為一門新學科,還為當時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使政府更多地關注管理技術,從而推動了行政管理的科學化。但在現實中它的局限也是明顯的。*先,由于對政治與行政相分離觀點的盲目推崇,多數人甚至忽視了古德諾關于政治與行政無法真正分離、應當相互協調的觀點。其次,政治-行政二分的行政觀,沒有提供合理的行政組織結構模式,也沒有說明行政系統應該如何有效運轉。*后,政治-行政二分的行政觀也不能普遍適用,它具有特定的應用限定。它產生于多黨政治這一特定的政治環境下,只有在特定的政治條件下才有意義,因此,**次世界大戰后行為主義批判性地出現成為必然。 (三)基于管理功能的行政觀 這種觀點認為行政是指所有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也包括非政府組織(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行政事務的管理和處理活動。這種觀點又被稱為廣義行政觀。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系統論述行政學科的**人——美國學者懷特(Leonard White)。他在1926年出版的代表作《公共行政學導論》(也譯為《行政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中提出:“行政乃是為完成某種目的時,對許多人所作的指揮、協調和控制。”②這樣的觀點在行為主義行政學家西蒙(Herbert A. Simon)那里得到發揮,西蒙著名的“行政諺語”和對組織影響力的研究,都是基于行政管理功能的分析。這種觀點基于一般的管理,對行政活動的性質、工作范圍沒有做任何的限定,所以,實際是把行政的外延擴大到了所有組織的內部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謂的部門行政,這樣就形成了廣義行政觀。 基于管理功能的行政觀在提升行政管理的科學性、專業性方面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極大地拓展了行政學的研究領域,是行政學走出政治學的樊籬后研究領域的擴展。但負面的影響也會隨之產生,即如果將行政混同于一般的管理,那就無法體現行政組織特有的政治性、權威性、公共性、公益性,當然也就不能真實反映行政管理的規律。 (四)行政的定義 對于“行政”這個概念,學界至今未形成完全一致的共識。 不過國內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實際都是狹義行政觀的支持者,他們都不主張將行政的使用外延擴大到國家行政機關以外。本書也持狹義行政觀,即行政的定義是,行政就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以及管理機關內部事務的活動。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書的行政定義雖然屬于狹義行政觀,但并不與西方的任何一種狹義行政觀相同。本書的行政觀是建立在理論與現實結合的基礎之上的,既不同意行政應偏重技術和方法,從而應與政治分離的觀點,也不同意行政權是與立法權、司法權相對立的權力的觀點,因為這些觀點理論上都有不科學之處,與現實也不符合。 二、行政管理的含義 “行政”概念提出后,在現實中又引申出“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行政管理”、“公共行政管理”,以及近些年的“公共管理”等近似的概念。說它們近似是因為這些概念的含義有相同之處,但又各有明顯不同,不能簡單畫等號。 (一)行政管理的內涵 “行政管理”多數情況下也被簡稱為“行政”,這個中文概念與英文administration對應。但是因為現代各種類型的組織,如企業、學校、醫院等,都會設置專門的行政管理崗位,如企業辦公室、學校辦公室等,為了區別公共組織的行政管理與其他類型組織的行政管理,就出現了public administration這個概念,所以,行政管理有時也與public administration通用。由此也可以知道,“行政”或“管理”與“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管理”或“行政管理”沒有實質的區別。可以這樣理解,“公共行政”強調的是管理活動的目的性,即突出行政活動的公共性,而“行政管理”強調的是管理活動的主體性質,即突出所從事的管理活動。 由于原本“行政”中的“行”就是管理的意思,所以再加“管理”當然就特別突出是行政機關管理的內涵。為此,本書同意這樣理解行政管理的內涵,即行政管理是指行政機關及其行政人員對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機關內部事務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管理活動。這一定義主要強調了行政管理的管理屬性。 (二)行政管理的構成要素 從管理的角度研究行政管理,可以認為行政管理與一般管理一樣,主要由管理目標、管理主體、管理對象、管理工具等構成。但是從行政管理是國家行政權力性質的角度看,行政管理的構成要素就應該不同于一般的組織。行政管理的主要構成要素應該包括行政權力、行政職能、行政組織、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方法等。 (1)行政權力是國家政治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行政管理活動賴以展開的強制性依據。現代國家的行政權力主要來自國家的憲法和其他法律規定,其中包括法定權力和法律授權。有的國家的行政權力也會來源于行政慣例。 (2)行政職能是政府的職責和任務,也是行政機關設置的依據。行政管理的內容由具體的行政職能所反映,所以不同歷史時期國家工作重心不同,行政職能的側重點不同,具體行政職能也不同。 (3)行政組織是各類行政機構的總稱。行政組織是行政職能的載體,所有行政職能都是通過行政組織而得到行使和*終實現的。所以,行政組織也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4)行政體制也稱行政管理體制,是行政權力的外在形式,具體表現為行政機構內部的領導組合方式。行政體制由行政組織、行政制度和行政關系共同構成,因為它既包括不同行政層級之間行政組織的隸屬關系,也包括同級行政組織之間的相互組合關系。行政體制直接關系行政權力的實現程度,關系行政組織功能的發揮和行政職能的實現。 (5)行政管理方法是實現管理目標的“工具”。基本的行政管理方法包括法制和財政,這兩類方法的依據都源于國家權力。其中,財政提供物質性的行政管理依據和手段,法制提供非物質性的依據和手段。其他的方法,比如市場的、社會的方法等是可選擇的方法。 行政管理的內涵都集中于這些基本要素,行政管理活動就是由這些要素的運動構成的。 三、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基于上述對行政和行政管理含義的深入認識,行政管理學就是研究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依法對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機關內部事務進行管理的活動及其一般規律的科學。行政管理對象的廣泛性也決定了這個學科與多個學科有密切的聯系。 (一)行政管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作為學科的行政管理學,其主要研究內容肯定與行政管理的主要構成要素是一致的,即行政管理的主要研究內容可以分為行政管理主體研究、行政行為約束研究和行政流程研究三大部分。 (1)行政管理主體研究。這是行政管理學的核心部分,它具體包括政府職能、行政組織、政府間關系及行政人員。這些內容之間存在清晰的邏輯聯系,即作為國家職能組成的政府職能是全部行政管理活動的邏輯起點,政府職能的抽象性決定了它必須以行政組織和不同層級的政府為載體。行政組織和不同層級的政府又是在行政體制內運作并發揮作用的。行政組織及各級政府的真正運動主體是人,而在行政組織及各級政府內的行政人員就是政府的人力資源。 (2)行政行為約束研究。這是研究約束行政管理主體行政行為各因素的部分,這些約束因素主要包括公共財政、行政法治。政府的所有活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和保證,所以公共財政是必須要研究的重要約束因素。所有現代國家都是法治國家,政府以“法無授權不可為”作為基本行為準則,研究行政行為也必須研究行政法治。 (3)行政流程研究。這是研究政府管理過程的部分。政府的一般管理流程依次包括行政領導、行政決策、行政執行、政府績效管理、行政監督五個環節,本書的編排順序也力求與現實行政管理工作流程一致。行政領導既可以作為動詞理解,也可以作為名詞理解,正因為如此,把行政領導的內容放在行政流程之*,即組建了領導機構,確立了領導體制才能開始行政決策、行政執行等后續實務。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就國家政權來說,行政決策是執行性的決策。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監督都是行政管理的控制手段,它們的區別在于,績效管理的指標體系及其評價環節可以起到事前引導、事后反省改進的作用,而行政監督更多的是事中、事
行政管理學(第四版) 作者簡介
徐雙敏,管理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政治學、公共管理學領域課程的教學研究。重量特色專業、省級特色專業“行政管理”專業負責人;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行政管理學”負責人,省級資源精品共享課“行政管理學”課程負責人;“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電子政務概論》主編。從教30多年間,主持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并獲得省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主編出版《公共管理學》《行政管理學》《電子政務概論》《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等多部教材。主要擔任過的學術兼職有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中國政治學會理事、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政治學會副會長等。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